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

皇宮乃是在一座道觀及原江東經略使府的基礎上稍加改建而成——建繼帝平時接見臣僚、署理公務的垂拱殿,原本是道觀廂殿,比正而八經的宮殿,要低矮窄小得多,但院中有一株種植有三四百年的銀杏樹,此時最是枝繁葉茂之時,遮覆垂拱殿前不足半畝方圓的院子,蔭涼一片。

“大樹遮覆,是夠蔭涼了,但殿裡卻是因此太過陰暗了,白晝都需要點燈照明——父皇又事事節省,只許點油燈,不許點燭,徐侯,看我眼睛都被油燈薰得發紅……”

走到垂拱殿前的古樹下,纓雲拿她粉嫩的拳頭,捶打樹身,抱怨起來銀杏樹太過茂密。

徐懷只是匆匆瞥了纓雲似靜潭深邃的明眸一眼,笑着說道:“殿下煩這古樹,將這樹伐了便是——還是說陛下不允,要徐懷代爲奏請?”

“那可不行,”纓雲又連忙說道,“雖說有諸多煩惱,但秋後一樹金黃,有如大軍盡着金甲,卻是宮中難得的美景。比起伐樹,纓雲還不如唆使父皇在大殿前側多開兩個窗口……”

“大殿真要多開幾個窗洞,那殿下可少不得要被朝臣數落啊,”徐懷說道,“舞陽有山民採烏桕子制燭,頗爲物美價廉——宮裡有缺,徐懷便叫人獻上來……”

當世制燭,以膏燭、麻燭爲主,但動物油脂所制的大燭,腥臭難聞,同時與麻燭,燭火昏暗,宮中以往所用的大燭,主要以蜜蠟、摻入種種高檔香料製成,價格自然高昂。

不過,在舞陽南部,此時隸屬於烏桕縣的獵戶山民,很早就採摘山裡野生的烏桕樹果實制燭,據說點燃後無色無味,燭火比蜜蠟還要明亮。

史軫得知這事後,下令烏桕縣照此法制燭先送行營試用。

徐懷在楚山案頭所用便是這種烏桕燭,感覺比蜜燭不差,更非時間存久就會有微微腥臭味的膏燭能比。

“你們在聊什麼?”

建繼帝一臉寵溺的抱着尚在襁褓之中的皇子,與小心翼翼跟在後面、生怕皇子摔着的鄭貴妃,從垂拱殿裡走出來,站在廊前,看向樹下的徐懷、纓雲問道。

“纓雲殿下心疼陛下太過節省宮用,卻叫油燈薰着眼睛,臣想到楚山有山民用烏桕子制燭,物美價廉,想着安排人進獻些給陛下試用。”徐懷說道。

“纓雲自幼錦衣玉食,卻是現在身爲公主了,卻跟着我吃了不少苦,”建繼帝笑道,“我卻不覺得茶油燈薰着眼睛……”

“徐侯過來了——妾身來抱康兒,陛下與徐侯商議國事吧……”鄭貴妃瞥望了徐懷一眼,從建繼帝懷裡將皇子抱了過去,就在數名宮宦、侍女小心翼翼的簇擁下往後面的宮室走去。

這時候兩名官員從廂殿走過來,手裡捧着簿冊,身後還有宮侍端着硯墨,他們在給建繼帝行過禮後,又對徐懷自承姓名、官職,二人卻是隸屬門下中書省、專門負責記錄建繼帝日常言行的起居郎。

大越立朝以來,官家身邊設有史官記錄起居之事,以防過失而示后王,是謂起居郎。

建繼帝在襄陽城登基即位,當時很多事情都極混亂,官職缺失得厲害,也沒有專人在建繼帝身邊記錄起居之事,徐懷沒想到遷都建鄴,這方面的規制卻先完備起來了。

建繼帝早已經習慣身邊有人記錄一言一行,與徐懷坐在古樹下的石桌前,旁若無人的說道:

“……我相信楚山軍能獨力藩護荊襄,年初才決意調神武軍增援淮南——眼下雖然將虜兵從淮南驅逐出去,但虜兵猶賊心未滅,還在不斷往徐宿集結兵馬、物資,淮南還是一刻不能鬆懈,神武軍這兩年都沒有辦法回南陽去。對荊襄的防禦,頗多大臣主張楚山軍撤守南陽,無論是防守難度,還是錢糧物資消耗,都還要遠遠低於守外線!”

徐懷還很不習慣有人捧着紙硯筆墨坐在一旁記錄下他與建鄴帝的一言一行,而且這些註定會很快傳入周鶴、高純年等人的耳中,稍作沉吟,說道:

“楚山放棄汝蔡兩州,撤到南陽,綿延六七百里的防線,驟然縮到武勝三關與方城隘口,防禦難度是大爲減少——不過,且不論微臣在楚山經營多年,也不論陛下他日想收復中原,從楚山出兵有諸多便利,單說楚山軍收縮到南陽,虜兵只需驅使京西兵馬與我們對峙便可,其河洛十萬兵馬無論是西進,還是與平燕宗王府軍會合,南侵淮南,真是朝中大臣所樂見?或許是朝中有人覺得微臣此來建鄴,會獅子大開口吧?”

“徐侯五月下旬上的奏書,確實將很多人嚇壞了哩,”纓雲坐一旁,說道,“淮南一役,集結戰兵、守兵逾三十萬,以逾十萬傷亡,最終將虜兵驅逐出去,所耗錢糧不計其數,此時還沒能算出相對準確的數字出來,但淮東、淮西分置守禦,淮東置六萬兵馬,淮西置十萬兵馬,御營司已經估算出一個數字,每年額外拔付的錢餉不低於一千萬貫,精糧一百二十萬石,此外柴草由諸營自籌。御營司覺得淮東、淮西如此靡費是理所當然,而楚山獨守荊襄之北,奏請錢糧之數,不足此數一半,他們卻是嚇壞了!”

兩名起居郎有些遲疑的看向建鄴帝,不知道要不要將纓雲公主之言如實抄寫下來。

建繼帝卻毫無介意的揮揮手,示意起居郎如實記錄無礙,跟徐懷說道:“我也知道楚山要守住汝、蔡一線,戰兵擴編到四萬、守兵根據需要維持在三到六萬人之間,已經極其省約了,但朝中的難處也確在‘錢糧’二字上。現在斬獲淮南大捷,將臣都士氣高漲,不覺得荊湖寇軍是大患,但荊湖寇軍一日不除,都會像無底洞般吞噬荊湖的錢糧,令中樞難調荊湖的錢糧支撐諸條防線的戰事開支。”

徐懷這次到漢川后就被迫登岸避賊,然後就從黃州境內借道前來建鄴,沒有機會走進江漢平原更核心地區看一眼,但看到千汊浦附近入汛後水天茫茫的樣子,也知道大越財賦對江淮及兩浙地區依賴程度更大,對荊湖地區依賴要小得多,不是沒有緣故的。

不過,荊湖地區冶理、開發,再比江淮地區差,也要遠勝關陝;一直困於湖寇不能剿滅,也不是一回事。

徐懷看得出建繼帝還是想盡快剿滅湖寇,但他也沒有辦法勸建繼帝無需操之過急。

這次付出絕大犧牲守住淮南,局勢還遠遠沒到穩固、指日便能反攻收復中原的程度。

秦漢以降,中原歷朝都倍受北方胡虜蠻族的侵凌,真正的和平時期其實非常的短暫。

赤扈騎兵的戰鬥力,不僅要比以往千餘年曆次南侵的胡虜蠻族更強大、更犀利,更令徐懷沒有辦法放寬心的,還是赤扈人有着比以往胡虜蠻族更完備、更有利於軍事動員的軍政建制。

後者意味着赤扈人具有更強的進攻韌性,絕不會因爲一兩次受挫,一兩次被打退回淮河北岸,他們吞噬天下的野心與勢頭就會衰竭下來。

因此,儘快安定大越內部,將所有的人馬、資源集中起來,抵禦異族,直至最終收復中原,都應該成爲朝野上下拼盡全力爭取的核心目標。

然而洞庭湖寇成勢的原因複雜,南下饑民規模太過龐大,地方又無力安置,徐懷也擔心太操之過急,事情會適得其反。

雖說之前建繼帝對小皇子及鄭貴妃的寵溺,徐懷也看在眼裡,但他實在不想介入這些漩渦中去,稍作沉吟,決定也不去試探周鶴、高純年等人的心思,直接將他此行的目的和盤托出:

“微臣在汝蔡行事殊異,有手段也非同尋常,比如徵沒南逃士紳、民戶的田宅,清退士紳、宗族私佔的山谷灘地,就很受非議——一切全賴陛下庇護,纔沒有掀起波瀾,但微臣也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從去年十月到今年四月,楚山士卒戰死四千有餘,重傷致殘也有此數,但楚山實在是拿不出撫卹與賞功的錢糧來,甚至平日裡的兵餉也有所不足。楚山現在還能維持將卒不懈怠,一方面是全軍上下對朝廷忠心耿耿,感念陛下的恩義,誓以驅逐胡虜、恢復中原爲念,另一方面就是楚山拿這些徵沒的田地,作爲賞功及撫卹,分發給將卒及家小。然而汝蔡兩州,平川之地要麼淪陷敵手,要麼皆成淹地,山谷之間多崎嶇不平,除開原住民戶外,真正能拿用來賞功的田地太少,今年底就將耗盡。微臣這次途經漢川,看江漢之間洪澇成災,饑民困於淹水受賊軍蠱惑,嘯鬧滋事,心裡就想,倘若能在這些不隸州縣的水澤之地,招攬流民修築垸水以御洪水,除了能消除地方動|亂隱患之外,還能得些田地分授有功之將卒以爲賞功,並彌補軍資之足……”

“你說的這個辦法不錯,你這兩天找周鶴、高純年商議,看能不能擬一個具體的條陳遞過來……”建繼帝說道。

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六十五章 陣戰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八十章 牽掛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八十九章 市井殺賊如屠狗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五章 駐與戍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訪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二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一百章 人心第五十五章 破敵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四章 嶽海樓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五十八章 薦將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輩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零一章 殿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九十章 對質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一章 七寸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十四章 促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十章 韓時良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
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六十五章 陣戰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八十章 牽掛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八十九章 市井殺賊如屠狗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五章 駐與戍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訪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二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一百章 人心第五十五章 破敵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四章 嶽海樓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二百二十五章 進城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五十八章 薦將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輩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零一章 殿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九十章 對質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一章 七寸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十四章 促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十章 韓時良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