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舊地重遊(2)

十月一日,楊志遠又到荷塘災區走了一遍,噓寒問暖,瞭解羣衆的生活,楊志遠還和仍住在臨時安置點的受災羣衆一起包了一頓喜慶的餃子。

此時,洪災的影響在荷塘已經消退,災區的房屋重建工作已經初見雛形,此次洪災荷塘鄉首當其衝,受災最重,楊志遠有想法趁此次災後重建,將荷塘作爲城鎮集約化的試點,改變荷塘鄉原來宅基地隨意性大,雜亂無章的格局,由村集體劃出山地,按小村鎮的規劃統一建房,楊志遠尊重鄉親們的習慣,不過分向上要面積,所有重建房,都是獨門獨戶,有庭有院,三層結構。而原來的宅基地則平整還田。經過統一規劃和整合,每個村都會空餘部分用地指標,這部分指標被拿出來拍賣,所得款項全部作爲災後重建基金注入村集體的專項賬戶,用於羣衆的災後重建。所有重建的房屋,除了免除一切稅費,政府還予以部分財政補貼,市裡的災區重建基金還對困難戶,實行無抵押無息貸款,幫助重建。而且楊志遠還和市建築協會商議,讓該協會的會員單位,對所有的房屋實行援建,除了免費提供攪拌設備、提升設備等建築設備,還派出技術人員、監理人員到現場指導,村集體統一安排勞動力自建,如此一來,房屋的實際造價還不到平時的50%,這對災區羣衆極具吸引力。一時間,荷塘鄉的十五個自然村,到處熱火朝天,村集體統一規劃的山地上數百棟房屋拔地而起。

災後重建工作如火如荼。

尋開平說:“照這個重建速度,在今年春節到來之前,所有受災羣衆入住毛坯房,應該不是什麼夢想。”

尋開平感嘆:“還是楊市長厲害,知道如何調動羣衆的積極性,這羣衆的幹勁一爆發,你是想擋也擋不住。”

此時省委對尋開平的處分已經明瞭:鑑於尋開平同志在8·13荷塘堤決堤中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經省委研究,決定對尋開平同志處以嚴重警告處分。

尋開平明白,這是楊志遠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楊志遠自荷塘決堤以來,沒有落井下石,而是在各級領導面前主動擔責,從不推卸責任。而且由於楊志遠的及時果斷,荷塘堤決堤竟然無一人死亡,堪稱奇蹟,雖然有重大的財產損失,但屬可以原諒,上級對此滿意,羣衆對此也無怨言,上上下下都對會通市委市政府抗洪救災的表現表示認可。而且,水患一退,市政府就緊急啓動了救災機制,落實到位,連首長到荷塘災區突擊檢查後,也對會通全市與受災羣衆同舟共濟,風雨與共的團結精神,災區羣衆有信心戰勝困難的樂觀精神深表滿意。綜合這些,自己才得以被省委從輕處分。

尋開平在心裡把楊志遠和於海天作了一番對比。楊志遠大氣大義,於海天霸氣小義。這是兩種迥然不同的氣質,於海天跟楊志遠根本就不能比。

十八總老街這次同樣遭受水災,有上十棟老宅在這次暴雨中坍塌。受災的羣衆也想在原址重建,但老街這十來棟房屋的災後重建計劃被楊志遠壓了下來,得緩一緩,因爲即便是原址重建,也是治標不治本,明年雨季來了怎麼辦?還不是得忙前忙後,全家上陣,向外瓢水,所以得緩一緩,受災羣衆可以投親靠友,也可以租房居住,政府都予以全額補貼。

因爲政府有了新的規劃。規劃、城建部門已經開始對老街進行測量,市文物研究所也已經開始對老街進行全方位的拍照,繪製。

十八總老街的居民一到晚飯過後,就端着茶杯,走街串戶:“聽說了吧,楊市長準備徹底改造十八總老街,咱們老街人只怕是苦盡甘來,好日子就要來咯。”

“怎麼改?市政府拿得出這麼多錢?”

“市政府是沒有這麼多錢?但楊市長肯定有辦法,你們沒有去荷塘鄉看,現在成片成片都在建那種小洋樓,等楊市長把荷塘的事情處理好了,他就會騰出手來改造我們十八總老街了。”

“真的假的?”

“要不打個賭?”

“賭什麼?”

“就賭一包煙。”

“中!”

4號中午,楊志遠和安茗從合泰賓館吃完午飯,吳彪帶着兩個專案組社港籍的民警就到了,兩個民警一見楊志遠就立正敬禮:楊書記好!楊志遠笑言自己離開社港都快一年了,早就不是什麼楊書記了。兩位民警說在社港人民的心裡,你永遠都是社港人民的書記,這點誰都沒法改變。

楊志遠感嘆:“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是一年,對社港,還真是想念。”

ωωω¸ тт kǎn¸ C O

吳彪笑,說:“那你還站在車下磨磨蹭蹭幹什麼,趕緊上車,回社港舊地重遊去。”

楊志遠於是手一揮:“上車,出發。”

大家魚貫而上。楊志遠跟周至誠已久,知道周至誠的個性,這次同樣沒有大動干戈,就動用了政府辦的一臺豪華中巴車,連開道車都沒用。吳彪說周書記可是大領導,這也太簡單了吧。楊志遠笑,說是你瞭解他還是我瞭解他。吳彪說自然是你。楊志遠說那你廢什麼話。

大家都笑,其樂融融。

楊志遠和周至誠約好了在普天火車站會合。有通普高速相連,從會通到普天市區,鄺文韜只用了不到兩小時,這兩年火車提速,從沿海省省會到普天的特快,原來需要5個多小時,現在只需四個小時就夠了。周至誠書記所乘坐的那趟途徑普天的特快,下午2:30分到站。楊志遠他們提前半小時到了。

儘管不願使用特權,考慮到周至誠書記的安全,楊志遠還是指示鄺文韜將車直接開到了站臺,有吳彪在,自然用不着楊志遠出面。

楊志遠和安茗下到站臺,一列客車緩緩地停靠在站臺,又風馳電騁地離去。

這天的安茗穿着一件素色的風衣,列車的風揚起安茗的衣襟和發,有種說不出的飄逸。安茗站在站臺的某個地方,手插在兜裡,想着心事,嘴角露出甜美的微笑。

楊志遠看着安茗,明知故問,在她的耳邊低低地道:“想什麼呢,這麼入迷?”

安茗笑靨如風:“你說呢?”

自是在想當年,也是國慶節,也是在這個長長的站臺,也是在這麼一個陽光淡淡的下午,兩人當年在沿海和周至誠書記、王琳阿姨過完國慶節,於下午3點到達普天車站。楊志遠於此下車轉道回社港縣,安茗繼續向北,回榆江。分別在即,兩人依依惜別,楊志遠不管不顧,肆無忌憚的深吻,那一吻,霸道,張揚,深情,甜美,刻骨銘心。

此時,安茗就站在當年與楊志遠吻別的那個地方,回想當年的點點滴滴。那天的楊志遠張揚,說來,吻一個,等我們老掉牙了,我們不但有回憶,還可以好好地回味。

已經用不着等到老了,這一刻的安茗,想起那時的場景,就已經感到了一種幸福和甜美於心頭慢慢地涌起,淡淡的,有如這初秋的陽光,跳躍着,裹着她,她的腦海裡都是楊志遠那深情款款的一吻,一想到這些安茗的臉上就泛起層層的紅雲,讓她獨醉其中,不能自已,渾然忘記了車站的喧囂和熱鬧,彷彿時光已經倒流,她仰着臉,雙手挽在楊志遠的肩上,一吻動情,天長地久。一輩子,勿相忘。

楊志遠嬉笑着在安茗的臉上有如蜻蜓點水般地吻了一下,而後一臉快樂地閃到一旁,望着楊志遠有如孩子般頑皮的笑意,安茗臉上泛起緋紅,說:“你怎麼還這樣,也不怕別人看見。”

楊志遠笑,說:“怕什麼,有什麼好怕!”

只聽得身邊有人哈哈一笑,說:“是沒有什麼好怕的,看見了怎麼樣?只能是兩個字:羨慕。”

一偏頭,說笑之人,正是周至誠書記。

什麼時候,周伯伯和王琳阿姨已經下車了,此時他們就站在一旁望着他倆慈愛地笑。楊志遠臉皮厚,可以不在於,安茗不免有些羞澀,心想自己也太渾然忘我了,竟然沒有留意到周伯伯和王琳阿姨已經到了,真是,羞死了。安茗羞澀地和周至誠問了一聲好,然後走到王琳的身邊,挽着王琳的左臂,說王琳阿姨,志遠就知道一天到晚欺負我,您可得給我做主。王琳微微笑,用右手拍了拍安茗的手,說做主?這個主我可作不了,這也叫欺負?

周至誠哈哈笑,說:“這可不是欺負,這是愛。看到你們這十多年,一路走來,到如今還能如此親暱,彼此心中有愛如初,我真爲你們感到由衷的高興。”

周至誠打量着楊志遠:“我看看!黑了!瘦了!看樣子是沒少勞心費力。”

王琳說:“還能不瘦嗎,那麼大的雨,那樣玩命,看着就揪心。”

王琳關切地問:“志遠!你沒事了吧?”

周至誠笑,說:“看你這話問得,他能有什麼事?心情愉快,心境開朗,活蹦亂跳,一看就知道恢復得不錯。”

王琳白了周至誠一樣,說我們說話,你插什麼嘴。楊志遠朝周至誠直樂。周至誠已是哈哈一笑,說我檢討,我忘了,節假日期間,女士爲大,周書記得唯夫人之命是從。

今天隨同周至誠一同到普天的。還有蔡政宇,另外還有兩人楊志遠不認識,一看架勢就知道有些武藝,不用說是省委保衛處的保衛人員。蔡政宇在車上一介紹,還真是,一個是沿海省省委保衛處的處長,一位是保衛處的幹事。

車出古城收費站,周至誠看到楊志遠和方芊爲社港旅遊做的廣告,呵呵笑:“志遠,你這是幹嘛,代言廣告?有沒有拿廣告費?”

楊志遠說笑:“當年在社港當書記,爲社港旅遊拋頭露面,屬職責所在,理所當然之事,現在到了會通,都市長了,想拿點廣告費來着,卻是有些不好意思張口,要不等下書記幫我問問。”

周至誠說笑,說:“那你怎麼好意思和別的美女抱腰搭背,我看你和安茗做這個廣告還差不多。”

楊志遠笑,說:“既然書記指示,我讓他們把這廣告換了,我和安茗就算了,周書記的形象還差不多,廣告詞我都想好了,周書記叉着腰,手指社港:社港在此,趕緊下車。試想沿海省路過本省的羣衆,還不得從古城下高速,上社港去看看。”

“那這成了什麼,行政命令?”周至誠一笑,問,“坐在自行車後面的丫頭是誰?也是你們社港的?”

安茗笑,說:“周伯伯,老土了不是,人家現在可是全國有名的影視歌明星,這可是明星效應。”

周至誠笑,說:“喔,是個明星?我不追星,我哪知道。”

他回頭問蔡政宇:“有名嗎?”

蔡政宇笑,點頭:“方芊現在可是一線明星,現在請她做廣告,至少得七位數,您說她有沒有名。”

“乖乖,是了不得,我這個省委書記,一二十年的工資才抵得上她拍一個廣告。”周至誠笑問,“志遠,當年你請她,花了多少人民幣?”

楊志遠說:“純屬友情支持,分文未取。”

周至誠說有這樣的好事?楊志遠笑,說書記您是否還記得您還是省長時,我說有一個朋友在北京漂着,您說一個女孩子在北京拼搏不容易,但只有經歷磨礪,纔會成就非凡。您還聽過她的歌,說旋律優美,但有些憂傷。周至誠笑,說是她?看來,她經過磨礪,還真的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了,不錯,人生就該如此,努力拼搏,纔會成功,不拼搏,連成功的機會都沒有。楊志遠笑,說您還要我把廣告換掉嗎?周至誠笑,說安茗都說我老土了,只有安茗沒有意見,我還能有什麼意見。

安茗笑,說:“我能有什麼意見,我覺得這個廣告不錯,很唯美。”

說笑之間,張溪嶺隧道到了。

鄺文韜放慢車速,在院長題寫的“風光無限”純白如玉的大石頭旁,有人在此向中巴車招手。楊志遠一看,竟然是範曉寧,不用說朱明華書記先到了。也是一臺中巴車,停靠在路邊,是省政府的車,陪同朱明華的,不只是範曉寧,還有一人,正是付國良。

大家握手,樂呵呵,好久不見,很是想念,無比親熱,盡顯同志間的親密。

兩位省委書記相逢於曾經一同工作一同奮鬥過的這片土地,一時百感交集。周至誠看着石頭上院長題寫的字,笑,說:“明華,我們大家一起合影留念,怎麼樣?”

還能怎麼樣,周至誠一說,也不管朱明華有沒有同意,隨從人員把兩位書記和兩位書記夫人往中間一擠,咔嚓咔嚓,笑容就此定格。

誰拍照?蔡政宇。

蔡政宇拍完,說兩位領導可不能動,這麼好的機會,可不能把我丟在一邊。蔡政宇把數碼相機往楊志遠的手裡一塞,說這次由志遠你來掌鏡。

蔡政宇站在楊志遠的位置上。楊志遠笑,說政宇兄你還得笑得陽光笑得燦爛一點,對對對,把嘴巴張大一點。

咔嚓咔嚓。大功告成。

蔡政宇將楊志遠拍的照片一回放,氣得七竅生煙,他是笑得很是陽光,很是燦爛,但是拍得很是誇張,齜牙咧嘴,整個一個破壞形象。蔡政宇找楊志遠算賬,說楊志遠你這是幹嘛?把我拍成這樣。楊志遠笑,說你哪樣啦,我看看。還真是,政宇兄的形象是不怎麼瀟灑,可你不是主角啊,兩位書記纔是,只要書記的形象好看就成了,你就湊合吧。

大家哈哈一樂。

付國良笑,說“政宇,志遠這小子就是喜歡搗蛋,等下讓兩位書記跟你單獨合影一張,我來給你拍。”

車行張溪嶺隧道,燈光柔和,照在地上成桔黃色,四車道,不時可見大型貨車與中巴車相對而過,一派繁忙。

周至誠和朱明華都是第一次過張溪嶺隧道,都點頭,說志遠能用兩年多的時間將隧道貫通,能將隧道修成如此規模,不簡單,不容易。

兩臺中巴車一前一後停在社港小火車站廣場。現在的社港旅遊早就今非昔比,有了滾石投資1.6億人民幣和朱少石的朱氏能源五千萬人民幣的注入,社港旅遊如虎添翼,突飛猛進,雖然火車站依舊保持原貌,但周邊早就進行了拓展,原來那些破破舊舊的民居早就進行了拆遷,變成了廣場,變成了停車場。

第2章 楓樹灣(3)第5章 書記蒞臨(2)第33章 旅遊畫冊(3)第40章 蓬蓽生輝(3)第26章 懷舊之旅(3)第5章 書記蒞臨(1)第21章 務虛務實(2)第30章 責無旁貸(2)第9章 磁場效應(4)第37章 更上層樓(2)第15章 舊地重遊(1)第12章 張憫沈協(2)第32章 昔日重來(1)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2)第6章 晚成縣長(1)第7章 幾多醉(1)第11章 勿忘歷史(6)第16章 同學情誼(2)第3章 嘔心瀝血(4)第6章 短兵相接(1)第20章 重大突破第31章 情深意切(2)第18章 問政於楊(3)第18章 換屆在即(3)第8章 新春團拜(4)第3章 多方會談(3)第34章 提前佈局(3)第29章 意外當選(1)第12章 驚濤駭浪(1)第30章 責無旁貸(1)第37章 天塹變通途(1)第24章 稻田養殖(2)第25章 心如電擊(3)第26章 願賭服輸(2)第9章 國慶長假(2)第15章 舊地重遊(2)第5章 魚苗事件(2)第25章 洽談周(1)第37章 更上層樓(4)第21章 務虛務實(1)第25章 洽談周(1)第7章 幾多醉(1)第32章 人大議案(1)第26章 懷舊之旅(1)第13章 得失之間第13章 思變之力(1)第24章 稻田養殖(1)第22章 江山多嬌(2)第17章 堵不如疏第6章 沿海調研(1)第11章 陳年舊案第8章 市長調研(2)第36章 會通奇蹟(3)第5章 書記蒞臨(5)第9章 國慶長假(1)第24章 雨後新竹(1)第44章 千里姻緣(1)第33章 旅遊畫冊(1)第35章 心情愉悅(4)第19章 運輸問題(3)第20章 重大突破第2章 韜光隱晦(2)第9章 國慶長假(4)第13章 同舟共濟(2)第14章 時不待我(1)第2章 韜光隱晦(1)第26章 懷舊之旅(3)第8章 市長調研(2)第4章 路見不平(3)第8章 市長調研(2)第3章 嘔心瀝血(4)第1章 黨校報到(2)第13章 英雄美女(2)第31章 情深意切(1)第8章 新春團拜(3)第13章 同舟共濟(1)第28章 省長召見(3)第39章 農博會(2)第4章 先謀後定(1)第10章 前所未有(2)第10章 漁翁得利(1)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32章 昔日重來(3)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27章 省委考察組(4)第25章 心如電擊(3)第6章 短兵相接(2)第22章 江山多嬌(1)第4章 不拘一格(1)第4章 魚頭期貨(3)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4章 路見不平(2)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18章 換屆在即(1)第34章 龍舟待發(2)第3章 將軍令下(1)第9章 國慶長假(2)第12章 張憫沈協(3)第24章 將軍光臨(1)
第2章 楓樹灣(3)第5章 書記蒞臨(2)第33章 旅遊畫冊(3)第40章 蓬蓽生輝(3)第26章 懷舊之旅(3)第5章 書記蒞臨(1)第21章 務虛務實(2)第30章 責無旁貸(2)第9章 磁場效應(4)第37章 更上層樓(2)第15章 舊地重遊(1)第12章 張憫沈協(2)第32章 昔日重來(1)第17章 喪鐘爲誰而鳴(2)第6章 晚成縣長(1)第7章 幾多醉(1)第11章 勿忘歷史(6)第16章 同學情誼(2)第3章 嘔心瀝血(4)第6章 短兵相接(1)第20章 重大突破第31章 情深意切(2)第18章 問政於楊(3)第18章 換屆在即(3)第8章 新春團拜(4)第3章 多方會談(3)第34章 提前佈局(3)第29章 意外當選(1)第12章 驚濤駭浪(1)第30章 責無旁貸(1)第37章 天塹變通途(1)第24章 稻田養殖(2)第25章 心如電擊(3)第26章 願賭服輸(2)第9章 國慶長假(2)第15章 舊地重遊(2)第5章 魚苗事件(2)第25章 洽談周(1)第37章 更上層樓(4)第21章 務虛務實(1)第25章 洽談周(1)第7章 幾多醉(1)第32章 人大議案(1)第26章 懷舊之旅(1)第13章 得失之間第13章 思變之力(1)第24章 稻田養殖(1)第22章 江山多嬌(2)第17章 堵不如疏第6章 沿海調研(1)第11章 陳年舊案第8章 市長調研(2)第36章 會通奇蹟(3)第5章 書記蒞臨(5)第9章 國慶長假(1)第24章 雨後新竹(1)第44章 千里姻緣(1)第33章 旅遊畫冊(1)第35章 心情愉悅(4)第19章 運輸問題(3)第20章 重大突破第2章 韜光隱晦(2)第9章 國慶長假(4)第13章 同舟共濟(2)第14章 時不待我(1)第2章 韜光隱晦(1)第26章 懷舊之旅(3)第8章 市長調研(2)第4章 路見不平(3)第8章 市長調研(2)第3章 嘔心瀝血(4)第1章 黨校報到(2)第13章 英雄美女(2)第31章 情深意切(1)第8章 新春團拜(3)第13章 同舟共濟(1)第28章 省長召見(3)第39章 農博會(2)第4章 先謀後定(1)第10章 前所未有(2)第10章 漁翁得利(1)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32章 昔日重來(3)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27章 省委考察組(4)第25章 心如電擊(3)第6章 短兵相接(2)第22章 江山多嬌(1)第4章 不拘一格(1)第4章 魚頭期貨(3)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4章 路見不平(2)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18章 換屆在即(1)第34章 龍舟待發(2)第3章 將軍令下(1)第9章 國慶長假(2)第12章 張憫沈協(3)第24章 將軍光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