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援軍!”
天門山峽口火龍掘地而起之時,文橫嶽在南城巡視,接訊之後,他拖着疲憊的身軀,穿過八里餘長、部署好幾層路障的長街趕到北城,已經是半個多時辰之後了。
太原城裡已經沒有一匹戰馬,所有的牲口都宰殺充當軍糧。
說來可笑也可悲,太原城儲備最富足的一類糧食,竟是爲北征伐燕籌措的大批皮甲以及制甲所需的皮子,熬煮充飢,纔在糧秣食盡、牲口殺光之後,叫全城守軍又多支撐了兩個多月。
然而平民只能啃食樹芯草莖充飢,甚至暗地裡有人易子而食,這已非許蔚、錢擇瑞、文橫嶽所能約束了。
在登上坍塌的北城樓之前,文橫嶽看到城牆之上將卒興奮得手舞足蹈,但他內心並沒有太大的波瀾。
宣武軍、驍勝軍於第二次北征伐燕時潰滅,但還有大量的兵卒逃入呂梁山。
包括忻州、嵐州、代州以及太原附近的屬縣,在被虜兵攻陷之後,也有守軍及大量的民衆逃入呂梁山,凝聚成一股股大大小小的反抗力量,還在堅持與虜兵及降附軍作鬥爭。
在虜兵主力南下這一個多月來,這些反抗義軍曾三次試圖殺出呂梁山來解太原之圍。
然而相比較看守太原城、戰鬥力算不上多強的近三萬降附軍,缺衣少糧、士氣低迷的義軍戰鬥力更差,三次都是在外圍就被看守降附軍輕易擊潰,留下數百具屍體被迫再逃回山中。
這也叫城中軍民一次次熄起希望而旋即熄滅。
文橫嶽以爲這次應該又是哪支義軍試圖從北面撕開敵軍的封鎖,他對徐懷來援太原這事,是完全不抱期待。
除了種種客觀因素令他感到不現實外,他內心深處還沒有對徐懷消除成見;在他看來,徐懷就是居心叵測的野心之輩。他與徐懷接觸有限,暫時還沒有什麼事能改變他對徐懷的感觀。
他走到北城樓下,身體疲憊,心意闌珊之餘還是在錢擇瑞、許蔚等人催促下登上城頭。
然而在登上城牆的那一刻,他胸臆間驟然被強烈的情緒衝擊着,抓住垛牆的手青筋暴露,身子禁不住微微顫抖起來,眼眶裡情不自禁溢滿淚水。
他不能讓淚水模糊自己的視野,拼命擦拭,卻是越擦越多。
城中已沒有馬匹,許蔚派人傳訊要徒步趕往南城,文橫嶽心裡不抱期待,從南城走過來更慢。
這時候楚山騎已經將天門山東北側的敵軍清理乾淨,除了徐心庵率領前鋒兵馬綴在潰敵之後往雲州漢軍大營撲來之外,楚山騎主力也已經快速在天門山以東完成集結,並分批南下。
楚山騎每兩三人便執一支火把,在天門山以南已經形成長達五六裡、寬兩裡許的強行軍隊列。
這絕對不是呂梁山裡的抵抗義軍能形成的衝鋒規模。
抵抗義軍不要說夜戰了,根本就沒有深夜強行軍的能力。
而從天山門兵馬推進的速度,文橫嶽也能看得出這是騎兵在驅馬小步快行。
“徐軍侯這是想幹什麼?是要直接強攻李處林那狗賊的大營嗎?這怎麼可能?”文橫嶽次子文格浚攙其父登上城頭,看到這一幕既震驚又疑惑,琢磨不透徐懷在風雪交加的深夜就發動大軍衝鋒往南突進是爲何意,爲何不等到天亮之後纔出兵往敵軍大營撲去?
“徐軍侯意不在雲州漢軍大營,而是要撕開連營的缺口,先跟我們會合!”文橫嶽在登城之前一刻,還在想徐懷乃居心叵測之輩,不值得寄以希望,但這時卻恨不得抱住徐懷啃上兩口,聲音激顫的叫道。
錢擇瑞在幾名死士的護衛來再回太原,就大體將徐懷可能會採措的接援策略,跟許蔚、文橫嶽等人說過——錢擇瑞之前冒死返回太原,也是想着以此激勵全城軍民士氣,支撐到援軍抵達的這一刻。
許蔚、文橫嶽只不過沒有聽到心裡去而已。
文橫嶽到底是經驗豐富的宿將,即便以往他也曾畏敵怯戰,也深深陷入勾心鬥角、欺下媚上、買|官鬻爵等等骯髒事中難以自撥,但殘酷到極點的太原守禦戰以及太多的親友、袍澤在身邊倒下,叫他得到淬鍊。
強行收拾起激顫的心緒,他很快判斷出楚山騎的作戰意圖,顫聲疾呼:“點燃篝火,將所有的引火物都搬上城牆,點燃起來,爲援軍指明方向……”
數千楚山騎舉火而行,火把照亮的範圍極其有限,進軍範圍又如此之廣,大部分人只能在驛道之外、坑坑窪窪的野地裡行進。
呂梁山以東地形說是開闊,只是相對於千里雄奇的呂梁山而言,實際上太原城北面,地形還是有不小的起伏。
現在風雪又大了起來,太原城以及北側敵營少量的篝火倘若被風雪遮擋,數千楚山騎很容易在行進中發生混亂,甚至失去前進的方向。
城頭守軍太虛弱了,大部分兵卒都是太原被圍困之後從平民及禁軍眷屬中招募,沒有經過多嚴格的操訓,此時沒有能力出城配合夜戰。
他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在城牆上點燃更多的篝火,盡一切能力,爲抵達敵軍連營前的楚山騎提供一些光亮。
當然,他們或許也可以將城門打開來,以疑兵之計,牽扯駐守連營的敵軍的注意力。
相比守軍,城中的民衆所受的苦難更爲慘烈,大多數人甚至都爬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一個個都瘦骨嶙峋。
每天都有上百人甚至數百人死於飢寒之中,天氣冷了下來,也沒有誰再想着去收屍。
太原早就變成一座死寂之城,等到連城頭的守軍再也沒有力氣握住手裡的刀槍,敵軍將會不費吹灰之力攻佔全城,然後將全城屠個一乾二淨。
然而在北城將卒先沸騰起來之後,援軍馳至的消息也迅速在全城擴散開,死寂之城頓時便活了起來。
成千上萬的民衆有如迴光返照一般,體內激起一股力氣,將容易點着的乾燥門窗拆下來,往北城運去。
這時候也顧不上火勢蔓延,聽聞城外夜戰需要更多的光亮,有人便直接將一座座茅草屋引火點燃……
…………
…………
雲州漢軍大營及南側連營的守軍,完全搞不清狀況,在風雪交加的深夜,看到有如洪流一般的兵馬執火殺來,他們下意識的選擇,也是當下所能做的選擇,就是緊閉寨門,將所有的兵卒從營帳兵舍裡喚起,拿起刀矛弓弩站上寨牆準備接戰。
雲州漢軍大營距離最近,規模最大,守軍最多,猝然間不可能強攻。
雲州漢軍大營修築在兩座低嶺之間的鉗口處,兩邊的低嶺山勢也談不多險峻,白晝驅馬緩行就能翻越過去,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僅靠火把的照明,想要從低嶺區強行軍,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會從馬背上摔下來。
現在只能直接貼近雲州漢軍大營的近側繞過去,這時候可以避開尋常弓弩的攢射,卻在牀弩的射程之內。
不過,雲州漢軍大營也就十數架牀弩,裝填發射速度緩慢,即便頻頻有戰馬被巨箭射穿,也有個別將卒被射中,但徐心庵絲毫沒有放緩速度往遠端逃躲的意思。
行軍途中,他身邊的侍衛都散亂開了,他親自頻頻吹響號角,以衝鋒的速度繞到雲州漢軍大營南側,即令所有跟上的將卒棄去戰馬,將一支支火把交叉架起篝火堆,拿起刀盾、弓弩逼迫雲州漢軍大營的南轅門結陣,杜絕李處林從雲州漢軍大營派兵出來趁夜混戰的可能。
這也是要爲後續主力兵馬繞過雲州漢軍大營南下,直抵連營之前展開強攻創造安全的背腹空間。
徐心庵所率前鋒兵馬,都是自小生長桐柏山中的健銳,並肩作戰多年,彼此早就熟透了,編制散亂,但一點都不妨礙迅速恢復結陣秩序——戰前也進行過充分的動員,進入戰場,所有人直接補入陣列,不需要尋找對應的營伍編隊。
都將、軍吏都積極主動戰出來,承擔起整飭陣列的責任。
後續主力兵馬抵達雲州漢軍大營近側,大股兵馬要快速通過,隊列就無法收窄,與雲州漢軍大營的寨牆甚至連一箭距離都不拉開,直接頂着寨牆之上如蝗的箭雨打馬往南突進。
將卒所持的護盾較小,僅能遮住臉部與側腋,距離敵寨又太近,大部分將卒所穿的皮甲提供的防護力有限,更不要說襟甲之下的腿部直接暴露在外,然而中箭之人也是一聲不吭,繼續驅馬前行。
戰馬的體積更大,好在戰馬的身體機能比人身強大得多,即便連中十數箭,在血流盡之前,對戰馬的刺激還不如槍矛從胸腹間狠狠的捅一下。
雲州漢軍大營南側的連營,雖說堅固有如城壘,但畢竟不是城壘。
首先是高度,最關鍵的也是高度。
太原城將垛牆計算在內,距離地面高達五丈。
這個距離,即便是身手敏捷的悍勇附梯登城,最快也需要數息時間。
而這段時間,除了來自當頭各種方式的攔截,側翼也不知道會有多少支利簇射來。
這也是守軍意志堅守,數萬降附軍傷亡慘重,花費一年時間都沒能攻陷太原城的一個核心因素。
連營寨牆的修築,是伐木埋入土裡先建造兩排緊挨着的柵牆,然後往柵牆之中填土夯實,上鋪木板靠將卒登守。
連營寨牆從垛牆的垛口頂端計算,距離地區僅一丈五尺;從垛口下端計算,距離地區僅一丈二尺。
同樣因爲沒有想過會有援軍從北面殺來,北部連營僅在靠近太原城的一側開挖一道丈餘深的環形長壕,防止守軍突圍;北側爲方便與雲州漢軍大營聯絡,也了節約緊缺的人力、物力,沒有挖壕溝。
楚山騎頂着如蝗箭雨,抵近連營寨牆近側,也不下馬,將火把直接往寨牆上擲去,將槍矛往垛口處露頭的敵卒攢刺。
守軍以刀盾爲主,只能被動格擋。
守軍也沒有想着要在北側的寨牆之上放置滾石擂木石灰等禦敵之物,甚至將笨重的牀弩移來,楚山騎已殺至近側,而失去發射的機會。
身手靈活的楚山卒,都是停住馬抵近寨牆,站到馬鞍上,也無需雲梯,直接就往垛口撲跳過去,不斷有人被斬落下來,但有更多的人不畏生死、前仆後繼的撲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