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

正所謂下雪不冷消雪冷,真正難捱的日子到了。

整個洛陽周邊,冷風蕭瑟,寒冷刺骨。

這要是放在後世,這樣的天氣是沒辦法勞作的,但是在大隋不行。

禦寒的冬衣,取暖用的柴禾,大量短缺,而且是那種根本補給不上的短缺。

地面更是堅硬無比,一鋤子下去,鋤子崩裂,地上卻只能刨出一到淺痕,就這麼堅持了三天後,出現了洛陽營造以來,最大規模的減員。

屍體一車一車的從工地上被拉出來,凍得僵硬,他們不會被送回老家掩埋,而是在距離洛陽三十里外的一處地方,挖個深坑,集中埋了。

面對每天都在新增的減員數字,加上楊銘這邊給的壓力,宇文愷迫不得已之下,選擇暫時停工。

這樣的天氣,別說是民夫了,就連那些督工的官員也頂不住,叫苦連天。

今天晌午,上百官員坐在大監府的大廳,商討接下來的施工步驟,人人身上都披着斗篷,廳內爐火擺了二十多個。

“熬至初春,應該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介時我們需加快進度,朝廷那邊一直都在催,”楊達小口抿着熱湯,雙手端着湯碗不肯放下。

民部侍郎柳肅,也從豫章郡趕回來了,他原本是負責荊、揚兩州的宮殿大料供應,如今的大料已經全部運抵洛陽,

只聽他說道:“總算是不負陛下所託,宮城基本上算是完工了,接下來的郭城雖然最耗時間,但在九月之前,肯定是能夠完成的,朝廷那邊打招呼了,新京皇城以東,共二十九里坊,全部劃歸官員住宅,至於怎麼分配,最後還得是殿下來定,我這裡,倒是有個民部初議的方案,請殿下過目。”

整個工地停工,民夫歇着了,但是他們這些人歇不了,很多事情都要是議的。

洛陽做爲將來的東京,肯定會有很多官員常駐於此,關中各大豪閥也會來此劃分領地,開闢宅院。

宇文愷最初的規劃,洛水以北,西爲皇城,東爲官宅,也就是說,未來的洛陽,以洛水爲南北分界線,北邊過了河,跟老百姓沒有任何關係。

這與大興非常相似,大興城是過了九三線,就跟老百姓沒關係了。

楊銘接過徐景遞來的民部方案,在桌子上展開,仔細瀏覽着。

雖然柳肅嘴上說,最後得楊銘來定,實際上也就是走個過場,人家既然定好了,楊銘這邊就不好太作更改,不然就是掀民部的臺。

官宅也是分等級的,眼下的官宅區域還沒有建,所以他們必須早點商量出一個方案,好讓宇文愷參照圖紙,劃分各家的宅基地。

第一梯隊,肯定是親王公主,大致會分佈在最靠近皇城的五個裡坊當中,政道、光道、化清、德立、福承。

其中楊銘爵位最高,楊麗華資格最高,所以他們倆的宅邸,面積最大,其中楊銘的秦王府,佔地480畝,在光道坊,幾乎佔了三分之二的區域,剩下的三分之一,有三個侯爵。

一個叫元壽,現任太府寺卿,隆城縣侯。

一個叫韋德政,襲了他爹韋師的井陘縣侯,現任門下省給事郎,妹妹嫁給了楊勇的長子楊儼。

最後一個是郭榮,蒲城縣侯,現任左候衛將軍。

這三人,會成爲楊銘的鄰居,楊銘本來是可以改一改,給自己換個鄰居,但是他覺得,民部這套方案,多半是上呈父皇默認的,所以沒有改的必要。

第二梯隊當中,宅邸面積最大的,無疑是楊素,現在應該叫楚國公府了,另外還有許國公宇文述,宋國公賀若弼,樑國公蕭琮等等。

整個方案,楊銘只有一處變動,將齊王楊暕的府邸,從化清坊挪到了德立坊。

這小子無德,是得立點德了,想來父皇知道以後,也不會說什麼。

郭城內的工程,進度一定會很快,畢竟裡坊這種設計,就是出自宇文愷之手,有了大興城的經驗,可謂是輕車熟路。

關鍵是民夫足夠的多。

糧食問題,基本上已經不是問題,大隋對於糧倉的管控,是空前的,雖然也冒出一些貪墨小吏,但影響不大。

也就是說,楊銘接下來的日子,會很好過,幾乎沒有什麼可操心的事情了。

所以他的注意力,已經開始挪到了大運河上面。

等到衆人散去之後,楊銘單獨留下了宇文愷。

最早的時候,開挖運河的事情,就是宇文愷在朝會上提出來的,而將來負責開挖運河,也必然是宇文愷,楊暕不過是名義上的工頭。

“陛下的意思,除了黃、淮一線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的念頭,”楊銘笑問道。

這個時候,宇文愷沒必要在藏掖了,畢竟朝廷那邊已經給他傳來消息,讓他隨時做好準備,監工洛陽的同時,負責督建運河事宜。

宇文愷道:“開皇七年,至尊下令在春秋時邗溝的基礎上,將入淮口從末口改到了山陽,但是當時我大隋已經整軍備戰,集全國之力討伐南陳,所以這條河道並沒有來得及完善,現如今非常狹窄,淤泥積聚,小船尚且難行,當初臣與陛下巡視洛陽的時候,陛下就希望能夠重新開挖山陽瀆,渠寬擴爲四十步,兩岸栽種柳樹,以固河堤。”

楊銘又問:“黃淮一線的運河,加上山陽瀆,共一千五百里,宇文尚書認爲,此項工程需要徵調多少民夫?”

實際上,宇文愷是非常樂意與楊銘共事的,雖然他已經知道,運河的負責人會是齊王楊暕。

如果他能更改,他寧願是楊銘來總督運河,不單單是因爲對方實心用事,更是因爲楊銘從來沒有插手過他對工程的任何部署安排。

大雪封天,這就不要說了,人家緊急叫停,也是出於大局考慮。

只聽宇文愷非常耐心道:“黃淮一線,由滎陽出至盱眙,需要徵調民夫六十萬,山陽瀆需要二十萬,加上沿途行宮,打造陛下南巡所乘的水殿龍舟,總的需要徵調一百多萬。”

楊銘抱肩笑道:“從哪徵調?”

宇文愷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應該是從河北與河南征調。”

“河北戰亂剛平,河南正全力營造洛陽,怎麼徵調?”楊銘笑道。

宇文愷道:“只能是強徵了,我知道殿下體恤百姓,然這條運河,關乎我大隋國祚,南方現今已是富饒之地,糧食富足,百業繁榮,惟民心不穩,這條河勾連南北,促使南北百姓交流融合,貿易互通,將來我大隋南北歸心,我華夏漢室三百年的分裂之局,將由此朝徹底結束。”

說着,宇文述不由得感嘆道:“陛下眼光之遠大,雄心之壯闊,臣歎爲觀止。”

楊銘點了點頭。

古代華夏,南方真正發展,其實是從晉室南移開始的,也就是衣冠南渡,在此之前,那邊基本上是蠻荒之地。

大量漢民進入南方,歸化當地少民,傳授農耕紡織水利等技術,才使得南方在經過三百年後,已經呈現出不次於北方的富庶繁榮。

楊廣在江都幹了十一年的總管,早就看明白這一點,所以大運河的開通,實際上就是爲了實現南北大融合。

南方人口少,田畝多,產量大,與北方正好相反,所以大運河,也是以南補北。

後世有很多人批判過這條河,說什麼隋朝的大運河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廢棄了,什麼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都是廢話。

其實他們說的纔是廢話。

如果隋朝沒有這條河,會是怎麼樣呢?如果沒有隋朝打下的南北融合的基礎,華夏又會是什麼局面?

楊廣固然借用這條河,三巡江都,鋪張奢靡,但是不可否認,這條河是事關華夏民族交流融合的一道橋樑。

它的屬性,可不單單是一條運河。

所以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八個字,來形容運河,一點都不誇張,但不能用來形容楊廣。

因此纔有了皮日休那句: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他其實也錯了,隋亡不是因爲這條河,根結還是在三徵高句麗,空前消耗了大隋的國力,以至於大隋國祚再沒有絲毫延續的可能。

“那十六條國策,還希望宇文尚書在開鑿運河的時候,也能記得,”楊銘道。

宇文愷點了點頭:“事關國家,事關百姓,臣一日不敢忘。”

楊銘又道:“如果齊王亂來,務必照實稟奏陛下,萬不能包庇。”

“殿下怎知是齊王總監?”宇文愷愣道。

楊銘笑了笑:“你能知道的,我都能知道,你不知道的,我還知道,”

宇文愷訕訕一笑:“是我愚笨了,聽說年關過後,越公會返京養病?”

楊銘點了點頭:“運河的事情,應該會在明年的三四月份,那麼齊王就會先一步來洛陽,與你協商安排,眼下的東京,已經沒有什麼大事了,介時本王應該會被調回京師,所以這裡的一切,就託付給你了。”

“唉”宇文愷嘆息一聲,在他心裡,與楊銘和楊素共事,可謂如魚得水,一個肯放權,一個本身就是行家,再加上楊達,四人此番合作,實際上是非常成功的。

他知道楊銘說的沒錯,早先因爲糧食供給,兩位親王就鬧得很不愉快,所以陛下不會讓他們同時呆在一個地方,齊王來,秦王肯定就會走。

可是齊王

唉一言難盡啊,但願他不要掣我的肘。

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716章 世民北上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第503章 初步試探五三章 楊廣進京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第530章 謹慎持重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第476章 項籍虞姬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四二七章 捱打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第487章 (先鋒開拔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七十章 一車美酒五五章 吃剩飯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635章 河西戰線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二一二章 千秋大業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第三章 小狗崽子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八五章 手起刀落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705章 水軍出動一九六章 亂戰第545章 雙眼皮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第640章 蘇夔無父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二四零章 秦王嬪七一章 朱雀大街四零一章 正月三十第705章 水軍出動二四二章 三個女人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第三章 小狗崽子九六章 頂包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第581章 出使突厥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一五四章 大忌第770章 大步前行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九十章 納吉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三七一章 裴看穿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第766章 體面第514章 野心第531章 手起刀落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三七一章 裴看穿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四三章 爭取儲君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761章 勸酒第622章 監門將軍第532章 一觸即潰一五六章 薨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第556章 改換門庭四八章 個子最高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二九四章 河間王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
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716章 世民北上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第503章 初步試探五三章 楊廣進京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第530章 謹慎持重四四三章 忠孝一體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第476章 項籍虞姬一八五章 仁壽宮之變(二)四二七章 捱打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第487章 (先鋒開拔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七十章 一車美酒五五章 吃剩飯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635章 河西戰線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二一二章 千秋大業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第三章 小狗崽子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八五章 手起刀落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705章 水軍出動一九六章 亂戰第545章 雙眼皮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第640章 蘇夔無父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二八三章 以訛傳訛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二四零章 秦王嬪七一章 朱雀大街四零一章 正月三十第705章 水軍出動二四二章 三個女人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第三章 小狗崽子九六章 頂包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第581章 出使突厥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一五四章 大忌第770章 大步前行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九十章 納吉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三七一章 裴看穿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第766章 體面第514章 野心第531章 手起刀落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三七一章 裴看穿一百章 金鑲玉觀音四三章 爭取儲君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第761章 勸酒第622章 監門將軍第532章 一觸即潰一五六章 薨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第556章 改換門庭四八章 個子最高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二九四章 河間王第717章 風險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