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旅遊畫冊(3)

周至誠笑,說:“你小子在我面前也不誠實,裝傻?你那點花花腸子,別人看不出來,我會不知道!除了宣傳,是不是還想爲社港招點商引點資什麼的?你想啊,能當上全國人大代表的,除了政府官員,是不是也有各行各業知名的企業家,而且都是重磅級的,人家在看到社港旅遊畫冊的時候,心想這個社港,風光無限,某個項目不正在爲選址一事尋思麼,要不讓人去這個社港看看?”

楊志遠笑,說:“周書記,我真是服了您了,連我這麼點心思您都看出來了。”

周至誠笑,說:“我要看不出來,你還不得偷着樂。我開始也有些納悶,你楊志遠向代表問好也就是了,還多此一舉,把招商局的電話也印在封面上,就爲社港旅遊招商?只怕不那麼簡單,你小子豈會做這麼簡單的事情,往深裡一想,明白了,你小子哪裡是做什麼宣傳,這分明就是在廣撒網,釣大魚,廣種薄收啊。”

楊志遠歎服,說:“看來我今後在您面前還是乖乖的,別玩花樣,要不然,其結果如何,肯定被您一眼看破,在您面前,‘自作聰明’這個成語那就是形容我的。”

周至誠笑,說:“那你說說,你以前都有什麼事情瞞着我的?”

楊志遠想了想,笑,說:“想不起來,應該沒有吧?”

周至誠笑,說:“什麼叫應該,這麼說來,那就是有咯。”

楊志遠笑:“怪我用錯不妥,什麼叫‘應該沒有吧’,應該是‘肯定沒有咯。’”

周至誠哈哈大笑,很是愉快。蔡政宇心裡暗暗佩服,都是給周書記當秘書,楊志遠在周書記面前談笑自如,常常引得周書記哈哈大笑,開心不已。而自己呢,一見周書記,就緊張兮兮,根本不敢造次。難怪周至誠書記與楊志遠情同父子,從他們的談話就可看出來,他們之間的感情深着呢。

楊志遠笑着對周至誠說:“書記,既然您什麼都看出來了,那我心裡還有一個想法,也一併說了吧。我想到沿海開一個招商引資會,除了想讓您介紹企業,我還想邀請您參加,不知您意下如何?”

“你一個縣到人家的地盤開招商引資會,竟然想請省委書記參加,這分明就是拉起虎皮做大旗,居心不良,哪有這樣的好事?”周至誠笑,望向蔡政宇,“政宇,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你可曾有過耳聞?”

蔡政宇笑,說:“聞所未聞。”

楊志遠笑,說:“政宇兄,你今天不就有所聞了。周書記,你想想,耳熟能詳的事情,我有興致去幹?”

周至誠哈哈一笑。

今天在咖啡廳的,也有沿海的代表,一看周至誠連聲發笑,心情歡暢,與平時不苟言笑的周書記截然不同,心裡都有些好奇,周書記對面的年輕人是誰?能讓周書記如此開懷肯定不簡單。

楊志遠這天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完全體會議,隨本省代表團往外走,準備於廣場乘坐大巴回駐地。剛走下臺階,就有記者截住楊志遠,欲行採訪,楊志遠這些天裡也曾碰上過記者,楊志遠自然知道這種場合,還輪不到自己發表感言,擺擺手,溜之大吉。

但今天情況有些不同,楊志遠一時還真被絆住了,脫不了身。因爲該記者楊志遠認識,彼此打過交道,自是不好像先前那樣擡腳就走,怎麼着都得客套幾句。誰?北京某大報的時事記者蔡銘揚。

蔡銘揚因爲在沒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況下,將楊志遠爲楊石老先生披麻戴孝一事捅到《內參》,至使楊志遠身負處分。蔡銘揚後來知道事出有因,明白因爲自己的莽撞給楊志遠造成了困擾,特意於國慶節找到張溪嶺連接線工地真誠地向楊志遠道歉。蔡銘揚疾惡如仇,坦率真實,認死理,與楊志遠性情有幾多相似,兩人一見之後,竟然有了相見恨晚的感覺,自此成了朋友,時有聯繫。

楊志遠開始只想躲,沒看清是誰,蔡銘揚就笑,說:“志遠,幹嘛,是我!”

楊志遠一聽聲音,耳熟,一看,蔡銘揚,趕忙停住了腳步,笑:“銘揚,怎麼是你,這麼巧。”

蔡銘揚笑,說:“老遠就看到你了,以爲自己看錯了,沒想到還真是你。”

楊志遠笑,說:“看來大記者是在跑兩會呢,怎麼?準備寫個特稿?”

蔡銘揚笑,說:“哪能跟你比,看看,全國人大代表了,用你們省的方言說是‘下不得地’。”

下不得地,其實就是了不起,好得不能再好的意思。蔡銘揚的本省方言並不純正,發起音來有着很重的北方口音,聽起來另有韻味,楊志遠呵呵一樂,說:“銘揚,跟家裡那位學的方言,不錯嗎?”

蔡銘揚笑,說:“既然碰上了,怎麼樣?聊幾句?”

楊志遠擺手,說:“別,今天只怕還輪不到我發表政見。”

蔡銘揚說:“你平時不是談時論事都是頭頭是道,很有見地,怎麼,今天啞火了?”

楊志遠笑,說:“激將法沒用,蔡銘揚同志,你可別又給我找什麼不自在。”

蔡銘揚哈哈一笑。正說着,楊志遠看到趙洪福書記走了出來,楊志遠一笑,朝趙洪福一擼嘴,說:“銘揚,要不你採訪趙書記去?”

蔡銘揚笑,說:“這可是一大腕,只怕不好接近,要不,你引見引見。”

也虧蔡銘揚說得出,他楊志遠只不過是一個副廳級,跟省委書記可以說是天高地遠,他哪有什麼資格去引見。但楊志遠一笑,覺得可以一試,因爲楊志遠相信,別的記者,趙洪福書記可以置之不理,婉言謝絕,但蔡銘揚有些不同,趙洪福書記說不定會饒有興致。楊志遠待趙洪福走近,湊了過去,說:“趙書記!”

趙洪福一看是楊志遠,慢下腳步,說:“楊代表,怎麼,有事?”

楊志遠說:“這是某報的蔡銘揚記者,他想採訪您一下,不知是否可以?”

趙洪福疑惑地看了楊志遠一眼,不知道楊志遠怎麼會攬上這種穿針引線的活,但蔡銘揚報社的名頭很響,趙洪福雖然有些不情願,但還是禮貌地一笑。

楊志遠看出了趙洪福的不快,他一笑,說:“我知道趙書記您不喜張揚,但蔡記者有些與衆不同,我想趙書記肯定樂意認識一下。”

趙洪福說:“那你說說,蔡記者怎麼與衆不同了?”

楊志遠笑,說:“趙書記就不想知道,當年把我的事情捅到《內參》,讓我身負‘嚴重警告處分’的記者是誰?”

趙洪福頓時有了反應,說:“難不成就是這位小蔡記者?”

蔡銘揚笑,說:“正是小蔡記者。”

趙洪福的臉上這纔有了笑意,他笑,說:“這麼說,你們這是不打不相識了。既然大家都是老朋友了,行,允許你小蔡記者問三個問題。”

蔡銘揚頓時滿心歡喜。

本次人大會各項議程都得以順利進行,於18日上午勝利閉幕。在上午的閉幕式上,當院長踏上主席臺的時候,全場所有的代表都齊刷刷地自發起立,以雷鳴般的掌聲,感謝這位爲黨和人民的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領導、朋友、戰士和勇士,感謝他爲這個國家所做的一切。因爲隨着新一屆政府領導班子成員的產生,這位勇於直麪人生的長者,自此離開政壇,迴歸他嚮往已久的平靜生活了。

楊志遠從心裡感到遺憾,這樣一位嚴於律己,嚴以待人,爲人民的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老人,就這樣離開了政治的舞臺,是不是有些可惜了。但是楊志遠也知道,任何人都擋不着歲月的腳步,古語曰:人生七十古來稀。院長都七十好幾了,是該好好地迴歸平靜,享受生活了,大家也不能太自私了。畢竟一個國家的事業不能只寄重任於一人之身,得靠一代又一代人爲之拼搏爲之奮鬥,才能傳承下去,唯有如此一個政黨纔會生生不息,世代傳承。

就在這日傍晚,楊志遠在房間接到了李澤成的電話,李澤成直言相告,說:“志遠,我現在已經到北京飯店的門口了,你馬上下來,院長要見你我。”

楊志遠一聽,忙說:“師兄稍等片刻,我請個假,馬上下來。”

本省代表團按計劃將於19日上午乘包機離京回榆江。本省代表團今晚將在駐地召開最後一次全體會議,總結成績,明言得失。但楊志遠顧不上這些了,跑到趙洪福的房間請假。

趙洪福皺眉:“本省代表團至今還沒有人在開全體會議時請過假,事情如此重要?非要請假?就不能自始至終。”

楊志遠知道此事不好隱瞞,一般事情趙洪福肯定不會准假,楊志遠坦誠相告,說:“趙書記,我也是突然接到李澤成省長的電話,說院長要我們過去一趟。”

趙洪福一聽,趕忙揮手,說:“首長找你!那你還磨蹭什麼,快去!”

趙洪福看着楊志遠跑開,心想,這個楊志遠,怎麼會認識首長?而且和李澤成的關係看來也是非同一般,這個楊志遠人脈如此廣泛,其人必有可取之處。趙洪福這些天和楊志遠天天相見,對楊志遠有了更深的瞭解,覺得楊志遠與別的官員相比還真是有些不同,但趙洪福一時又沒想起該如何形容這種感覺,直到那天因爲旅遊畫冊一事,楊志遠在趙洪福面前嬉笑自如,趙洪福頓時想到了一個詞:可愛。‘可愛’一詞按說該用在小朋友身上,楊志遠都三十好幾了,還用這個詞,只怕會讓人發笑,但趙洪福就是覺得這個詞用在楊志遠的身上恰如其分,趙洪福越來越深地感覺到在楊志遠的身上,有着一種略帶天真的浪漫的革命的理想主義情懷,相比他人的現實主義和利己主義,楊志遠的這種品質更顯彌足珍貴,這大概也是許多人願意和他親近的主要原因,連趙洪福都發現自己於不知不覺中,有些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

李澤成看到楊志遠從飯店裡跑出來,手裡拿着兩本畫冊,待楊志遠上了車,與他並肩而坐,李澤成笑,說:“志遠,你這手裡拿的是什麼?”

楊志遠笑,說:“社港旅遊畫冊,我想給院長看看,如果他老人家有興致,想邀請他老人家去社港轉一轉。”

李澤成笑,說:“你啊,儘想好事,院長真要是到社港走上一趟,那你社港旅遊豈不跟着火上一把。”

楊志遠笑,說:“我知道澤成師兄說得是事實,但這次我還真沒動這方面的心思,就是覺得院長這一退下來,要是覺得悶得慌,不妨出外走走,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自然美景。”

李澤成笑,說:“那我就不明白了,全國那麼多名勝古蹟,院長真要想出外走走,也用不着去社港啊。”

楊志遠笑,說:“一來,社港這地方,院長他從來沒有踏足過。二者,院長始終關注農村工作,去社港這樣的農業大縣走一走,看一看油菜花盛開的田野風光,肯定能給院長帶來一絲愉悅。”

李澤成點頭,說:“此話倒是有幾分道理。”

到得中南海,於慶喜出來迎接李澤成,大家都是老朋友了,彼此間都沒有什麼客套,三人並肩朝裡走。李澤成問:“慶喜,有沒有想法動一動?”

於慶喜笑,說:“這話首長已經問過我了,但我想首長雖然退下來了,身邊還是需要人照應,這些年跟在首長身邊,我已經習慣了,這次就不動了。”

李澤成拍拍於慶喜的肩膀,說:“慶喜,謝謝你。本來這該是我李澤成應盡的義務,卻讓你擔了,有勞你了。”

於慶喜笑,說:“一家人何必說二家話。以你的能力要是一直不下去,豈不可惜了。我於慶喜的斤兩我自己知道,跟你澤成處長比,我可是差遠了。”

楊志遠知道,院長退下來之後,影響力肯定大不如以前,於慶喜這次甘願留在院長身邊,而不願意下去,真的是放棄了許多,於慶喜還真是拿得起放得下,值得敬重。

楊志遠隨着李澤成、於慶喜走進院長的辦公室。院長辦公室的變化很大,原來堆積如山的文件都不見了,辦公桌一下子就顯得空曠了起來,此時院長正伏案專心致志地揮毫潑墨。

院長一看李澤成、楊志遠走了進來,就笑,興致勃勃,說:“澤成、小楊同學來了,看看我這幾個字怎麼樣?”

楊志遠一看,院長在宣紙上寫着四個字:問心無愧。

字由心生,楊志遠心想這是不是院長對自己過往的總結,‘問心無愧’這四個字,看似簡單,但這世間只怕沒有幾人可以做到這一點,但院長卻做到了,他無愧於這四個字。

楊志遠把社港旅遊畫冊放在書案的一旁,院長瞟了畫冊一眼,笑:“這本畫冊,我前幾天無意中見過了,原來是小楊同學的手筆,不錯。”

李澤成笑着在一旁磨墨,楊志遠則和於慶喜一起,重新鋪上空白宣紙,院長略一沉思,一氣呵成,四個大字躍於紙上:風光無限。

楊志遠笑,說:“院長,您這四個字是送給我的吧?”

院長呵呵一笑,說:“看來小楊同學還不知道我這裡的規矩,澤成,給小師弟上上課。”

李澤成笑,說:“志遠,院長有規定:字不出戶。也就是說,院長在這間辦公室裡寫的所有字,一概不許帶出辦公室的房門。”

楊志遠笑,說:“院長,不會是這樣吧,您這不是引誘我犯法麼?”

院長笑,說:“小楊同學,何來此言?”

楊志遠說:“您看您這四個字一寫,我就在想要是將‘風光無限’這四個院長親筆題寫的字放在社港旅遊畫冊的封面上,那肯定是酷斃了。可沒想到卻是我一廂情願,院長還是惜字如金,怎麼辦?我就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偷,等下趁院長不備,小楊同學是不是可以偷之大吉,院長,您說你這不是引誘我犯法是什麼。”

“敢情還是我寫錯了。”院長笑,說,“小楊同學膽子不小,竟然想到我這裡偷之大吉,慶喜你可給我看好了,別真讓他把字順手牽羊,牽走了。”

於慶喜笑,說:“保證完成任務。首長,您幹嘛不讓澤成也一併看管。”

院長笑,說:“你難道不清楚,這師兄師弟的感情好着呢,他不幫着打掩護就算不錯了,讓他看管,那還不是讓貓看魚,看得住?!”

李澤成笑,說:“院長,看您這話說的,您這四個字分明就是寫給社港旅遊風光的,乾脆大方一點,送給志遠得了。”

院長笑,說:“慶喜你看看,我話音剛落,澤成這就幫上了。”

楊志遠笑着問於慶喜:“慶喜處長,難道你看了院長的字就不心動?”

於慶喜笑,說:“心動啊,怎麼會不心動。”

楊志遠笑,說:“那慶喜處長就沒有順手牽羊,偷之大吉過?”

於慶喜微微一笑,說:“這事你別問我,你問你澤成師兄去。”

院長哈哈大笑。

三月下旬的社港,春光明媚,油菜花又黃燦燦地開遍了社港及其周邊各縣。

楊志遠從北京開完人大會議,在省裡開完座談會,回到普天,向市裡的主要領導彙報完兩會的情況,這纔回到社港。楊志遠前腳踏進縣委招待所,孟路軍後腳就跟了進來。

孟路軍一看到楊志遠就笑呵呵的,說:“楊書記,總算把你盼回來了。”

“孟縣,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沒這麼誇張吧,不就出去開了十天半月的會麼。”

楊志遠笑,說,“難道社港現在還有你孟縣解決不了的事情?”

孟路軍笑,說:“現在社港經過你楊書記的治理,政風清廉,幹部勤政,上下同心,政令暢通,能有什麼事情解決不了。”

楊志遠說:“那你還這麼火急火燎地盼我回來。”

孟路軍笑,說:“看楊書記這話說的,沒事就不能想念了,說實話,這些天儘管社港按部就班,沒什麼突發的事情,但楊書記這些天不在社港,不知道爲什麼,我這心裡總是空蕩蕩的,總感覺像少了點什麼?可真要我說出個所以然來,我又說不出來,真是怪了。”

孟路軍這話自自然然,言語間流露真情,楊志遠的心裡很是感動,但他表面卻是不動聲色,笑,說:“是不是楊書記不在家,孟縣一下子找不到地方喝酒了?”

第13章 同舟共濟(2)第26章 願賭服輸(2)第19章 雄才韜略(3)第28章 省長召見(3)第44章 千里姻緣(2)第23章 線上有線(4)第1章 走馬上任(2)第39章 農博會(1)第23章 至關重要(2)第3章 先行一步(2)第2章 捨我其誰(1)第25章 你的生日(2)第23章 一通百通(2)第8章 市長調研(3)第17章 吉祥號碼(5)第28章 這就是愛!第16章 無語的憂傷(1)第2章 師生情重(3)第32章 人大議案(1)第15章 事發突然(1)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8章 新春團拜(6)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2)第23章 蓄意阻擊(4)第12章 驚濤駭浪(3)第6章 有情翩翩(3)第20章 欲罷不能(2)第47章 雨意江南(1)第36章 諸事妥當(1)第14章 時不待我(1)第16章 無怨無悔(1)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1)第35章 心情愉悅(1)第14章 不離不棄(3)第15章 舊地重遊(4)第6章 晚成縣長(2)第33章 旅遊畫冊(3)第7章 幾多醉(1)第20章 南山開發(3)第11章 勿忘歷史(6)第6章 短兵相接(1)第19章 好事連連(2)第18章 換屆在即(4)第29章 刮骨療傷(3)第8章 市長調研(1)第12章 春暖花開(3)第27章 競逐風流(1)第22章 江山多嬌(4)第35章 心情愉悅(1)第28章 風清月明(2)第4章 不拘一格(3)第9章 磁場效應(1)第37章 天塹變通途(2)第2章 捨我其誰(1)第4章 先謀後定(1)第5章 融資貸款(2)第4章 元旦前後(2)第8章 新春團拜(2)第21章 務虛務實(2)第5章 書記蒞臨(1)第18章 問政於楊(1)第8章 市長調研(5)第26章 尋根之旅(3)第34章 提前佈局(2)第9章 磁場效應(1)第44章 千里姻緣(1)第9章 縣長相幫第8章 市長調研(4)第2章 韜光隱晦(1)第35章 心情愉悅(5)第24章 將軍光臨(1)第7章 官德民風(1)第25章 洽談周(1)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1)第24章 稻田養殖(1)第28章 這就是愛!第9章 國慶長假(3)第26章 尋根之旅(2)第4章 路見不平(2)第22章 江山多嬌(1)第4章 魚頭期貨(2)第6章 有情翩翩(1)第20章 南山開發(3)第6章 有情翩翩(2)第9章 磁場效應(3)第2章 韜光隱晦(3)第25章 心如電擊(2)第29章 魚躍龍門第31章 又見北京(3)第44章 千里姻緣(1)第31章 又見北京(3)第6章 交通局長(3)第36章 事在人爲第20章 欲罷不能(1)第12章 晴天霹靂(3)第2章 楓樹灣(3)第21章 北京過年(1)第3章 多方會談(2)第47章 雨意江南(2)第23章 一通百通(1)
第13章 同舟共濟(2)第26章 願賭服輸(2)第19章 雄才韜略(3)第28章 省長召見(3)第44章 千里姻緣(2)第23章 線上有線(4)第1章 走馬上任(2)第39章 農博會(1)第23章 至關重要(2)第3章 先行一步(2)第2章 捨我其誰(1)第25章 你的生日(2)第23章 一通百通(2)第8章 市長調研(3)第17章 吉祥號碼(5)第28章 這就是愛!第16章 無語的憂傷(1)第2章 師生情重(3)第32章 人大議案(1)第15章 事發突然(1)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8章 新春團拜(6)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2)第23章 蓄意阻擊(4)第12章 驚濤駭浪(3)第6章 有情翩翩(3)第20章 欲罷不能(2)第47章 雨意江南(1)第36章 諸事妥當(1)第14章 時不待我(1)第16章 無怨無悔(1)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1)第35章 心情愉悅(1)第14章 不離不棄(3)第15章 舊地重遊(4)第6章 晚成縣長(2)第33章 旅遊畫冊(3)第7章 幾多醉(1)第20章 南山開發(3)第11章 勿忘歷史(6)第6章 短兵相接(1)第19章 好事連連(2)第18章 換屆在即(4)第29章 刮骨療傷(3)第8章 市長調研(1)第12章 春暖花開(3)第27章 競逐風流(1)第22章 江山多嬌(4)第35章 心情愉悅(1)第28章 風清月明(2)第4章 不拘一格(3)第9章 磁場效應(1)第37章 天塹變通途(2)第2章 捨我其誰(1)第4章 先謀後定(1)第5章 融資貸款(2)第4章 元旦前後(2)第8章 新春團拜(2)第21章 務虛務實(2)第5章 書記蒞臨(1)第18章 問政於楊(1)第8章 市長調研(5)第26章 尋根之旅(3)第34章 提前佈局(2)第9章 磁場效應(1)第44章 千里姻緣(1)第9章 縣長相幫第8章 市長調研(4)第2章 韜光隱晦(1)第35章 心情愉悅(5)第24章 將軍光臨(1)第7章 官德民風(1)第25章 洽談周(1)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1)第24章 稻田養殖(1)第28章 這就是愛!第9章 國慶長假(3)第26章 尋根之旅(2)第4章 路見不平(2)第22章 江山多嬌(1)第4章 魚頭期貨(2)第6章 有情翩翩(1)第20章 南山開發(3)第6章 有情翩翩(2)第9章 磁場效應(3)第2章 韜光隱晦(3)第25章 心如電擊(2)第29章 魚躍龍門第31章 又見北京(3)第44章 千里姻緣(1)第31章 又見北京(3)第6章 交通局長(3)第36章 事在人爲第20章 欲罷不能(1)第12章 晴天霹靂(3)第2章 楓樹灣(3)第21章 北京過年(1)第3章 多方會談(2)第47章 雨意江南(2)第23章 一通百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