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技術和材料大規模的運用之前,鋼鐵的產量,一直都是國力的象徵,一戰,二戰,國力的評價,基本上是通過鋼鐵而來,或許,戰爭的勝敗,會讓這個發生變化,可是隻要長期下去,鋼鐵纔是根本。
比如,二戰時期,兇猛絕倫的德國,日本,一個在歐洲馳騁兵峰,一個在亞洲肆虐,巔峰時期的兩者,鋼鐵產量都不少。
可是戰爭,不是依靠的巔峰產量,而是持續產值,是不停增加和恢復之中的平衡,跟美國相比,他們先天的劣勢巨大,當佔領收穫的紅利,漸漸的被吐出之後,就是衰落的時候。
對於一個穩定發達的國家來說,誰都知道,鋼鐵產量代表着國力,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建立鋼鐵廠,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可是爲什麼不大規模的建設。
是否需要只是一個方面,國力本身才是根本,鋼鐵不單單是鋼鐵本身,哪怕堆積了200萬,500萬,甚至1000萬噸的產量,你就強大了,沒有整個國家體系的配合,這些只是鋼鐵而已。
德日兩國就是如此,在瘋狂掠奪之後,他們並沒有辦法,將收穫的產能給兼併,日本暫且不說,亞洲除了日本,沒有多少發達的國家,德國所處的歐洲可不一樣。
法國不用說了的,歐洲的陸地大國,就算是比利時,挪威,這些國家,他們的鋼鐵產量也不容小視。
如果,二戰的德國,能夠整合歐洲的鋼鐵產能,未嘗不能支撐下去,可惜戰爭所需要的國力,不單單是資源和機器。
趙信所要做的,就是如此,把現代化的體系,引入到深挖洞,廣積糧上面,增強自身,讓定海軍本身變成一個無懈可擊,龐大到無可附加的經濟體,到時候,以強絕的實力,無論幹什麼,都可以了。
鋼鐵,是定海軍最優勢的地方得,不但在整個經濟領域,比較的向鋼鐵傾斜,在研究方面,更是如此,不單單是牛大力這麼一個天才的研究者,還有撥款和人員上面的傾斜。
鋼鐵廠在興建之後,產能就在釋放,不過相對於大規模的擴建,興建一些鋼鐵高爐帶來的成塊的增長,日常調整之中的增長,是在放緩的。
這並不耽誤定海軍的鋼鐵領域,向深入,向規模化的拓展。
在沒有辦法在產量上面做提高了之後,畢竟鋼鐵廠的佔地面積有限,在二期建設北否決的前提下,只能夠由現有的來改進,而且這個改進的幅度有限。
來自後世的趙信,很清楚鋼鐵發展的軌跡,最初的高爐,是在小高爐的基礎上面,由牛大力研究,逐步的放大,形成的大型平爐,在這個時代,甚至是在幾百年之後,歐洲大規模鍊鋼的時候,都已經算是非常先進了。
可是跟轉爐比起來,還是相對有些不如,後世,平爐雖然沒有淘汰,卻被用在了鍊鐵,還有大規模的冶煉上面,只有超過500噸以上的大型冶煉,纔會用到平爐,而日常鍊鋼,多是用轉爐。
轉爐的效率,控制性,甚至是冶煉出來的產品的效果,都在平爐之上,成本也會大規模的減少。
趙信知道一些轉爐的情況,特別是氧氣在轉爐之中的應用,在定海軍尋找到了一些出色的鍊鋼催化劑的前提下,從平爐到轉爐的轉變,進行的非常之快,雖然現在也有些不足,卻面前夠可以做出轉爐。
實驗室之中,進行研究的轉爐,效率比起平爐來說,最少提升3倍以上,哪怕工業化的運作,降低效率,也最少可以提升2倍以上。
也就是說,只要對於定海軍的鋼鐵廠,進行一定量的改造,就可以從200萬噸,暴漲到400萬噸。
研究成果很不錯,也對定海軍大有益處,剛剛興建不足2年,就全面推翻,也不是個事啊,不說是不是浪費了,就說,鋼鐵廠肩負着整個北宋的鋼鐵生產,還有定海軍的大量需求,不能夠簡單的停工。
趙信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把投向轉爐的資金抽調出一些,雖然會繼續轉爐的研究,卻不作爲重點。
定海軍的實驗室,已經初具規模,卻也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一枝獨秀的鋼鐵研究,他的發動機是牛大力,指導方向的是趙信。
現在兩者都已經轉向,轉爐的研究雖然沒有停止,卻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面繼續完善,想要更進一步,卻是不可能。
鋼鐵,可不是產能,在21世紀,中國已經是鋼鐵大國了,鋼鐵總產量佔據世界的一半,也就是說,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要把產能加在一起,纔有中國這麼多,可是中國依然不能夠稱之爲鋼鐵強國,原因很簡單,中國能夠製造的,大部分都是低端的鋼鐵,真正頂尖的,鳳毛麟角。
哪怕是19世紀,20世紀的低端鋼鐵,在這個時代,也是神兵利器,通過簡單的碳鋼生產,生產出來的鋼材,性能已經超過了所謂的精鐵,這一點,整個世界,沒有國家能夠跟定海軍比肩的。
可是,爲了未來,爲了定海軍的繼續發展,趙信還是在這個方面投入,定海軍本就有這個優勢,再加上牛大力,這是珠聯璧合的結合。
材料,這個到了2戰後期才發展起來的體系,實際上,在之前,一直都在發展,只不過,沒有那麼嚴格而已。
二戰時期,各主要國家的火炮,各種參數並不一致,除了研究方向的不同之外,也展現出了材料的不同。
材料方面研究弱一點的,大炮的口徑會大一點,大炮的總重量也會更高,材料好一點的,各方面的綜合性能也比較強一點。
基本上,材料不夠了重量湊,勉強也可以,這也代表着,對於設計和使用,沒有達到極限,材料不過關的時候,是有替代品的。
可是到了二戰之後,伴隨着各種新技術和材料的應用,還有科技的飛速發展,各種機器和武器的出現,材料,就沒有了替代品,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如果沒有材料的支持,再怎麼精巧的設計,甚至放一個實物,放在你的面前,你也複製不出來,這就是材料的可怕之處。
現在的定海軍,還遠遠用不到這個材料,定海軍的各種設計,還稱不上的絕倫,也沒有必要到絕倫,可是不利用這個優勢,總是不好的。
其他的東西,定海軍只是憑藉着趙信這麼一個穿越者,依靠着穿越者在資訊時代獲得的知識,支撐的東西,畫圖,或者是支持,可是材料方面,卻是有天然的優勢。
卡牌系統每天可以完成的配方實驗,遠比在實驗室之中節約,哪怕是窮舉法發現的東西,或許大部分都是無用的,可是偶爾得到有用的,性能都非常出衆。
在這些材料之中,最多的,還是鋼鐵。
卡牌系統能夠憑空的出現材料,可是每天的數量是有限,金屬或許可以嘗試,有機物就算了吧,多一個氧,少一個氧,多一個氫,少一個,都會讓有機物的性能出現巨大的變化,更別說還有不同的基,這玩意,窮舉法不是不行,只不過比起無機物來說,太過於大海撈針了。
趙信曾經嘗試過幾天,可是幾天的全部成果,甚至連一個上的了眼的都沒有,或許以後,有功夫,可以嘗試,現在,還不如放在無機物上面。
相對於有機物,無機物相對比較容易一些,可是也不能隨便的亂來,特別是合金領域,那真的是變幻莫測,只有研究比較深入鋼鐵爲重點,畢竟,有些研究成果,可以進行初步的篩選,提高成功率。
在卡牌系統每天的總量之中,倒有一大半是給了鋼鐵類合金,其他則是銅,鋁等金屬。
就算如此,真正能夠得到的配方也有限,有時候,只是某一方面的性能出色,交給牛大力,進行一些測算和研究,算是爲鐵合金的材料,積累一些經驗。
數量多了,總是有些收穫的,更別說趙信還想着後世知道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秘方,進行一定的研究,比如說,調節碳元素的比例,再比如說,利用一些金屬的添加劑。
在二戰之後的很長時間,沒有利用到的稀土元素,也被趙信添加到其中,或許大部分都是無用的,少部分有用的,效果非常的出色。
這些配方,幾乎都交給牛大力,完成實驗室生產。
在定海軍,趙信到來最大的變化,不是前瞻性,而是一個科學的研究過程,這一點,在碩士博士,一路走來,看到的聽到的,甚至是自己親自做過的東西,是幾乎銘刻到了骨子裡面的,這些東西,對於科學的實驗來說,非常有用。
從配方,到實驗室小批量生產,到研究整體的性能,如何提升金屬的強度和應力釋放,再到量產,乃至到最後的實驗室定型。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牛大力收穫了很多,對於鐵合金的研究逐步的深入,特別是一些材料,逐步把實驗室的產品給量產化。
鋼鐵,只是一個基礎,所有含碳的鐵,性能得到提升的,都可以稱之爲鋼鐵,不同的含碳量,並且添加了一些微量元素的量,造成的整體性能的改變,纔算是鋼鐵的性能的提升。
就鋼鐵的標號來說,定海軍在過去的1年之中,從5.5走到了5.9,看起來只有0.4的提升,可是在鋼鐵領域,卻是成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差別。
超過了5之後,硬度指標的每一個小數點之後的提升,都代表着性能指標的巨大飛躍,特別是在大規模使用的鋼鐵之中,他對於壓力,對於承受力,還有其他方面的東西,都有較大的提升,而因此帶來的成本提升,並不高。
在牛大力的帶領下,鋼鐵逐漸的發展,不但是超過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甚至開始向着二戰後期進展,特別是趙信知道,鋼鐵的總標號的提升之後,才意識到,他似乎在鋼鐵上面的,過於偏向了,在到了定海軍之後,所取得的材料上面的成果之中,幾乎7成以上來源於鋼鐵合金。
鋼鐵是一種重要的原材料,就算到了21世紀,鋼鐵也是國民經濟的脊樑,可是鋼鐵並不代表全部。
牛大力這麼一個天才型人才的發現,促進了鋼鐵的進展,可是鋼鐵進展的太快了,已經遠遠超過了目前定海軍所需要的水準。
如果說使用精鐵武器的話,定海軍使用5.5,甚至5標號的鋼鐵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上升到5.9,甚至因爲牛大力的研究,在趙信給出的配方上面推陳出新,抗高溫,抗腐蝕,高硬度的鋼鐵,也弄出來了。
這玩意要麼用在飛機的發動機上面,要麼用在輪船的外殼上面,可以說,在鋼鐵上面的成績,已經接近二戰時期,部分還有所超越。
連蒸汽機都沒有弄出來,內燃機更是遙遙無期的,在鋼鐵合金這一條道路上不斷的深入,顯然並不是一個好事情,因爲完全沒有用。
當指標只要求5的時候,5.5都溢出了,更別說5.9。
趙信發現了問題,目前定海軍就處於非常尷尬的狀態之中,就材料學來說,鋼鐵合金已經超出太多太多了,如果現在,趙信具現出大型內燃機的話,那麼輪船也未必不能弄出來。
太超前了不好,也有些浪費資源,現在定海軍對於材料的需求也是比較大,其他的合金,比如說鋁合金,鈦合金,還有有機物,這些技術還是一片白紙。
雖然說,現在定海軍,還不需要這些東西,可是未雨綢繆,還是做一些準備的好,畢竟鋼鐵合金已經太過深入了,哪怕有卡牌系統的具現,哪怕有牛大力的天才,都不可能短時間取得很大的成果。
反倒是一片白紙的其他材料,有可能獲得一些突破,可惜,人才一直都是一個打的問題。
牛大力一個天才,解決了不少的問題,可是趙信需要的,不是一個牛大力,而是千千萬萬的牛大力,特別是在各自材料領域天才牛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