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

翌日,天氣昏沉,陰雲密佈。

武柲擡頭望天,眉宇間有自有一股威嚴的氣度,如果預測不差的話,今日便是發難的時候了,那麼他不應該出現在朝堂上,如此便命人給內史豆盧欽望送去告假的條子,再由他呈遞給女皇。

“高力士,把這條子送到豆盧內史的手中,就說本王昨夜夜涼,染了風寒,不便上朝,政事堂之事就由宰相們商議處置吧。”

高力士端着洗漱用具,便只好放到書房中,接過了條子,隨即便答應一聲,向院外走去。

武柲輕嘆一聲,便叫來親信,讓親信告知武玉兒,告知全府,他染了風寒。半個時辰後,姜出塵踏進了書房,隨即便讓人把窗戶門上掛上厚帳,儼然一副重病在屋的樣子。而且諸女諸子前來探望,都被姜出塵拒絕。

魏王一病,魏王府的僕人們都是戰戰兢兢,有人甚至祈禱起來,讓魏王的病趕快好起來。

女皇得知了魏王生病的消息後,也不疑有他,便命御醫曹御醫前往診治,而且又讓高老太監拿着內府的珍稀藥材送往魏王府。

政事堂,聽到魏王病了後,那些個以李唐舊臣自居的宰相們得意之色溢於言表,都說魏王好色,這下夜晚整出病來了,好,風寒好,得了風寒等於去了半條命了!

至於楊再思和蘇味道二人則大出了一口氣,只要魏王不在政事堂。他們的壓力就輕鬆許多,魏王在,他們都是大氣不敢出。只能唯唯諾諾地作應聲蟲。

接近午膳之時,中書舍人兼知匭使徐平在早上檢查銅匭之時,便發現在秋匭中竟然有大量投書。秋匭又叫伸冤匭,是專門用來伸冤告密之用,早年間設置銅匭之時,便分了四格,當時由於告密之風盛行。銅匭的四格都裝滿了告密之書。經歷了數年的酷吏橫行之後,告密之風也隨着酷吏被殺被流放而逐漸幾近消弭,但是一些勸農、論時政的投書不時出現。所以他這知匭使也一直沒有閒着。

但幾乎已經塵封的秋匭卻出現了大量投書,這讓他的心不由得一緊,招來雜役,把秋匭中的投書全部取出。而後封裝之後。他親自送到了宮中。

由於女皇登基以後,大多在宮內處理政務,所以內宮在白天是有許多男人進出的。如今,再加上控鶴監那幫小美男,這宮門口有時候非常熱鬧。

這不是個事兒,至少在徐平的心中,這皇宮大內,不是這樣的。它應該是十分莊嚴而神聖的。但女皇主政,什麼禁忌不禁忌。幾乎都破除了。就連女人能夠成爲皇帝,還有什麼不能破的呢?

徐平很快得到了召見,女皇正準備吃午膳了,但只要有臣子求見,她會先處理大臣的事情,這是很多歷代皇帝都沒有的優良作風。而且曾經女皇還親自批准過一名太學生的請假,這讓宰相們非常蛋疼,一個皇帝竟然去批准太學生的請假。當然女皇后來也聽取了宰相們的建議,不再大小事不分鉅細,直到如今,她只管一些重大之事,而把一些小權力放給宰相們。

看到徐平揹着一隻麻袋而來,還以爲徐平有什麼稀罕之物呢,便笑道:“徐愛卿,袋中可是何物?”

徐平趕緊見禮,躬身說道:“回稟陛下,今早微臣檢查銅匭之時,在秋匭中發現瞭如此多的投書,臣不敢怠慢,整理了半個時辰,便給聖上送來了。”

銅匭之書,一般先由女皇大體過目一下,便由身兼理匭使的御史中丞等官員處置。如今理匭使是御史中丞吉頊,但吉頊今日有大事正在準備,所以還沒有拜見女皇。

女皇一聽是秋匭之書,眼皮一跳,難道又有人謀反呢?這兩年她把權力下放之後,幾乎沒有收到告密的投書了,難道是宰相們?想到此處,女皇那根敏感的神經被挑動了,頓時,她沉聲說道:“徐愛卿,取出一份投書,呈遞上來!”

徐平不敢怠慢,趕緊打開麻袋,取出一份投書,雙手一承,便由宮女取過,放在了女皇的御案之上。

女皇伸出一隻乾枯的手,緩緩打開,以一種非常快的速度瀏覽一遍,隨即,臉如寒霜,看來自己放權之後,這天下人以爲她無法掌控這個朝廷了。哼,既然如此,那就讓天下人看看,也讓天下人記住,這是武氏的天下,這是她,武曌的天下!

接下來,女皇又看了幾份,精力便有些不濟,但臉上的寒霜越加厚實了。隨即說道:“把這投書交給御史中丞吉頊吧,朕要他徹查此事!”

吉頊在右肅政臺寫好了長達萬字的奏疏,剛準備用膳,便看到中書舍人徐平揹着麻袋走了進來。

吉頊在任明堂尉時,便認識徐平,如今徐平還幾乎在原地踏步,他卻是御史中丞兼副宰相了,徐平還沒有見禮,他便問道:“稀客啊,徐舍人今日倒是空閒啊,怎麼跑到咱這裡呢?”

徐平苦笑一聲,依舊見禮,道:“自然是聖上命下官來的。”

吉頊笑道:“徐舍人快快請坐,來人啦,上茶!”

徐平不敢在上官面前品茶,趕緊說道:“吉中丞,這麻袋裡可是今早的投書,聖上讓下官送到您這裡來,還請收下!”

隨即徐平取出交接文書,讓吉頊蓋印。

吉頊自然不能輕易蓋下他的大印,便親自走上前,打開麻袋,一看之下,便愣住了,怎麼這麼多?便問道:“這裡是?”

“秋匭的投書,聖上讓下官交給中丞,讓中丞徹查此事,一共是兩百三十八份,中丞讓人點點吧。”徐平緩緩說道。

吉頊隨即喊來雜役和主簿,登記造冊。並一一區分開來。清點完後,數目都對,吉頊這才蓋了大印。徐平也趕緊回去用午膳了,再要耽擱下去,估計連湯都沒有了。

徐平走後,吉頊這才坐下來,一一翻看,當看完第一份之後,心中頓時一驚。這到底是誰投的書,這不是添亂嗎?隨即一想到女皇讓他徹查此事,到底是徹查投書之人。還是投書裡面的人?

但不管是哪一種,該準備的都已經準備好了,已經寫好的奏疏也不可能不上,更何況。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的富貴都在魏王身上。既然如此,那麼他這個馬前卒就應該有馬前卒的價值!

魏王府。

曹御醫領了旨意,便來到了魏王府上,在杏林裡,誰人不知魏王府姜妃的醫術是何等高明,不說那望、聞、問、切的神技,就是對於病理的分析,也是獨樹一幟。大多數醫者都是治標不治本,而姜妃卻能根治標本。其深層次意義,就在於姜妃能夠把病情分析個透徹。而且已經遠遠超出了歷代醫者,就是太醫署的御醫們,都經常光顧濟世堂,跟姜妃探討醫術。而姜妃也不會敝帚自珍,按照姜妃所說,醫術只有通過廣泛的交流和應用,才能更進一步。

當然姜妃所說,其實就是武柲所說,而且還應該加上一句,最好的醫術是用來濟世安民的,最好的醫者的心胸應該無比廣大的,就如同白衣女神一般。

也正因爲如此,姜出塵總愛穿白衣白裙,甚至就連那褻衣褻褲都是白色的。

如此一來,曹御醫雖奉旨來到了魏王府,其實只能拜見姜妃,探討醫術,至於診治魏王,他那張老臉還要見人呢。

於是,曹御醫拜見了姜出塵後,隻字未提診治之事,便就傷寒的病理跟姜出塵探討。

早在東漢末年,張仲景便撰寫了《傷寒雜病論》一書,傳至後世多有軼散,就如同華佗的《青囊書》一般。不過關於傷寒的醫術流傳至今,所以曹御醫對此也有些研究,每次跟姜妃討論,他都能收穫良多。

姜出塵不知道曹御醫來府中做什麼,這些個御醫一般可都是去濟世堂的,很少有人來府中。在濟世堂,因爲窮人看病可以賒欠,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義診,而且姜出塵也會坐診一兩個時辰,凡是神都的所謂神醫和御醫都會前去交流,久而久之,濟世堂便開始有神醫義診,有御醫義診。

當曹御醫問到傷寒之時,姜出塵頓時來了興趣,她的醫術能夠超越前人,最主要的,還是自家有個“無所不能”的男人,他雖不懂醫術,但一些醫術思想卻讓她深受啓發,如此一來,多年研究之下,她的醫術纔有了今日的成就,而且等醫學院一開,她這第一任院長將會名垂青史!她,一個鄉野丫頭,也能名垂青史,想起這個,都讓她興奮。

如此,便在杏林院內,二人探討起了傷寒,也是這一次談話,幾年後,曹御醫終於悟出真諦,在傷寒方面做出了顯著成就。

梧桐院廂房內,高力士陪着一個老太監,正是送來珍稀藥材的高老太監。

此刻,高老太監正在傳授高力士一些經驗,他曾服侍過高宗皇帝,所以身爲太監,他的經驗是很豐富的,如今高力士服侍魏王,而魏王如果不出意外,那便是將來的大周皇帝,那麼高力士這個義子的價值就非同一般了。早早地搞好關係,總比等魏王入主大內之後再去培養感情好吧。

高力士也是非常感激高老太監,要不是把他送到了魏王府,他估計都已經餓死了。所以此刻他十分恭敬地聽着高老太監的絮絮叨叨,臉上依舊是一副謙恭的面容。

此時正是午膳時間,高力士端來了魏王府的午膳,高力士是貼身太監,所以待遇比較好,故而每一餐都有肉食。高老太監看到飯菜,便問道:“力士啊,這魏王府每一餐都有肉?”

高力士隨口說道:“恩,每一餐都有,就是那些雜役,每隔七日都會有一頓肉食。”

高老太監心中頓時不是滋味,感情這魏王府的伙食比皇宮大內都好啊,像他這皇宮高品級太監,也就每個三日纔會沾一次葷腥,每隔半月纔會有一次肉食。

不過,這讓他更加認定了魏王,魏王不是一般人,如此大度之人,登了帝位,也一定會對宮人好的。(未完待續。。)

第236章 回到洛陽第4章 艱難生活第384章 二張的野心第252章 到任第15章 一語驚人第297章 再次出征第254章 答劉三小姐問第194章 新收弟子第440章 帝王之路(十一)第156章 牛王寨三雄第320章 殺王弘義第387章 再入政事堂第三百五十七章第307章 內相上官婉兒第453章 帝王之路(二十四)第329章 徵西域(二)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218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第362章 素羅汗山之戰第334章 魏王的大周夢第417章 廬陵王風波(十八)第401章 廬陵王風波(三)第191章 官升七級第241章 臨幸第262章 案情進展神速第109章 宇文素娥第300章 新的城,武清縣第403章 廬陵王風波(四)第342章 火燒天堂第94章 夜襲第93章 老師的意志第209章 五勇士第425章 蕙質蘭心李仙蕙第347章 張昌宗入宮第447章 帝王之路(十八)第32章 突聞噩耗第451章 帝王之路(二十二)第25章 有個女孩兒叫婉兒第451章 帝王之路(二十二)第483章 一代帝王(二十一)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335章 玲瓏的婚事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286章 揚州平叛(一)第291章 武清的準備第262章 案情進展神速第401章 廬陵王風波(三)第177章 出征(二)第100章 我沒看錯你第291章 武清的準備第116章 公輸後裔第198章 弟子齊聚第468章 一代帝王(六)第406章 廬陵王風波(七)第172章 立家法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306章 不一樣的縣城第184章 出征(九)第414章 廬陵王風波(十五)第42章 無品之官第27章 跟和尚論道第109章 宇文素娥第270章 新皇的憤怒第367章 夜襲吐蕃營寨第103章 江南船行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276章 廢立第37章 生意火爆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384章 二張的野心第465章 一代帝王(三)第306章 不一樣的縣城第156章 出征(十一)第363章 各方壓力第20章 夜宴風波第113章 盧照鄰出任縣令第471章 一代帝王(九)第181章 出征(六)第58章 一首情歌,潸然淚下的青蔥少年第306章 不一樣的縣城第47章 忽聞敏之犯錯第413章 廬陵王風波(十四)第62章 蹴鞠場上初遇子安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279章 陛下您第399章 廬陵王風波(一)第202章 武清的野望第72章 再遇遊俠第454章 帝王之路(二十五)地二百四十九章 輸了第83章 再相逢已是男俊女俏第416章 廬陵王風波(十七)第30章 生意是逼出來的第425章 蕙質蘭心李仙蕙第393章 來俊臣之死(五)第242章 太子有請第346章 攜美夜遊神都第220章 天后臨幸(續)
第236章 回到洛陽第4章 艱難生活第384章 二張的野心第252章 到任第15章 一語驚人第297章 再次出征第254章 答劉三小姐問第194章 新收弟子第440章 帝王之路(十一)第156章 牛王寨三雄第320章 殺王弘義第387章 再入政事堂第三百五十七章第307章 內相上官婉兒第453章 帝王之路(二十四)第329章 徵西域(二)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218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第362章 素羅汗山之戰第334章 魏王的大周夢第417章 廬陵王風波(十八)第401章 廬陵王風波(三)第191章 官升七級第241章 臨幸第262章 案情進展神速第109章 宇文素娥第300章 新的城,武清縣第403章 廬陵王風波(四)第342章 火燒天堂第94章 夜襲第93章 老師的意志第209章 五勇士第425章 蕙質蘭心李仙蕙第347章 張昌宗入宮第447章 帝王之路(十八)第32章 突聞噩耗第451章 帝王之路(二十二)第25章 有個女孩兒叫婉兒第451章 帝王之路(二十二)第483章 一代帝王(二十一)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335章 玲瓏的婚事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286章 揚州平叛(一)第291章 武清的準備第262章 案情進展神速第401章 廬陵王風波(三)第177章 出征(二)第100章 我沒看錯你第291章 武清的準備第116章 公輸後裔第198章 弟子齊聚第468章 一代帝王(六)第406章 廬陵王風波(七)第172章 立家法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306章 不一樣的縣城第184章 出征(九)第414章 廬陵王風波(十五)第42章 無品之官第27章 跟和尚論道第109章 宇文素娥第270章 新皇的憤怒第367章 夜襲吐蕃營寨第103章 江南船行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276章 廢立第37章 生意火爆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384章 二張的野心第465章 一代帝王(三)第306章 不一樣的縣城第156章 出征(十一)第363章 各方壓力第20章 夜宴風波第113章 盧照鄰出任縣令第471章 一代帝王(九)第181章 出征(六)第58章 一首情歌,潸然淚下的青蔥少年第306章 不一樣的縣城第47章 忽聞敏之犯錯第413章 廬陵王風波(十四)第62章 蹴鞠場上初遇子安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279章 陛下您第399章 廬陵王風波(一)第202章 武清的野望第72章 再遇遊俠第454章 帝王之路(二十五)地二百四十九章 輸了第83章 再相逢已是男俊女俏第416章 廬陵王風波(十七)第30章 生意是逼出來的第425章 蕙質蘭心李仙蕙第393章 來俊臣之死(五)第242章 太子有請第346章 攜美夜遊神都第220章 天后臨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