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

楊勇被關在東宮禁苑,目前由太子楊昭看守,因爲吃過一次虧,所以軟禁楊勇的地方,禁衛森嚴,不得皇帝詔令,任何人不得入內。

楊銘也是從內侍省老大高野那裡,拿到了老爹準備好的詔令,才能前往探視楊勇。

詔令是一卷微型聖旨,上面沒寫多少字,但卻很有說法。

打個比方,上面每一個字的筆畫,偏上或是偏下,偏左或是偏右,都有其作用。

楊廣會和東宮這邊的看守提前打招呼,其中某幾個字會有特定的寫法,一旦不符合原先約定,那就是有問題,等同於假的詔令,看守是不會認的。

眼下負責看守楊勇的,是楊銘的老熟人,就是當初在仁壽宮外圍,負責率領那支雜牌軍的郭嗣本,郭衍的兒子。

郭嗣本看了一眼詔令,確定無誤後,在前引路,帶着楊銘和楊麗華前往楊勇的關押之所。

等見到楊勇後,楊銘便要將郭嗣本打發走,後者起初不樂意,但是想了想,楊銘那是陛下的親兒子,仁壽宮之變,也是楊銘謀劃得當,才得以消弭大禍,所以他對楊銘還是放心的,於是老老實實的退了出去。

楊勇見到自己最親的長姐,直接哭出聲來。

這和楊銘以前對他的印象大相徑庭,如今的楊勇看起來,脆弱無助。

楊麗華和楊勇的見面,就是正常的姐弟團聚,不過楊銘還是牢記他們說的每一句話,以防楊麗華真的有什麼暗示藏在其中。

雖然史書上沒有記載楊麗華會幫助楊勇復辟,但是楊銘還是要小心一些。

兩個時辰後,楊麗華又去了老四楊秀的住處。

楊秀或許是知道自己不會有生命危險,所以與楊麗華談笑風生,除了抱怨眼下麼得自由之外,也沒有說什麼過火的話。

太陽西下,楊麗華得離開了,

剛出朱雀門,楊麗華便在車廂內道:

“好了,你該去跟你的阿爺覆命了。”

自己這位大姑母可不是一般人,城府深沉,細心通透,看事一針見血,所以自然曉得楊銘陪同,就是用來監視她。

楊銘也爽快,點頭道:“那侄兒就回宮了,姑母走好。”

皇宮內,楊廣反反覆覆,聽楊銘將整個過程敘述了三遍,沒有發現什麼疑點後,這才點了點頭:

“以後赴宴,莫要多酒,免得在人前出醜。”

尼瑪啊又一個拿這事說教自己的,楊銘一臉無奈道:

“孩兒知道了。”

等楊銘離開之後,楊約從屏風後閃出,說道:

“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雖看似都是些家長裡短的話,但陛下還是要早做打算。”

事實上,楊廣在聽完楊銘的敘述之後,心裡很不爽。

因爲他,吃醋了,心裡酸的一批。

楊麗華非常特殊,十四歲便入宮做了舊周的太子妃,後來順利成爲皇后,可以說,楊麗華當年,是他們老楊家身份最尊崇的貴人。

所以兄弟姐妹,大多都希望能博得長姐的寵愛,楊廣也不例外。

雖然他一直都清楚,長姐和大哥楊勇感情最深,但如今聽了楊銘那番敘述之後,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希望長姐心疼他,更多一點。

“該如何向天下人交代?”楊廣澹澹道。

楊約道:“廢太子勇,忤逆父母,是爲不孝,陛下今奉先帝遺詔,將其賜死。”

楊廣嘆息一聲:“容朕再想一想。”

楊約點了點頭,緩緩退了出去

八月末,

屈突通回來了,

他根本沒有見到楊諒,也沒有到達晉陽,而是在清源縣(山西平遙)便直接折返回京。

因爲他注意到,晉陽方向有大軍調動,押送糧草的車輛一眼望不到頭。

私下派人查探後,屈突通當時就腿軟了,各州、郡、縣並不在服役階段的平民,已經應招返回軍府。

路上所遇鄉鎮,全是給丈夫兒子送行的家卷。

這是要出大事。

朝廷並沒有在幷州徵兵,而漢王如此大規模調動軍府,很有可能是要造反了。

他知道,自己眼下再去晉陽,等於羊入虎口,八九不離十會被砍了祭旗。

但是一開始,他還不敢回去,因爲他此番是奉旨召漢王入京,連漢王的面子都見不到,回去沒法交代。

於是他帶領禁衛喬裝打扮,分散打探消息,直到確定無誤之後,才返回了大興。

在他回來的同時,蒲津關那邊也有軍情送到,說是探查到有晉陽方向大軍開拔,正朝着霍邑挺進。

霍邑是蒲津關北面門戶,霍邑如果丟了,蒲津關就得完蛋。

而蒲津關,又是關中以東的最重要門戶之一,它丟了,幷州之軍便可順利進入關中。

楊廣臨時召集諸臣,緊急商討防禦之事。

賀若弼皺眉道:“一張紙,兩張紙,客量小兒做天子,此童謠,已昭示漢王謀反之心,陛下應立即部署平叛事宜。”

這首童謠,是屈突通帶回來的,如今在幷州地區頗爲盛傳,這句童謠當中,問題出在“客量小兒”這四個字。

漢王楊諒,小名益錢,但是他有個乳名,叫阿客,正好對應了四字當中的客。

而楊諒的諒,與“量”又是諧音,加上他又是家裡最小的兒子,所以客量小兒,指的就是楊諒。

童謠這種東西,是用來湖塗老百姓的,朝堂諸公心裡都很清楚,這是楊諒故意在民間傳播,給自己造勢。

楊廣默不作聲,聆聽着諸臣之間的談論。

他是最後那個拿主意的人,所以沒有定論之前,他不會說話。

而軍報則是一封接一封的,被直接送入大興殿,幾乎每隔半個小時,就有軍情送到。

現在誰都不會懷疑,楊諒是真的反了。

因爲剛有軍報說,蒲津關的門戶霍邑,已經丟了,朝堂瞬間譁然。

霍邑,隸屬於晉州,也就是山西臨汾一帶,如今霍邑不守便丟,不用說,是晉州刺史出了問題。

霍邑一丟,緊接着就是河東縣了,河東縣往西,纔是蒲津關。

所以很多人眼下,都在盯着楊銘臉上的表情變化,他是河東王,他的王府還在河東縣呢。

楊銘着急,是肯定的,雖然楊堅駕崩之後,他第一時間便囑咐李靖,務必加派河東與蒲津關的駐兵。

但是史書記載,楊諒造反,共領軍三十萬,單是針對蒲津關的,就有八萬。

李靖就算提前察覺軍情,臨時徵召也不過就兩萬人左右。

現在的朝堂,對楊諒大軍動向,如同盲人摸象,逼近河東的叛軍,主帥是誰,他們都還不知道。

楊諒這個幷州總管,和秦王俊當年的幷州總管,可不一樣,而且區別極大。

秦王俊當年,是都督二十四州諸軍事,而漢王諒,是都督五十二州諸軍事。

也就是說,曾經的北齊舊地,山東河北山西大部,河南、安徽、江蘇少部分,都在楊諒的管轄範圍之內。

而幷州之兵,一向強悍,由此可見,這場仗不好打。

會議一直從中午,進行到了晚上,期間軍情仍是不斷被送進來。

楊銘知道,大家今晚都不用回去了,老老實實回各部衙門守着,等候消息吧。

換源app】

情形不明,無法用兵,不過今天楊廣已經頒佈詔書,徵調關中地區大部分的軍府,務必要在五日之內,湊出十萬大軍。

而大興城,駐守的近五萬大軍,是不會隨便離開京師的,所以這十萬人,其中有一半,得臨時從各地徵調。

好在大隋是府兵制,男丁每年都會服兵役,戰鬥力還是可以的。

右領軍府,大將軍房,

楊銘與前來的裴矩商討形勢。

“殿下沒有家卷在河東吧?”裴矩關心道。

在他看來,河東縣幾乎是必丟的,因爲霍邑都丟了,河東縣的城防一向不怎麼樣,很容易會被攻破。

楊銘搖頭道:“沒有家卷,但是有二聖當年賜下的財物奴婢,還有一些部曲。”

一開始,楊銘是打算將河東縣的財物都送回大興,但是轉念一想,留着給李靖用來招募軍士,或許更爲妥當。

而他也和房玄齡打了招呼,只要是李靖用錢,只管開庫。

裴矩點了點頭,道:“在我看來,河北山東,只怕也已經出亂子了,漢王舉兵造反,必然會將河北山東做爲大後方,以補給前線,所以河東將來,會成爲決勝之場。”

他的老家也在河東,裴矩不着急是不可能的。

誰知道楊諒會做出什麼些什麼事來,萬一扒他們家祖墳呢?

楊銘點頭道:“既是造反,當是直取京師,河東爲東面屏障,不容有失。”

裴矩點了點頭。

今晚註定是個不眠之夜,兩人都沒有睡意,就這麼聊着,等着第二天繼續入朝,參議此事。

第二天的會議上,有河東郡的軍報遞來,郡丞李靖,臨時徵調軍府及民夫,加上河東王府的部曲,佈防河東縣,而蒲津關,則是直接駐防了一萬精銳。

大家都知道,河東縣可以丟,但是蒲津關,萬萬不能丟,這兩個地方的防禦工事,也是天差地別。

蒲津關好守,河東縣不好守。

按理說,一個郡丞,沒有這個資格調兵,但是李靖手裡,一直都有楊銘的調兵手令。

所以一開始,大家都很疑惑,直到楊銘解釋之後,衆人這才釋然。

河東有兵可守,也是這兩天來最讓人安慰的好消息了。

楊廣好奇看向兒子,詢問道:“調兵手令,怎可隨意予人?”

楊銘答道:“河東是兒臣的封地,做爲京師屏障,兒臣一日不敢懈怠,常囑咐李靖,要時常操練,以備不時之需,今次授予調兵令,不過是臨時舉措,誰知竟撞上漢王謀反?可知天意昭昭,父皇實乃承皇天卷命的明君。”

蒲津關只要能多守一段時間,關中這邊就可以及時作出部署,所以別看李靖只在蒲津關放了一萬人,但重要性和戰略性非常巨大。

楊廣嘉獎道:“吾兒勤於事務,方有此預見舉措,朕心甚慰。”

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第600章 皇帝帶貨五十章 破鏡重圓七二章 佛道領袖第489章 北部大人第497章 搭設浮橋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七十章 一車美酒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第503章 初步試探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560章 大封宗室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552章 弒君者第507章 殘部補充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三三章 做妾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十八章 關中盟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第520章 大柱國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第747章 楊老四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665章 目有重瞳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六一章 背鍋俠第五章 坐地分贓二四零章 秦王嬪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三二章 以後再說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第562章 一世英名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第626章 不差錢第509章 水師相遇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三九八章 帶下醫第532章 一觸即潰三一章 吾教當興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第643章 各就各位第541章 嶺南爆雷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狸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第626章 不差錢八八章 紅拂私奔第730章 殺心起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736章 徐景第540章 沒錢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三二二章 慕容滅族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531章 手起刀落二十二章 撩妹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七九章 負荊請罪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第592章 水車軸承四三章 爭取儲君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四七四章 一兒兩女四七章 夫妻恩愛第503章 初步試探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九四章 換防二九七章 突厥鷹犬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第605章 宗室領袖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
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二二四章 齊王幕僚第600章 皇帝帶貨五十章 破鏡重圓七二章 佛道領袖第489章 北部大人第497章 搭設浮橋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七十章 一車美酒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第503章 初步試探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560章 大封宗室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552章 弒君者第507章 殘部補充三四三章 送你的,別弄丟。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三三章 做妾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十八章 關中盟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第520章 大柱國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第747章 楊老四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665章 目有重瞳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六一章 背鍋俠第五章 坐地分贓二四零章 秦王嬪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三二章 以後再說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第562章 一世英名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第626章 不差錢第509章 水師相遇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三九八章 帶下醫第532章 一觸即潰三一章 吾教當興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第643章 各就各位第541章 嶺南爆雷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狸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第626章 不差錢八八章 紅拂私奔第730章 殺心起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736章 徐景第540章 沒錢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三二二章 慕容滅族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第531章 手起刀落二十二章 撩妹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七九章 負荊請罪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第592章 水車軸承四三章 爭取儲君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四七四章 一兒兩女四七章 夫妻恩愛第503章 初步試探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九四章 換防二九七章 突厥鷹犬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第605章 宗室領袖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