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

一年的時間,讓趙信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一個落難的皇子,到定海軍的樞密使,到現在,掌控了一個龐大的城市,整個北宋都算的着的龐大無比的城市。

趙信的態度,決定了120萬定海軍民衆的命運,甚至間接上影響的更多。

定海軍的工業產量非常的可怕,輻射了超過北宋的一半,以整個京杭大運河爲依託,輻射了整個北宋,大部分的關鍵城市。

單純依靠定海軍的商人,都超過了10萬,其中輻射的各種人口,最少是千萬。

這就是權利帶來的好處,在出行的時候,他不用等待,提前安頓好就可以了,100艘船,除了20艘,是裝着送給仁宗和貴妃的禮物,可是剩下,都是送往汴梁的貨物。

北宋的汴梁,擁有超過百萬的人口,以汴梁爲中心,輻射四京的龐大地盤,人口幾乎佔據了整個北宋的二十分之一左右,也是最精華,消費程度最高的民衆。

就商業上面來說,整個汴梁,算的上是商業上面的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趙信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城市,或許在別處,他還會遭到一些阻擊,在汴梁,擁有着仁宗作爲後盾,只要趙信不胡作非爲,按照正常的商業行爲來運作的話,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汴梁到現在,已經擁有超過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鋪14個,還有數量衆多的小型商店,這些商店,負責着整個定海軍商品的銷售,已經越來越融入到了整個汴梁之中。

定海軍,或許在上層的政局之中,沒有多少的影響,可是在中低層,特別是商業市場上面,已經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了,定海軍的商品,已經慢慢的融入到了整個汴梁普通生活之中。

趙信他們依然是騎馬來的,半年多的時間,讓趙信成長了不少,卡牌系統雖然沒有升級,可是潛移默化的改變,特別是那些的生長素之類,通過時間,慢慢的發揮出來,現在的趙信,看起來,已經是一個英武少年了,看起來已經超過10歲的樣子,可是趙信才5歲多,不到6歲。

實際上,在更加健壯的身體之中,卻擁有着爆炸的力量,從孫吉哪裡學會的呼吸法,配合着瑜伽在內的一些鍛鍊方法,當然了,起到決定作用的,還是基因藥劑,這些方法,不過是促進了基因藥劑的更好的發揮。

現在的趙信,已經可以開啓3石強弓了,無論是身體的力量,還是柔韌性,已經超過了禁軍之中的精銳士兵了,甚至在格鬥之中,都有自保之力。

現在趙信,已經看不出來一年多之前的稚嫩了,身材的長高,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在古代,已經有了成人的態勢了,一般十二三歲的小孩,在北宋,都有成婚的,特別在農村的小地主家庭,讀書不成,那麼提前結婚,傳宗接代也算是正常。

趙信除了身材上面的變化,氣質上面,就更是如此了,本身就是21世紀的穿越者,在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的身上,駐紮了一個三四十歲的靈魂,更別說短短的2年時間之中,從一個落魄的王子,變成了一個位高權重的節度使。

北宋,之所以設立節度使,也就是爲了實邊,可是在北宋,節度使都是非常小的,很少有橫跨一個州,甚至是幾個州的,這就是爲了避免安史之亂的後果。

可是在已經設定的節度使之中,權利非常的大,軍政兩方面的特權。

北宋的邊境軍州,往往要承擔着比較重的軍事任務,軍事是重點,政務反而放鬆了,定海軍卻反其道而行之,更多的發展的是經濟,而不是軍事,可就算如此,整個定海軍的一切事物,都由趙信來決定,除了不封王立國之外,跟國中之國,沒有什麼區別了。

一路風馳電掣,趙信在路上,還看了那些鐵路工程,經過了在定海軍上面的積累,定海軍的鐵路施工隊,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鐵路的修建速度也越來越快,現在,差不多完成了6成多的工程量,預計,越過年去,到明年的五六月份,一條從海州前往宿遷的鐵路,就會修建完成。

這是定海軍第一條超級長的鐵路,哪怕只有300裡,卻牽扯了很多的東西,徵地,橋樑建造,各種交通口,沿線的一些設計等諸多的方面,也虧得趙信,對於後世的鐵路,有了一些瞭解,所以沒有走發現問題在改變的方法,而是提前佈置到位。

這是一條全封閉的鐵路,周圍也會佈置大量的鐵絲網,同時,也會進行一個系統的宣傳的過程,讓周圍的村民們認識到,穿越鐵路的害處。

同時,在鐵路跟周圍相交的前提下,幾乎每隔三四里,就會有一個通道口,除非是必要,否則,沒有多少人,會爲了抄近路,翻越這些難以翻越的鐵絲網,冒險的穿過鐵路。

鐵路,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哪怕是最簡單的馬拉鐵路,也足以改變整個北宋的交通狀況,交通,不但可以改變北宋的軍事基礎。

更加方便交通,可以讓大量的力量,集中到一起,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到時候,強幹弱枝的北宋,就可以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在通過鐵路,前往任何的一個邊境,只要三四天的前提下,駐紮在邊疆的軍隊,可以進一步的減少,這樣耗費更少。

這一次,鐵路,也是趙信衆多目標之中的終極目標,攜帶5船定海幣,總額超不多750萬,也是爲了這個目的,三司到底有多少錢,趙信基本上掌握的差不多了,因爲西北的結餘和靈州和議的簽署,他能夠有500萬到600萬的結餘。

這部分的結餘,到底能夠剩下來多少,那就不好說了,龐大的帝國,在各方面還不完善,隨意性相當的強,而下面的政府,在渴了這麼久了,日積月累,集中下來衆多的問題,之前是政府沒錢,值得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就算是申請也未必能夠獲得,現在,終於有了結餘,哪怕是試一試,也會申請。

這些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可是不解決,也容易出現問題,這樣算下來,就算是葉清臣再怎麼的卡着,最少有一半的資金花出去了。

如果再加上綿延時間較長的北方農田水利建設,哪怕葉清臣下了狠手,也不可能徹底的解決問題,必須要的花費,也需要做出來。

鐵路目前的興建費用不高,關鍵是鍊鐵廠的成本,直接築造的鐵軌,平均下來的,比起之前,節約了太多太多,目前算下來,每公里,可能就是2000貫左右,跟一座棱堡差不多。

雙線修建的話,1000裡,大概是200萬貫,這筆錢很龐大,北宋當然不可能只要一個千里的鐵路,上萬公里,甚至更多,都能夠建的下來,這樣的情況下,投入會非常可怕。

趙信不擔心鐵路會賠錢,連清朝最簡單的一條入關鐵路,就可以創造出可怕的效益,成爲整個清朝爲數不多的高利潤的項目,掀起了投資狂潮。

北宋的商業性能,遠比的清朝更高,人口不低,再加上還有定海軍的存在,幹線鐵路,只要修建出來,肯定不會吃虧。

可是啓動資金會有,還要贏得從上到下的同意,趙信當然願意全部自己來拿,可是這樣有些突兀,最好的,就是一個合作的態勢。

如果是半年之前出發,或許會有些倉促,趙信只是在靈州和議的基礎上面,進行說服,可是現在,半年的時間,趙信哪怕是把精力放在協調定海軍上面,可是這個鐵路也沒有放過,哪怕沒有開啓計劃,前期調查和研究,還是開啓了。

現在,趙信的手上,就有一條以汴梁爲中心,7條鐵路的興建,這些鐵路其中有4條是經過汴梁,幾乎形成了米字型的交叉結構,其他的3條,則是外圍的鐵路,這些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環形結構,主要是在整個水系的過程之中,再一次的聯通。

時間長了,所以趙信做的更加的詳細,不但記錄了整個地質和修建的難度,把整個鐵路的計劃資金都給做出來了。

資金只是一個方面,更大的是商業方面的,後世的所有的計劃,都必須要考慮到商業性能,一條鐵路的貫通,軍事上面的作用,或許無法引起重視,可是商業上面,是必不可少的。

從沿途的城市,資源,商品等諸多的方面,當這些通過鐵路的旺盛運輸,送到合適的地方之後,所產生的效用,會讓北宋的商業,再一次的上一個臺階。

這也是趙信充滿信心的根本原因,因爲物資和其他的東西提前的到達,所以趙信他們騎馬速度很快,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越過了從海州到宿遷的300裡的距離。

抵達宿遷的時侯,正好是過午,沒有休息,當趙信等人上船了之後,100艘組成的龐大船隊,早已經就做好了準備,在趙信他們抵達了之後,就立刻出發了。

在宿遷港目前,已經擴大了很多,這個時代,靠近湖邊,特別是洪澤湖這樣,淮河的重點的湖泊,水災是非常多。

跟傳統的長江黃河奔流入海不一樣,淮河沒有入海口,水都直接注入到了洪澤湖中,洪澤湖開始慢慢擴張,這是尋常的平穩的狀態下。

一旦到了夏季,上游的降水量加大,不說全流域的洪峰,就說是大半個流域的洪峰,都會讓洪澤湖驚濤駭浪。

宿遷是經過了方方面面的挑選,一個比較合適的地方,可是真正可以興建港口的地方,距離洪澤湖有一段距離,爲此,專門興建了最少4里長人工水道,並且最初就擴張到了足夠寬的程度。

100艘大船,在港口一字排開,然後緩緩的向前,到洪澤湖的差不多幾百米的水道之中,到了洪澤湖之中,這才加快的速度。

從淮河逆流而上,大概要好幾百裡,才能夠接觸到京杭大運河,是逆流的關係,需要船伕,在一些關鍵地方,也需要縴夫,好在,這是一個很短的路程,最多也就是十來天的時間,這還是慢慢的行進,如果增加縴夫的數量,時間最少還可以減少一倍。

搖曳的航船,在河面上面,相當的平穩,一年多以前,趙信就是坐着小了很多的船,開啓了一場穿越之旅,現在,穩定了很多,最少不擔心有人刺殺的問題,對於未來的路,認識也更加的清晰了。

北宋肯定起了變化,就算是他就此離開,北宋也不會走到原來那麼危險的境地之中,8個繼承人,幾乎不可能落到趙曙的身上。

宗室的實力,因爲8個繼承人的關係,進行了分化,之前,仁宗對於趙曙是存在着感情和虧欠,所以對他們過於照顧。

可是在保州兵變之後,趙信不但沒死,還活了下來,汝南郡王在中間插手太多了。

按照證據方面,汝南郡王手段非常的高超,甚至連王家都沒有涉足太多,很多的秘密都被斬斷了,可是對於上位者來說,懷疑,已經足以解決一切了。

前世,對方是成功了,仁宗在喪子之痛之後,沒有及時的調查,失去了關鍵點時間,時過境遷之後,或許認識到了這一點,卻因爲汝南郡王的實力進一步的擴大,也沒有一個子嗣的誕生,最終不得已捏着頭皮認了。

可是這一次,趙信不但沒死,還給出了最合適的選擇,就算是現在,8個人選,選誰不行,幹嘛要選趙曙。

沒有了趙曙,再加上從小培養的競爭關係,也就幾乎不存在濮議之爭的問題。

再加上現在,解決了西夏,對於北宋朝政也不會出現神宗因爲資金的問題,而變法的事情了。

資金充足之下的北宋,只要用幾年的時間,完成了軍事和政治上面的改革,幾乎必然會向外擴張,首當其衝的就是遼國。

連一直都比較保守的賈朝昌,都向着對遼國動手,更別說其他的激進派,只要在初期,產生了一定的優勢,接下來的,收復燕雲十六州是沒問題的,再進一步,打贏遼國,在遼國收穫大片的土地,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
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