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

主席臺前,能夠站的人,相對較少,比起兩邊的觀禮臺來說,少了很多,如果全部站滿,充其量也就是六七十個人,實際上,此時在主席臺上,只有28個人,其中還包括了8名衛士。

除了衛士,就是20個人,這20個人,可以說,是整個定海軍,不應該在等級大典之後,應該稱爲中國,最高位置20個人。

其中軍方代表7個,政府代表8人,還有趙信,還有屬於內府的4個侍從,除了趙信,他們都是在權利中樞的,哪怕是那些侍從,他們也已經獨立的掌管一部分的政務,哪怕是從趙信的權利之中,分出來的微不足道的權利,也是權並着重的。

趙信並沒有採用傳統的,由某位德高望重的重臣,或者是太后之類的加冕的方法,前者在定海軍不存在,後者,哪怕在定海軍,並且就在不遠處,卻沒辦法站在大衆的面前。

那麼,他就自己穿上黃袍和皇冠,只是走一下流程而已,甚至這只不過是這個大典的其中一個流程,後續的流程還很多。

因爲要走很多流程,甚至還有演講和一些未來方針的,這就需要一個主持人,而這一次大典的主持人就是孫吉。

看到孫吉走到了主席臺的一旁,那一堆的話筒的前面,韓琦幾乎突口而出的問道:“孫吉這是幹什麼?”

“他是主持人!”孫悅希小聲的解釋道。

“主持人?”

孫悅希簡單的跟兩位解釋了一下主持人作用,這樣的職業,在北宋也有,卻沒有專門的列出來,比如說朝會上面,主持人就是首相,如果首相不在的話,再有一些地位和權勢高的官員代替。

雖然說,定海軍的主持的權利,沒有首相那麼的大,可是這也代表着榮譽,這個主持是孫吉,也代表着,孫吉的地位,達到了相當的程度。

實際上,能夠站上主席臺的,都是定海軍最爲頂尖的一批人了,無論是政務,還是軍事,這中間,孫吉卻是最巔峰的人。

不得不說際遇不同,在韓琦的眼裡,孫吉在在幾年前,根本不算什麼。

哪怕他貴爲帶御器械,當時北宋,帶御器械只有8個人,他們是士兵的偶像,是底層軍官的偶像,在這個底層軍官的這個身份,已經做到了頂峰,可是他只是一個能打的兵,而不是一個將。

甚至一定程度的來說,作爲御前,尊貴是有,可是地位有多高,真的稱不上,充其量,就是一個五六品的武官。

在北宋,文尊武低,哪怕是一個四五品的文官,都可以藐視一兩品的武官大員,四五品的文官,向一二品的武官下命令的都有,更別說當時富弼和韓琦,都已經接近參知政事了。可以說,除了主政的十幾個文官,剩下的都不放在他們的眼裡,更別說一個的帶御器械,充其量就是一個看門的或者保鏢,連普通的武官將領都不如。

可是短短的五六年的時間,孫吉跟對了人,在未來,將會成爲定海軍的首任國防部長,也就是軍方第一人的位置,按照定海軍的文物雙並的歌劇,

沒有什麼文比武高這一點,甚至因爲開疆裂土上面,武職還要高一點點。

沒有軍隊,沒有戰爭,又何來的開疆裂土,在滅遼這一戰之中,軍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時封賞了不少的人,這其中,孫吉只是得到了領導獎勵,可是結合着之前的功績,還有在定海軍立足的時候立下的功勞,他成爲了軍方第一人。

如果,孫吉,能夠留在北宋的話,他的發展是什麼樣子的,幾年的時間,從一個底層的軍官,如果外放到軍隊,最多就是一軍之長。

這個軍長,可不是後世的軍長,那個貴爲高官的高官,這個軍,是指禁軍的一軍,按照500人一營,5營一軍來算,這樣的軍長,也不過是掌握了2500人。

這樣的軍官,在80萬禁軍之中,最少有的上千人之多,如果機會好,本身的實力又足夠的話,孫吉還是有可能獲得較大的提升的,比如說,從一軍之長,躍升爲總管。

軍長跟總管,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軍長,最多就是統兵,可是總管,就是縱覽全局,不但需要培養士兵,還需要指揮作戰,甚至是保境安民,這也是總管的意思.

孫吉的資歷,能夠升到的總管,已經是非常意外了,在高,那就不是短時間能夠達到的,就算是達到了軍隊的巔峰,在文官執政的眼裡,也是不是一個很重要角色,這就是文物的差別。

孫吉算是跟對了人,到了定海軍,在趙信的一手支持之下,已經做到了這個位置,就算是平行的地位上面,都跟韓琦平起平坐,畢竟,他是軍方第一人,如果算上定海軍比起北宋更高的地方,他們也需要仰視。

仰視,這就是韓琦心中的想法,這正是雙方實力的對比,定海軍從無到有,才用了幾年的時間,就真正的成爲了,讓他們仰視的對象,別說是對孫吉這樣的武將魁首,就算是孫悅希,也同樣是一個強力的人物,他們兩個跟他競爭了半天,也是靠苗妃幕後策略,才最終簽訂了合約。

孫吉怎麼說,在北宋的時候,還是有身份的官員,哪怕只是一個武官,可是孫悅希是什麼,這個在定海軍成立之前,只是一個稍稍上過一點私塾的,連讀書人都不能夠在稱之,這樣的人,經過了定海軍的鍛鍊學習,卻成爲了外交部副部長,如果說級別,也就是六部副手,可是跟他們之間,針鋒相對的,類似的人,在定海軍還有很多很多,專業是韓琦一直都弄不明白的地方,爲什麼,定海軍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

孫吉在話筒旁邊清了清嗓子,然後輕聲的說道:“全體都有,中國成立大典即將開始!”

孫吉面前的話筒,韓琦和富弼認識,第一次見到,還吃了一驚,甚至在使館也是有的,不過小型一點,當時他很奇怪這是什麼東西,可是用了之後,就感覺到非常有用。

使館擁有500人規格的會議室,這樣的會議室,在北宋是沒有的,就算是大朝會,總共參與的人員,也沒有五百人,原因很簡單,當人衆多的時候,不可能保證每一個人都聽到。

實際上,大朝會的重點,是在前方,那些執政和參知政事麼,排在後面的,幾乎都聽不到朝會上面發生了什麼,只有肩負任務,需要彙報的,才按照程序,走上前去彙報。

可是話筒和喇叭解決了一切,只要輕聲的說話,就可以放大無數倍,被房間之中的所有人聽到,這就極大的減少了講話者的精力。

要知道,在大朝會上,宰撫和皇帝,要想讓聲音,讓需要聽到的聽到,需要刻意的擡高聲音,甚至皇帝的一些重要的旨意,往往需要一些嗓門夠大的太監,在大殿上面宣讀,這樣才能夠儘可能的讓更多的人聽到。

很顯然,這個應該是定海軍的喇叭的擴大版,因爲看話筒的數量就相當得多,而且聲音來說,他們距離不算太近,卻聽得相當的清楚,而下面的40萬人,看樣子,絕大部分都聽到,一些站的稍稍有些放鬆的,也挺直了腰桿,開國大典即將開始。

這種話筒和喇叭,不過是對於電的簡單的應用,趙信不是物理學家,也不知道,喇叭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可是簡單的作用還是知道的,通過聲音轉化爲電磁,然後把電磁通過放大,震動放出去的,這就是擴音器和喇叭的原理。

在電力成爲實驗室裡面研究的關鍵之後,對於這個喇叭的研究,很快就成爲了實物,畢竟這個並不困難,只是一個電和磁力轉換過程而已。

這也成爲了整個戶外大典的基礎,否則的話,沒有這個擴音裝置的,就算是趙信的身體機能,遠遠超過普通人,單純嗓門的力量,能夠讓每一個人聽到麼?

現在完美佈局喇叭網絡,遍佈在午門廣場的近百個喇叭之下,讓平均的每2公頃的地方,就最少有一個喇叭,可以清晰的把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傳送到每一個人的耳朵之中。

孫吉並沒有在話筒前面,多待多長的時間,簡單開場白,並且整理了一下紀律,然後就開始介紹,主要是針對開國大典的,簡單的講述了一下,開國大典的過程,並且介紹了定海軍發展的歷史。

這個過程非常的快,才十幾分鐘的時間,韓琦和富弼,是第一次的聽到整個開國大典的過程,他們兩個是很年輕的官員,還真的沒有經歷過皇位更迭,仁宗在位的已經超過20年了,20年前,韓琦和富弼別說進入朝堂了,就算是科舉還沒有考過。

作爲參知政事和宰撫,他們還是看過了關於登基的記載,毫不客氣的說,比起定海軍的,紛繁複雜了很多,仁宗當年只是一個12歲的孩子,卻在這個登基大典上面,被擺弄了好長時間。

就大氣上面,定海軍的開國大典,比起的北宋的,不知道要高到了那裡去,別的不說,沒有這個話筒的話,這40萬人,幾乎不可能每一個都聽到。

實際上,在見到這個喇叭之後,韓琦也提出,想要引進這個,可惜最終是被拒絕的,而且理由就是電。

電,這個很陌生的東西,聽說,跟天空之中的閃電,是一個性質的,這種東西,不能儲存,必須要快速的使用,而沒有電力網絡和發電機組,就沒有辦法在北宋重現,所以跟電有關的所有東西,都弄不到北宋去。

對於這個解釋,韓琦也沒有辦法,電本來就是非常陌生的東西,這些別說北宋沒有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雖然在內心中,感覺到,這或許是定海軍的推脫之意,可是他們不懂,也沒有辦法,或許,未來讓這些使節們,對這個多用心,應該會好一點。

在孫吉的介紹之後,趙信走上了話筒的位置,剛剛站上,下面就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聲量驚人,幾乎壓住了喇叭的聲音。

韓琦和富弼,略微有些吃驚,如果是別人,或許會搞這種形式主義,可是在趙信,完全沒有必要這麼的搞。

這中間,富弼比韓琦更有感覺,更有發言權,他來到瀋陽的時間更長,在幾個月的時間之中,他幾乎走遍了整個定海軍的各個地方,參觀了很多的工廠,並且親自的接觸了很多的工人,正是這個第一線的資料,讓他明白,趙信在目前定海軍之中的威望,可以說是萬家生佛。

這並不是恭維的說法,而是真正的事實,對於第一批來到定海軍的人員來說,趙信幾乎是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他們的來源是什麼人,那是在兩淮受災的災民,這些災民活不下去,纔來到定海軍的,按照以往的逃荒經驗,可能這一次一家幾口,能夠剩下三分之一算不錯了。

可是在定海軍,除了少數真的是體弱,重病無法救治的,大部分都活下來了,這可是活命之恩,其他的,也是在各地的最底層,趙信給他們生活的機會,給他們改變的機會,讓他們成爲了工人,能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因爲趙信的出現,他們擁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不動產和各種的財富,有的結婚了,有了孩子,飲水思源,趙信是他們唯一感恩的對象。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趙信不但在這一刻,不但成爲了皇帝的最巔峰,也是所有開國皇帝之中的最高峰,在趙信之前的所有開國皇帝,威可能不差多少,可是在恩上面,那可是差十萬八千里了,在所有君王之中,也只有趙信,這麼把民衆放在心上,從最初到現在,一直都沒有改變。

趙信已經連聲的制止,可是掌聲和歡呼聲,一直都持續了十多分鐘,這才慢慢的停歇,當週圍靜下來之後,趙信纔開始了開國大典的宣言誦讀。

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九十章 箭呢?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
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七百三十七章 奏摺入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九十章 箭呢?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