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

趙信簽署了這麼一個文件,然後按鈴讓秘書進來的,秘書處沒有休息,也是在等待這個文件,他們也很清楚這個文件的重要性,在確認了是趙信親自簽署的之後,他們立刻拿着文件出去。

看着秘書離開,趙信知道,秘書們會在最短的時間,把這個文件,交給各種的執行部門,然後在整個定海軍開啓新的計劃。

趙信知道,從他簽署下了這個命令開始,很可能,異常激烈的衝突就會產生,這是思維的碰撞,也是時代的碰撞,在這個碰撞之中,必然會產生失敗者,而這些失敗者,就是那些固執的老夫子。

不過趙信並不後悔,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不是說說而已的,那是後世,經過了無數的歷史,證明的東西。

學習還是學習,可是知識就不是那種儒家的經典了,而是變成了定海軍需要的東西,這個東西跟之前的不一樣。

知識從這個文件簽署之後,不單單是知識本身,是一種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的力量,只要掌握了知識,就會改變命運,這些知識真的能夠讓他脫貧致富。

在此之前,也存在知識改變命運,學些儒家經典,走科舉這一條路,同樣是改變命運存在,哪怕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只要能夠通過科舉,就能夠做官,甚至一路做到朝廷高官。

哪怕是文名最繁盛的北宋,完全從最底層的農家子,不是說沒有,只不過很少很少。

在沒有先進的印刷術的前提下,書籍基本上是靠抄的,再加上上好的紙張也很貴,書的價格相當的昂貴。

讀書考科舉,不單單是書,四書五經總是要有,還有一些詩詞經易,前人科舉的一些心得體會,這些東西,林林總總下來,就不少錢了,如果再加上游學詩會,耗費的資金就更多了。

完全貧窮出身的農民,根本就支撐不起這樣讀書的消耗,除非是有人自助。

也就是說,科舉雖然放開了一條,從最底層邁向至高的口子,可是這一條路,開的口子並不寬,3年幾十位進士,這已經是極限了,有時候,因爲某些原因,幾年都沒有開辦科舉的也比比皆是。

在沒有中進士之前,談不上改變命運,因爲身份沒有較大的變化,就算是把舉人這一塊,也給納入其中,每隔一年能夠有多少,這個比例,遠遠小於後世,清華北大的招手人數。

這兩個高校,是後世中國最爲頂尖的,每一個地方,只有最頂尖的人才才能夠上,可是兩所高校加在一起,每年的招生計劃也會超過6000,加上其他的一些,每年入校人數會在7000左右。

不說兩個時代的可比性,科舉這一條路,遠比後世想想的要困難,需要天賦,這是肯定的,只有天賦出衆的纔可以做官,可是天賦只是一部分。

家室,資金,老師,衆多的方面的原因,哪怕是到了科舉比較多的明朝清朝,真正的草根做官的,也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纔有類似的宣傳,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趙信所知道,一些被宣傳成爲底層做官的典範,海瑞一個,王拱辰一個,海瑞只是父親早逝,可是家裡還有幾十畝的田,王拱辰是沒有太多的記載,也只是說家境貧寒,早年喪父,卻沒有說出身。

有歷史可以考究,或許在秀才之中,有一定比例的最底層的,到了舉人,就少了很多很多,真正走上進士的,千年科舉的歷史上面,除了宣傳的,真正實打實的,真的就不多。

21世紀,甚至說,從20世紀之後,整個世界主流的教育,跟封建時代的科舉,截然不同,他們培養的不是最頂尖的,可以做官,成爲上位者的,他們培養的,卻是普適性的,可以適應社會環境,並且迅速融入的。

在這個教育條件之下,這些學子們,不再是走一條獨木橋的,而是一條固定,完全類似的選拔過程。

在小學中學的教育之中,夯實根基,讓一些跟行業有關的基礎知識的,都給涉獵和學習到,通過12年的學習,讓這些學生掌握了知識,並且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而最大的選拔就是在這個層次。

在基礎教育之中,優中選優,最終分類,進入到不同的院校,到了大學教育才是真正的分專業,如果沒有考上大學,在小學初中的基礎教育之下,也可以在工作之中,加以學習和提高。

知識改變命運,在這個時代,纔可以出現,很多並不懂得某項知識的人,在經過了一定的學習,掌握了基本的知識和學習的技能之後,不再是從零開始,他們可以用學習的方法,通過講座,通過閱讀一些科普讀物和專業的書籍,掌握了這一項技術,最終成功的脫貧致富。

這是不同理念的碰撞,科舉不是不好,這個科舉的制度,在很長時間之中,是有他獨到的用處和先進性的。

中國有了科舉之後,給了底層民衆一條向上的路,哪怕這一條路再怎麼的狹窄,可是總算是一條路,從一文不名到升官發財,擁有着理論上面的可能性,就這一點,都比歐洲的制度更加的健全。

對於趙信來說,這一條路太慢了,他要求的是快速發展,要求的是半道超車的,等待科舉,每年培養幾十人,甚至上百人來說,對於定海軍的大規模生產來說,那是杯水車薪,只有後世的普遍教育和精英教育相結合,纔是真正的合適的方法,因爲他不是爲了挑選出最頂尖的那種,而是大規模的培養,這樣的人才,可以填充的到定海軍的需要之中。

趙信相信,只要是給他10年的功夫,在10年之後,這些經過了定海軍系統培養的學生,在他們奠定了強悍的理論基礎的前提下,成才了之後,定海軍會成一個非常發達城市。

會比現在好很多,或許在天賦上面,這些學生,經過了10年的培養的學生,比不上牛大力這樣的天賦,牛大力這樣,可能要百年,甚至是數百年才能夠誕生的大師,他們的能力,足以改變一個行業,甚至是一個體系發展途徑。

趙信很需要這樣的大師,可惜他也知道,大師們不是培養出來的,培養也造就不了大師,他最多能夠培養出合格的人才就好了。

10年的時間,投入無數的財力物力,最終培養出來的,肯定是合格的人才,在這些人紮實的知識之下,在經過了合理的實驗,所迸發出來的效果,卻是牛大力不如的。

不是說牛大力不強,他已經很強了,在幾十年,依靠着天賦,依靠着摸索,走到了鐵匠的程度,在趙信出現之後,纔出現了化腐朽爲神奇的效果。

可是牛大力的基礎的不行,目前的天賦和靈感,在鐵合金上面,確切的說,應該是在含鐵較多的合金上面,其他上面,是一竅不通。

一旦少了,比如說,含鐵較少的,主要是其他材料的合金上面,就發揮不了作用,實際上,類似金屬的特性,合金的一些特性,很多的東西都是相同的,還有卡牌系統的總結,哪怕是撞大運,也能夠撞到一些,可是偏偏不行,不但靈感全無,還會出錯。

這些學生,纔是未來的中堅力量的,有了他們,定海軍的發展的,一定會插上翅膀的。

這就是的時間點的不同,對於趙信而言,如果他不穿越的,拿着卡牌系統,靈活的應用出卡牌系統之中的一切的,不說是解開卡牌系統,就說是藉助着卡牌系統的複製和合成的功能,解決一些高精尖的產品,還是沒有多大的問題的。

這麼一個系統在21世紀的科技環境之下,所發揮的威力,也是截然不同的的,同樣是趙信,同樣是卡牌系統,爲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不一樣,原因很簡單,社會體系的不同,還有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不同,最終在同樣先進的卡牌系統之下,最終產生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一個人的力量,跟整個社會,跟整個科研力量相比,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句話有些誇張,可是一百個,一千個基礎的研究者,在科技發展並不高的前提下,超過一名大師,這也是正常的。

當這一批新的,有着紮實的根基的學生成長起來之後,他們最終所爆發出來的力量,是遠遠高於現在的。

到時候,趙信只要每年,來審議一下發展的方向,比如說,向着新的項目之中提供的撥款,比如說,一些基礎科學之中研究的問題,這些就可以了,而不用現在,基本山開啓某一個課題,就必須要自己來盯着,別的什麼都幹不了的

比如說,在玻璃,在海船的公關之中,這些無一例外的,都是在趙信的親自關懷之下,在他認識和努力之下,這纔開啓並且取得成果的。

未來,科技的劃分越來越細微,研究的深度也越來越高,趙信畢竟是一個文科生,是一個研究歷史的,一旦這個研究深度,超過了趙信所掌握的程度,到時候,科技會形成停滯,那纔會出現大問題的。

可惜,這個時間是久了一點,對於定海軍而言,少說,需要5年的時間,通過五年的系統學習,一些比較有天賦的,會在某些項目之中,脫穎而出,成爲一些項目研究人員的,真的要到體系化,規律化,最少需要10年。

10年,對於一個人來說,真的不能算是很短的時間,可是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非常段,10年的時間,對於一個新興國家來說,未必能夠徹底的建立起工業體系,可是10年,卻可以讓那個一個小孩子,成長爲成人,真正能夠肩負的起他的命運。

這些,趙信都懂得,也都知道,只要按照德國的這樣來改造,定海軍目前的發展程度,根本就不用勒緊褲腰帶這樣的東西的。

定海軍擁有足夠的利潤,不說的定海幣這樣,幾乎是搶錢的玩意,他的利潤,恐怕不會比信用貨幣和紙質貨幣少多少。

一枚數十倍,上百倍的利潤點,絕對是暴利。

如果真的趙信要卷羊毛的話,不搞別的,單純是大量生產不鏽鋼,雖然它的技術難度大一點,也不是沒辦法生產的,再加上一些衝壓的工藝,弄出來較爲簡單一點的幣種,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只不過,那樣沒有意義,趙信使用不鏽鋼,也不是爲了讓他貶值收個,而是讓他幫助北宋,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體系,這個體系,擁有的完整經濟環境。

定海幣的出現,是有獨特的背景條件的,定海軍雖然介入了北宋的鋼鐵領域,可是對於精鐵,只是在樞密院的層面上面介入,這樣的介入,層面比較高,也不容易對下面產生影響。

多年的傳統,一般的上好精鐵,只能夠通過鐵匠偶爾冶煉得到,再不就是天空中的隕鐵,物以稀爲貴,加上耗費的關係,上好的精鐵都是神兵利器,都是比鐵昂貴很多倍的東西,這樣的認知,讓定海幣天然有了一定貴金屬貨幣的價值,這一點,是定海幣無縫融入到北宋的一個關鍵原因。

普通的銅錢,民衆們都非常認可,可是真的弄出來當五當十這樣,純粹搜刮的,也沒有多少人認可。

天然的價值只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原因在於,本身北宋是處於錢荒之中,連交子這樣的紙質貨幣的,都出來了,這樣本身又價值,大家又認可,又不容易仿製,還有極高的辨識度的東西,很快就在北宋流通了起來。

定海幣的加入,數倍於普通的的銅錢,倒也從某種程度上面,推動了整個北宋的發展,中樞的那些經濟官員,比如說葉清臣這樣的,他們或許不知道,貨幣緊縮或者通貨膨脹這樣的理論,可是當定海幣進入到流通領域的時候,從實質上,是對於北宋有穩定的作用,這一點,還是相當明顯的,他們還是比較歡迎定海幣的接入。

除了定海幣之外,其他的各種工廠的收益,也是非常的高的,這種情況下,定海軍擁有這個基礎,那麼在教育上面過多的投入,甚至是浪費一點,也是可以接受,這一系列,都推動了整個教育改革,並且促成了趙信簽署了這個文件。

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
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議和同意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