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

“什麼,你要從府州出兵嵐州、奔襲太原?”

蒲阪又爲河中縣,乃是蒲州(河中府)州治所在,黃河在蒲州的西南部近似直角的拐了一個大彎,蒲阪以西隔河與關中平原相望,以南隔河與洛陽西部的淆函故道相望,中條山位於蒲阪南部,緊貼着黃河北岸延伸,乃是銜接陝豫的要地。

景王趙湍出任蒲州防禦使、提舉河東、洛陽、陝西諸路糧鹽事,就率宣武軍坐鎮蒲阪,組織從洛陽、關中緊急調運過來的糧秣,往晉州、澤州輸送,支撐高峻陽、鄭懷忠兩路兵馬所用。

除了錢尚端、喬繼恩、鄧珪、張辛等人都到蒲阪外,景王趙湍還上奏將鍾應秋調任蒲阪知縣。

此外,景王趙湍還上奏將蒲州劃爲宣武軍新的就糧地,將在沁水等地招募的宣武軍將卒家屬都先遷到蒲阪等縣臨時安置,以免赤扈人南下,很多將卒念及親眷,不願意跟着撤離。

朝中現在也是一團亂麻,全然沒有大局觀,景王及鄭懷忠自河東發出的奏疏,只要不太過分,只要看上去對守禦有利,基本上都得到批准。

蒲阪現在一切都照着最初商議的策略,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錢尚端等人卻沒有想到徐懷率翼騎營從蒲阪返回楚山才半個月,突然間又暗中返回蒲阪,還提出要率兵馬從關中借道突襲太原的作戰計劃。

此時留在蒲阪的錢尚端、張辛、鄧珪,坐在景王趙湍的左側,都是目瞪口呆的盯着徐懷,不知道他怎麼會想到如此瘋狂的計劃。

赤扈人雖說還沒有攻陷太原城,但太原以北的忻、代、武、嵐以及更北側的雲朔等州大片區域,都已經爲赤扈人快速消化。

此時諸多降將、叛將如曹師利任嵐州刺史、行軍萬戶,嶽海樓任應州刺史、行軍副萬戶,陰超任忻州刺史、行軍副萬戶,以及蕭幹、李處林等契丹降將,各據云州、朔州等地,大越早已失去對這些地方的控制。

即便赤扈西路軍主力極有可能等不及攻陷太原就迫切南下,但留下來監視太原守軍的兵馬也必然不會少。

此外,曹師雄在嵐州也必然會防範府州方面的兵馬,徐懷率三五千人馬從嵐州殺進去,突襲太原,夠給人家塞牙縫的嗎?

“赤扈人再次南侵,必然還會攜帶大量的降附兵馬協助攻城拔寨,但河東、河北以及河淮殘破,其降附兵馬很難再從這些地區依靠劫掠獲得充足的補給,所以他們必然會盡可能多的將降附軍中相對精銳的騎兵部隊帶走,同時攜帶大量的牲畜,以便必要時可以將坐騎宰殺來彌補糧秣,”

徐懷坐在景王右側下首,平靜的分析道,

“因此在赤扈西路軍主力南下之後,即便在太原以及太原北部的嵐州、忻州等人會留一些人馬,戰鬥力卻不會太強。一方面太原守軍被困七個多月,糧秣皆盡,苦守城池是憑着胸臆間的一口熱血以及與胡虜不死不休的錚錚鐵骨,但實際上已經喪失出城打反擊的能力,另一方面府州及契丹在西山的殘族,都極力避免與虜兵衝突——這兩點都會叫赤扈人忽視掉背腹的威脅,我率部前往,未嘗沒有勝機!”

徐懷要率部北上,當然要取得景王趙湍的支持,這樣才能更好的藏蹤匿跡,才能就近從蒲州、關中調用作戰所需的物資,達到快捷、迅速、出敵意料的目的。

“除開突襲作戰可行外,還有三個原因是需要我們去冒這個險的,”徐懷說道,“第一,契丹殘族願不願真正歸附大越,從這次他們會不會出兵參與突襲太原,才能最終進行肯定;第二,府州那邊還是要加強約束;第三,赤扈騎兵再次南侵河淮,殿下不能什麼事都不做……”

契丹殘族的事情最容易理解。

雖說此時已有一部分契丹殘族正從西山地區往麟州境內遷移,但朝中很多人深憂此舉會引狼入室,一直都想催促契丹殘族對赤扈人用兵,作爲投名狀。

而府州顧氏雖然有一部分子弟就在京畿禁軍序列之中參加汴梁防禦,但朝廷屢次下旨,勒令顧氏在府州組織兵力擾襲嵐州、朔州,牽制一部分虜兵,以減輕南面的軍事壓力,顧氏在府州卻沒有作爲,很難叫人不懷疑祖上乃是党項人的顧氏在做兩手準備。

所以說徐懷率兵馬從府州往嵐州、太原突襲,契丹殘族以及顧氏能否積極配合,都將最終決定他們今後的態度。

事實上錢尚端以及鄭懷忠等人也迫切想驗證這一點,擔憂他們有什麼異常,會直接威脅到關中東北門戶的安全。

徐懷想要出兵突襲太原,是離不開府州顧氏的配合,而這時候也只有景王能給府州顧氏施壓。

要不然的話,徐懷得多大的臉,能說服顧氏徹底放棄與赤扈人暗送秋波的機會,全力配合他們?徐懷卻是更有把握說服蕭林石。

至於第三點原因,其實是對景王最切爲實際的。

赤扈人再次南侵,景王趙湍身爲皇子,又怎麼可能完全無動於衷,與鄭懷忠在洛陽、蒲州按兵不動?

真要是如此,將來又如何叫天下人服膺?

所以待赤扈人再次南下,宣武軍與鄭懷忠所部秦鳳兵馬還是要打,但考慮到到時候赤扈人依舊會出重兵封鎖虎牢一線,宣武軍與秦鳳兵馬倘若繼續被壓制在虎牢以西沒有什麼作爲,以後還是難免會受詬病。

倘若到時候宣武軍與秦鳳軍被赤扈騎兵壓制在虎牢以西無法東進,卻遣偏師迂迴千里,突襲太原,天下還有誰能詬病景王?

錢尚端、喬繼恩眼前皆是一亮,鄧珪遲疑問道:“太原能守到赤扈西路軍主力南下嗎?不管怎麼說,赤扈西路軍主力南下之前,肯定會再嘗試強攻太原的!”

“錢擇瑞就在蒲阪,據他介紹,太原軍民守城意志極爲堅定,而到現在太原軍民也無路可退了!城破即是屠城,他們只能死守到無力再守的那一天,”

因爲議論涉及爭嫡擁立等極敏感的問題,徐懷不能直接帶錢擇瑞來參加密議,說道,

“倘若赤扈西路軍主力在南下之前已經攻陷太原,我們最多襲擾嵐州,不可能深入太原,甚至不去襲擾嵐州,也最多算是白走一趟,白準備一番,卻不會有更多的損失!”

“楚山卒能承受如此艱苦卓絕的突襲作戰嗎?”景王趙湍擔憂的問道。

宣武軍雖然戰鬥力尚可,但還談不上百戰精銳;鄭懷忠目前是選擇支持他,但景王趙湍對鄭懷忠談不上真正的信任,更多是相互合作的關係;而隨着東南、西南諸路勤王兵馬裁撤,胡楷即便還繼續擔任蔡州防禦使,但楊麟所率兵馬不足一萬人衆,也談不上精銳。

景王趙湍他現在唯一能倚仗的精銳戰力,就是楚山卒。

而從第一次北征伐燕一直到突襲沁水,楚山卒在徐懷的統領下參與大小數十場戰事,這三四年來幾乎沒有停歇過。

景王趙湍一是擔心沒有經過徹底休整的楚山卒,能不能再承擔千里奔襲的作戰任務,二是擔心楚山卒奔襲太原會傷亡慘重,以致他手下沒有一支精銳戰力可以倚仗。

“楚山全力抽調兩千戰卒,尚可一戰!”徐懷說道。

他沒有解釋太多,也不想叫外界太瞭解楚山卒內部的軍制。

雖說楚山卒這幾年征戰不休,特別是今年前後參與鞏縣守禦及渡河突襲沁水,看似征戰強度非常高,但楚山大營內部,即便是騎兵將卒也都是輪替出征作戰的,傷亡也都及時得到補充。

甚至戰馬也都極注意輪替御使。

徐懷此時能從楚山拉出兩千養精蓄銳多時的精銳,拉出兩千匹膘肥體健的戰馬以及同等數量的駝馬。

當然,僅憑楚山兩千精銳,兵力還是略少了一些,倘若蒲阪派一部分兵馬,以及契丹殘族及府州顧氏出兵配合,趁赤扈西路軍主力南下,突襲太原完全是有可能的。

“讓人將錢擇瑞請過來,我仔細問問太原的情況。”景王趙湍也沒有詢問錢尚端、喬繼恩兩人意見的意思,知道他們會持反對態度,畢竟這真不是他們的風格,劍走偏鋒的永遠是徐懷……



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一百章 死士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十一章 襲寨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十二章 安排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八十九章 尋跡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六章 殿議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六十五章 契丹騎兵第十章 去淮川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六章 危急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
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一百章 死士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十一章 襲寨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十二章 安排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八十九章 尋跡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六章 殿議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六十五章 契丹騎兵第十章 去淮川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五十四章 相疑難相知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六章 危急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