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

“陛下,黎陽到了。”

李重九聞言點點頭,走出船艙,河面上微風徐徐。

從五牙大艦上居高眺望,遠處大伾山上雲霧遮斷,而山下黎陽城黃色的城廓,鑲嵌在大山之中。從城池至渡口的官道上,上萬民夫運載着軍糧的雞公車,四輪牛車向渡口而來。

在陸上徐世績,王馬漢亦各率一萬士卒,在岸邊扎陸營,只見旗幡隱隱,戈戟重重。

從永濟渠而來的趙軍戰艦,陸續停泊在黎陽渡上。

僅僅一個黎陽渡是無法停靠趙軍上千艘戰船的,於是又分出部分戰艦,停泊在對岸齊郡的白馬渡上。

但見兩岸水軍,以大船鉅艦爲城,小船穿梭往返。黃河滾滾,趙國兩岸水軍,竟是封鎖了整個黃河河面。

李重九見此一幕,心底甚感到安慰。

而在五牙大艦之下,一艘小船正緩緩駛進。

船上坐在秦瓊,王薄,虞世南,王玄應四人,還有搖櫓的士卒數名。

秦瓊身上帶傷,右臂打着繃帶,臉色不佳,虞世南則是默默看着黃河,露出思索之色,王玄應則是面色蒼白,雙目動來動去,不知在打着什麼主意,而王薄卻是一直坐立不安。

看着雄偉的五牙大艦,以及將來的命運,王薄一直十分忐忑,他記起當初被張須陀的齊郡官兵,追擊在身後時,也是這樣的一幕。

前途未卜,生死不知。可能下一刻自己就要人頭落地。這是何苦來由,早知道在虎牢關城池淪陷之前,自己就不要賣命了,何必又折回到此。

但王薄也是身不由己,待他看到兩岸趙軍龐大艦隊時,就知道自己當初降趙的選擇,乃是最好的。

對岸的齊郡就是他的大本營,趙軍從永濟渠南下。從黎陽渡渡過黃河,必在白馬渡上岸,到時自己首當其衝,是降伏趙國或者據守對抗趙軍到底,王薄沒有置身事外這第三條出路。

王薄忐忑不安地登上五牙大艦,待這時見到一名身着名黃色戎服的男子,站在甲板上,周圍趙軍官吏大將,如衆星捧月一般的簇擁着他。

王薄心知對方必定就是李重九。王薄暗暗打量,但見對方不過二十幾歲,比自己還小了一輪。但眼下已是一方霸主。

想李世民年歲也與李重九差不多。不過李世民有今日,乃是依靠大唐之力,而李重九白手起家,有了今日,不能不讓王薄佩服。

而一旁王玄應也是在打量李重九,心道就是此人與他的父親。還有李淵,突厥的處羅可汗並駕齊驅,乃是天下最有權勢之人。而眼下虎牢已失,此人就是洛陽,就是鄭國最後的希望了。

四人向李重九通名參拜後。王玄應自持爲鄭國太子,只是作揖。並沒有下跪。看對方都到這個時候了,還拿捏架子,一旁的趙軍大將不由都是鼻子一哼。

不過身處於趙國臣子之中的杜淹,長孫安世則是一併上來,向王玄應行了參拜之禮,王玄應隨意點點頭,顯然十分傲慢。

這時突然王薄噗通一下叩頭道:“罪臣王薄,懇請陛下賜死。”

“歷城侯,何罪之有呢?”

“罪臣與唐軍在虎牢關激戰三日三夜,被李世民親自率軍突襲下,最後不敵,虎牢關爲唐軍所有。罪臣有負陛下重託,失去虎牢,罪該萬死。”

李重九沒有說話,趙軍衆將皆是不由吃驚,而隨軍而來的王世充使者杜淹,長孫安世更是色變,面無血色。

說到這裡,王玄應,虞世南,秦瓊三人都是露出懺愧的神情。

虞世南道:“陛下,虎牢城中,鄭軍只有兩千餘殘軍。歷城侯率軍趕到時,鄭國太子竟不讓我軍入城,以至失去良機,待唐軍攻城時,司馬沈悅叛變,在危機之時,歷城侯率軍突入虎牢關中,於唐軍巷戰,而秦將軍在從旁側擊。兩軍在虎牢關內激戰三日三夜,最後李世民從洛陽率輕騎奔襲而至,我等這才守不住虎牢,將之讓給唐軍,實在慚愧。”

聽聞王玄應不讓秦瓊,王薄入城,李重九當下瞪了對方一眼。

連秦瓊也是道:“他孃的,若不是最後李世民趕到,就憑柴紹,李君羨,虎牢關如何會丟!陛下,請再發一萬軍馬給我老秦,死要拿下虎牢關來。”

秦瓊話說完,一旁姬川冷冷地道:“若是李世民親自在虎牢關督陣,那麼就算給秦將軍兩萬人馬,也攻不下虎牢吧!”

“你說什麼?”秦瓊氣得鬍子一翹一翹的道,“若是拿不下虎牢,秦某甘當軍令,請陛下恩准。”

“眼下攻打虎牢關確實並非最佳良機。”李重九輕輕地言道。

秦瓊只是一愣,而一旁王玄應等人才是動靜最大,他們都是臉上唰地一下蒼白了。

“陛下!”杜淹低下了頭,驚慌地看着李重九,當初他可是記得李重九有言的三個條件,沒有想到到了這一步,虎牢關仍是給李唐所攻破了。杜淹剛想說些什麼相求的話。

而王玄應卻急不可待地道:“趙國天子,而今你有趙魏之地,多虧有我父親在河南替你抵擋李唐的大軍,若是一旦我鄭國覆滅,下一個就是你大趙。到了這一刻,你還看不清厲害嗎?”

王玄應話剛說完,但見啪地一聲。李重九竟一掌蓋在了王玄應的左臉上。

“太子疼嗎?”李重九輕輕問道。

“你你竟然打我,我是鄭國太子。”

話音剛落,李重九又是一掌蓋在王玄應右臉上,但見這一次王玄應口衝吐血,兩個槽牙竟丟了出來。長孫安世,剛剛想勸阻,卻被幾名趙國侍衛牢牢按住。

李重九看着王玄應道:“我李重九有今日,虧得是衆臣工大將,提着腦袋替我打下這天下,與你王家沒有一文錢的關係。反而你丟了虎牢,壞了朕大事,就算殺你十次都不夠,你以爲區區鄭國太子的身份,朕就放在眼底。”

王玄應看李重九目若利劍,當下連忙搖頭:“陛下,我年輕不懂事,你大人不計小人過,不要與我計較!”

見王玄應服軟,長孫安世連忙言道:“陛下,太子殿下已是知錯了,眼下兩家同盟何必因此事傷了和氣,鄭國生死存亡就在陛下你的一念之間。”

“是,是,是。”王玄應連忙點頭。

杜淹亦哀求道:“陛下有所不知,唐兵圍洛陽已三個月,洛陽城內已無米可食了,隨便絹一匹只值粟三升,而布十匹也買不到一升鹽,服飾珍玩,賤如土芥。城內的公卿,連粗糠都吃不飽。陛下如果不救,洛陽必亡。”

李重九看了長孫安世,杜淹一眼反問:“朕有說過要退兵嗎?”

杜淹,長孫安世對望一眼,都稍稍鬆了口氣。

“歷城侯!”李重九看向王薄。

一旁王薄本見李重九連王玄應都如此不留情面的掌摑了,當下心道吾死矣。但見李重九道:“虎牢之戰,雖沒有保住虎牢,但你已是盡力了,吾甚欣慰。現朕加你爲齊郡公,好好趙國效力。”

王薄沒有料到事情居然有此轉機,當下跪下叩頭道:“微臣多謝陛下不殺之恩,願效犬馬之勞。”

李重九微笑着點了點頭。

這時薛萬述言道:“我軍要進洛陽,必走成皋道,若不破虎牢關,則無法進洛陽一步。而眼下唐軍據守虎牢關,又有李世民親自坐鎮,我看要強攻虎牢關,恐怕不易啊。”

“薛卿,你有何高見?”李重九問道。

薛萬述道:“陛下與其和唐軍戰於虎牢之下,不如引兵攻河內,兵臨蒲津,威脅關中,這也是上策啊。”

薛萬述之言,倒是有不少趙國臣子附和。

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道埋伏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
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道埋伏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