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辭行

徐懷沒有想到他最終能歸桐柏山,竟是胡楷一力促成,而王稟此時則無暇去惴測他心裡在想什麼,又朝朱沆看去,說道:

“我作爲京畿都防禦使,需要心思都放在防禦事上,諸營將卒也盡一切可能勉力他們英勇作戰,但兵馬調動需要隨時報備樞密院,也需要時間向宮中稟報戰事,我向官提議在樞密院新設一名都承旨,舉薦你出任……”

樞密院都承旨,作爲職事官,原執掌院主事以下官吏的功過及遷補等事。

此時王稟作爲京畿都防禦使,對京畿駐軍的調動以及防務安排,需要與樞密院保持溝通,同時還需要及時將戰情稟於宮中及政事堂。

王稟諸事繁忙,主要精力還需要放在防務,這事需要一個有足夠分量,又得宮中信任的人負責。

王番辭官居宅,此時可以統領王稟身邊的僚屬出入帥堂,卻是朱沆最爲合適擔任此職。

雖說徐懷曾希望朱沆能出知蔡州或知京西南路某州,朱沆也曾希望能與徐懷配合,以便在西南方向組織更強有力的勤王兵馬,參與汴梁防禦戰,但此事已爲官家否決,朱沆也無意謀求出京,當即應允道:“朱沆當責無旁貸!”

“我除了想向官家請奏,將王高行、錢擇瑞等人及解忠、朱潤、雷騰三部兵馬調入京中,還想着將劉衍、王淵兩部調來參與京畿防禦,你們覺得如何?”王稟又問道。

短期內,壓根就無望收恢嵐州,隨着諸多兵馬逐漸南撤,嵐州兵馬都監司也無保留的必要,王高行、錢擇瑞等人南下,也是必然之舉。

徐懷原本更希望王高行等人與解忠、劉衍等部都去鄭州。

鄭州作爲銜接汴梁與西京洛陽最爲重要的中樞,同時還能兼顧黃河北岸、隸屬於河東的衛孟等地。

在這次京畿防禦戰中,鄭州的戰略地位與聯絡河北駐軍的魏州相當,甚至還要更爲重要的一些。

畢竟此時大越所能指望的,還有一戰之力的勤王兵馬,主要都只能從西軍抽調。

西軍將是勤王軍的主力,其行軍路線,主要就是從潼關出來,一路經洛陽進抵鄭州;而倘若朝廷能在鄭州集結十萬西軍,赤扈人怎麼都要忌憚三分。

不過,徐懷知道他此時說什麼,王稟未必全聽,而王稟將這諸多建議上稟宮中,也不可能會被接納多少,他索性閉口不言。

這時候又有人等着進來稟報事情,徐懷便起身告辭離開。

王稟也無暇相送,只是叫朱沆、盧雄代勞。

朱沆送徐懷出侍衛步軍司大門,仍爲朱芝在胡楷身邊任吏之事念掛,說道:

“朱芝雖說要比你年長些許,心思卻還是糊塗,他去蔡州任事多半錯漏百出,你要替他擔待一二。”

“這個自不用囑咐,而朱芝經歷兩次伐燕之戰,心思要比以往沉靜多了,但有這一點在,便不會有多大的錯漏,”徐懷沉吟了一會兒,又問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朱沆郎君,是否叫朱桐隨我去淮源任吏?”

朱沆猶豫起來。

徐懷又勸道:“這世道已無平安之富貴,而朱桐隨我去淮源,我亦可教他戰守之道,能真正報效國家。朱家奴僕甚多,留在汴梁城裡徒耗糧食,這次應着朱桐將他們一併帶去淮源,同時也將老夫人帶上,省得朱沆郎君你在王稟相公身邊任事,無心去盡孝,也當由朱芝、朱桐代你照顧老夫人!”

“也好!我這時怕是沒法脫身,讓文虎回府一趟。”朱沆說道。

“呂爺可有家小也要出京,這次便隨我們一併離開?淮源窮僻,雖然無法照顧太周全,但我至少不會棄他人獨逃。”徐懷看向呂文虎問道。

“多謝軍侯,我等會兒回府會一併吩咐妥當。”呂文虎這幾年都跟在朱沆身邊,這次還是他帶人護送朱沆前往府州,當然清楚汴梁已成是非之地,能託徐懷一併帶去淮源暫避戰禍,總比留在汴梁叫他牽掛不已要好。

“朱沆郎君對胡公熟悉嗎?”徐懷問朱沆。

“僅是認得,卻無什麼接觸,”朱沆說道,“胡公乃是荊湖北路鄂州人士,二十歲便進士出身,在翰林院任事八載,歷仕地方,曾任荊湖南路轉運使,後調京中知判樞密院——蔡鋌歸京,朝中密議聯兵伐燕事,樞密院、三衙將吏大多附從,胡公未議,曾爲蔡鋌不喜,轉任兵部侍郎,這幾年在朝中甚爲沉默,與京中權貴接觸了甚少,聽人說他喜獨居讀書,不喜交際會宴!”

樞密院,除樞密使之外,還設副使、院判,皆爲副貳,雖說都是從三品,卻絕對比兵部侍郎權高位重。

也就是說,胡楷當初雖然沒有像王稟那般激烈的反對聯兵事,實質上也是反對者,還因此受到排擠打壓。

很可惜徐懷早年的夢境早就支離破碎,而偶爾從腦海中浮現的記憶片段也太有限,只能助他大體明晰大越將遭受何等慘烈的禍事,卻無法一一去辨識洪流之下諸多人物的命運。

“胡公要我在離京之前見他一面,朱沆郎君可知胡公家住何處?”徐懷問道。

朱沆有些卡殼。

平時替朱沆打理諸多雜務的呂文虎卻知道胡宅住址,說道:

“汴河藏金橋過去鐵簸箕巷第一家便是胡公住宅——胡公在鄂州有無家人不曉得,但他夫人三年前病逝,郎君曾着我弔唁,聽說胡公並無續絃,兩子,長子胡侁也考中進士,出京任官,在哪裡任職卻不清楚,次子胡渝尚在胡公身邊,此番應該會隨胡公南下蔡州赴任。”

胡楷這等人物出鎮地方,都有資格自闢僚屬,而得力能幹的子弟,倘若還沒有走上仕途,當然便是僚屬裡最重要的成員。

就像王番暫時辭職,此時留在王稟身邊佔據最重要的幕席。

想到這裡,徐懷又朝侍衛步軍司的大院望了一眼,他拜見王稟時,王番一直坐在一旁,印象裡都沒有聽到他說一句話。

這多少叫徐懷有些失落。

“行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我這就前往藏金橋去等胡公面聖。”徐懷說道。

“我派一人領你們過去。”

此時夜色漸深,形勢緊張起來,城內也開始淨街,呂文虎怕徐懷他們摸不清道路,直接吩咐一名朱府奴僕領徐懷他們去胡楷宅上。

…………

…………

雖說連接四座主城門的大道乃是汴梁城裡的主街,但汴河穿城而去,兩岸卻是汴梁城最爲繁華的場所,藏金橋、鐵簸箕巷都好辨認。

徐懷他們策馬而行,一炷香便趕到鐵簸箕巷。

不像有些官員,得任權位,宗族之中老老小小都攀附過來,府邸也非常的奢闊、熱鬧。

胡楷年輕時入翰林院,職卑位輕,之後長年曆仕地方,再回京中雖得任高位,但與蔡鋌、王戚庸等主戰派不睦,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踢出汴梁,因此既然沒有將父母叔伯及血緣關係親近的子侄接來汴梁,也沒有叫宗族中人攀附過來。

夜色下,徐懷看不出胡宅有多大規模,但通報姓名,由門人領着穿過垂花廳往中庭走去,胡宅十分冷清是能看得見的。

“二位便是徐懷徐軍侯、王舉將軍?”一名二十三四歲、相貌俊朗的青年站在中庭恭候徐懷、王舉等人的到來,說道,“父親剛剛派人傳信過來,說徐軍侯有可能會直接過來見上一面,叫胡渝在宅子裡等候徐軍侯。”

“徐懷見過二公子!”

胡楷作爲節帥出鎮蔡州,地位要比尋常意義上的知州高多了,徐懷在他麾下聽用,同時又是胡楷極力促成的關係,才得歸桐柏山,他此時在胡楷次子胡渝面前,自然也是持行甚恭。

院子裡胡家奴僕正收搭行裝,幾輛馬車就停在前院,胡渝請徐懷、王舉、徐心庵等人到客堂坐下等候,正說話間一名有孕在身的美貌少婦在兩名丫鬟的攙扶下,站在檐下神色爲難的探頭看過來。

胡渝告罪一聲走出去,徐懷隱約聽到他們二人在廊前說話:

“你隨父親大人去蔡州赴任,我可以走到我爹爹家去,你不要牽掛,也省得你分心照顧我——”

“父親派忠叔回來,說及要你與我們一起去蔡州,方便照料。”

“哪有什麼方便?我這身子在城裡連馬車都坐不得多久,此去蔡州三四百里路程,雪地顛簸,我吃些苦無所謂,但肚子裡的孩子怎麼吃得消?”

“要不等父親回來再說?”

當世馬車沒有避震結構,這麼冷的天氣,徐懷都寧願乘馬而行,也不想坐那馬車——對有孕在身的婦人,乘坐馬車不僅是非常辛苦,也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

胡楷堅持要次子胡渝將有孕在身的妻子一併帶去蔡州,很顯然他對形勢的嚴峻是有清晰認識的——這麼看來,胡楷堅持要在淮源置縣,並納入蔡州,是希望桐柏山能成爲蔡州往南延伸的戰略縱深。

這樣的見解與認知,在當世已屬難得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九章 市井殺賊如屠狗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十一章 襲寨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八十七章 誘導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六章 危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八十章 牽掛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計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六十五章 陣戰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五十五章 破敵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七十六章 鑿穿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
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九章 市井殺賊如屠狗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十一章 襲寨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八十七章 誘導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六章 危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八十章 牽掛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計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六十五章 陣戰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五十五章 破敵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七十六章 鑿穿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