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

“周使君船已是到了三岔河口了。”

周洲挑開簾子,但見眼前正是三岔河港,但見前方正是河口的出海口,海天相連處一片碧波浩淼之狀,到了近處海水河水交匯處可謂涇渭分明,十幾三桅戰船正駛向港口,懸掛着趙字軍旗的趙軍水師戰艦已開始操練。

周洲將目光收到近處,碼頭上好一派艦船林立的景象,新羅國的尖頭商船,趙國的平頭商船,從山東來的沙船,以及一船船滿載吃水的鹽船停泊碼頭。鹽船上都是剛剛從鹽場上採得的新鹽,馬上就要從內河溯流而上,運至幽京鹽貨集散之所,其中大部分將運至塞外,遼東,遼西。

在碼頭上貨棧,鹽商們正插開一袋子鹽,手上捏了一把鹽粒放入口中試鹽的成色。在一旁新羅王商正與大趙商人討價還價。高達三層的新羅海船上,*着上身的力棒們,正背扛着一箱箱貨物吃力地下船。

一個碼頭上竟是熱鬧非凡,而沿着碼頭上,已是建成了一層層商鋪,依次排列。新羅人,漢人,還有不少塞外胡商都到了三岔河口上。周洲看到這一幕不由感慨萬千。

一旁隨從官吏見了周洲如此神情道:“周使君爲何如此喜色啊?”

周洲對一旁官吏道:“你們不知本官釋褐時,就是北平郡的官吏,某初來北平郡時,這裡不過是一個荒蕪的漁村,沒想到不過兩年已是這般。雖不如江都,但和東萊郡掖縣港口相差不多了。”

那名官員聽了周洲這麼說道:“周使君說的是,滄海桑田莫過如此啊。”

周洲當下道:“走,我們現在登岸。”

幾名官吏聽了都是訝然問:“使君不是馬不停蹄就要前往都裡鎮嗎?爲何在此下榻。”

周洲道:“北平郡的郡守乃是我的老上司,聽聞馬上要履新戶部侍郎,我要去見一面,否則下一次就不知何年何月了。”

幾名官吏聽到更是訝異,一人道:“使君這一路行來。下榻驛站,一路有地方官員前來拜見,你都沒有一面,這位北平郡郡守你倒是願見。實是不易啊。”

周洲看了這幾人一眼道:“那些官吏不過是爲求官而來,以往遼東偏僻苦寒,這些人闢之不及,而眼下遼東乃是陛下着緊之處,與高句麗戰事一起,文武官員獲戰功的兩年一遷三年一遷的還少嗎?只是這些人只看到這些,卻沒有見到失地逃亡,被陛下下令處斬掉的幾十個腦袋。這樣人的我纔不屑於理睬。”

“你們幾個也要着緊了,隨我做官不可自誤。”

衆官吏聽周洲訓話,當下一併點頭。心道,迎來送往本就是官場上的常理,這位上官不近人情也就罷了,還數落那些人一番,這等爲官之道。居然也能提拔爲郡守,還真是奇了。

當下周洲來到三岔河口的郡守府,本來北平郡的郡守府是在盧龍縣的,但眼下三岔河縣繁華已是遠遠勝於盧龍縣數倍,郡守周博已向中書省申請,將郡治遷至三岔河口縣,中書省雖還未批覆下來。但周博早就自作主張常駐在三岔河口了。

周洲入了郡守府拜見周博。周博見了自己這位老部下十分高興道:“賢侄啊,老夫早知道你並非是池中之物,今日終於一飛沖天了。”

周洲聽周博這麼說謙遜道:“還不是使君的提拔,在下哪裡有今日。”

周博笑着道:“你的才華見識在年輕一輩中都是第一流的,有今天正在老夫意料之中。”

周洲見周博正在收拾文案,心知他馬上就要右遷故而在收拾行裝。當下道:“周使君,我今日來是有一事相求的?”

周博聽了哈哈一笑道:“你這小子,素來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什麼事說吧!”

周洲一點也不羞愧道:“使君你也知道,自遼東遼西合郡後。一共四縣,除了郡治柳城縣,通定鎮外,還有龍城,昌黎二縣。昌黎縣近海,多數人爲丁零族。丁零人擅獵,以捕殺山中老熊,猛虎爲生,其中熊掌虎骨,在幽京中可謂是一價難求,丁零人不僅獵殺熊虎,還挖掘山參,這也是稀罕之物,但你也知道遼東郡至幽京實在太遠,路途艱難,這些東西囤積在丁零人手上賣不出去,實在可惜。”

周博聽了撫須道:“那賢侄你的意思呢?”

周洲道:“在昌黎縣以南有一島,上有一港名爲靺鞨口,以往靺鞨人伐木爲舟,渡海與高句麗人往來故而得名,所以我想在靺鞨口建城,成爲下一個三岔河口。”

周博聽了撫須言道:“你的看法倒是很有見地,只是你要老夫幫你什麼?”

周洲笑着道:“周郡守,我知你爲官後,爲了避嫌,已辭去幽京商會行首,但幽京幾大商家仍是賣你的面子,三岔河口有今日,不正是靠着林尚書與周郡守你們的關照嗎?據我所知,這北平郡的鹽業就有周郡守所在商會的三成利,所以我想周郡守也幫我這個忙。”

周博聽了哈哈一笑道:“你小子真不簡單,倒是早有預謀,不過你也知道,當初陛下爲了開發北平郡,所以這才許了三成鹽利給幾大商會的。”

周洲一愣道:“原來如此。”

周博正色道:“陛下乃是有爲之君,提拔人才不拘一格,我周博出身商賈,今日卻能躋身朝廷四品官吏,換作以往怎能想得到。”

周洲肅然點點頭道:“那麼周使君,靺鞨口的事,你願否幫忙?”

周博想了下道:“實話說,遼東的虎骨熊掌,幽京的商會別有來路,在靺鞨口設港,我們並非十分急切。”

周洲聽了頓時露出失望的神色。

周博見周洲的神色道:“不過此事,我可以遊說商會幫你。”

周洲詫異道:“周使君,爲何爲此無利可圖之事?”

周博笑着道:“雖無利可圖,但也不至於虧本,最重要是在此設港對於遼東的局勢,趙王的大業,將有莫大的好處。”

說到這裡,周博從文案上取出一個海圖道:“這是數年來,海商們在遼東所繪的海圖,幾個海商手裡都有一副,比當年來護兒徵遼時,海圖所繪得更加詳細,老夫正好也弄來一副。”

“你看,整個北海,猶如一人左掌上的虎口,大拇指處乃是登州,往上則是掖縣,虎口處乃是三岔河口,食指指尖的則是都裡鎮。”

周洲點點頭道:“陛下早有先見之明,在此設立了四處水軍大營,將北海囊括其中。”

周博道:“是啊,你看!只要守住登州,都裡鎮兩地,就等於扼住了北海之口,北海之上任我大趙艦船隨意馳騁,而掖縣乃是我大趙水軍造船之所,而三岔河口乃是河海交匯之所,居中貫通,商會往來。”

周洲見了此海圖,頓時露出激動神色,涌起了讀書人指點江山的豪情,天下盡數在這方寸之間。

周洲當下道:“使君,可否將此海圖送我。”

周博哈哈一笑道:“此圖我取來就是要送給你的。”

周洲欣然拜謝。

周博道:“不忙先謝,若是老夫能幫你在靺鞨口設港,你才真要謝我纔是。”

“若成此事,周洲一切聽憑差遣。”

周博哈哈笑道:“很好,你記得就好。你看這靺鞨口雖在都裡鎮,三岔河口之間,但論海程卻比三岔河口更遠,可是若在此設港口,將來幽京若征討遼東,其軍需物資,兵馬調動不必經過大淩河谷,就可以乘船直達遼東郡,此豈非大大便利。”

“正是如此,”周洲油然道,“當年武皇帝爲了征討高句麗,修築了永濟渠,從洛陽至幽京一路可乘船而至,少了跋涉之苦,但從幽京出兵,仍要經過千里大淩河古道,故而當初武皇帝命民夫從幽京跋涉千里,輸糧囤於通定鎮。”

“而現在若是靺鞨口修築完畢,我軍若有意征討高句麗,直接可從幽京乘船直抵三岔河口,再從三岔河口換乘海船至靺鞨口登岸即可,其路程豈非又少了八百里之遙,將來可以直接運糧囤於徵遼前線”

周博道:“正是如此,故而此事於國家大大有利,老夫才願意助你一臂之力。”

周洲當下道:“此事在下必向陛下申表周侍郎之功。”

周博笑了笑道:“申功倒是次要,只是在靺鞨口設港卻是不易辦啊,據我所知,從遼東郡郡治柳城,至昌黎縣的官道在去年雖已是修通了,但從昌黎縣至靺鞨口之間好幾十裡,卻盡是不毛之地,你要在靺鞨口設港任重而道遠。”

周洲道:“此事我早已想過,若是周侍郎答允下來,我會向陛下請求,讓丁零族統軍崔序配合於我完成此事。”

周博看向周洲讚賞地點點頭道:“原來賢侄於此事早已是成竹在胸,那麼是老夫多慮了,你儘管去遼東郡赴任吧,到時候等老夫的好消息。”

周洲當下對周博一拜道:“多謝周侍郎成全。”

周博道:“莫要行大禮,此事爲你也是爲了老夫,更是爲了大趙和陛下。”

ps:剛剛做個調查,本書四大女主,大家比較喜歡哪一個,在書頁上有投票選項,還可以加分數的哦。

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六十六章 饑民流民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條方案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
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六十六章 饑民流民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條方案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