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

爾朱煥深目高鼻,一望便知乃是番人之血統,事實上他是羯胡人。

爾朱煥現在是東宮宿衛,與好友喬公山乃是過命交情。李建成駐紮蒲津渡,二人伴駕而行。

現在李建成立於黃河岸邊,手舉把一壺黃酒。李建成目泛淚光,神色之間不勝唏噓,口中默默唸道:“三妹,三妹,這杏花酒,不知合乎你的口味嗎?皇兄眼下暫不能替你報仇,只能盼你來生不要再生在帝王家。”

“三妹,皇兄當初真不是有意和你吵架的。”

說到這裡,李建成將黃酒盡數撒入河水之中。

爾朱煥,喬公山二人對視一眼,東宮宿衛將領楊文幹上前道:“殿下,還請節哀啊。”

李建成長嘆一聲道:“此事秦王騙得過父皇,騙得過大唐將士,騙得大唐千千萬萬的子民,卻騙不得我。他不肯交出兵權,竟然害死了自己妹妹,簡直禽獸不如。”

這時喬公山上前言道:“殿下,我在內衛司表侄,秘密告訴我,秦王妃和秦王世子突然在府中失蹤了,現在長安府府尹和內衛司,幾乎是將長安掀了個底朝天,在收羅秦王妃和世子下落啊。”

李建成哦地一聲露出了深思的神色。

喬公山道:“這也是好生奇怪,秦王府侍衛如此之多,對秦王妃世子的護衛又如此周全,竟然會讓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將秦王妃和世子擄走。這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李建成聽到這裡,陡然用拳頭一擊大腿道:“此乃是陰謀。”

三人一驚,楊文幹瞪了喬公山一眼問:“太子殿下何出此言啊?”

李建成道:“這還有什麼好猜的,分明是秦王他自編自導的好戲,他害了吾妹,就是爲了攬兵權,待攻破洛陽後,在洛陽自立爲帝。故而提前一步做了一場好戲,看似秦王妃和世子被人劫走,實際上卻是被悄悄帶到洛陽。免得留在長安成爲父皇的人質。”

楊文幹倒吸了一口涼氣道:“太子此事無憑無據,純屬揣測啊。”

李建成冷笑道:“揣測往往有時候比證據還來得可靠,你說秦王府侍衛守護森嚴,怎麼可能會被人無聲無息地劫走秦王妃。唯一的可能就是秦王妃和世子,故意自己要走,然後騙過了所有人的耳目。”

喬公山聞言道:“太子殿下真是英明,一眼看破。我等哪裡想得到,秦王用意如此之深啊。”

李建成冷聲道:“孤算什麼本事,只恨父皇被宇文士及之言語矇蔽。都了今日都還對秦王信任有加。此事孤不能再坐視下去。否則大唐有分崩離析之險。”

爾朱煥道:“太子殿下是不是應該再慎重一些?”

李建成道:“沒什麼慎重不慎重的,現在已是到了千鈞一髮之際了,立即寫兩封書信,給父皇,齊王送去,孤就不信了。這天下還真沒人能製得住秦王了。”

楊文幹長嘆一聲,而爾朱煥,喬公山卻各自略有所思。

護送李建成回軍營後,楊文幹截在了喬公山面前道:“喬兄,能否借一步說話。”

喬公山暗歎一聲。心知此人乃是李建成真正心腹,有些事要瞞過他。還真不容易。

但見楊文幹對喬公山道:“有時候,我倒是小看了你,平日默默無聞,今日卻一飛沖天,說你挑撥秦王和太子的關係,究竟是什麼用意?”

喬公山當下叫屈道:“我何時挑撥秦王太子關係了,我只是說秦王妃和世子被劫走了,並沒有說其他話啊。這些都是太子殿下自己推測出的。”

“哦,是嗎?”楊文幹目光微寒道,“好,我暫時沒有證據,但日後你給我小心一點。”

喬公山背上出了一身大汗,待回到住處之後合上門,左思右想一番將一些公文,丟進炭火裡燒掉。

爾朱煥回到屋內後,則是將窗戶都是拉下,點了油燈寫了今日喬公山與李建成之間的對話,之後將信封入蠟丸內。

隨即爾朱煥走到蒲津關街上,繞了一圈,又在一酒家盤桓了半日,待確認無人跟蹤後,將蠟丸給了一個炊餅攤的老闆,而數日之後,這蠟丸出現在秦王李世民的書案上。

二月時節,因冬雪融化,黃河之水已是變得更加湍急起來。

一葉扁舟順着黃河洪流,上下浮沉,看起來這扁舟,在波濤澎湃的黃河中,似搖搖欲翻,但實際上在老把頭尤老漢的把舵下,扁舟安穩地在黃河上行船。

尤老漢五十多歲的,背脊早已十分佝僂,臉上一道道皺紋好似溝壑一般。

他轉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但見他又是在愣愣地看着船頭那倚着的女子,不由哎地長嘆一聲。

這幾日前,救下了那位姑娘,這五大三粗的兒子,整個人就似乎不由在自己做主了一般。

尤老漢怎麼不知兒子的心思,雖說他們父子救下了這位姑娘,算是有救命之恩,但憑着這恩情,也不能讓這姑娘委身下嫁給自己的兒子。

尤老漢在黃河上三十幾年,什麼人沒看過,這姑娘一見就知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遇見她時身上還如打戰的將軍般還帶着劍。

這樣的姑娘,。怎麼是自己兒子能夠娶得上的,他們老尤家就是在黃河上再劃上三百年船,也是沒有希望。

“姑娘,前面就是黎陽渡了,本來老漢要停泊在虎牢關外的玉門古渡的,但眼下那裡在打戰,老漢只能在黎陽渡下岸了。”

那女子從昨日起就一直依在船頭,看着濤濤江水,一言不發。

尤老漢和兒子多次試探,對方都沒有說話,幾乎以爲她是啞巴了。

尤老漢看得出這姑娘能聽懂他的話,又觀察這姑娘的神色,似經歷了什麼極大的傷心事,他知道有人這時候將什麼都憋在心底實是不好,就一直故意與她說話,想開解於他。

所以尤老漢一直有話沒話地找這姑娘說話。

不過這一次出乎尤老漢意料,那女子開口了:“恩公,黎陽渡好像眼下是趙軍的地盤吧!”

啊!

自己的兒子失聲道。

尤老漢一邊搖着船的,一邊哈哈地笑道:“你這一聲恩公,老漢也受得,老漢在黃河行了幾十年船了,也救得十幾條性命,不過救完,一直不開口說話的,你倒是頭一個。”

但見那姑娘盈盈從船頭起來笑道:“本以爲必死那一刻,覺得萬念俱灰,但蒙得恩公相救後,經過生死一遭,卻覺得人還是活着的好。”

尤老漢見了那姑娘的笑容,彷彿大雨後陽光從烏雲後破出般,不由看得一怔隨口道:“姑娘想得開了就好,嘿,看那就是黎陽渡口,本來是宇文化及那賊子所據得,現在歸趙了。

說到這裡,老漢又絮絮叨叨地念起:“以往宇文化及佔據此城時,停船交納一次稅,登船交納一次稅,老漢打漁載客一日下來,剩不到幾個錢,但自從趙軍佔據此城後,宣佈黎陽三年免稅,此次這渡口又更是繁華了起來,現在漁家都是樂意到黎陽渡來歇腳。”

“這裡治安甚好,姑娘到了地頭,可以慢慢尋訪,老漢也就送到這裡了。”

尤老漢搖得雖快,但據碼頭還有一會功夫,見黎陽渡頭永濟渠的上游,一色尖頭狹長的幾十艘艨艟鬥艦順流直下。

艨艟鬥艦上,趙字的赤旗獵獵飄動,趙軍士卒各個如狼似虎的站在船頭甲板上。

尤老漢啊地一聲道:“這是怎麼回事?怎麼地有這麼多船來。”

就在尤老漢訝異之際,一艘上下雙層漿的艨艟鬥艦駛到尤老漢船前。甲板上走出一名將領喝道:“黎陽渡口,不能停了,你們去對岸碼頭停靠!”

“這是爲何啊?”尤老漢問道。

“真是呱噪,要你去就去!”

尤老漢哦地一聲,不敢違意,當下划船向東而去。

尤老漢告罪一聲道:“姑娘黎陽是不能停了,我們去對岸吧!”

“恩公,哪裡方便停哪裡,我不妨事的。”那女子倒是開明。

“伢子來搭把手!”

當下尤老漢和他兒子一個操帆,一個掌舵,船隻漸漸向東岸靠去。而這時卻見得永濟渠上,趙軍無數戰船順水而下。

船頭之上的旗幟隨風鼓起,每艘戰船之上,都是滿載着趙軍的強兵悍將,皆是向黃河永濟渠交匯的黎陽渡口上而去。

目睹趙軍如此龐大的艦隊,尤老漢和他兒子看得都是目瞪口呆。

尤老漢自顧道:“我纔想的不讓老漢在黎陽渡靠岸,原來是要打戰了,趙王發這麼多兵馬是要打誰啊?”

“攻唐!”船上的女子輕輕地說道。

就在這時,趙軍艦隊之中,一艘如巨鯨一般的五牙大艦,在兩艘樓船的護衛下雄雄而來。

五牙大艦上豎着一杆金色趙字大旗外,還有一杆李字大旗,河風陣陣,五牙大艦壓浪而至。

尤老漢不由道:“我的天啊,這這是什麼船?”

而船上的女子看着五牙大艦上那獵獵而動的李字,瞬間不由癡了。

河風鼓帆,五牙大艦順流而下快若奔馬,瞬時就與這位女子所在的小船,遠遠的擦肩而過。兩船各自停在了永濟渠的對岸。

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九十章 內附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四章 恩威並濟
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九十章 內附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四章 恩威並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