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突聞噩耗

一個五六歲姿容秀麗,一身紅色襦裙的少女指着瘋瘋癲癲的武清說道:“哥哥,那瘋小子倒有幾分才氣。”

身旁頭戴逍遙巾,一身華服的少年鼻中輕哼一聲,說道:“太平,在你眼裡天下的人都有才氣,就我這個當哥哥的滿身鬥雞味!”

“好了好了,我的英王哥哥,今天你不是要陪妹妹我逛東市嗎,莫非又想着跟沛王哥哥鬥雞呢?”

少年的眼中有些急燥,面色有些潮紅,最近跟沛王鬥雞,他都連輸好幾場了,如果再不贏,那真的是太沒面子了。

時下大唐的長安,無人不知沛王李賢和英王李哲鬥雞的盛況。

武清可不知道,曾經有這麼倆兄妹議論過自己,他依舊瘋瘋癲癲地朝着牌匾店走去。

在訂做了牌匾之後,武清便回到了店鋪,好在店鋪不是很髒,而且裡面還有現存的貨架和低矮的桌案,武清想了想,這可不行,必須得弄幾張高腳方桌做操作檯,不然製作起來很不方便。

此時伴隨着與西域交流日益密切,大唐設置安西都護府以來,貿易更加緊密。像西域的高腳方桌已經傳入了大唐,像胡姬酒肆就有這樣的高腳桌和像月牙凳一般的矮凳。所以高腳桌不難找到,長安城的木匠鋪一定會作。

沒過多久,武大娘等人僱了牛車回來了,牛車上是五筐新鮮的山楂,武清抓了兩顆放進嘴裡一咬,差點沒酸掉牙齒。一同買來的,還有硝石和各種水果,以及砂糖。

特別是砂糖,大多都是用甜菜和甘蔗熬煉而成,色澤暗黃不說,大大影響美觀,這個時候冰糖還沒有出現,所以武清的冰糖葫蘆,只能算是砂糖葫蘆了。

對於這一點武清也是沒辦法的,他雖然可以改進熬糖技術,但那需要太多的精力去做,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更何況他還是一個小孩子,而且天才是容易早死的,他才七歲不到,怎麼說也得活個七十歲吧,不然練武有何屁用。

重新打掃了下店鋪,而後把所有材料都給儲存好,便開始規劃起來,武大娘再次去了木匠鋪訂做高腳桌長條矮凳和保溫木箱等用具。當然武清也不忘記囑咐武大娘還要訂做一張高腳書案,自己說書,怎麼能沒有書案呢。

武清便開始指揮着徐小櫻和王修擺放那些低矮的案桌。大唐人喜歡跪坐,但他總不能讓顧客跪着聽自己說書吧。於是準備等那些長條矮凳到了之後,再替換草蓆。

如此這一準備就足足花去了兩天時間,兩天時間裡店鋪煥然一新,整個底樓都被武清用去了一大半,作坊放在了二樓。

武清這才教授武大娘等幾人製作砂糖葫蘆,對於這個小時候的最愛,他是會做的,當年爺爺見自己這麼愛吃這玩意兒,便自己家裡做了很多給武清。

製作過程也比較簡單,首先把山楂果剖開去核,因爲山楂裡面的核比較硬。第二步便是洗淨後一個一個地穿到竹籤上,每一串五個或是八個,隨意。第三步熬製糖漿,讓糖漿粘稠滾燙。第四步把已經串好的山楂果放入糖漿中,均勻轉動,使山楂果粘上一層薄薄的糖衣,這一步非常關鍵,直接影響口感。最後一步就是把已經裹了一層糖衣的山楂果放在鋪了一層油或是一層水的案板上,自然冷卻。等冷卻後,那麼糖葫蘆就算是製作完成了。

武清一邊講解,一邊製作。因爲做法非常簡單,只要多動手幾次,就能完全掌握裹糖衣的火候和技巧。徐小櫻和王修都不是笨人,所以很快就學會了,所欠缺的只是熟練度的問題。而武大娘則是更具藝術品位,由她之手製作的糖葫蘆不僅好看,而且口感相當不錯。

武清大爲讚賞,拿了兩串糖葫蘆便下樓了,他需要先練習一番。小時候聽評書,如今到自己說書了,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若一炮不紅,那將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他必須得先練練。

按照武清的要求,在後堂用木板搭了個長九尺寬五尺高兩尺的長條形講臺,上面正中放着一張高三尺的高腳書案,書案用一塊紅色蜀錦覆蓋。書案上面放着一把摺扇和一塊醒木(驚堂木),至於這把摺扇,倒是武清親自做的,好在他前世去李白故里旅遊買了一把摺扇作紀念,也研究了一下,而且製作工藝實在簡單,所以就給做了出來。再說摺扇的好處是大唐的蒲扇無法比的,摺扇一開一合之間盡顯**倜儻本色,那些說書人講到酣暢淋漓之處,不就是唰地一下打開摺扇,略作停頓嗎。

武清唰地一下打開摺扇,只見扇面上書“清新優雅”,另一面書“明心淨道”。這是出自武清的手筆。雖然比不了行書鼻祖東漢的劉德升,晉代的書聖王羲之,以及幾百年後文徵明,但武清的行書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那八個字也有那麼一點惹人眼球的感覺。

武清面色嚴肅,稚嫩的臉上出現了一抹緊張,但眼睛深邃,叫人無法相信這是一個不到七歲的孩童。

“啪”一聲驚堂木響。

“話說隋朝自文皇帝攻滅陳朝,安撫嶺南諸地,一統天下之後,帝位傳至煬帝,煬帝即位之初,四海昇平,萬民樂業,真是風調雨順,君正臣良,然驕奢淫逸之風漸起......”

武清所寫《三俠五義》與原版是有所不同的,時代背景放在了隋朝,官職也用的是隋朝的官職,至於那個八賢王就只能忍痛刪掉了,換成了一個諍臣,當然這個諍臣也是虛構的。因爲自楊素之後,楊廣就沒任用過真正的宰相。

當然,武清的《三俠五義》主要放在了“俠”和“義”上,只有一箇中心,那就是“俠之大者,爲國爲民”,這也沒有影射朝政,而且大唐博大的胸襟容得下游俠兒,那也容得下武清的俠和義。

儘管武清對於剽竊後世的文化遺產而羞愧,但爲了生存,爲了更好地刷些聲望,他也只能厚顏無恥臉不紅心不跳地剽竊了,按照內心深處他的說法他只能算是文化大盜,與國家沒有傷害,與百姓更有娛樂之用,於自己更是大有裨益,這何樂而不爲呢。

要怪,就怪這些文化遺產太經典了!不剽竊我武某人還能剽竊什麼呢?

於是,武清在第一篇狸貓換太子的懸念中結束了演練。他憧憬着未來,憧憬着能夠在這大唐有一番作爲,娶上那麼一兩個如花似玉的美眷,逍遙過日子,也不枉活出的第二世。

可是一個晴天霹靂瞬間讓武清不知所措,李績去了。

第455章 帝王之路(二十六)第84章 情何以堪第70章 一擼到底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372章 後突厥末路(下)第438章 帝王之路(九)第443章 大周武院第448章 帝王之路(十九)第114章 清湖之上第436章 帝王之路(七)第443章 大周武院第423章 廬陵王風波(完)第156章 出征(十一)第185章 出征(十)第103章 江南船行第5章 國公之後第415章 廬陵王風波(十六)第141章 心中那一片寧靜第174章 齊家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58章 一首情歌,潸然淚下的青蔥少年第7章 縣城安家第448章 帝王之路(十九)第273章 回家第123章 青瓷生意第240章 銅活字第三百二六章 魏王的偉大事業第241章 臨幸第85章 太子死了第64章 梧桐院母子情第174章 齊家第268章 師姐第123章 青瓷生意第263章 遠山與令嫺第474章 一代帝王(十二)第283章 收穫一枚棋子第426章 魏王殿下的夢想第286章 揚州平叛(一)第233章 仰望星空第416章 廬陵王風波(十七)第236章 回到洛陽第472章 一代帝王(十)第256章 由吳氏殺夫案引起的一場風暴第405章 廬陵王風波(六)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219章 天后臨幸第9章 四步成詩第220章 天后臨幸(續)第23章 得衣鉢第197章 太平生了第187章 出征(十二)第347章 張昌宗入宮第391章 來俊臣之死(三)第60章 武敏之,哥笑了第469章 一代帝王(七)第471章 一代帝王(九)第438章 帝王之路(九)第118章 發明創造第394章 來俊臣之死(六)第142章 竟是鹽幫第312章 明堂成,天下頌德第465章 一代帝王(三)第490章 一代帝王(二十八)第97章 驚變(一)第346章 攜美夜遊神都第181章 出征(六)第79章 晴天霹靂第40章 與武敏之對第413章 廬陵王風波(十四)第93章 老師的意志第471章 一代帝王(九)第426章 魏王殿下的夢想第410章 廬陵王風波(一十)第493章 一代帝王(三十一)第16章 官逼民反第153章 元日夜(上)第349章 隴右軍情急第139章 面試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451章 帝王之路(二十二)第247章 太后令第164章 臨行安排第281章 送別廬陵王第113章 盧照鄰出任縣令第289章 揚州平叛(四)第306章 不一樣的縣城第229章 少林寺(二)第117章 衛士第49章 朝堂奏對解危難第380章 陳子昂的詩情與傷懷第293章 契約第330章 徵西域(三)第267章 夏侯瑾軒第215章 麻將誕生第49章 朝堂奏對解危難第240章 銅活字第26章 溫國寺中巧解困第474章 一代帝王(十二)第403章 廬陵王風波(四)
第455章 帝王之路(二十六)第84章 情何以堪第70章 一擼到底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372章 後突厥末路(下)第438章 帝王之路(九)第443章 大周武院第448章 帝王之路(十九)第114章 清湖之上第436章 帝王之路(七)第443章 大周武院第423章 廬陵王風波(完)第156章 出征(十一)第185章 出征(十)第103章 江南船行第5章 國公之後第415章 廬陵王風波(十六)第141章 心中那一片寧靜第174章 齊家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58章 一首情歌,潸然淚下的青蔥少年第7章 縣城安家第448章 帝王之路(十九)第273章 回家第123章 青瓷生意第240章 銅活字第三百二六章 魏王的偉大事業第241章 臨幸第85章 太子死了第64章 梧桐院母子情第174章 齊家第268章 師姐第123章 青瓷生意第263章 遠山與令嫺第474章 一代帝王(十二)第283章 收穫一枚棋子第426章 魏王殿下的夢想第286章 揚州平叛(一)第233章 仰望星空第416章 廬陵王風波(十七)第236章 回到洛陽第472章 一代帝王(十)第256章 由吳氏殺夫案引起的一場風暴第405章 廬陵王風波(六)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219章 天后臨幸第9章 四步成詩第220章 天后臨幸(續)第23章 得衣鉢第197章 太平生了第187章 出征(十二)第347章 張昌宗入宮第391章 來俊臣之死(三)第60章 武敏之,哥笑了第469章 一代帝王(七)第471章 一代帝王(九)第438章 帝王之路(九)第118章 發明創造第394章 來俊臣之死(六)第142章 竟是鹽幫第312章 明堂成,天下頌德第465章 一代帝王(三)第490章 一代帝王(二十八)第97章 驚變(一)第346章 攜美夜遊神都第181章 出征(六)第79章 晴天霹靂第40章 與武敏之對第413章 廬陵王風波(十四)第93章 老師的意志第471章 一代帝王(九)第426章 魏王殿下的夢想第410章 廬陵王風波(一十)第493章 一代帝王(三十一)第16章 官逼民反第153章 元日夜(上)第349章 隴右軍情急第139章 面試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451章 帝王之路(二十二)第247章 太后令第164章 臨行安排第281章 送別廬陵王第113章 盧照鄰出任縣令第289章 揚州平叛(四)第306章 不一樣的縣城第229章 少林寺(二)第117章 衛士第49章 朝堂奏對解危難第380章 陳子昂的詩情與傷懷第293章 契約第330章 徵西域(三)第267章 夏侯瑾軒第215章 麻將誕生第49章 朝堂奏對解危難第240章 銅活字第26章 溫國寺中巧解困第474章 一代帝王(十二)第403章 廬陵王風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