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

韋福嗣這麼一抽,民部侍郎韋津立即大驚失色道:

“快傳太醫,將人帶下去醫治。”

人家這都是私底下約好的,韋福嗣這是傳遞信號呢,意思是別特麼指望我了,趕緊把我弄出去。

人成了這樣,不管是真是假,楊廣也肯定不會讓韋福嗣繼續呆在大殿,於是令侍衛將人給擡出去,交給太醫署。

這下好了,就剩下韋義節了,他是太子妃韋盈的親哥哥,楊嶽媳婦的親弟弟。

他現在非常虛,自己一個人面對這麼多大老的口誅筆伐,不好扛啊。

只見他朝着楊廣磕頭道:“臣所做的一切,都屬分內之事,然有操之過急之嫌,以至於河北生亂,請陛下治罪。”

這種主動請罪的方式,其實非常保險,早早分攤點罪名,自己就可以滾下去了,若是一直呆在這裡,被高熲、裴矩牛弘等人揪着不放,鬼知道會給他扣多大的罪。

韋津、韋貞等人也站出來,希望楊廣治罪韋義節。

他們倆出來是表明一個態度,我們這邊已經頂罪,你們要是還不依不饒,咱們就撕破臉。

韋貞是支持楊銘的,但是他不能坐視族內的子弟損失過重,韋福嗣韋義節這都是家族的後起之秀,必須保。

人家這是劃出道來了,你們是要往死的幹,還是留個餘地,你們自己決定吧。

高熲肯定不願意把京兆韋氏給逼急了,畢竟現在的他已經不是當年的他,若是開皇年間,高熲能把這倆人整死。

有獨孤加羅坐鎮的朝堂,高熲是沒有對手的。

所以秦王黨這邊,選擇了沉默,算是高擡貴手,放兩人一馬,因爲裴矩他們也清楚,兩人獲罪太大,楊暕的罪名就小,這不符合他們的既定戰略。

這時候,楊廣冷哼道:

“朕的國策,下面總是有一些人陽奉陰違,將朕的愛民之心漠然置之,汝二人處事屢屢急躁,難堪大任,怎可擔任中樞要職?即日退出尚書省,添爲候補,今後酌情補錄。”

好了,民部戶部司兩個正五品的侍郎,就這麼被免職了。

看上去,楊廣的處罰好像太輕了點,是的,人家兩人的姓氏就已經決定了,只要不是謀反,就死不了。

大隋是門閥天下,而韋福嗣和韋義節,是京兆韋下一代當中少數進入中樞的後起之秀,假以時日便是家族未來的門面,楊廣一清二楚,所以雖然免官,卻還是來了一句酌情補錄,也是爲了照顧京兆韋的面子。

因爲眼下皇帝用人,主要還得依靠關中世家,也只有關中世家能把事情辦漂亮。

韋氏兄弟還是佔了那條:於上有功,於下有罪,所以不會被怎麼樣。

因爲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是楊廣本人。

高熲開始主攻宇文述,道:“河間郡,如果老夫沒有記錯的話,郡內十三個縣,戶籍百姓不過四十八萬人,民部定下的徵調數額足足八萬,試問許國公,你覺得這個數量,合適嗎?”

高熲曾經是尚書左僕射,雖然不管民部,但人家對民部的事情瞭如指掌,百官之首經略天下,大隋各個州郡的情況,都在高熲的腦子裡。

宇文述答道:“所有的徵調數額,只是初選方案,後來分發各地時,都會因地制宜,河間郡最後仍是能湊出八萬人,說明民部當初的預桉是合理的。”

“真的合理嗎?”楊玄感站出來道:

“河間太守楊萬石接到民部奏報之後,第一時間便上書狀告許國公,河間郡丁男,總計七萬五千餘人,除此之外皆爲老弱婦孺,你一下子調走了八萬人,以至於耕田荒廢,百業凋敝,民亂四起,虧你能說得出合理二字。”

楊玄感雖然比宇文述小了二十多歲,但兩人無論爵位官位,都是平級,甚至楊玄感更高,因爲人家是楚國公,宇文述是許國公。

河間郡的人口統計,在民部的備檔,是四十八萬人,實際上應該有七八十萬,甚至更多,首先部曲奴婢不被列入戶籍,再者,地方家族也一直在隱瞞人口。

宇文述當初也是針對這一點,提出的八萬人,他覺得河間郡完全可以供給足額民力。

但是他忽略了一點,世家大族不出人,而他們又隱瞞了大量的戶籍,隱瞞戶籍是爲了逃稅,有些家族隱瞞的人口,甚至多達數萬人。

河北三大家族,兩崔一盧,隱瞞的戶籍人口,加起來是一個天文數字。

宇文述冷笑道:“楊萬石還有臉告我?他的河間郡都被叛軍給攻下來了,他這個太守猶如喪家之犬,左奔右逃,小命才得以殘存,按律,丟城失地,當立即處斬。”

說着,宇文述看向大理寺卿鄭善果,道:“大理寺到現在還沒有拿人,讓人匪夷所思。”

鄭善果道:“地方太守,皆由陛下任命,拿不拿人,大理寺說了不算。”

宇文述起身朝楊廣道:“臣請即刻緝拿罪臣楊萬石。”

“準了!”楊廣沉聲道:“刑部現在就安排人手,將這個蠢貨給朕押回京師。”

刑部尚書長孫熾起身領旨,開始安排外面的刑部官員,出門抓人。

楊萬石肯定是跑不了,他錯就錯在沒有抵抗,就把河間的首府給丟了。

大隋就是這樣,哪怕你打輸了,但你不能打都不打就開熘跑路,好在楊萬石後來有立功表現,家族這邊也很給力,所以罪名不會很大。

同樣是丟城失地的崔弘峻,就要輕很多,因爲人家打了,還被俘了,態度是端正的。

不打就跑這樣的口子不能開,否則以後都會有樣學樣。

這樣一來,韋家損失兩個,楊家損失一個,各有傷亡。

牛弘冷笑道:“我們還是接着說一說許國公的事情吧,此番南北運河,河北奉獻空前,損失也空前,許國公作爲民部尚書,徵調民夫糧食,你都管了,那麼這個責任,恐怕戶部兩個侍郎,擔不了吧?”

“一個高熲,一個你,總是揪着老夫不放,”宇文述冷笑道:

“你們別忘了,我也跟着陛下北巡了,河北的事情,我知道的不比你們多多少,民部涉事的兩個官員已經被陛下治罪了,你們還要怎樣?”

高熲冷哼道:“楊萬石狀告許國公的那封奏疏,我剛纔也看了,上面直呼你爲國賊,我覺得極爲妥當,魏徵的供詞,也稱許國公爲河北之亂的次惡,民心如此,許國公是否考慮主動請罪?”

“一個大放厥詞的犬吠之徒,也可以代表民心?”宇文述挑眉道。

一直做爲旁觀者的魏徵直接道:“民心幾何,陛下派賢良之臣巡視河北,便可窺得真貌。”

“你給我閉嘴!”說罷,宇文述直接朝楊廣道:“臣請立刻誅殺此狂妄之徒。”

裴矩見狀,正打算開口保人,卻見楊廣擡起了手臂,分別朝兩個兒子看了一眼,道:

“人家罵的是你們倆,你們覺得,該不該殺?”

楊暕直接冷笑道:“早該殺了,這樣的人都不應該帶進皇城,魑魅魍魎,污了這威儀莊重之地。”

楊銘道:“雖是狂悖,卻也是爲民請命,兒臣閱其辱罵之言,觸目驚心,只覺羞愧,河北今日之局面,兒臣也難辭其咎,願舉薦民部侍郎裴蘊爲河北巡查使,糾察官員,視察民情。”

“老三你什麼意思?”楊暕冷笑道:“你是不覺得他罵你的那些話不痛不癢,而罵我的則是極盡詆譭之能事,你讓他活着,不就是想往我臉上潑髒水嗎?”

“齊王此言大謬,”魏徵道:“我於刑部的供詞當中,稱宇文述爲次惡,而首惡,就是齊王殿下。”

我草泥馬!楊暕起身撲向魏徵,擡腿就是一個飛腳,直接將魏徵踢翻在地,然後又接連補了幾腳,每一腳都是踢的要害位置。

“放肆!”楊廣頓時大怒:“身爲皇子,與一介平民逞口舌之爭,成何體統?”

楊暕這才收手,憤憤然的返回原位坐下。

魏徵被踢到臉、胸口,外加小弟弟,已經是說不出話來了。

楊廣皺眉片刻,澹澹道:“一個要殺,一個不願殺,那朕就取中,將此人貶爲秦王府奴婢,讓他好好看看,朕的兒子到底有沒有他說的那麼不堪。”

然後,魏徵就被侍衛給擡下去了,他的歷史使命算是完成了。

這時候,楊玄感站出來道:

“河北之亂,民部難逃罪責,臣請革去宇文述民部尚書一職。”

“臣附議!”高熲起身道。

“臣亦附議!”牛弘道。

接着,蘇威、裴矩、楊恭仁、楊文思、盧楚、楊義臣、裴蘊等等,也都附議。

尚書省左右僕射一致反宇文述,他想繼續呆在民部,已經不可能了。

宇文述也知道,自己完蛋了,這個位置保不住了,只是不知道自己這麼一頂,能幫楊暕頂掉多少罪名。

楊廣擡了擡手,示意衆人安靜,接着道:

“許國公難辭其咎,民部的事情就不要再管了,調任清河太守崔仲方,補任民部尚書。”

這道聖旨一下,博陵崔家的又一位大老,就要返回中樞了。

崔仲方是博陵崔,但卻在清河郡當太守,這其實很正常,還是制衡,當地人不能做當地最大的官,這是華夏曆來的傳統,因爲怕你在地方尾大不掉,形成氣候。

正如地方外放主官每幾年就要更換一次,是一個道理,你在一個位置上乾的太久,對地方的把控就越大,朝廷政令就無法在地方有效施行,對於皇家統治是不利的。

崔仲方是一個非常牛逼的人物,北周滅齊之策,他提出來的,大隋皇朝屬五行之中的火德,他提出來的,三省六部的官制,也是他提出來的,平陳之策,還是他提出來的。

崔仲方在開皇年間,先後擔任過民部、禮部尚書,國子監祭酒,太常寺卿,爵位爲固安縣公。

這個人,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唐初高士廉主編的《氏族志》當中,他這一房被列爲門閥第一等,中晚唐時期,更是被稱爲“天下士族之冠”。

而崔仲方,就是博陵崔氏當下的話事人。

第752章 下手太快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第716章 世民北上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第756章 兩全其美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三四一章 靜照庵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一四九章 裴矩嫁妝四二七章 捱打第682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九十章 納吉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第三章 小狗崽子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644章 苛捐雜稅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二六一章 寡婦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第634章 東西聯盟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三三九章 撂挑子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625章 登高之門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709章 大昏招第489章 北部大人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658章 斛律明月二十二章 撩妹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第480章 太師李穆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一七八章 與佛親近第543章 諡號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一五六章 薨第550章 我招誰惹誰了第742章 日月二門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第689章 巨馬河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三四章 造化弄人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第637章 救荒法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第532章 一觸即潰第497章 搭設浮橋第596章 關稅二九二章 擦鞋底第763章 告狀第766章 體面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二二六章 進士第476章 項籍虞姬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第660章 世嫡皇孫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七八章 五牙大艦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
第752章 下手太快三三五章 賞你一個美人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第716章 世民北上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第756章 兩全其美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三四一章 靜照庵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一四九章 裴矩嫁妝四二七章 捱打第682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九十章 納吉一二零章 冊封太子第三章 小狗崽子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644章 苛捐雜稅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二六一章 寡婦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第634章 東西聯盟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三三九章 撂挑子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625章 登高之門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709章 大昏招第489章 北部大人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658章 斛律明月二十二章 撩妹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第480章 太師李穆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一七八章 與佛親近第543章 諡號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一五六章 薨第550章 我招誰惹誰了第742章 日月二門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第689章 巨馬河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三四章 造化弄人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第637章 救荒法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733章 狼頭大纛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第532章 一觸即潰第497章 搭設浮橋第596章 關稅二九二章 擦鞋底第763章 告狀第766章 體面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二二六章 進士第476章 項籍虞姬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第660章 世嫡皇孫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七八章 五牙大艦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