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

李重九拔刀殺人的一刻,本是擁堵的渡口,所有的喧鬧聲突然之間皆戛然而止。

“殺人了!”

渡口之人,猶如炸開的蒼蠅,轟然一齊後退。

刀頭滴血,李重九目光殺氣畢露,被官府通緝,出奔而逃的戾氣,隨着殺之一人後,瞬間釋放。

“大膽……大膽賊子!”

另一名鄉兵見同伴身死之後,大吼一聲撲上。

對方槍尖直衝李重九胸口扎來,李重九瞬間讓過身子,一手將槍槓拿在了手底。

“不好!”

這名鄉兵見槍身被拿住,就要抽身後退時,李重九瞬間欺近,當頭拔刀下斬!

淒厲的喊叫聲,在渡口之處響起。

片刻之間,再殺一人!

鮮血噴面,李重九隻覺得心頭一陣快意,目光一掃看向那名里正。

那本是調戲一女子的里正,待李重九連殺兩人後,早就驚慌得兩腿發軟,當下放開手裡的玩物,跌跌撞撞地跑到一旁拿起一個號角!

“嗚!嗚!”

示jing的號角聲傳來。

“作死!”

李重九大喝一聲,整個人快步追去,一腳將這裡正踢翻,踏在身上。

“混賬,你敢殺朝廷官吏!你不怕緝捕嗎?”

李重九哈哈一笑,他眼下早是通緝在身,蝨子多了不怕咬,殺一個是殺,殺兩個也是殺。

這時那裡正突然眼睛一尖,言道:“哦,原來你就是……”

李重九哪裡等他把話說完,當下一刀捅去。

連殺三人,李重九一抹臉上之鮮血,登時見得岸邊已駁岸的渡船,正駛離岸邊。那舟子正賣力的撐着竹篙子。

若是渡船離岸,叫李重九如何渡河,這時聽聞到號角聲,官府渡口附近,應該有人聞得jing訊了吧。

李重九二話不說,大步飛奔,直衝渡口而來。

那個舟子眼見李重九衝來,嚇得臉sè轉青,手上動作又快了幾分。砰!

水花四濺!

李重九跳入淺灘中,涉水而過,陡然拔身而起,一個箭步登上了渡船。

渡船上之人,看見李重九如凶神惡煞一般追來,紛紛皆是跳下水去避難。

李重九將刀一橫,對着舟子喝道:“駁上岸去!”

聲若巨雷,這名舟子身子瑟瑟發抖,當下不敢有違將渡船划向岸邊停靠。

李重九當下翻身回去,一糾自己的坐騎,直登上船。李重九轉目一掃,但見岸上還有一半籮筐的錢,肉好和白錢都有,正是盛放着衆人交納渡船之資。

李重九又再度下船,將衣服一剝,攤在地上,雙手從籮筐裡抄起大半大半的肉好,往衣服裡一丟。

連抓三把後,李重九將籮筐高高舉起,朝空地擲去,然後大喝道:“此乃橫徵暴斂之財,大家分了去吧!”

衆百姓何時見過,滿天飛灑肉好的場面,當下一陣歡呼,十幾個膽子大的衝到地上撿起肉好來。

而李重九將衣服紮起提在手裡,跳上渡船提刀喝道:“速速開船!”

“是,是。”舟子不敢違令,駕舟而行。

舟至中渡,李重九忽見對岸馬蹄聲傳來,轟隆隆一支不下百騎,衣着鐵甲的人馬趕來,更遠之處似還有步卒行動。

顯然是聽聞那號角之聲趕來,若是遲上一時片刻,李重九留在對岸必然無幸。

李重九不由訝然,向那舟子問道:“此渡口之地,又不是什麼要道,怎會有如此多的兵馬?”

那名舟子甚是畏懼,縮着身子回答言道:“還不是前幾ri,東郡那邊有羣強人,鬧上了瓦崗寨,郡守擔憂有流寇入境,在各處皆派下了兵馬監視。”

“原來如此。”

李重九恍然大悟,這上黨郡郡守這並非小題大做,東郡雖在黃河以南,但距離上黨卻很近,況且馬上就要到冬季,黃河一凍住,那就很容易流竄而來。

這時河對岸那邊十幾名騎兵,在那溜着馬,對着河岸大叫,不用猜亦知道讓他們劃過岸來。

舟子見李重九那染血的短刀,哪裡敢的。

李重九笑了笑,當下從衣服裡掏出一把銅錢來,丟在舟裡言道:“快些劃,這些錢都算你的。”

舟子搖了搖頭,苦笑了一下,只能埋頭搖船。

李重九捉刀,du li在舟尾,潞水泱泱,江風襲來,掛得他身上的麻衣撲撲作響。

此刻追兵在後,前方之路顯得撲朔迷離,但李重九雙眉立挺,神情依然從容不迫!

舟子見之一幕暗暗搖頭,心道此人必是江洋大盜,視人命如草芥,但偏偏看去又如讀書人般文雅,正是令人拿捏不透。

唱曲裡說,風蕭蕭兮易水寒,想必當年刺秦王的荊什麼來着,此時此刻怕也是如此樣子。

當下舟子心底隱隱由畏懼,轉有幾分佩服。

竹篙子破開流水,渡船如箭一般駛至對岸,身後只餘下隔岸官兵那一連串的叫罵之聲。

渡過潞水之後,李重九謝過舟子一聲,當下上馬騎着坐騎,一路狂奔了二十幾裡。

待到前方大山疊嶂,路途難行時,李重九下馬找路人一問,方知自己已是離了上黨郡,來到了長平郡境內。

而阻橫在李重九面前,即乃是太行山山脈。

太行山脈從地理上而論,乃是華夏的第二級階梯,西面乃是今ri山西,東面乃是今ri河北,河南,以及山東,可謂分界立柱之標識。

古人有云,山西乃天下之脊,言得是山西地勢之高,可俯瞰關中,河北,中原。而太行山就乃是那脊樑。

李重九眼前,大山起伏的太行山脈,猶如天然險阻一般,遮擋在前,隔斷了東西交通,古今不知愁煞了多少行人商旅。山川之要在於阻隔,唯有孔道可以穿行,太行山的孔道,就是大名鼎鼎的太行八陘。

現在現在李重九東下太行,途經潞水河流穿切的河谷低地之後,要往河內郡渡過黃河,渡過黃河就可暫時避開官府的緝捕,緩下一口氣來,但在這之前必須通過太行八陘之中的太行陘。

太行陘,亦稱之爲太行道,乃是兵家必爭之地。

秦昭王四十四年,秦王命白起攻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白起再率秦虎狼之師,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

後上黨降趙,秦趙之間乃有長平之戰,白起在此屠趙軍四十萬人,而長平之戰所在,正在於李重九腳下的長平郡。

心知進入長平郡之後,李重九當下心知,總算暫時鬆了一口氣。

以這個時代,衙門的效率,所謂的‘跨省追捕’這樣的事,還是出現不到自己身上,兩郡之間交接,公文往來乃是十分麻煩之事。

眼見自己的大青馬已疲,李重九不可能再奔行,當下牽馬緩緩而行。

當下看到路邊,有個店家門口掛了只倒扣着的‘罩拎’。

這罩拎乃北方撈米飯專用器具,掛出在外,表示此地乃是飯館的意思,吸引客人來店用飯。

另在店家的門楣上面歪歪斜斜寫了張家客棧四個大字。

眼下疲憊不堪,無論人馬都必須歇息,李重九當下向客棧走去,同時將刀揣進懷中,以防不測。

客棧門口的夥計,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漢,以一般的經驗,夥計應是八面玲瓏之人,如此魁梧大漢,怎麼可能會是從事店小二一職。若是每個飯店皆是如此,豈不嚇壞了客人。

李重九隻是多瞅了兩眼,那名大漢即站起身來,言道:“客官,小店這幾ri不做生意!”

李重九看了一眼罩拎,反而問道:“不做生意,何故還掛着罩拎?”

李重九一發問,這大漢倒是一時語塞,店內倒是有一人吭聲,言道:“黑闥,哪裡有客人來了,往外趕的道理,還不請客人進來!”

那名大漢聞言沒好氣地言道:“客官,裡面請。”

李重九心底一凜,將馬背上包裹取走,走進飯店,待入了飯店之後,見四周空無一人,擺了七八張短桌,擺着許多草墊。

待看見一名三十多歲面容儒雅的男子,走了出來,拱手言道:“客官,小店本要打烊了,但有客人上門,乃是店家榮幸,請問這位客官要點什麼?”

打烊,此刻天sè尚早,就打烊。

李重九心底冷笑一聲,將包裹往飯店的飯桌上一擲,砰地一聲,顯然是沉甸甸的厚重之物。

李重九這一動作之後,當下那身材魁梧男子,以及眼前此人,臉sè皆是一變。

李重九微微一笑,言道:“馬要喂上等好料,再要兩碗酸nǎi酪,以及一個胡餅,一盤羊肉。”

“好咯,客官你稍坐。”

說話間,當下這二人皆是一同離開。

李重九左右打量,突發覺一張草墊子擺放有異。

李重九當下站起身來,將此草墊子挪開,只見墊子下赫然一灘未乾之鮮血。

李重九見此情景,嘿嘿冷笑兩聲。

鏘鏘兩聲,從廚房內,方纔進入的那夥計掌櫃一同而來,手底各持着兩柄大刀。

那魁梧漢子喝道:“小子,只能怪你運氣不好,自尋死路。”

李重九哼地一聲,將懷中短刀抽出,反手一刀插在木桌之上,厲聲言道:“好啊,走南闖北,倒是在這裡遇見了同行!”

“報上名來,不殺無名之鬼!”

第七章 遊獵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九十章 內附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四百六十三章深入重山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
第七章 遊獵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九十章 內附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四百六十三章深入重山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