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田裡的禾苗開始返青的時候,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同意《關於在社港進行取消農業稅試點的報告》的批覆正式行文,下發到社港,楊志遠懸着的心就此落了下來。
楊志遠把報告交給湯治燁省長後,一連數月,此報告隨同省長一去不復返,直到夏收結束,也無下文。楊志遠有些鬱悶,不明白省長此舉是何意思。難道是省長將報告放到兜裡,一時大意,忘了,當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等同於零;又或者是省長考慮此事事關重大,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社港先行,其他縣市怎麼辦,經濟強縣自然可以緊隨其後,但那些貧困縣呢,每月財政收入杯水車薪,朝不保夕,至今有如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天到晚就指望省裡市裡那爲數不多的扶貧資金,一旦也如社港一般,取消農業稅,那就無異於釜底抽薪,省長對此不可能沒有考慮。楊志遠心想,這才省政府遲遲沒有下文的關鍵所在,現在看來自己當初還是有欠考慮,取消農業稅一事,還是應該先斬後奏,悄悄進行爲宜,取消農業稅爲大勢所趨這是遲早的,如果是自上而下,肯定有相關的配套措施一同下來,但自下而上,就複雜得多,省長他得站在省政府的角度去全盤考慮。他楊志遠把報告一遞,實際上是把一個複雜的難題交給了省長去解答,可事已至此,還能怎麼辦,只能是等。
夏收之時,孟路軍爲此事特意跑到楊志遠的辦公室,問楊志遠該怎麼辦,往年與夏收一同進行的,是上半年農業稅的徵收,今年情況不同,縣人大已經原則上同意取消農業稅,但省政府卻遲遲不見批覆,何去何從,下面的鄉鎮不好操作。
楊志遠言意簡潔,一個字:拖。既然縣人大已經原則上同意取消農業稅,鄉親們都已有所耳聞,心裡已有預期,難道就因爲省政府沒有批覆,就失信於民?讓鄉親們失望?不應該,既然上不能上,下不能下,那就拖。對下直言農業稅就此取消,上面問起,就言農業稅一時收不上來。雖然社港現在縣富民強,農業稅收不上來一說有些牽強,純屬託詞,但自上而下,要的不過就是社港方面的一個態度,沒有誰會對此刨根問底,一窺究竟。屬心知肚明的事情,如果較真,就很沒意思了。
但久拖不決,畢竟不是辦法。楊志遠猶豫再三,在此期間還是有些唐突地給湯治燁省長去過一次電話,還好省長對他楊志遠記憶猶新,一聽秘書告之是楊志遠的電話,很是爽快地接了,楊志遠和省長通話,自然不會如羅亮、付國良那般隨意。倒是省長笑呵呵的,很是隨意地說,志遠同志啊,是不是問那報告的事情啊,別急,有幾個錯別字要改,很快就有結果。
交給省長的報告,行文措辭,改了又改,層層把關,會有錯別字?怎麼可能?但楊志遠還是從省長的這寥寥數語中聽出了諸多信息。第一,省長對報告一事很是上心,並沒有過後即忘;第二,省長態度不錯,笑呵呵的,錯別字一說,調侃的成分居多,這說明省長從心裡認同社港方面的做法,目前尚無明確的答覆,是因爲省長還有些後續工作要做;第三,省長已經明示,事情已有定論,很快就有結果。
那還說什麼,等唄。還真是,在楊志遠和省長通過電話沒多久,省政府同意社港先行取消農業稅的批覆就到了,楊志遠至此方纔鬆了口氣。
此時晚稻已經返青,長勢喜人,稻田養殖也已全面鋪開,科技人員都已下鄉下村,各村各戶都已按規劃放養完畢,蟹苗魚苗泥鰍苗,林林總總,所有適宜於此季養殖的品種,都由縣農業信息公司統一協調議價,質優價廉,服務周到,自然比農戶自行採購合算,農戶照例可以賒銷,登記在冊,只待秋後算賬。
諸事安排妥當,只需各家各戶好生餵養,到金秋收獲之時,計算錙銖,總結得失即可。楊志遠這些天除了上田間去看看,好像也沒有什麼事情需要他早經謀定的了。社港現在諸事已定,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政風前所未有地清廉,基層幹部,整天套鞋雨具沉在一線,及時瞭解農業生產情況,及時爲鄉親們排憂解難,很是務實。羣衆到各職能部門組成的政務中心去辦事,工作人員態度熱情,一副笑臉,讓人如沐春風。
社港農業科技園日趨繁忙,隨着入園企業的日趨增加,除了與農業有關的公司希望進入園區,也有其他行業的企業要求入園,楊志遠自然不能簡而拒之,這其中必定有諸多優質的企業,社港自然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基於此,農業科技園在現有的基礎上,又成立工業園。對入園企業,楊志遠原來都有把關,但現在也用不着楊志遠親自過問了,因爲農業科技園已經按楊志遠的佈署成立了環評委員會,聘請各行各業的人士爲環評委員會委員,並且邀請市民積極參與討論,企業入園,環評持一票否決權,只要是對社港生態有影響的項目,項目投資再大,也不允許其進入社港。楊志遠此舉意在長遠,靠長官意志只是爲一時權宜之計,他楊志遠自律,幾十年以後呢,那時的書記縣長,是不是也是如此,那麼成立環評委員會就顯得尤爲重要,畢竟書記縣長多爲匆匆過客,社港居民纔是社港真正的主人,世代生息於此,對環境的保護肯定不會掉以輕心。環評委員會的成立,就成了制約權力的緊箍咒,雖然此舉不能就此杜絕權力衝動下的不智之舉,但至少會讓權力有所顧忌,唯有如此,社港的青山綠水,藍天碧瓦才能世世代代的保存下去。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社港現在諸事已定,只要大家各司其職,大家各管各事,楊志遠現在還真是沒什麼可做了。
楊志遠這天中午從縣委招待所出來,沒有去縣委,而是讓魏遲修直接上張溪嶺。因爲吳建平今天已於省城到達張溪嶺隧道。
張溪嶺通車在即,一條筆直的大道從縣城直通張溪嶺隧道的入口,此時張溪嶺隧道已經全線貫通,正在進行最後掃尾工作。楊志遠的車一路通暢,經崗亭,直接進入張溪嶺隧道,隧道里橘黃色的燈光暖暖地照在地上,車行駛瀝青鋪就的路面上,不顛不簸,隧道雙向,四車道,旁邊另有一條應急車道,砌有隔離護欄,爲緊急情況下使用。張溪嶺隧道也是以數字排列,從社港往古城方向,依次排列。汽車穿過1、2號隧道,就到了張溪嶺主峰3號隧道之中,3號隧道爲5個隧道中最長的一個,全長2.5公里,車行沒一會,魏遲修於3號隧道的中部停車,因爲吳建平的車已經從古城入口先行到達,奧迪車打着應急燈,於3號隧道的中部不停地閃爍。
楊志遠走下車,吳建平笑意盈盈地迎上來,與楊志遠有力的一握,此情景有如兩軍會師,只是聲勢遠遠不及兩軍會師那般浩大,但對社港而言,兩車相會,同樣極具歷史意義。因爲這寓意着張溪嶺交通瓶頸就此打通,天塹已經變成了通途。
吳建平笑問:“楊書記,感覺如何?”
楊志遠笑答:“一路通暢,無比暢快!”
吳建平說:“公司員工這兩年零兩個月加班加點,沒日沒夜,總算不辱使命,提前完工。”
楊志遠真心實意說:“謝謝!辛苦大家了。”
吳建平笑,說:“你我之間,用不着客氣。”
楊志遠笑,說:“你我今天也算是一個試通車吧。吳董,現在張溪嶺隧道各方面都已進入掃尾階段,你現在是不是可以給我一個準確的通車時間。”
吳建平笑,說:“現在通風設施已經安裝完畢,從這兩天的調試情況來看,一切運轉正常,只有些小問題有待處理,而監控設備,不日就可完工,我想不出還有什麼需要完善的地方。我看不用二十天,張溪嶺隧道就可通車了。”
楊志遠一算,如果如吳建平所言,那麼張溪嶺隧道最遲於10月10號就可通車,楊志遠一笑,說:“那好,張溪嶺隧道的通車儀式就暫且定在10月10日這一天,吳董,你看如何?”
吳建平笑,說:“我這沒問題,用不着‘暫且’?”
楊志遠笑,說:“現在看來10月10日能不能舉行通車儀式,其實問題不在你,也不在我。”
在於誰?吳建平是老交通了,一聽就明白,張溪嶺隧道一旦通車,對張溪嶺以西的社港臨江以及其他縣市的發展,意義不言而喻,張溪嶺一通,西部各縣,皆會由此受益,張溪嶺隧道可以說是一交通樞紐性工程,儀式不可能簡單,楊志遠此言暗示儀式當天,應該有重量級的領導要來。領導的時間不由楊志遠和他掌控,所以10月10日能不能通車,就看領導的時間怎麼安排。
吳建平笑,說:“誰會來?書記還是省長?”
楊志遠笑,說:“一切皆有可能。”
楊志遠當天於張溪嶺隧道還做了一件事,此事屬楊志遠臨時起意。
楊志遠和吳建平於張溪嶺3號隧道中段握手之後。兩人上車,出隧道,來到位於社港一端的張溪嶺隧道交通指揮中心,該指揮中心爲三層大樓,磚木結構,很有特色,與張溪嶺的自然風景融爲一體,後面則爲三室一廳的宿舍,張溪嶺一旦通車,張溪嶺交警中隊也將移師下山,成爲張溪嶺隧道交警中隊,楊志遠之所以同意於指揮中心後修建宿舍樓,因爲此舉既可以就此解決張溪嶺交警中隊小年輕們的住房問題,也可以讓交警們在張溪嶺隧道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隨時支援,工作生活兩不誤,屬一舉兩得。
此時指揮中心的大型顯示牆尚有待安裝,信號指示燈也在調試,知道楊志遠到了隧道,胡曉光已經從張溪嶺主峰上下來,侯在隧道指揮中心大樓前。
楊志遠一看胡曉光,笑,問:“曉光同志怎麼來了?”
胡曉光笑,說:“楊書記的車一進隧道,就有交警通報,知道楊書記來檢查工作,曉光豈能視而不見。”
楊志遠笑了笑,倒也沒有責備胡曉光因爲他而擅離職守,楊志遠說:“這三年多來,張溪嶺交警中隊的小夥子們風餐露宿,夜不能寐,因爲他們的努力,張溪嶺這三年多來,沒有發生一起車毀人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小夥子們辛苦備至,功不可沒。現在眼看張溪嶺就要通車,曉光同志有必要提醒同志們,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要提高警惕,千萬不要在最後關頭,掉以輕心,致使這三年來之不易的傲人成績,毀如一旦。尤其是過些天,就是國慶節了,社港又將迎來回鄉潮和旅遊高峰期,張溪嶺的交通壓力愈發加重,你可要提醒小夥子們,千萬要給我穩住。”
胡曉光說:“請楊書記放心,現在小夥子們都憋足了勁,繃緊了弦,嚴陣以待,就等張溪嶺隧道通車了。”
楊志遠見胡曉光信心十足,就是在那一刻,楊志遠動了檢驗社港各方快速應變能力的想法。楊志遠一笑,說:“曉光同志如此篤定,要不然我們試上一試?”
胡曉光笑,問:“怎麼試?”
楊志遠指示張穆雨,立即撥通110報警電話,告訴110指揮中心,張溪嶺3號隧道發生了車輛自燃的事故,希望指揮中心馬上指揮交警和協調消防,到現場進行疏導和滅火工作。張溪嶺隧道還未通車,何來車輛自燃,爲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楊志遠讓張穆雨直言相告,此次報警爲演習,目的就是檢驗各方面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
張穆雨按楊志遠的要求報完警,大家就站在張溪嶺隧道指揮中心的前坪靜候。10分鐘後,離張溪嶺最近的交警巡邏車就趕到了現場,再過5分鐘,消防車也呼嘯而至,趕到前坪向楊志遠報到。在沒有刻意安排的情況下,大家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趕到也屬不易。楊志遠對此感到滿意。
楊志遠在表揚的同時,不忘提醒,張溪嶺隧道一旦真的通車,肯定不會像今天這般容易,車輛一旦真的發生自燃,怎麼實行即時的交通管制?怎樣疏散人羣?怎麼才能讓消防車順利到達事故現場,而不會因爲交通混亂,而只能望火興嘆,無計可施?等等這些,對社港的交警消防部門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必須提前做好應急準備,防範於未燃,不能臨時抱佛腳,到時如果手忙腳亂,望火興嘆,那就是對生命的漠視和懈怠。
楊志遠說:“曉光同志,張溪嶺隧道交通指揮中心一旦開始運行,作爲未來的中心主任,這些你都有必要提前加以考慮。”
胡曉光點頭,說:“楊書記放心,我會組織人員拿出一套完整的應急方案出來。”
楊志遠說:“好,我將拭目以待。”
此時夏天的酷暑已成強弩之末,張溪嶺青山綠水,站在張溪嶺下,只覺涼爽無比,有如深秋。吳建平看着離去的消防車和巡邏車,笑:“楊書記,這是未雨綢繆?”
楊志遠笑,說:“事無鉅細,早經考慮,越是周全,越是細緻,能做到未雨綢繆自是最好不過,未雨綢繆肯定比出事後,再舉一反三要強百倍千倍。”
吳建平說:“我現在終於明白張溪嶺這個交通事故多發點,爲什麼在楊書記的任上一直風平浪靜,其實就是兩個字:責任。”
楊志遠點頭,說:“責任重於泰山,‘責任’兩個字不是掛在嘴裡,而是應該時時刻刻放在心裡才行。”
吳建平看了楊志遠一眼,心想這麼多年了,楊志遠還是如以前一般,心地坦蕩,一心爲民,真是不易,難能可貴,註定將堪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