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

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意外,柳瓊兒、葛氏以及小環就沒有分開行動,而是入夜前都隨徐武良潛伏到白澗河西岸,等候徐懷與蘇荻從軍寨潛出。

之後,衆人再動身前往徐氏聚族而居的鹿臺寨。

然而鹿臺寨在白澗河東,這時候不能從渡口乘船過去,路就不好走了。

淮源鎮附近地形平坦,那是相對兩側綿延起伏的山嶺丘壑而言。

出軍寨沿白澗河西岸往南,沒有現成的道路,丘谷、山溝子縱橫交錯,天黑無路,準備了三匹馬也只敢小心牽着,沿着水漲上來的河灘地,在小腿高的蘆草間往南走去。

也是幸虧徐懷、徐武良他們對白澗河沿線的地形熟悉,一路跌跌撞撞,趕到黃石灘,這時候蹚過才大腿深的淺水,到白澗河的東岸。

即便像徐武良這樣的精壯漢子,這時候都有些精疲力盡了。

好在蘇荻、葛氏、小環都能吃得了苦,體力也好;唯有柳瓊兒身嬌體弱,夜深路險,又怕叫她從馬背上摔下來,從頭到尾都是徐懷揹着她走。

過了白澗河,往東再走上裡許,便是前往玉皇嶺的土路,這時距離徐氏在玉皇嶺北坡聚族而居的鹿臺諸寨,也就剩五六裡地。

不過,徐懷他們並沒有急於連夜趕回鹿臺寨。

衆人突然間深更半夜一身狼狽的趕回到寨子,容易引起懷疑不說,等到官差趕到玉皇嶺對質時,他們又要拿什麼話語,贏得族人的信任?

越是到這時,越不能自亂陣腳,徐懷他們在土路旁的雜木林裡換上乾爽的衣衫歇息。

待清晨吃過乾糧,徐懷、蘇荻、柳瓊兒還有徐武良一家三口,才乘三匹馬,往玉皇嶺北坡山腳下的鹿臺寨趕去。

淮源鎮到玉皇嶺二十多裡地,他們待日頭升上樹梢時進入寨子,便可以聲稱天矇矇亮從淮源鎮出發的。

玉皇嶺是桐柏山南嶺諸多山嶺裡的一支,從東南往西北延伸,有十一二里綿延,其西、南坡陡峭,而東、北坡和緩。

北坡除了山頂樹木成林外,山坡上青草繁茂,偶有幾株粗壯的大樹點綴其間,是桐柏山裡難得的優良草場。

這時候數百頭牛馬已經放出來,正在北坡啃食茁壯成長的雜草,這也是徐氏能在淮源、泌陽等地經營騾馬市的根本。

在草場的邊緣,有一條淺溪從東南山谷流出,往西北匯入白澗河中;這是白澗河的一條支流青柳溪。

鹿臺寨早年是青柳溪沿岸徐氏聚族而居的幾座村落,之後族人爲備匪防盜,夯築土牆將村落圍合成幾座土寨,總稱鹿臺寨。

從淮源鎮出來的土路,延伸到青柳溪畔,有一座木橋橫跨青柳溪之上。

鹿臺寨總寨,也是鹿臺諸寨的北寨,就在木橋的對面,規模也是最大。

徐懷他們乘馬馳上一道緩坡,青柳溪河對岸就是一道兩裡許的夯土寨牆,將兩三百棟大小院落圍起來,坐落在玉皇嶺北坡的山腳下。

青柳溪沿岸的土地較爲平坦,又近水源,多開墾成田地,也是玉皇嶺附近不多的成片耕種區,這時候已有不少族人、莊客在田間辛勤耕作。

徐氏以家主徐武富這一脈,實力最強,在淮源鎮、泌陽城都有不少產業,也就有不少族人、莊客被遣出去打理這些生意。

這兩天看到徐武磧、徐武坤等人都隨家主徐武富及其長子徐恆回到玉皇嶺,玉皇嶺這邊的族人自然是困惑不已。

晨間看到蘇荻、徐懷以及平時都不回莊子的徐武良一家人,以及宛如璧玉的柳瓊兒往莊子這邊趕來,田間耕作的族人,也是好奇的打着招呼,更好奇的跟徐懷打趣:“徐懷有陣子沒回寨子,怎麼討了這麼一個漂亮媳婦回來了?還真是傻人有傻福啊!”

徐武良連夜就準備了三匹馬,徐武良與他婆娘葛氏共乘一匹馬,蘇荻與小環共乘一匹馬,柳瓊兒只能依偎在徐懷的懷裡,往鹿臺寨而來。

徐懷卻是不介意跟徐武良共乘一匹馬,但馬兒卻吃不住他倆的體重。

徐懷伸手抄住柳瓊兒的腰下,將她推出鞍座,嗑嗑巴巴的跟族人解釋:“柳姑娘不是我媳婦;我不要找媳婦,一點都不好玩!”

柳瓊兒一屁股坐瘦骨嶙峋的馬脊樑上,直覺硌得慌,背手去掐徐懷,低嗔道:“你要裝癡賣傻,就不能對我溫柔點;我有哪點不好玩了?”

“荻娘、荻娘,你們怎麼今天也回來了?”

蘇荻她爹蘇老常清苦一身,這些年在鹿臺寨紮根,也都是佃田耕作,算是徐氏長房徐武富家的莊客。

他這會兒正帶着蘇荻她年僅十二歲的弟弟蘇蕈挑糞水澆到田間,看到蘇荻與徐懷一早趕回莊子,赤着腳走過來問道。

徐氏是前朝戰亂時從豫州一帶逃入桐柏山裡的戰爭難民,最初時都不過兩三百人;而當時桐柏山也是戰亂剛熄,又爆發過一場瘟疫,玉皇嶺、青柳溪附近就剩不到七八戶人家,徐氏族人在此紮根落戶下來。

迄今已經一百五十年過去了,徐氏繁衍逾兩千族人,加上小姓人家,總計有三千人居住在鹿臺四寨,但即便有大片草場可放牧牛馬,也遠遠超過土地承載能力了。

wWW◆Tтkд n◆℃O 在徐懷他父親那輩之前,就有越來越多的族人被迫走出玉皇嶺謀生,但大多數人還是守着貧脊的坡地山田耕種,日子都過得非常的清苦。

仲春時節,天氣還沒有多暖和,但爲省一雙草鞋,蘇荻她爹蘇老常下田都是赤着腳,滿是皴裂口子。

“武江近日有差遣不在軍寨裡,我便回寨子住幾天,”蘇荻跟她爹說着話,又伸手揪住她弟弟蘇蕈的耳朵,問道,“這時候怎麼不去書塾?”

徐氏擁有不少族產,都在家主徐武富及幾位族老的管治之下,除了平日裡救濟族裡的孤寡病殘以及秋訓備盜、修造宗祠、寨牆、舉辦寨社祭祠等耗用外,北寨這邊也辦了族學、武堂,收錄族中及依附的外姓子弟。

這也是徐氏在桐柏山凝聚力較強的主要原因,宗族多多少少發揮出些作用。

不過,男孩子到十二三歲就抵半個壯勞力,清貧人家壓根也不指望子弟讀書習武真能有什麼出息,在學堂廝混三四年,差不多就會拉到田間參與耕作,或想辦法學門謀生的手藝。

蘇荻嫁給徐武江,還是能幫襯到孃家,卻是希望她弟弟能多讀幾年書,哪怕日後到巡檢司或縣裡謀個差遣,也能告別埋首田間、一輩子勞苦的命運。

“讀書能有什麼用?我想習武!”蘇潭倔強的說道。

爲防藩鎮之亂,當世自立國就以文制武。

鄧珪是正而八經的武進士出身,但各地流轉近二十載,也還只是九品巡檢使,無殊功、缺額不得晉升,更不要說在官場上,文進士的地位,遠非武進士能比。

而統領一路禁軍的帥臣、都監等重要將職,絕大多數時候也都是以士人文臣出任,甚至內侍宦臣出任帥臣的可能性,都要遠高過武臣。

這使得很多人武舉出身,最終卻不去從軍,而走文吏晉升之途。

州縣兵馬都監,歷來也都是士人出身的文臣兼任,絕不輕易授給武臣。

由此可見在當世習武與學文的差距有多大。

而徐武江這些兵頭,不管在桐柏山逮殺多少盜匪,今生都無望能入流品的,而晉龍泉以及徐懷他父親當年在靖勝軍所處的位置,便是桐柏山習武子弟眼睛所能看到的極致了。

有條件,蘇荻當然是希望自家兄弟學文,而不是習武。

不過,現在不是糾結這個的時候。

“武江接受差遣出軍寨時說過,他爹今天六十大壽,要我趕回來熱熱鬧鬧的操辦一下——我們這才一早從淮源趕回寨子。爹,你跟蘇蕈快收拾一下,去找徐四虎、心庵他們家裡,將他們都喊去南寨幫忙。我與徐懷先去南寨忙起來。”蘇荻跟她爹說道。

“徐老漢今天六十大壽?我沒聽誰提起過啊,你們怎麼趕着今天才回來,這都快日上三竿了,哪裡趕得及準備?”蘇老常訝異的問道。

巡檢司的人馬不敢走夜路的,但很有可能會在午前趕到。

不管怎麼說,就算是騙,也要先將衆人家小都集中到南寨去,不叫巡檢司人馬直接下手捉拿的機會。

要是有家小落入巡檢司的手中,就很難再去逼迫徐武富態度強硬的找巡檢司討人。

“要準備的啥,我們都從淮源帶回來了,”徐武良拍了拍掛在馬鞍兩側、拿布矇住的大竹簍子,說道,“武江不能回來,特意請剛從悅紅樓贖身的柳姑娘過來給他爹賀壽呢!蘇老爹,你快去叫人,我三叔他人特意計較時辰,誰要是慢半步,他得罵半天……”

“徐老漢就是脾氣臭!”說起徐武江的爹,蘇老常也是不滿的,牢騷道。

蘇荻催促她爹、兄弟陪徐武良快去喊人,確保徐心庵及諸武卒的眷屬趕在巡檢司的人馬趕來之前,都集中到南寨去;她則與徐懷、柳瓊兒以及徐武良婆娘葛氏及女兒小環,拿着徐武江的書信先趕去南寨徐武江家中,確保徐武江他爹六十大壽這個幌子不被拆穿。

他們現在能依仗的,主要還是徐氏族人的支持,這場壽席不管會不會被巡檢司的人馬打斷,都要辦得叫人深信不疑……

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十九章 相邀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十六章 交接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爲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將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十四章 促降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七章 初冬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戰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五十四章 破盾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四章 望山津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六章 殿議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六章 獻策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七十九章 晨時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十五章 登城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十五章 登城第七十六章 鑿穿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
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十九章 相邀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十六章 交接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爲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將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十四章 促降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七章 初冬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戰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五十四章 破盾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四章 望山津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六章 殿議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六章 獻策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七十九章 晨時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十五章 登城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十五章 登城第七十六章 鑿穿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