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心如電擊(1)

二天後的下午時分,鄰省某邊城小縣境內,六輛掛着軍牌的13座中巴車在崎嶇的山路上盤旋。鄰省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天氣就像孩子的臉,時雨時晴,說變就變。鄰省省城離這個邊陲小縣有近三百公路,楊志遠隨同陳明達坐在第三輛中巴車上,這一路下來,楊志遠也不知道天氣轉變了多少次。陳明達和安小萍在前,楊志遠和安茗在後排,或許是路途遙遠,此時安茗眯着眼,靠在楊志遠的肩上,酣然入睡。楊志遠睡不着,他靜靜地看着車窗外雨後初晴,青蔥翠綠的叢林沉思。

前天上午在楊家坳吃完早餐,陳明達向楊石、張青及楊家坳的鄉親拱手告辭,離開楊家坳到了榆江,在榆江陳明達也就停留了三個小時,然後在機場謝別周至誠和樑榭明,帶着一家人及隨從,直飛鄰省。

陳明達這次到鄰省可以說是悄無聲息,既沒有通知當地的地方黨政領導,連軍方領導也是嚴格保密,陳明達儘量把消息控制在極小的範圍之內。到機場來接機的是省軍區的副司令員潘兆維大校,潘兆維見到陳明達,立正敬禮,說:“陳副團長,潘兆維向你報到。”

陳明達回了一個禮,然後說:“兆維,走吧。”

儘管陳明達在來的飛機上並沒有同楊志遠說起潘兆維的情況,但楊志遠一看此種情形,立馬明白,此潘兆維大校必定爲陳明達將軍的老部下,肯定曾經跟着陳明達將軍在那片亞熱帶叢林中出生入死,血雨腥風過,要不然潘兆維不會不言將軍現職,而言舊職,也不說‘您’而言‘你’,這是一種對昔日的追憶,也是對曾經歲月的一種崇高的緬懷,在潘兆維的心裡,陳副團長比現在的陳上將軍更值得他崇敬。楊志遠感覺陳明達與潘兆維之間,不是一種簡單的上下級關係,而是有着一種肝膽相照的戰友深情。

陳明達上了中巴車,和潘兆維坐在中間的一排座位上。楊志遠發現陳明達將軍這次坐得比較隨意,按說潘兆維只是大校,根本不可能和陳明達平起平坐,但陳明達往靠窗的座位一坐,潘兆維卻是無所顧忌地緊緊挨着陳明達將軍坐了下來,陳明達對此似乎習以爲常,毫不介意。這就是情誼,這就是戰友情,淳樸無華,不因職務的高低而有所改變,何其難得。

陳明達問:“兆維,他們都到了?”

潘兆維說:“到了,都在省軍區招待所等你。”

陳明達說:“好!”

楊志遠覺得將軍此行,顯得有些神秘。他帶着一家子按計劃遠赴邊城,風塵僕僕,卻不說是爲了何事。岳母肯定對陳明達將軍此行的目的一清二楚,但她的表情除了稍有緊張,這一路上她都不聞不問,任由陳明達將軍安排,只是一路緊隨,概不多言。

安茗的身邊既有父母呵護,又有楊志遠相隨,自然倍感快樂,只以爲父母帶其去邊陲小縣,只是去舊地重遊,與父親一起去緬懷他的過往,不疑有他。但楊志遠洞察秋毫,知道此行只怕不那麼簡單,肯定有些因由,只是他一時還猜不明瞭罷了。

就像現在將軍和潘兆維的對話,看似簡單,卻是很些內容。‘他們’是誰,肯定不會是一人,至少是多人以上,也就是說,這次去邊城小縣,肯定還有多人同行。這個‘他們’會是誰呢,儘管楊志遠知道,到了省軍區招待所一切都會明瞭,但他還是在忍不住暗自揣摩,猜想連連。

鄰省的機場同本省一樣,離市區遙遠,路況也不太好,鄰省的經濟不說跟沿海,只怕跟本省都沒得比,排名比本省落後了好些個名次,之所以如此,應該與其地處邊陲有關。

看來潘兆維煙癮不小。車至中途,潘兆維竟然不顧陳明達將軍在場,徑自掏出一支菸,點燃,抽了一口,深深的,吸進了肺裡,狀如吸食鴉片。

車窗爲全封閉,潘兆維一抽菸,車廂裡頓時青煙渺渺,安小萍忍不住咳嗽了一聲。

陳明達看了潘兆維一眼,並不制止,只說:“還這麼大的煙癮,說了多少次了,讓你戒了。”

潘兆維苦笑,說:“想戒,可就是戒不了,越戒反而抽的越兇,乾脆,順其自然,不戒了。”

陳明達搖搖頭,說:“你啊你,讓我說你什麼是好。”

潘兆維說:“一想起他們我就睡不着,抽抽菸,和他們說說話,也就感覺好受些。”

陳明達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任由潘兆維自個默默地抽菸。

楊志遠心有疑問,潘兆維說的這個‘他們’又是誰呢?

車到省軍區招待所,第一個‘他們’的答案揭曉,楊志遠才知道這個他們數量不小。不是二三人,也不是十數人,而是68人,人數衆多,13座的中巴車需要六輛才坐得下。

中巴車駛進省軍區招待所,中巴車沒有停到停車坪,而是停到了招待所的籃球場邊。楊志遠從車上看到,籃球場上,竟然站列着一個整齊的方陣,有五六十人之多,都爲四十上下的中年人,此方陣又分若干小陣,由一人帶隊,站於隊列前。幾十個人的目光此時都盯着中巴車,行注目禮。

潘兆維首先下了車,他不待陳明達下車,徑直跑到中間的那個小隊前站好。

陳明達一下車,立馬就有人小跑到陳明達的面前,向陳明達舉手敬禮:“報告陳副團長,一排32人,應到23人,實到16人,請指示。”

陳明達回禮,說:“請歸列。”

對方說:“是。”

小跑歸位,標準的軍姿,乾脆、利落,不因現在人到中年而遲緩。

潘兆維是第三個,他跑步上前,向陳明達敬禮:“三排副排長潘兆維報告陳副團長,三排32人,應到15人,實到10人,請指示。”

陳明達依舊回禮,說:“請歸列。”

楊志遠此時看明白了,他們向將軍敬禮,不言‘將軍’只說‘陳副團長’,不用說這些人都是老兵,原先鋒團一營三連的官兵,就是他們當年追隨陳明達副團長攻諒山,剿三青洞,歷生死,誓殺敵,捨生忘死,不懼犧牲。

楊志遠一想明白,頓時心情激盪,肅然起敬。

有六人出列,一一向陳明達敬禮報數。

報數完畢。

楊志遠心裡計算了一下,原三連應該分爲三個戰鬥排、一個火力排、一個連部炊事班以及連部,總計150人,這次實到68人,加上陳明達將軍就是69人。

楊志遠注意到潘兆維的三排有三人身着軍裝,不用說三人都是現役軍官,其中一人還肩扛少將軍銜,職務比潘兆維高,但他只是站在隊列裡,向陳明達敬禮。如此看來,此人當年只怕職務比潘兆維低,曾經是潘兆維手下的兵。今天,他就是一個兵,不是什麼將軍,只能站在隊列中,聽潘兆維的指揮。

敬禮都是用右手,但今天也有特殊,隊列中有多人用左手敬禮,顯得有些參差不齊。但他們帶給楊志遠的除了震撼還是震撼,因爲楊志遠看到,他們的右袖空空,風一吹,就呼呼地擺動。

他們之所以用左手敬禮,是因爲他們沒有右手。

那一刻,楊志遠只覺心如電擊。

晚餐就在省軍區招待所解決。楊志遠感覺這次這麼多戰友相聚,應該開懷暢飲,氣氛熱烈纔對,但現場場面有些冷清,沒有酒,大家都是低着頭吃飯,有些沉悶。

飯後,陳明達和部屬說話,這種場合,楊志遠自然不好呆在一旁,他和安茗沒有立即回房,而是牽着手在招待所裡散步。

安茗早就明白陳明達此行的目的,她說,志遠,我知道爸爸帶我們上邊城小縣是去祭奠他那些犧牲的戰友。爸爸很早就在家裡說過,說他無論如何,要組織三連健在的官兵,一同去邊城的烈士公園去祭掃那些犧牲的戰友。本來,他決定今年的清明來的,但後來臨時有任務,這才拖到了現在。

楊志遠說:“說實話,今天的這種場景,我是第一次見到,它給了我一種從未有過的力量感,雖是無聲,卻勝有聲。”

安茗點頭,說:“我也是。”

楊志遠說:“什麼是鏗鏘有力,這應該就是最好的註釋。”

兩個在招待所裡散着步,說着話。在招待所的花壇邊,楊志遠竟然看到胡總。當年楊志遠在楊家坳搞了一個經銷商洽談會。胡總是貴陽韻清茶行的老闆,他那次與楊呼慶一起到了楊家坳。胡總直率,能喝,還是神槍手,一槍一個準,楊志遠對其很是佩服。胡總曾說過他參加自衛反擊的故事,楊志遠當時就知道胡總是陳明達將軍的部屬,跟陳明達打過仗。但那會楊志遠還只是跟安茗談戀愛,自是不曾在胡總面前提及與陳明達將軍的一絲關係。

此時,胡總正和兩個戰友在花壇邊說話,抽菸。楊志遠聽聲音有些耳熟,仔細望去,就看清是貴陽的胡總。楊志遠趕忙和安茗走了過去,說:“胡總,真沒想到在這裡遇見你。”

胡總笑,說:“楊總,我是陳副團長的部屬,你是知道的,我出現在這裡也就不足爲奇,但是你當初在楊家坳,對與陳副團長之間的關係,根本就沒有透露隻字片語,楊總真是沉得住氣,佩服。”

楊志遠不好意思,說:“當初我和安茗似是而非,我自是不好多說什麼。”

胡總笑了笑,說:“其實你下午隨着陳副團長一下車,我就看到你了,要說沒想到,應該是我沒想到纔對,我可真沒想到你楊總會是陳副團長的女婿。”

安茗趕忙給胡總他們幾個問好,說叔叔們好。

胡總的戰友點點頭,一看楊志遠和胡總聊得起勁,就笑着和楊志遠、安茗告辭,先回房間去了。

胡總說:“聽楊呼慶說你現在給省委書記當秘書了。”

楊志遠說:“是。”

楊志遠過年在北京,沒有和楊呼慶碰面,這麼一算,他有一年多沒有見到楊呼慶了,他笑了笑,說:“呼慶怎麼樣,他過年回楊家坳,我也沒能和他遇上。”

胡總說:“呼慶這小子不錯,現在生意是越做越上路了。我來之前還和他在貴陽喝了一場酒。”

楊志遠笑,說:“誰醉了?”

胡總笑,說:“自然是我了,我胡某雖然喝酒也算是一把好手,但和你們楊家人比還是差了一節。”

楊志遠笑,說:“胡總,這是謙虛。”

胡總搖頭,說:“我這是實話實說。”

楊志遠一笑,此時楊志遠突然想起一事,於是就問:“胡總,我有一事不明,今天你們報數,說應到、實到,大概意思我還是知道,但具體有何指,我還是不太明瞭,能不能告知一二?”

胡總看了楊志遠一眼,說:“陳副團長沒有告訴你?”

楊志遠說:“沒有,這等事情自是不好當面問他了,既然遇上了你,就想問個清楚。”

胡總頓了頓,想了想,說:“楊總也不算是外人,我就跟你說了吧。以潘副排長的三排爲例,三排滿額是32人,但是打諒山那一仗,三排犧牲最大,連排長一起共犧牲17名戰友。所以說,全排32名戰友,今天應到的就只能是15人了。而實到10人,你自然明白,今天這沒到的5個人,要麼就是聯繫不上,要是就是當年傷重,現在不方便前來。”

原來如此。這麼算來,三連全連官兵加上陳明達,共計151人,而諒山、三青洞一戰,陳明達部損失慘重,此一役下來,三連犧牲之人有43人之多,三連長方明犧牲、陳明達副團長在此一役中身受重傷,當時戰況之慘烈由此可見一斑,受傷者肯定更甚,只怕十之八九都身有傷跡。

胡總說:“三青洞一場惡戰,能毫髮無損地走下戰場的根本沒有幾人,我算是這其中比較幸運的一個。打完那一仗,我們不得不回後方休整。應該說,我現在的隨遇而安的性情與此役有着很大的關係,我原來的性格何嘗不是喜歡爭強好勝,但看着那麼多的戰友倒在自己的眼前,我退伍後就不爭了,平平淡淡是福,能好好地活着,也是對犧牲的戰友最好的慰藉。”

楊志遠什麼都沒說,儘管他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但他能感受得到戰友間那種生死相依,生死與共的情誼。這是一種人間最寶貴的情感,它在現如今的物質社會中變得越來越稀缺。這也是作爲下下級,潘兆維可以在陳明達面前想抽菸就抽菸,陳明達毫不反感的真正原因。對於他們來說,職務的高低只是一種表面的東西,而那種曾經的生死與共的情感早就於不知不覺中深入骨髓,終極一生。

在省軍區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大家就利落地起了牀,吃了早餐。到底是軍人出身,儘管這天69名老兵中,有不少人都已經退伍,分散到了各行各業。但他們動作劃一有序,用不着吩咐,也不管是將軍還是大校,他們吃飯、上車都自動按原來在部隊時的班排入列。大家上了車,六臺13座的中巴載着滿滿當當的六車人,朝邊陲小城駛去。

邊陲小城離鄰省省城將近三百公里,雖是國道,但道路並不寬闊,好在路上的車並不多,中午,在中途一個城市邊緣的路邊飯店吃了飯,大家稍事休整,六臺車又馬不停蹄地朝南,拐上一條省道。

鄰省地形以山地丘陵爲主,屬亞熱帶氣候。越往南走,喀斯特地形越來越明顯,山色風光,到處都是綠意盎然,羣山相擁,青秀奇偉,楊志遠這是第一次到邊陲,覺得邊城的風景不錯,當然如果硬要把她和楊家坳的風景進行對比,那麼楊家坳的風景勝在秀和美,中國南國邊陲的風光則勝在奇和險,各有千秋。

雨後初晴,汽車在邊城的山嵐間盤旋,楊志遠擁着酣然甜睡的安茗,靜靜地望着車窗外亞熱帶叢林,思潮萬千。

下午五點,汽車行駛將近9個小時,終於到達目的地,邊城小縣的縣委招待所。

第36章 諸事妥當(1)第9章 專橫跋扈(1)第5章 融資貸款(1)第8章 市長調研(3)第32章 人大議案(3)第35章 心情愉悅(4)第40章 蓬蓽生輝(2)第31章 又見北京(3)第6章 有情翩翩(1)第2章 捨我其誰(2)第28章 風清月明(2)第27章 競逐風流(2)第19章 中央考察組(1)第25章 心如電擊(3)第25章 洽談周(3)第23章 線上有線(4)第10章 漁翁得利(1)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15章 安茗家世(1)第2章 韜光隱晦(1)第10章 旅遊專線(3)第21章 務虛務實(4)第2章 韜光隱晦(3)第26章 懷舊之旅(1)第9章 專橫跋扈(2)第33章 初具雛形(3)第7章 夜色迷離(2)第43章 一語定盤(2)第30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8章 新春團拜(4)第3章 權力快感(3)第2章 楓樹灣(3)第10章 依依惜別(1)第37章 更上層樓(4)第23章 線上有線(4)第1章 北京再見(1)第7章 官德民風(1)第8章 知無不言(1)第4章 魚頭期貨(3)第15章 事發突然(3)第1章 北京再見(2)第17章 吉祥號碼(3)第2章 楓樹灣(3)第16章 天網恢恢(1)第12章 張憫沈協(1)第33章 初具雛形(2)第19章 雄才韜略(3)第4章 魚頭期貨(2)第26章 尋根之旅(2)第33章 力所能及(2)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18章 換屆在即(4)第18章 問政於楊(1)第32章 熱淚盈眶(1)第9章 縣長相幫第32章 人大議案(1)第14章 姜慧其人第33章 旅遊畫冊(1)第7章 英雄相惜(1)第33章 初具雛形(3)第14章 通普高速(2)第21章 務虛務實(1)第19章 好事連連(1)第1章 北京再見(1)第19章 雄才韜略(2)第30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4章 先謀後定(1)第8章 張溪嶺(2)第35章 皆大歡喜(1)第9章 磁場效應(4)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2)第46章 情誼無價(2)第4章 魚頭期貨(1)第22章 追逐幸福的方向第4章 元旦前後(1)第40章 蓬蓽生輝(1)第28章 風清月明(1)第18章 問政於楊(2)第15章 舊地重遊(3)第18章 開工在即(1)第8章 新春團拜(5)第38章 臨危受命(2)第30章 責無旁貸(2)第6章 有情翩翩(4)第25章 洽談周(3)第19章 中央考察組(3)第6章 交通局長(1)第25章 心如電擊(2)第25章 洽談周(3)第11章 陳年舊案第8章 市長調研(3)第47章 雨意江南(2)第35章 心情愉悅(5)第20章 南山開發(1)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19章 中央考察組(1)第25章 洽談周(3)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41章 車輪滾滾(2)第1章 空降社港(2)
第36章 諸事妥當(1)第9章 專橫跋扈(1)第5章 融資貸款(1)第8章 市長調研(3)第32章 人大議案(3)第35章 心情愉悅(4)第40章 蓬蓽生輝(2)第31章 又見北京(3)第6章 有情翩翩(1)第2章 捨我其誰(2)第28章 風清月明(2)第27章 競逐風流(2)第19章 中央考察組(1)第25章 心如電擊(3)第25章 洽談周(3)第23章 線上有線(4)第10章 漁翁得利(1)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15章 安茗家世(1)第2章 韜光隱晦(1)第10章 旅遊專線(3)第21章 務虛務實(4)第2章 韜光隱晦(3)第26章 懷舊之旅(1)第9章 專橫跋扈(2)第33章 初具雛形(3)第7章 夜色迷離(2)第43章 一語定盤(2)第30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8章 新春團拜(4)第3章 權力快感(3)第2章 楓樹灣(3)第10章 依依惜別(1)第37章 更上層樓(4)第23章 線上有線(4)第1章 北京再見(1)第7章 官德民風(1)第8章 知無不言(1)第4章 魚頭期貨(3)第15章 事發突然(3)第1章 北京再見(2)第17章 吉祥號碼(3)第2章 楓樹灣(3)第16章 天網恢恢(1)第12章 張憫沈協(1)第33章 初具雛形(2)第19章 雄才韜略(3)第4章 魚頭期貨(2)第26章 尋根之旅(2)第33章 力所能及(2)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18章 換屆在即(4)第18章 問政於楊(1)第32章 熱淚盈眶(1)第9章 縣長相幫第32章 人大議案(1)第14章 姜慧其人第33章 旅遊畫冊(1)第7章 英雄相惜(1)第33章 初具雛形(3)第14章 通普高速(2)第21章 務虛務實(1)第19章 好事連連(1)第1章 北京再見(1)第19章 雄才韜略(2)第30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4章 先謀後定(1)第8章 張溪嶺(2)第35章 皆大歡喜(1)第9章 磁場效應(4)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2)第46章 情誼無價(2)第4章 魚頭期貨(1)第22章 追逐幸福的方向第4章 元旦前後(1)第40章 蓬蓽生輝(1)第28章 風清月明(1)第18章 問政於楊(2)第15章 舊地重遊(3)第18章 開工在即(1)第8章 新春團拜(5)第38章 臨危受命(2)第30章 責無旁貸(2)第6章 有情翩翩(4)第25章 洽談周(3)第19章 中央考察組(3)第6章 交通局長(1)第25章 心如電擊(2)第25章 洽談周(3)第11章 陳年舊案第8章 市長調研(3)第47章 雨意江南(2)第35章 心情愉悅(5)第20章 南山開發(1)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19章 中央考察組(1)第25章 洽談周(3)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41章 車輪滾滾(2)第1章 空降社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