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追逐幸福的方向

既然是在北京過年,有兩個人,楊志遠是必須要去拜會的。一個是吳子虛,還有一個就是張平原。初四,陳明達下一線部隊去看望那些爲祖國值守的邊防官兵去了,李澤成也隨院長外出視察。這天上午沒事,楊志遠給張平原打了一個電話,問老師是否在家。張平原說:“志遠你不打電話給我,我還準備打電話給你了,怎麼樣,一起吃個飯?”楊志遠連連說好啊。

這個電話,楊志遠其實是在張平原的樓下打的,楊志遠掛了電話,就和安茗下了車,從車尾箱裡提了酒。上樓,敲響了張平原家的門。是張平原開的門,一看是楊志遠和安茗,就笑,說:“你們倆都到家門口了,直接上來就是,還打什麼電話,是不是怕我這有人,不方便。”

張平原哈哈笑,說:“你老弟也做了這麼久的省長秘書了,難道還這般不懂套路,鑽營之人,年前就開始走家串戶,這家進了那家去,豈會等到現在。年後登門拜訪的,哪個不是至親好友。”

楊志遠也笑:“老師洞察秋毫,看來老師同樣是免不了俗。”

張平原笑,說:“有些事情不是你不樂意,就沒有人去做。是人,都免不了俗,就看你自己怎麼去掌握這個度。還好我的家在北京,可免去不少的騷擾。”

楊志遠和安茗進了屋,張平原一看楊志遠手中的酒,說:“志遠,你幹嘛,你我之間好像用不着來這一套。”

楊志遠笑,說:“大過年的,給老師拜年,兩手空空,老師自是不會介意,可我豈會好意思,怎麼好進老師家的門。”

張平原搖搖頭,說:“這人啊,只要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脫不了人之常情。就像你楊志遠,現在不也一樣免不了俗。行了,放那吧。”

張平原給楊志遠沏茶,楊志遠一看,就張平原一個人在家,問:“師母她們呢,沒在家?”

張平原笑,說:“一早就上孩子他姥爺家去了。”

張平原看着安茗笑,說:“安茗,就開始夫唱婦隨了,有了小媳婦的風範。”

安茗有些羞澀,說:“老師,可不能這樣。”

張平原笑,說:“我哪樣啊,沒弄明白。”

楊志遠在一旁笑着喝茶,是楊家坳的‘眉兒金’。張平原和安茗說笑了一陣,問楊志遠:“你母親呢,在駐京辦還是在安茗家?”

楊志遠說:“在駐京辦休息。”

張平原說:“那行,我們等會先去駐京辦接了你母親,再上北京飯店吃飯。”

楊志遠一聽,忙說:“老師,何必浪費,沒那必要。”

張平原叱責,說:“你母親好不容易來北京一趟,我怎麼着也得儘儘地主之誼,什麼叫沒有必要,我看是大有必要,很有必要,這是我的意思,你只有聽從的份。”

張平原都這麼說了,楊志遠也就只能搖頭,無可奈何地一笑。張平原一看時間也不早了,在路上只怕還會耽擱一些時間,就笑,說:“志遠,甭喝茶了,你楊家坳的好茶,你難道沒喝夠,走,去接你母親去。”

仨人下了樓,張平原一看楊志遠開了駐京辦的車,就笑,說:“安茗,你坐後面,我坐前面,和志遠好說話。”

按官場禮儀,副駕駛座是秘書或者保衛人員坐的,張平原不按套路,大大方方的坐在了前面,這就是私誼。

張平原說:“怎麼樣,和安茗家都商量好了,什麼時候辦喜宴?”

楊志遠說:“其實這事也就是個形式,也沒怎麼商量,簡簡單單幾句話就說定了。”

張平原笑,說:“這不正說明陳明達將軍大氣,對你百分百滿意。志遠、安茗,想來你們肯定會在楊家坳小範圍地辦幾桌,看來這一次,我不一定到得了場。”

楊志遠看了張平原一眼,他知道張平原此話,肯定會有後續,但他還是追問了一句:“老師,這是爲何?”

張平原笑了笑,說:“志遠,有件事我一直沒告訴你。年前,中組部的領導找我談話了,我將調回北京,任一家國有大銀行的副行長。年後,我回榆江辦完交接手續,就上北京報到了,所以以後天各一方,想要見面,只怕就只能是你到北京來看我了。”

楊志遠和張平原之間,亦師亦友。楊志遠回楊家坳創業之時,張平原對其幫助頗大,楊志遠有什麼問題和困難都願意找張平原說說,討討主意。張平原覺得不違反大原則的,能幫一把的就會出手幫一把,幫不上的,也都據實明言。因爲事情都多,兩個人見面的機會其實並不多,但彼此都把對方記在了心裡。楊志遠到周至誠身邊工作後,和張平原都在省城榆江,碰上兩個人時間都寬裕,也會相約到路邊的小店喝點小酒,拉會家常。楊志遠和張平原之間表面上淡淡的,但感情卻是深入骨髓。

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是有行政級別的,行長、董事長正部級,副行長那就是副部級,儘管知道張平原是憑自己的真才實學升職,張平原的才學終於得到了高層的肯定,楊志遠應該爲張平原高興纔對,但現在楊志遠猛一聽張平原要回北京,心裡還是覺得空落落的,有着一絲不捨。

安茗一看楊志遠離愁滿懷,車裡的氣氛有些沉悶,於是就笑,說:“老師真不夠意思。”

張平原笑:“這話從何說起。”

安茗說:“您看我正準備上榆江,以爲今後可以和老師同處一座城市,卻不想老師竟然要回北京,老師您說您是不是挺不夠意思的。”

張平原點頭,說:“還別說,真是如此。”

楊志遠說:“老師什麼時候離開榆江,那天我得送送你。”

張平原笑,說:“志遠,形式上的東西,你我就免了。反正你現在有的是機會到北京,大家再怎麼忙,想要見個面,還是有的是機會。”

楊志遠笑了笑,心裡下定決心,年後回榆江,無論如何得送送張平原,雖然是一種形式,但這是一份心意,關乎情誼,不能用金錢去衡量也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只能用行動。

按說,楊志遠初七就該和周至誠省長回省城榆江,但周至誠省長考慮到楊志遠和安茗在年後要是辦結婚證,而民政局初八纔開始上班,周至誠特意推遲了一天,定在初八下午回榆江。

初八一大早,楊志遠和安茗就帶齊了相關的介紹信、證件和喜糖,走進了西城區民政局。楊志遠的戶口不在北京,九十年代中後期,男女方的戶口不在同一地,想要在北京辦結婚證還比較麻煩,好在安小萍知道楊志遠時間緊迫,先找朋友打了招呼,通融通融,簡化一些手續,即便如此,楊志遠和安茗還是耗時兩小時,民政局的官員這纔給他倆頒發了大紅的結婚證,並且一臉嚴肅的宣佈:“我代表政府莊重地宣佈,你倆現在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可的合法夫妻,祝你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白頭偕老。”

楊志遠和安茗手牽着手,一臉幸福地走出了西城區民政局。安茗看着手中的紅本本,笑:“真沒想到就這麼把自己簡簡單單地嫁掉了。”

楊志遠笑,說:“現在後悔可來不及了。”

安茗笑,說:“我心甘情願地嫁給你,何來後悔一說。只是想想,我發現我倆的交往都是我主動,你被動,愛情小說可不是這樣寫的,你我好像反過來了。”

楊志遠笑,說:“愛情小說裡的故事你也信,都是些不懂愛情的人寫給相信愛情的人看的。”

安茗笑,說:“志遠,這麼說來你不相信愛情咯。”

楊志遠笑,說:“我自然是相信愛情,就像我相信冬去春會來一樣。只是我這人生性木訥,只怕是情商有問題麼,所以比較喜歡被動。”

安茗笑,說:“你情商有問題,誰信。”

楊志遠放開安茗的手,笑着說:“既然你覺得你追我,心有不甘,那你現在就跑,我來追你如何。”

安茗笑,說:“這也叫追啊。”

雖然是這般說,安茗已是咯咯地笑着,一臉快樂地跑遠。

楊志遠對着安茗的背影喊:“安茗,我一定要追到你。”

倆人奔跑在街上,周圍紅牆碧瓦。這天的安茗穿着一件充滿喜慶的紅色的小開領的緊身風衣,奔跑中的安茗飄逸而動感,她不時回過頭,朝楊志遠輕柔地笑,那笑有幸福有快樂也有一絲小俏皮。楊志遠看着不遠處的安茗,突然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溫暖。楊志遠知道,從今以後,這個花一樣俏麗的女孩,就成了自己的妻子,與自己同呼吸共命運,生死與共,這是何等的神聖,有何其的讓人心馳神往。

楊志遠隨着安茗在街上幸福的追逐和奔跑,安茗不時回過頭,笑,說楊志遠你快點,就你這蝸牛般的速度,你什麼時候可以追到我。楊志遠一笑,緊追了幾步,一把把安茗抱在了懷裡,安茗迎着頭,靠在楊志遠的懷裡,微微地喘息,同樣感懷於這種平靜的幸福。

起風了,安茗轉過身,如一個幸福的小妻子,溫柔地幫楊志遠緊了緊衣領,說:“志遠,我們回家吧,媽媽們都在等着呢。”

楊志遠輕吻了一下安茗的額頭,點頭,說:“好。”

街頭人來車往,楊志遠牽着安茗的手,伸手攔了一輛的士。

安茗的家裡,安小萍和張青站在四合院正廳的屋檐邊,一邊朝大門張望,一邊不停地嘀咕,說:“怎麼還沒回,按說也該到了。”

正在焦急之中,就看見楊志遠和安茗手拉着手,跑了進來。兩位母親迎了上來,接過楊志遠手中的結婚證仔細地翻看。安小萍笑,說:“這可比我們那個時代的結婚證好看多,我們那個時候,就是一張形如獎狀的紙。”

安小萍的眼睛有些紅潤,說:“志遠,從今天開始,我就算是把安茗真正地交給你了。”

楊志遠說:“媽,你放心,我一定會好好愛護她的。”

安小萍問安茗:“給你爸打電話了嗎?”

安茗光顧着高興,還真把這事給忘了。她吐了吐舌頭,趕忙給陳明達打電話。陳明達應該還在某個邊境地區,手機的信號斷斷續續了,聽不清楚。安茗對着電話,一字一句:“爸,我—結——婚——了!”

楊志遠這天下午就和周至誠飛回了榆江。

來機場接機的除了付國良和於小閩,還有林覺和楊雨菲,楊志遠知道省長一回榆江,肯定有許多的事情在等着他,自己只怕沒有時間送母親回楊家坳,楊志遠和林覺聯繫,讓林覺晚一天離開榆江,到機場來接機,和張青一同回楊家坳去。楊志遠看到楊雨菲有些意外,說:“你不是在楊家坳麼,你怎麼也來了?”

楊雨菲伶牙俐齒,但她今天讓楊志遠這麼一問,羞紅着臉,好半天沒說出話來。楊志遠一看楊雨菲這種表情,頓時明白了,雨菲這丫頭現在正和林覺情意綿綿,這丫頭看來是過完年就上省城找林覺來了。楊志遠笑了一笑,也就不再多問。大家到了停車坪,張青向周至誠道謝。周至誠一笑,和張青握手道別。楊志遠把張青送到五十鈴旁,把張青扶上後座,朝林覺和楊雨菲一擺手,看着五十鈴駛離機場停車坪,這纔回到奧迪邊,上了奧迪的前座。奧迪跟在五十鈴車後,一前一後地朝高速駛去。

楊志遠在後來的二十天裡,又兩次到榆江機場來送機,一次自然是送張平原,而另一次則是送向晚成。

過完正月十五,張平原的交接工作就正式完成,張平原下放本省工作了好幾年,自然會有些彼此欣賞的朋友,人生活在一個社會中,是人,就離不開社會,這個所謂的社會,可以是組織也可以是自己的小圈子。是人,就會爲人情世故所累,張平原也不例外,他這次回北京,是官升一級,自然少不了要喝幾杯送行酒,連周至誠省長知道此事後,也專門抽時間請張平原吃了一頓飯,祝賀張平原高升,希望張平原到北京後,一如既往地支持本省的金融工作。

張平原如此就在本省多呆了幾天,直到正月二十,張平原才起身,回京。楊志遠這次鐵了心要送張平原,他特意向省長告了假,早早地守在張平原的住處,張平原見楊志遠執意要送,也就由了他。楊志遠隨齊秉的車,一直把張平原送進了機場。在走進安檢通道的那一刻,張平原拍了拍楊志遠的肩膀,什麼都沒說,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一切盡在不言中。楊志遠看着張平原走過安檢通道,往事歷歷在目。尤其是當年楊志遠回到省城的第一晚,在富麗華的前坪,張平原用低沉的聲音說‘能幫一把是一把’的場景,彷彿就在昨日。楊志遠知道,在自己的生命力,有些人有些情值得自己一輩子去銘記。

向晚成則是在回中央黨校繼續下半期的學習時,特意提前一天到了榆江,楊志遠因爲當時正隨同省長由宋華強陪着在平定視察,就讓向晚成先入住省委招待所。平定縣作爲黨風廉政建設、官德素養教育試點縣,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效果不錯。周至誠省長說是視察,其實還是去給宋華強鼓勁,希望宋華強再接再厲,多出成績。楊志遠這天直到晚上才和向晚成見上了面,楊志遠問向晚成的學習生活怎麼樣。向晚成說對於我來說,學習用四個字可以概括,那就是‘勤能補拙’。到底在中央黨校學習了幾個月,楊志遠和向晚成聊天,感覺向晚成的變化實實在在。楊志遠知道向晚成在進京前找自己聊天,既有好久沒見有些想念的意思,同時也無非還想知道本省省委換屆之事,畢竟此事爲本省政界頭等大事,事關前程。此等事情,在沒有塵埃落定前,萬事皆有可能,楊志遠自然不可能告訴向晚成什麼,但楊志遠還是送給向晚成一句話:兩耳別聞窗外事,安心讀好黨校書。

向晚成知道楊志遠這是告訴自己靜心靜氣靜觀其變。省委換屆在即,周至誠接任省委書記一職的傳言越來越濃,向晚成現在已經知道自己上中央黨校學習是周至誠欽定的,自是希望此傳言屬實,那對自己最爲有利。

向晚成他們這一期中央黨校縣委書記長訓班的學員來自全國各地,自然就成了一個信息集散中心。本次換屆,有些省份的換屆工作走在了前面,早在十一十二月間就已經完成。那些省委換屆結束後,就開始進行地級市的換屆,從各地反饋的情況來看,這次各省地級市的換屆突出的一點就是重視基層幹部的提拔,許多有着基層工作經歷的幹部都被選拔擔任各級領導職務,他們這一期黨校的學員都看出了一些端倪,經過綜合分析,大家得出結論,這次各級黨委的換屆,黨中央的用人導向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在基層一線培養幹部,在基層一線鍛鍊幹部,在基層一線使用幹部”成了這次換屆的用人宗旨。而他們這一期的黨校學員,恰恰都是這樣的一批泥腿子幹部,自是一個個心有欣喜。

直到楊志遠把向晚成送到機場,向晚成也沒有從楊志遠處打探出什麼,但他一見楊志遠如此淡定,他有些躁動的心頓時安定了下來,心想還是志遠說得對,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在事態沒有明朗之前,好好學習,以不變應萬變,纔是自己最好的選擇。

第14章 不離不棄(1)第1章 黨校報到(1)第3章 嘔心瀝血(2)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26章 賓客盈門(2)第6章 沿海調研(1)第10章 新春福到(3)第2章 師生情重(1)第28章 省長召見(3)第8章 新春團拜(4)第27章 省委考察組(1)第4章 魚頭期貨(2)第37章 天塹變通途(1)第14章 姜慧其人第27章 大器必成第16章 無怨無悔(2)第5章 書記蒞臨(5)第35章 心情愉悅(2)第16章 同學情誼(1)第2章 韜光隱晦(3)第16章 天網恢恢(2)第25章 洽談周(4)第19章 運輸問題(1)第1章 初來乍到(2)第11章 勿忘歷史(2)第5章 大智若愚(1)第30章 冬天的溫暖(1)第12章 春暖花開(1)第10章 新春福到(2)第26章 賓客盈門(2)第15章 事發突然(3)第18章 開工在即(2)第14章 通普高速(1)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12章 驚濤駭浪(2)第36章 諸事妥當(2)第16章 同學情誼(2)第3章 將軍令下(2)第10章 新春福到(1)第18章 問政於楊(1)第13章 英雄美女(1)第23章 一通百通(1)第24章 將軍光臨(3)第21章 務虛務實(4)第3章 權力快感(4)第22章 發展準則(2)第22章 桃李天下(2)第23章 線上有線(1)第46章 情誼無價(1)第33章 初具雛形(3)第22章 江山多嬌(3)第28章 福星高照(1)第15章 舊地重遊(3)第2章 成竹在胸(3)第24章 雨後新竹(1)第39章 農博會(1)第25章 心如電擊(1)第21章 務虛務實(3)第26章 賓客盈門(3)第37章 獻禮華誕(2)第7章 夜色迷離(2)第25章 洽談周(2)第33章 旅遊畫冊(2)第31章 又見北京(3)第3章 權力快感(2)第34章 提前佈局(1)第25章 心如電擊(3)第8章 張溪嶺(1)第15章 事發突然(2)第25章 洽談周(2)第7章 夜色迷離(1)第7章 英雄相惜(1)第18章 換屆在即(1)第12章 驚濤駭浪(3)第18章 換屆在即(3)第17章 吉祥號碼(3)第34章 提前佈局(1)第19章 雄才韜略(2)第20章 重大突破第6章 短兵相接(2)第10章 新春福到(1)第31章 情深意切(1)第15章 舊地重遊(2)第12章 張憫沈協(1)第30章 冬天的溫暖(1)第19章 中央考察組(1)第18章 問政於楊(1)第42章 人生之幸(2)第16章 無怨無悔(3)第19章 運輸問題(1)第26章 懷舊之旅(2)第35章 激情飛揚(2)第14章 通普高速(4)第21章 遠山如黛(3)第5章 書記蒞臨(4)第19章 中央考察組(3)第21章 北京過年(1)第6章 沿海調研(3)第32章 昔日重來(1)第37章 更上層樓(2)
第14章 不離不棄(1)第1章 黨校報到(1)第3章 嘔心瀝血(2)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26章 賓客盈門(2)第6章 沿海調研(1)第10章 新春福到(3)第2章 師生情重(1)第28章 省長召見(3)第8章 新春團拜(4)第27章 省委考察組(1)第4章 魚頭期貨(2)第37章 天塹變通途(1)第14章 姜慧其人第27章 大器必成第16章 無怨無悔(2)第5章 書記蒞臨(5)第35章 心情愉悅(2)第16章 同學情誼(1)第2章 韜光隱晦(3)第16章 天網恢恢(2)第25章 洽談周(4)第19章 運輸問題(1)第1章 初來乍到(2)第11章 勿忘歷史(2)第5章 大智若愚(1)第30章 冬天的溫暖(1)第12章 春暖花開(1)第10章 新春福到(2)第26章 賓客盈門(2)第15章 事發突然(3)第18章 開工在即(2)第14章 通普高速(1)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12章 驚濤駭浪(2)第36章 諸事妥當(2)第16章 同學情誼(2)第3章 將軍令下(2)第10章 新春福到(1)第18章 問政於楊(1)第13章 英雄美女(1)第23章 一通百通(1)第24章 將軍光臨(3)第21章 務虛務實(4)第3章 權力快感(4)第22章 發展準則(2)第22章 桃李天下(2)第23章 線上有線(1)第46章 情誼無價(1)第33章 初具雛形(3)第22章 江山多嬌(3)第28章 福星高照(1)第15章 舊地重遊(3)第2章 成竹在胸(3)第24章 雨後新竹(1)第39章 農博會(1)第25章 心如電擊(1)第21章 務虛務實(3)第26章 賓客盈門(3)第37章 獻禮華誕(2)第7章 夜色迷離(2)第25章 洽談周(2)第33章 旅遊畫冊(2)第31章 又見北京(3)第3章 權力快感(2)第34章 提前佈局(1)第25章 心如電擊(3)第8章 張溪嶺(1)第15章 事發突然(2)第25章 洽談周(2)第7章 夜色迷離(1)第7章 英雄相惜(1)第18章 換屆在即(1)第12章 驚濤駭浪(3)第18章 換屆在即(3)第17章 吉祥號碼(3)第34章 提前佈局(1)第19章 雄才韜略(2)第20章 重大突破第6章 短兵相接(2)第10章 新春福到(1)第31章 情深意切(1)第15章 舊地重遊(2)第12章 張憫沈協(1)第30章 冬天的溫暖(1)第19章 中央考察組(1)第18章 問政於楊(1)第42章 人生之幸(2)第16章 無怨無悔(3)第19章 運輸問題(1)第26章 懷舊之旅(2)第35章 激情飛揚(2)第14章 通普高速(4)第21章 遠山如黛(3)第5章 書記蒞臨(4)第19章 中央考察組(3)第21章 北京過年(1)第6章 沿海調研(3)第32章 昔日重來(1)第37章 更上層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