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

衆官員見魏徵,溫彥博皆站起身來,不由詫異,待看去時,對方面孔有些陌生,並非是涿郡以往的屬吏。

對方一身官袍有些破舊,不起眼處還打着一個補丁,雖顏sè相近,但細心之人還是看出了端倪。衆人心道這樣一個窮酸究竟是何人?

此人上前先向溫彥博行禮言道:“見過溫長史。”

溫彥博笑了笑,換了一個平揖言道:“陳司馬,一路風塵僕僕,舟車勞頓,辛苦了。”

陳司馬!

衆官員這才明白,原來此人乃是幽州刺史府陳孝意。但凡開府建衙,皆許自置官屬,但一般慣例,府內自刺史以下,最尊的乃是長史,而司馬副之。不過雖說司馬副之,但二人乃是平級。

溫彥博爲從三品,而陳孝意亦是從三品,若以刺史府比作一個朝廷而言,那長史司馬,相當於朝廷的左相右相,皆是一方宰輔。司馬分權於長史,同時也可相互肘制。

溫彥博與陳孝意見禮之後,心道本以爲上谷公會將上谷郡郡守蘇素,遷至刺史府擔任司馬,但未料到倒是陳孝意。

陳孝意之前乃是雁門郡郡丞,若再拔一位,作爲司馬,也不算太越矩,畢竟陳孝意有資歷大業初年時即當郡丞了,而自己和魏徵那時卻是默默無名。

此人雖是上谷公以往的上司,不過在雁門時頂撞過上谷公,這一次卻既往不咎,提拔入府,看來上谷公是有重用舊朝官吏之想法。也是上谷,雁門二郡,有太原,突厥,劉武週三麪包圍,形勢不容樂觀,況且又是上谷公的起家之地,故而必須委任蘇素如此親信可靠之人,方可坐鎮。

衆人一併入座,官員也同時到齊。

左首乃是幽州刺史府,首位自是長史溫彥博,次席爲司馬陳孝意。

從事郎中,從四品,由原先郡府東草掾姬川擔任。

軍諮祭酒,正五品,薛萬述,

主簿,從五品,則由原郡功曹趙何然擔任,

記室參軍,從五品下,薛萬淑。

其下還有六曹軍事,參軍事,典籤,錄事,二十多人,不一一累述。

而右首的涿郡屬僚,從郡守魏徵以下。

郡丞,正五品,由原先郡司馬盧承慶右遷。

郡長史,從五品,李重九徵辟涿郡高氏家主高徐道擔當。

郡司馬,從五品,由原良鄉縣縣令林當鋒擔當。

郡學祭酒,從五品,由周旭擔當。

其餘六曹屬吏,也有十幾人,故而一個大堂內各坐得三列,位置是滿滿當當。衆官吏中不少還是第一次參與這樣最高會議,故而心情皆是起伏,而那些年長一些官吏,則是見慣了這等場面,自顧與身旁相熟之人細細而談,說一些官場掌故,拉近關係。

“上柱國到!”

話音一落,衆官吏隨即止聲,雙手攏在胸前,正身正坐在葦蓆上。

待看見李重九步入主位上時,衆人一併作揖言道:“拜見刺史!”

“免禮!”李重九坐在主位上,看着下方各相熟的官吏,這一刻也有所恍惚,這些人都是幽州六郡的傑出之士,眼下都聚集於自己的麾下,羣策羣力。

李重九霎那之間,將情緒收回,當下坐下言道:“今ri是吾開府建牙之ri,無論刺史府,還是郡守府的官吏,都必須悉心辦事,不得怠慢。”

“諾。”

說了幾句場面話後,當下進入議題,就是商討幽州刺史府,各曹各人之司職,以及郡縣分治。

商議了兩個時辰後,衆人消除了初時的拘謹,各自進言,大致有了結果。

李重九現在有雁門五縣中三縣,一半的遼東郡,上谷郡,北平郡,涿郡,安樂郡,漁陽郡,遼西郡這樣的勢力。

雁門郡,暫時併入上谷郡管轄,蘇素即爲上谷郡暨雁門郡郡守,下轄九縣,上谷郡暫時被定爲上郡,郡丞蘇素爲從三品。

高楚爲郡都尉,從四品。

原飛狐縣縣令趙萬三右遷爲郡長史,從五品。

陳克爲副都尉,從五品。

而遼東郡本來有通定,懷遠兩鎮,但因爲高句麗屢次渡過遼河南侵,通定鎮已毀,故而懷遠鎮併入遼西郡。

而遼西郡內,靺鞨族,丁零族,隨着屢次追隨李重九出征,勢力不斷壯大,由不斷漢化,因此有了各自在部族領內建城的能力。

李重九於是決定,在遼西郡內,除了治所柳城縣外,再設兩縣,如此遼西郡加上通定鎮,一共所轄四縣,定爲中郡。

遼西郡暨遼東郡郡守楊林甫爲正四品,

都尉趙雀兒爲從四品。

至於靺鞨,丁零族新設的兩個縣,李重九也派出流官前往管轄。靺鞨族新設之縣,位於燕都龍城舊址,依舊稱爲龍城縣。至於丁零族所設之縣,則位於柳城以南,以遼西郡古稱昌黎縣爲名。

至於北平,漁陽,安樂三郡,下轄都只有一縣,雖然郡下土地廣袤,但戶數不過兩三千的,都定下爲下郡,如安樂郡郡守劉易,爲從四品。

同時李重九還任命周博,爲正六品的北平郡郡丞,負責三岔河口,將來水軍都督府修築,以及海鹽鹽田之事。

衆人議論之後,當下散會,衆官吏紛紛離開,而李重九留下溫彥博,陳孝意,魏徵,姬川等人。尉遲恭,王馬漢,徐武等軍中大將一併前來。

衆人吃過一頓簡餐,酒足飯飽後,李重九對衆將言道:“下面乃是軍議,刺史府成立後,再向各郡抽調郡兵,進行作戰已不合適,我決定將郡兵抽取jing銳編作親衛軍,由刺史府直屬。”

聽李重九這麼說,衆人也心知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眼下雁門郡郡兵三千五百人,番軍五百人,上谷郡郡兵八千,涿郡郡兵一萬,遼西郡合遼東郡,兩千五百人,草原之上,突騎團萬勝軍共六千人。

此外安樂郡,北平郡,漁陽郡還有部分駐軍,或是尚等待整編的軍力,不過一共只有兩三千人。

這就是李重九目前的常備軍力,在三萬左近。

李重九言道:“府軍成立後,駐紮於何處,何處就食,還有從郡兵之中抽調多少,以及郡兵保留多少你們可有意見?”

李重九說完之後,衆人紛紛相互議論。

商量了一陣後,溫彥博上前發言言道:“上谷公,我等商議後,覺得設立府軍,乃是強幹弱枝之法,定是實行,但是若是從郡兵之中,抽調jing銳,未免會大大削弱原先郡兵的實力,我們幽州四面皆乃是強敵番族環立,若是郡兵太弱,則不足以守衛地方。若是同時若只抽調部分郡兵,新立的府軍戰力也會不足,將來不能作爲依持。”

溫彥博說完後,李重九點了點頭,言道:“此言甚好,之前此案卻有不妥之處,幽州四面環敵,地方軍力不可薄弱,那依你們看法應該如何?”

尉遲恭言道:“上谷公,末將建議,不如直接將郡兵皆編爲府兵,由上谷公遣各將分駐各郡,而地方再募鄉兵自守,兩年一更替如何?”

一旁魏徵言道:“不可,我們以幽州六郡加上草原之上,口百二十萬,供給三萬常備,已是負擔過重。目前軍糧一是依靠涿郡糧倉,二是依靠此次高句麗大勝的劫掠,還有對契丹奚族聯軍的俘獲,不過面前支持。若是不裁撤郡兵,而再募鄉兵守衛地方,那麼以軍糧消耗,支持不到明年年初。”

李重九心底本是頗爲贊同尉遲恭的建議,但魏徵出言倒是令李重九有些掃興。魏徵的強項他是知道,所以李重九也不能當面駁斥,但是眼下乃是爭奪天下之時,別人都在一ri千里的擴軍,而自己卻要兼顧地方百姓,民生,實在是令李重九有些心焦。

不過魏徵確實說得有他的道理,若是要顧及民生地方,雖起勢較緩,但利在長遠,若是給李重九五至十年滿滿發展,這些矛盾皆不是問題,但偏偏李淵崛起於關中的勢頭太速,現在自己若不進行遏制,一旦李唐勢成,自己與竇建德,李密之流,只是束手就擒了。

李重九這次要設立府軍,自爲擴軍與李唐一戰,爲謀奪太原鋪路。

這時一直不說話的陳孝意,開口言道:“上谷公我建議,可讓鄉兵一面戍衛地方,自行屯墾,同時對其家人免兩年之賦。如此可不費一錢一米。”

陳孝意此言一出,衆人皆是點頭稱是,確實是良策。 Wшw▲ttκд n▲C〇

李重九亦不由大悅,看向魏徵問道:“魏郡守,如此可以了吧。”

魏徵想了下,亦不由附和地言道:“如此倒是解決之道,不過卑職能建議上谷公,不宜招募太多鄉兵,如此地方稅賦則會大減。”

李重九點了點頭,言道:“這我知道。鄉兵就以地方自募,減稅賦兩年,不妥,就減一年,或者是兩年減其半如何”

衆人聽了一併拱手言道:“諾。”

李重九向衆人言道:“我已決定在九月時,合幽州之力出兵太原!”

衆人有的已是知道這消息,有的還不知道,聽聞李重九要出兵太原,衆人不由沉思,皆沒有表示支持,也沒有反對。

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五章 古武術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八百三十八章 雙管齊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養女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
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五章 古武術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八百三十八章 雙管齊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養女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