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廬陵王風波(十七)

上元節過後,必然是一次大朝會,但女皇自開始享樂以來也不是很重視了,只有在祭祀之時纔會極爲隆重,不僅要求武氏和李氏親族都要參加,就是在京六品以下官員也要到場觀禮。

朝會在日上三竿之時纔開始,女皇盛裝高坐於御座之上,俯視羣臣,自有一股威嚴,讓整個大殿籠罩在了一片肅穆當中。

殿中監喊道:“有事請奏,無事退朝!”

“微臣有本奏!”左肅政臺監察御史董茂出班奏道。

女皇便點頭,殿中監問道:“所奏何來?”

董茂躬身一拜,便說道:“自有夏啓以來,凡國之延續,必有其後人繼承。樹木乾枯是因根腐,溪流斷絕是因泉眼沒有疏通,大周朝要根繁葉茂,必應後繼有人,大周朝要如江河一般永不枯竭,則必有人疏通阻塞。觀當今大周朝,令臣擔憂,令天下百姓擔憂,令忠於我大周朝的赤忱之臣擔憂。微臣位卑職小,但臣卻敢言,臣懇請陛下,請立魏王殿下爲皇儲!臣肯請陛下立魏王殿下爲皇儲!”

隨即,董茂跪伏於地,叩首不止!

“臣請立魏王殿下爲皇儲!”

頓時,朝堂之內,凡理學之士,都跪了下來,那些與魏王交好的臣僚也跪了下來。

武柲愣愣得看着董茂,這個第一屆清新書院畢業的十八進士之一,他有些無奈,但心中記住了這個人。他沒有要求理學生這麼做。但此刻他卻不得不站出來,按照他的思路,這樣的場面要發生。至少應該在契丹平叛之後了。

女皇眯着眼睛,從百官臣僚的臉上一一掃過,即使眼神不好,她看不真切,但竟然有大半的官員肯請,這讓她有一種被逼宮的感覺,但董茂之言非常不錯。可以說是正是如今大周朝的現狀,她沒有理由責備這樣一個臣子。

女皇正要發問,卻見魏王武柲躬身道:“聖上。皇儲之位,臣不敢設想。董茂之言指出我大周弊端,但皇儲之尊,聖上自有決斷。臣身爲親王。但更是大周的臣子。大周無論何時,臣都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武柲又接着說道:“大周是否繁榮昌盛,是否綿延千載,需要我輩之人拋頭顱灑熱血,方能開闢出一片新天地,爲我等子孫後代營造出一個和平而友愛的國家。如今大周雖暫時沒有北方和西方的威脅,但是誰能保證,十年之後。吐蕃不能打進長安,誰能保證回紇諸族渡過黃河寇掠洛陽?更何況。諸官可曾知道,在安西四鎮之旁,便是昭武九國。而昭武九國之旁,便是十分強大的阿拉伯帝國,他們的哈里發已經攻佔了遙遠的埃及,而與強大的拜占庭帝國對抗,他們的兵力有數百萬之衆,他們的弓箭和長矛一樣能夠刺穿我們的鎧甲!身爲臣子,我等不應該侷限於契丹,不應該侷限於新羅和倭國,還有如同野狼一般的吐蕃。而你們不應該以身爲中原人而高傲,如果你高傲,那麼本王讓你見識見識廣州海港的千帆過影,泉州港的珍奇異寶。如果你不信,那麼你是否願意花上一年的時間,去大食國看看,看看你們從史書中看到的大食國是什麼樣子……”

武柲有些激動,而且越來越激動。

看着在丹墀之下激昂講述的武柲,以及他所描繪的世界,女皇的心中頓時升起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那矯健而雄壯的身軀,他侃侃而談,把百官所有的心神都吸引住了。以至於,這個朝堂,彷彿成爲了魏王武柲的獨角戲。

武柲給百官描繪了一個世界的大格局,給了百官一個幾乎全新的世界認知,在他們渺小而狹隘的思想中蕩起了陣陣漣漪。

這讓他們嚮往而警惕,他們震驚於魏王的博學,也震驚於魏王殿下的鴻鵠之志,但更多的則是一份警惕,魏王這是要做什麼?

自古中原之國,總有一種上天之下,我爲地之中心的優越感,自有隋唐以來,這種思想無不放大,包容而含蓄,海納百川一般,但這些東西,這些所有的虛榮,都是建立在對外的軍事戰爭的絕對勝利和強大的自信心上的。

中原之外,皆爲蠻夷!

而武柲所言,中原之外,竟然不止一箇中心,這讓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員,頓時有些不屑,但攝於魏王的威嚴,還有這朝堂的嚴肅,憋在了心中。

武柲說完了世界,便說到了海洋。

“海洋,神秘莫測,它吸納百川,包容百川,一望無際的海洋,讓我們有一種“望洋興嘆”之感,但海洋給我了我們機會,因爲我們可以到達那些陸地到不了的地方,可以從那些地方獲得生存的資源,獲得新的物種,說不定還能發現新的糧食。所以,臣肯請陛下,設置市舶司,管理船務,讓海洋貿易成爲我大周的賦稅來源之一!”

說罷,武柲躬身一拜。

女皇頓時一愣,也從魏王所描述的世界中驚醒過來,原來這孩子是要引出這麼一個事情。於是便問道:“諸位愛卿,魏王之見以爲如何?”

姚元崇見殿下已經提出,本來由姚元崇等人上疏奏請設置市舶司,此時也只能附議了。

於是姚元崇出班奏道:“聖上,如今廣州、泉州兩地的港口十分繁榮,但頗爲混亂,港口小幫小派林立,往往爲爭奪一點蠅頭小利,便打得頭破血流,擾亂當地治安,設置市舶司,可以統一管理,也是當地百姓之福。”

豆盧欽望雖不知道這市舶司是怎麼回事,但見魏王提出,他這個內史要是不表態,估計很快就會被擼掉了,於是也出班附議道:“聖上。如今左藏枯竭,設置市舶司如果能夠增加賦稅的話,倒是可以考慮。請聖上明斷!”

豆盧欽望的話,擊中了女皇的軟肋,如今不止左藏,就是右藏也不寬裕,但此事甚大,不能輕易答應。與民爭利,最受世人詬病。

吉頊等人見姚元崇附議了。便紛紛出班附議,一番闡述設置市舶司的好處,頓時讓女皇熱切起來。

特別是吉頊說到每年從市舶司的賦稅將會至少達到一千萬貫的時候。即使是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員都不禁動容了,如今朝廷每年的賦稅換算成開元通寶,也不過是兩千多萬貫。

市舶司的賦稅能有那麼高?朝堂之上頓時一片議論之聲。

女皇按住心中的狂跳,平靜了下心緒。便看向武柲。於是便說道:“既然設置市舶司由魏王提出來,那此事的些許細節,還得魏王給朕擬一個章程出來,讓朕再斟酌斟酌。諸位宰相和臣僚可各抒己見,設置市舶司乃古之未有,不可輕定。”

武柲心中頓時一定,女皇如此說,便已經說明。她是動心了,隨即。便躬身答道:“臣領旨!”

大朝進行到此時,也已經臨近午時,女皇的精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便微微點頭,殿中監喊道:“朝議結束,百官有事,改日再議,退朝!”

隨即,百官躬身,山呼萬歲,女皇起駕回宮,百官徐徐退出明堂。

看着百官退去,理學官員上前,董茂更是躬身請罪,武柲只是微微一笑,也沒說什麼,董茂如此做,即使有錯,也只能當做沒錯了。誰能怪罪這樣的忠誠之士呢?他要登臨峰巔,需要的不只是干將,還需要一個個如同董茂這樣的馬前之卒,需要這樣的忠誠之士。可是理學官員有些理性,雖不缺少血性,但沒有狂熱的因子。

董茂很不錯,值得培養!這天策府缺少一個長史,本來是想調張說的,此時武柲覺得,這董茂或許更合適。

姚元崇等幾個宰相便等待着武柲發話,武柲便說道:“設置市舶司,對朝廷的益處,想來你們也深思明白了,一會兒爭吵的時候,你們切不可失了我理學官員的血性,就是打得頭破血流,也要給我在氣勢上壓倒他們!”

姚元崇笑道:“殿下此言正合我意,若一會兒打起來,我要先奏姚璹!”

衆人頓時大笑,朝廷宰相中如今有二姚,而且頗爲不和,已經是朝中百官樂道的事情,至於如何不和,便不得而知了,有人說政見,有人說女人,因爲有人見到在萬春樓的花魁賽中,姚璹一擲千金,得了花魁的頭籌,據說當時姚元崇也在!

武柲領着一大羣理學宰相進了政事堂,此時政事堂內諸位宰相就坐,宮人們端來了飯食,魏王沒有來,誰也沒有開動,雖然魏王常不在此用膳,但今日定要來此。

武柲看到諸人等候,便說道:“諸位隨意,些許虛禮就不必了!”

隨即,四平八穩得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便很快拿起了筷子,開動了。

武柲的飯量依舊很大,所以按照武柲的要求,宮人專門準備了一個大瓷盆,足足能夠裝下一斗,此時瓷盆中有大半盆,武柲看着案上有一盤紅燒肉,頓時一樂,便端起紅燒肉倒進了瓷盆,一陣快速攪拌,然後拿起一旁的湯勺,便開吃起來。

看到魏王殿下如此有辱斯文,一些宰相搖頭起來,但不敢表露什麼。

納言婁師德見魏王如此,便笑道:“看到殿下如此吃法,老朽也試試!”隨即便把那紅燒肉倒入飯盆,一番攪拌,拿起湯勺開吃起來,頓時點頭大笑。

緊接着姚元崇端起紅燒肉倒進了飯盆,宋璟和吉頊也是如此,內史豆盧欽望爲了表現,便說道:“老朽今日就破戒一回!”隨即把紅燒肉倒進了飯盆,一番攪拌,拿起湯勺,扒拉一口,頓時雙眼放光!

其他官員見諸官皆如此,便想要嘗試一番,隨即一個個把紅燒肉倒進了飯盆,一番攪拌,片刻一個個臉上露出了滿足而幸福的神色。

武柲心中大笑,你們啊,這個可是前世的拌飯啊,不過這些個一把鬍子的宰相們如此這般,也挺可愛的。

楊再思更是吃得鬍子上都沾上了幾顆白白的飯粒,卻絲毫不覺,蘇味道一會兒搖着頭,說一句,“有辱斯文”,一會點着頭,說道:“如此吃法,不錯!”

總之,從此往後,每每有紅燒肉,政事堂內的拌飯壯觀景象會再次上演。

而這一天,也讓宰相官廚的雜役們大吃一驚,平日裡剩下的殘羹剩飯足有一半,而這一日,卻幾乎吃得一點不剩!(未完待續……

第417章 廬陵王風波(十八)第318章 劫囚車第365章 武成殿廷議第151章 這就是名望第427章 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第387章 再入政事堂第129章 邀請王勃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193章 家中情事第308章 退路或出路第196章 帝王之路第264章 夏侯夢婷第272章 與師姐談第34章 人走茶涼第200章 寶藏消息第259章 孔長史遇刺身亡第170章 賜婚(續)第377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五)第300章 新的城,武清縣第13章 施粥救民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93章 老師的意志第382章 回師第327章 統兵大都督第259章 孔長史遇刺身亡第447章 帝王之路(十八)第124章 師姐到來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55章 席捲之飲食風暴第417章 廬陵王風波(十八)第9章 四步成詩第90章 縣衙風波第185章 出征(十)第230章 少林寺(三)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465章 一代帝王(三)第426章 魏王殿下的夢想第274章 到宮中第415章 廬陵王風波(十六)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484章 一代帝王(二十二)第355章 此萬古新氣象第229章 少林寺(二)第60章 武敏之,哥笑了第140章 師姐考校第218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第494章 一代帝王(三十二)第323章 武周革命第437章 帝王之路(八)第457章 帝王之路(二十八)第121章 藏寶之第492章 一代帝王(三十)第13章 施粥救民第94章 夜襲第156章 出征(十一)第328章 徵西域(一)第117章 衛士第62章 蹴鞠場上初遇子安第215章 麻將誕生第322章 閱兵第492章 一代帝王(三十)第255章 乾乾縣令的活第135章 長史來訪第76章 武敏之作死第31章 清心館第75章 論武功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381章 神都獻俘事第391章 來俊臣之死(三)第329章 徵西域(二)第496章 一代帝王(三十四)第406章 廬陵王風波(七)第189章 出征(十四)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493章 一代帝王(三十一)第126章 出遊第127章 潯陽樓上題詩第416章 廬陵王風波(十七)第332章 西域策略第198章 弟子齊聚第4章 艱難生活第245章 李治病重第313章 吉頊獻妹救父第132章 到揚州第197章 太平生了第458章 出征之前(一)第242章 太子妃韋氏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127章 潯陽樓上題詩第410章 廬陵王風波(一十)第396章 來俊臣之死(八)第27章 跟和尚論道第414章 廬陵王風波(十五)第436章 帝王之路(七)第484章 一代帝王(二十二)第65章 武清的心思第456章 帝王之路(二十七)第157章 理學之爭第112章 副幫主到訪第338章 “盤絲洞”事件
第417章 廬陵王風波(十八)第318章 劫囚車第365章 武成殿廷議第151章 這就是名望第427章 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第387章 再入政事堂第129章 邀請王勃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193章 家中情事第308章 退路或出路第196章 帝王之路第264章 夏侯夢婷第272章 與師姐談第34章 人走茶涼第200章 寶藏消息第259章 孔長史遇刺身亡第170章 賜婚(續)第377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五)第300章 新的城,武清縣第13章 施粥救民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93章 老師的意志第382章 回師第327章 統兵大都督第259章 孔長史遇刺身亡第447章 帝王之路(十八)第124章 師姐到來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55章 席捲之飲食風暴第417章 廬陵王風波(十八)第9章 四步成詩第90章 縣衙風波第185章 出征(十)第230章 少林寺(三)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465章 一代帝王(三)第426章 魏王殿下的夢想第274章 到宮中第415章 廬陵王風波(十六)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484章 一代帝王(二十二)第355章 此萬古新氣象第229章 少林寺(二)第60章 武敏之,哥笑了第140章 師姐考校第218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第494章 一代帝王(三十二)第323章 武周革命第437章 帝王之路(八)第457章 帝王之路(二十八)第121章 藏寶之第492章 一代帝王(三十)第13章 施粥救民第94章 夜襲第156章 出征(十一)第328章 徵西域(一)第117章 衛士第62章 蹴鞠場上初遇子安第215章 麻將誕生第322章 閱兵第492章 一代帝王(三十)第255章 乾乾縣令的活第135章 長史來訪第76章 武敏之作死第31章 清心館第75章 論武功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381章 神都獻俘事第391章 來俊臣之死(三)第329章 徵西域(二)第496章 一代帝王(三十四)第406章 廬陵王風波(七)第189章 出征(十四)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493章 一代帝王(三十一)第126章 出遊第127章 潯陽樓上題詩第416章 廬陵王風波(十七)第332章 西域策略第198章 弟子齊聚第4章 艱難生活第245章 李治病重第313章 吉頊獻妹救父第132章 到揚州第197章 太平生了第458章 出征之前(一)第242章 太子妃韋氏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127章 潯陽樓上題詩第410章 廬陵王風波(一十)第396章 來俊臣之死(八)第27章 跟和尚論道第414章 廬陵王風波(十五)第436章 帝王之路(七)第484章 一代帝王(二十二)第65章 武清的心思第456章 帝王之路(二十七)第157章 理學之爭第112章 副幫主到訪第338章 “盤絲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