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

飼料的產出,推動了肉食大量的產出,也讓改變體質最佳食物,牛奶和雞蛋,在整個中國大量的出現,這個出現,也有一個過程的,在初期,沒辦法普及到每一個人,雞蛋是需要產出來的,牛奶和羊奶也是如此,特別是牛羊奶,哪怕是有足夠的飼料,也未必有足夠的奶羊奶牛,這個需要培養。

只是一個暫時的滿足,然後,伴隨着的玉米的大規模種植,飼料的大規模的產生,有了足夠的原料的前提下,整個定海軍普及了豬和禽類的產出,讓整個定海軍的膳食結構的大規模改變。

玉米的普及工作,看似的緩慢,實際上,是非常快的,是從慶曆十三年開始,一直持續到慶曆十五年,在慶曆十五年達到了極限,最終在定海軍的地盤沒有大規模的擴張的前提下,7億畝已經是一個極限了。

跟玉米種植面積的大規模的擴張,玉米的價格也起伏很大,在整整兩年多的時間之中,玉米從一個剛剛出現的稀罕物,開始迅猛的跌價,這個跌價的幅度非常的可怕。

最初的時候,一個玉米棒的價格,是在1貫到3貫不等,當時200萬畝土地,總共出產了的1650萬石的玉米,這中間經過挑選, 8成以上要留種,加上損耗的,畢竟在挑選的過程之中,只有顆粒飽滿,纔會被選爲種子,在種子不夠的前提下,淘汰的那些,基本上,都是有這樣那樣問題。

這些問題的玉米,把壞的去掉,再去掉一些不適合作爲食物的,最終剩下的,能夠有一成,已經算是不錯了。

接近9成的作爲種子,留下來作爲明年種植使用,也就是說,只有一成流入市場,也就是165萬石。

玉米重量不小,如果是沒有曬乾的那種,按照一斤兩個玉米棒來計算的話,也就是3億多個玉米棒,聽起來不少,都到了億這個層次了,可是聯想到定海軍的人口,接近一億的人口,三分之一的孩子,3000多萬的孩子,就算是去掉2歲以下,沒辦法吃玉米,2歲以上的,也有一兩千萬,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平均15個。

食物之所以作爲食物,就是因爲,食物是每天都要吃的,哪怕你一頓飯吃的再飽,下一頓同樣是需要吃的,這樣的前提下,每個孩子吃到的玉米的數量就很多了。

如果在別處,花費2-3貫的,給孩子買一個吃食,這根本是難以想象,兩三文都很難,可是在定海軍,在平均的月工資在300貫左右的前提下,給孩子買一兩個作爲嚐鮮,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現在,連一個人一個都不能的普及,一些疼愛孩子的,或者孩子喜歡吃的,往往會十個八個的購買。

孩子們吃,是剛需,可是玉米的味道很好,就算是普通人,也很喜歡吃,作爲稀罕物,吃的人就更多了,這樣平均下來,可能每個人多吃幾個,就不夠了,這就讓這個的玉米更加的緊俏。

物以稀爲貴,東西少了,買的人多了,價格當然飛昇,這就是最後,讓人目瞪口呆的價格。

最初的時候,趙信定下來1貫的價格,在他感覺,已經很高了,按照大米的價格,能購買150斤的大米,也就是相當於後世450塊錢一個玉米的價格,伴隨着購買的人越來越多, 1貫的價格根本就頂不住,後來漲到了2貫,3貫。

在3貫之後,不再漲了,原因很簡單,經過了一系列的集中投放,玉米已經吃完了,一共165萬石,也就是供給了差不多2個月的時間,甚至連過年都沒有等到,就銷售一空了。

反倒是過年的時候,有些人想要吃,卻沒有的吃,很是產生了一些的風波,最終事情越鬧越大,弄到了內閣,甚至驚動了趙信,沒辦法之下,要的人太多了,已經產出的,是沒有辦法再吃了,剩下的,要在大規模的普及之中留種,當然不可能拿出來吃。

這個時候,在糧食研究所之中,有專門溫室種植的玉米,大概6000畝,本身就是改良和種子研究的,這一批種子,因爲遺傳性不怎麼的好,沒辦法作爲種子存在,本身,是準備其他的用途的,或者作爲罐頭,或者加工成其他的食品。

現在,在玉米棒這個方面,有了巨大的需求的前提下,就是能夠拿出來用,6000畝玉米,畝產9石左右,就是5.4萬石,接近540萬斤的,雖然這個數量依然不多,不可能供給整個的需求,可是在年節之中,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一批被緊急擠出來的玉米,在年節之中,也賣出了很高的價格的,一個高達5貫。

哪怕是隻是200多萬畝,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產量,總量差不多賣出了3.5億貫,這就是新產品的優勢,可是這個優勢,很快就保不住了。

如果趙信只是一個追求剛剛利益的人的話,他不會大規模的擴張玉米的產量,一定數量玉米,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之中的,創造出較爲高昂的利益,一旦大規模的普及之後,玉米的價格,肯定不會那麼高了。

看起來,165萬石,賣出了3貫一個的高價,可是如果提升10倍的話,會是3貫麼,100倍,1000倍的話,物以稀爲貴,說的就是這個,沒有這個稀少作爲前提,價格很快就下來了。

趙信作爲中國皇帝,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整個定海軍都是他的財富,就算不用的權勢收割的方法,就是趙信投資的一些企業的,開創的一些企業,趙信手裡的錢就可以不計其數。

趙信當然不會短視到,爲了幾億貫的錢,而忽視掉玉米的巨大作用,玉米是改變人種,改善人體結構的一個最爲好的東西,必須要大規模的推廣。

在趙信不遺餘力的大規模推廣的前提下,玉米的種植面積,幾乎以每年接近百倍速度擴大,從第一批200萬畝,到第二批1.4億畝,然後到第三批,達到了極限,7億畝。

玉米是高產作物,倍率非常的可怕,這也是玉米高產的根源,爲了擴大的種植規模,第一批大規模的種植的時候,絕大部分的留種了,可是到了第二批,種植的總量在1.4億畝以上的前提下,這一年的東西,就不用在留種了。

按照100倍的樣子,那就是需要140億畝的土地,這對於目前定海軍來說,超過全部土地的十倍,定海軍不可能,全面的種植玉米,玉米雖然好,種植三分之一,已經是極限了,沒必要繼續的種植。

伴隨着玉米的大量普及,到了慶曆十四年,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1.4億畝,收入10億石的前提下,不用全面留種,那麼多餘的部分很自然的就流入市場。

10億石,如果說,定海軍的1億人,都吃玉米話,也吃不完,北宋這個時代,因爲油水少的關係,每一個人每年吃掉的糧食很多,可是再怎麼多,也不會超過600斤,也就是每個月超過50斤糧食數量,這個數量平均到每天,都接近2斤了。

這可是純粹的糧食,而不是糧食製成品,可是平均每一個人10石,也就是1000斤,這樣平均到每天,就超過了3斤了,這個糧食,無論如何,也吃不了的,更別說,現在定海軍普及了各種副食和肉類,再加上水果之類的輔食,對於糧食的攝入大大的減少,一天能夠吃1斤的,已經是非常高了。

供需關係,永遠是價格的重要因素,當購買的人多,供應量不足的時候,價格立刻飆升,可是當供應量充足,購買人少的情況下,貨物積壓的,要想銷售出去,就必須要降低價格的。

玉米實際上,就是這個情況,哪怕不考慮放大的產量的問題,就說,原來,擴大一百倍的產量,1000倍的實際供應量,玉米的價格立刻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從3貫,迅速的跌到了30文左右。

雖然說,整體的價格方面,衡量重量的話,比起麪粉,大米,還要貴好幾倍,可是跟最初的,那幾乎是天壤之別了,下降非常明顯。

這不是終點,到了慶曆十五年,玉米的種植面積終於達到了極限,在整個北方,包括日本和朝鮮在內,一共種植了7億畝的玉米,那麼最終的收穫,高達67億石,這個種植的總量,已經可怕到相當的程度,玉米也終於,從一個稀罕物,迅速的跌落,變成了一個最普通的糧食作物,價格達到了500文每石,又縮減了五六倍的樣子,成爲了最爲廉價的糧食。

這是一個很合理的價格,定海軍因爲運輸和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問題,加上部分稅收,糧食價格相對較高,麪粉的價格大概是800文每石,大米的價格在1200文左右。

大米比起玉米,高出2.4倍,比較高,可是也算是一個適中的價格,畢竟玉米的產量太大了,同時種植的面積也非常的可怕。

最初的時候,第一次試驗的種植,就達到了8石左右的畝產,通過兩三年的時間,培育良種,加強種植管理,總結出一系列玉米種植的方式方法,最終,讓畝產開始提升,在最好的田裡,經過了一定程度的養殖的話,極限的重量會達到11石,平均也超過了9.5石,

這樣的畝產,讓種植一畝地的玉米,相當於2畝的大米,這裡面,雖然稻穀的產量,是在5石以上,可是經過了加工,脫粒,拋光等一系列的處理,大米的總產量,肯定是不到4石的,可是玉米,除了脫粒之外,就沒有別的工作要做了,甚至一定程度上面,不曬乾,也可以的。

玉米的出現,並且大規模的普及,卻不是定海軍的最主要的糧食,作爲調劑可以,作爲主食,那不行,中國人偶爾嚐嚐鮮還可以,如果每天都是玉米棒,玉米糝,玉米粒,恐怕腸胃就會受不了。

同時,定海軍佔據的土地,現在開墾出來的耕地,大概是18萬畝左右,7億畝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了,不是不願意增大,是增大沒有用。

就糧食上面,定海軍的民衆,還是比較喜歡吃米麪,包穀偶爾吃一點,還可以,吃的時間長了,並不是很多人的選擇。

大部分的玉米,都用來作爲原料,比如說釀酒,定海軍地處在高緯度的地方,爲了保暖,飲酒就成爲了必然的選擇,再比如作爲工業的原料,少部分也進入到了糧食加工領域,雖然說,這個玉米的味道不怎麼好,可是通過加工的澱粉,還有其他的東西,還是可以吃的。

玉米在種植面積超過7億畝之後,玉米杆的利用率也在下降,沒辦法,總不能全部的玉米,都做成飼料吧,不說添加的部分,就說玉米本身,7億畝,代表了21億噸的飼料,就算是10比1的粗飼料的比重,21億噸的飼料,也可以生產出2.1億噸的肉類。

以目前整個定海軍和北宋的人口加起來,沒人平均每年,一噸多的肉食哪怕是全部吃肉,也吃不下來。

更別說,要完成這麼龐大的,遍佈在整個定海軍國土面積之中的玉米杆,都給加工成飼料,這個也不現實啊。

挑選比較好的,比較適合加工的進行加工,同時還會堅固距離的關係,一些距離飼料廠太遠的實際上,是被放棄的。

當然了,青儲的方法,也被宣傳給了每一個人,如果工人們,自己有閒暇的話,可以青儲一些,用於自身的牲口到的養殖,這個也是可以的,只不過這些利用率並不高,只是零星,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就算是有完善的,科學的方法,也只能夠出產不多的飼料,再加上養殖方面,一般而言,只是最簡單的養殖,一兩頭豬,幾十只雞而已。

對於此,趙信也沒有辦法,只能夠儘可能的普及粉碎機,把這些秸稈粉碎之後,經過了一定的發酵,作爲底肥,放入到土壤之中,雖然說,這樣會佔據相當的人手,還有產生一定的成本,卻是最適合處理玉米杆的方法,不然的話,就必須要跟後世一樣,直接的燒掉,那纔是最壞的方法,不但污染環境,而且還沒有辦法產生任何效益。

一個玉米的發現,就讓定海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從側面刺激了探索艦隊,美洲的三大作物,只是找到了1個,另外兩個,他們也需要加把勁了。

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
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