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姐姐

待行過禮後,知府夫人請知晚上座,知晚也不客氣,坐下了,就有夫人忍不住了,“郡王妃的皮膚嬌嫩,瞧着就光滑似水,莫不是日日用那化妝品吧?”

柳夫人也在,抹了抹髮髻道,“我聽說郡王妃還有化腐朽爲神奇的本事,輕描淡寫的就幫蘇老夫人一頭白髮變成了青絲,不知?”

賣這個詞,柳夫人不敢說,郡王妃身份尊貴,哪用得着開鋪子做生意?

屋子裡那些夫人都聽說了‘藥’水的事,心裡好奇着呢,她們遲早有頭髮‘花’白的那一天,要是有這樣的‘藥’水,倒是不怕了。

茯苓讓人擡了個小箱子進來,就擺在了地上,然後站到知晚身側。

一羣夫人望着那箱子目不轉睛,眼神火熱,知晚瞧了便笑道,“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永州這場雨來的猛烈,會造成水澇災害,我此番離京,一則是拜見外祖,二則便是幫我那一雙兒‘女’祈福,又豈能對至於水深火熱的百姓置之不理,這化妝品爲我所制,效果大家都親眼目睹了,應該不會懷疑。”

知府夫人瞧了便笑道,“怎麼會懷疑呢,愛都來不及呢。”

知晚點點頭,笑道,“我手裡頭直餘下這麼多了,正在命人趕製中,一盒子定價一百兩,因是用於賑災,提前售賣,每盒再加二十兩,各位夫人意下如何?”

那些夫人的熱情頓時消弱了不少,一百兩已經很貴了,這又加了二十兩,都快抵得上她們半年的月錢了,可是用於賑災之用,是好事,再者,那東西委實很好,總不至於讓她們眼睜睜的看着別人用吧?

知府夫人很爽快。“這是好事,我買五盒,兩個‘女’兒,婆母。還有兒媳‘婦’誰都不能少了。”

五盒,那就是六百兩,雖然有些心疼,但也得往外掏啊,茯苓接了錢,拿了五盒子給知府夫人,頓時木箱子裡就少了一小半了。

主簿夫人也買了三盒,茯苓拿着錢,笑的眉眼彎彎的,“木箱子裡暫時就這麼多。餘下的還在趕製中,三天之內會送到各位夫人手上,還有誰要,我們郡王妃說了,今兒做了善事的。都記錄在冊,等鋪子開張後,給各位夫人打九折,不論是美顏美髮,還是香珠,應有盡有,這般優惠。可就今兒這一天的。”

知晚也不吝嗇,笑道,“像知府夫人這般爽快的,回頭鋪

子開張了,送張銀卡過來,可打八五折。”

知府夫人聽得一喜。那就是說往後她再買的時候,百兩銀子只需八十五兩了?

主簿夫人一聽,忙道,“茯苓姑娘,再給我加兩盒。”

這些夫人都是人‘精’一樣的人物。豈會不懂裡面的好處,就算捨不得,也都要了五盒子。

一出手就是六百兩,沒半個時辰,就籌集了三萬兩的善款。

有不少是代人買的,總歸是好事,准許了。

這裡的事就‘交’給知府夫人了,茯苓留下幫忙,至於那些後來趕到,要買的,可沒有這樣的好事了,要打九折,少說也要買三盒,打八五折,那是八盒以上纔有的。

輕飄飄就籌集了五萬兩的善款,再加上蘇府的五千和小王爺的一萬兩,小郡王五千兩,還有後續要買的,差不多也有萬兒八千的,夠賑災的了。

錢是‘交’給知府賑災的,不過蘇家每天還是會做了饅頭和米粥,分發給百姓。

知府大人也厚道,第一時間就寫了奏摺,百八里加急送到皇宮,‘交’到文遠帝手裡,文遠帝也聽說了永州大雨的事,還以爲是要賑災的,看着奏摺正頭疼了,誰想竟是幫郡王妃請功的,上面詳細的敘述了郡王妃籌款的過程,看到文遠帝咋舌。

徐公公欣喜道,“郡王妃真乃永州福星啊,那化妝品這般受歡迎,價值不菲,全是郡王妃自己個掏腰包的,還幫着小王爺捐了一萬兩銀子,小郡主也有五千,皇上可得好好獎賞她纔是。”

文遠帝望了徐公公一眼,把奏摺擱下,大笑道,“你覺得她像是缺錢的嗎?救人一命便是萬兩銀子,我聽說她‘花’了三千兩銀子買下來的‘春’風樓這兩日就要完工了?”

徐公公聽了便笑道,“回皇上的話,已然差不多竣工了,據說有人溜進去瞧過,裡面奢華貴氣,亭臺樓閣,比皇宮還要美,奴才琢磨着,過些日子開張,是不是跟皇上告個假,進去瞅瞅?”

文遠帝臉青黑了下,這等事,竟然想着告假去瞅,也不叫他一起去,委實不像話,“朕也去。”

外面,又是六百里加急文書,文遠帝還想着是不是又有好消息了,誰想又是旱澇水災,不由得皺緊了眉頭,徐公公忙道,“皇上,要不把郡王妃的法

子再別處也用上一用?”

文遠帝瞥了徐公公一眼,眉頭輕挑,忽而笑了,這江山遲早是要‘交’到塵兒手裡的,她這個做孃的幫着守守,也應當,“擬旨!”

七日之後,兩道明晃晃的聖旨就傳到了知晚的手裡。

一封是嘉獎塵兒的,說他心念百姓,勞苦功高,賞賜良田千畝,黃金五百兩,令王爵再升一級。

另一封則是國庫空虛,暫時無法解救其餘四州百姓,要知晚把這辦法再用一遍,替塵兒積福,至於損失的銀錢,等朝廷寬裕了,再賠補與她。

知晚拿着聖旨,是有氣出不得,就沒見過皇上這樣的,拜託,功勞是她的好麼,怎麼嘉獎的全是塵兒,是不是晾準了將來塵兒會繼承皇位,‘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不過這賠補她麼,倒是可以商量,左右那些化妝品造價不高,應就應了唄!

再說了,她也不想江山被折騰的千瘡百孔的,等塵兒繼承時,這也頭疼那也頭疼,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纔是一代帝王的追求啊!

知晚領了聖旨,吩咐丫鬟忙活,很聽話,蘇家卻不解了。能出力便出力,救人一命是好事,可是本該朝廷的事卻落到她身上,是不是也太兒戲了些。雖然掙錢與她來說不是難事。

這一場雨果然下了十幾天,也打‘亂’了知晚要回京都的時間,不過宣旨的公公說了,郡王妃可以多在外玩玩,京都一切安好。

總之,本該十天半個月回來的葉歸越,沒有回來,不過就算回來了,碰上這鬼天氣,也回不了京。知晚也就安心住下了。

真如姚媽媽所料的那樣,永州發生了瘟疫,好在有知晚坐鎮,瘟疫是很快就控制住了,可是買‘藥’賑災的錢卻不夠了。知晚不得不二次籌款賑災。

這一次,知晚沒用香膏香水,根本趕製不過來,制好了就送走了,她用的是永州的煤礦,打九折出售,簽訂協議。

煤炭大家都用過。知道好處所在,以後不會少用了,能打九折銷售,錢又是用來賑災的,那些大戶人家還不趕緊買,像蘇家。一下子就簽訂了一萬兩的協議。

知府大人又遞奏摺了,文遠帝看的是目瞪口呆,錢還可以這樣來?

五州同時提

前賣煤礦,數目越大,優惠越多。別說賑災了,五州還給朝廷送來了二十萬兩的餘錢。

從來只見過賑災,朝廷撥款的,沒見過人家自救,還錢多的往國庫裡堆的,簡直千古奇談!

而且郡王妃做事厚道,若是那些煤炭用不完,主人家又急需用錢,可以把協議送還,雖不能完完全全的把銀錢還回去,至少也能還七八成!

這就是保障,而且有蘇家作保,蘇家乃積世的望族,在永州一帶享有盛譽,即便大家不給朝廷面子,也要賣蘇家一份薄面,有了這兩層,又免不了用煤炭的,一百兩,二百兩,積少成多,這不就有了那麼多錢了。

要說買煤炭最多的,絕對數元皓,楚沛和容景軒了,釀酒要用到大量的煤炭,只要超過五千兩,那就是打八折,能省好多。

鎮南王有要求,酒水首先就要送到南舜和北齊售賣,換了糧食回來,大越多災,北齊和南舜卻風調雨順,烈酒又格外的受歡迎,糧食是一批接一批的往回拉。

爲了簡省運輸成本,釀酒的場子離南舜北齊不過五六日的路程,區區一個多月,已經往大越運了一萬五千多擔糧食了。

往後,只會更多。

今年的旱澇兩災來的迅猛,被控制的也很快,沒有造成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場面。

文遠帝捋着鬍鬚,笑的如‘春’風和煦,不過鎮南王很直接的告訴他,“今年受災幾處的煤礦稅收是‘交’不上了。”

文遠帝怔了兩秒,這才反應過來,知晚是把煤礦的稅收提前用了,不過也無礙,她不說,大家都不知道煤礦能用呢,大越疆域遼闊,又不止那幾處。

再說蘇府,瞅着雨停了,天空放晴,蔚藍的天幕上,多多白雲柔美的恨不得拉下來擱在手裡頭把玩。

塵兒思兒兩個在屋子裡一拘就是十幾天,聽着外面的雨聲,手撐着,極是想出去玩。

天放晴的第一件事,知晚就要抱他們出來散步,姚媽媽阻止道,“外面溼氣太重,樹上的雨珠都沒有散掉,會滴落到小主子身上,都十天半個月沒有出去了,再等半天吧。”

外面,柏香幾個丫鬟正撐着傘,用細細的竹竿去敲那樹枝,樹底下又是一場暴雨。

知晚

也怕兩個孩子吃了冷風,便笑道,“不抱出去玩,就抱到我屋子裡去。”

姚媽媽這才點頭,纔出‘門’呢,院‘門’口就傳來一陣腳步聲,還有蘇夫人的笑聲,“老夫人,小王爺小郡主又跑步了,你莫急啊!”

老夫人心裡頭是既高興又不虞,要不是這場雨,知晚肯定回京都了,可是這場雨太大,十天半個月,她只見過知晚幾面,每回都匆匆忙忙的,生怕雨不知道什麼就下大了,塵兒思兒更是連面都沒着,怕路滑,摔着了老夫人,壓根不許她來牡丹苑,倒是蘇夫人和蘇雪儘可能的來牡丹苑陪知晚解悶。

再者,牡丹苑要趕製洗面‘奶’香水之類,蘇家人要避嫌,那些秘方珍貴異常,不能泄‘露’半分。

知晚見了老夫人。就要抱着塵兒下臺階,老夫人趕緊攔着她,“別動,連下了這麼多天的與。臺階上指不定都長了青苔,最是容易打滑了,要走也讓丫鬟扶着點兒。”

老夫人說着,趕緊邁步上前,蘇夫人卻是轉頭吩咐貼身丫鬟了,“讓丫鬟把臺階清洗一番,再去拿了地毯把臺階鋪上。”

知晚見了心裡動容,抱着塵兒福了福身子,才道,“用不着這麼慎重吧。這日頭燦爛,不許半日,地上就能幹個七七八八了。”

蘇夫人嗔了知晚一眼,“怎麼要不得,要的。要的,外面風大,仔細竄了風,進屋說話吧。”

姚媽媽聽了,便道,“雨一停,郡王妃就恨不得往外頭鑽了。夫人幫着好好勸勸她。”

老夫人是迫不及待的要抱兩個重孫兒的,只是她年紀大了,站着抱,她不放心,知晚也不大放心,等進了屋。老夫人就抱着塵兒不撒手了,一邊罵着賊老天。

“原就不常見了,好不容易離的近了,硬生生的被一場大雨給阻攔了,想的曾外祖母心都疼了。往後回京都了,還不得想煞了曾外祖母?”

蘇夫人抱着思兒,輕輕捏着她的小手,軟軟的,就跟捏那饅頭似的,滑膩柔軟,真真是叫人愛不釋手,還有一雙烏黑的眼睛,靈動的彷彿水洗的墨‘玉’一般,瑩潤泛着光澤,尤其愛朝她吐泡泡,還喜歡親她,親的她是一臉的口水,就連她打哈欠的模樣,都可愛的恨不得抱在懷裡不撒手。

不行,得趕緊讓昂兒娶媳‘婦’,也給她生個大胖孫兒纔是,比起管理內院師父,

含飴‘弄’孫纔是樂趣啊!

這廂蘇夫人想娶媳‘婦’,那邊老夫人想的卻是李家下聘的事,原本幫李思訓治好‘腿’後,第二天就該來下聘的,誰想看了黃曆,第二天不合適,李夫人還特地上‘門’致歉了,挑了日子要來,結果又被一場雨給攔下了。

今兒倒是個下聘的好日子,過了今兒,又得等上七八日了。

正想着呢,就有婆子急慌急忙的進來稟告道,“老夫人,夫人,李家送請期禮來了,這會子已經到‘門’口了。”

蘇夫人怔了下,怎麼這般急呢,忙把思兒抱給錢嫂,去瞅蘇雪,蘇雪一張臉紅的跟蜜桃似地,頭低低的,恨不得把那牡丹地毯瞧出兩個大窟窿來。

蘇夫人趕緊迎接了出去,虧得李家這般大膽,敢在水災之後就敢下聘,也不怕那些無家可歸的人,破罐破摔,搶了聘禮,這又不是沒有過先例。

眼見就到了大‘門’,蘇夫人忙吩咐總管道,“去準備兩籮筐銅錢,撒喜錢。”

總管高興的誒了一聲,蘇夫人又加了一句,“再多準備些粥和饅頭,到城‘門’口施去。”

“夫人心善,這般爲二姑娘積福緣,將來定能多子多福。”

這場無妄之災,蘇家可是出人出力,廣佈善行,她走到哪兒,人家不讚一聲活菩薩,與其每月初一十五去求菩薩保佑,還不如多結善緣,善有善報。

這回不但媒婆來了,就連李夫人都親自到了,見蘇夫人迎接出來,李夫人覺得臉‘色’有光,先賠禮了,“說好的日子,被一場雨給耽擱了,心裡急着呢,我是日日等,夜夜盼雨停,好不容易等到了,也沒打聲招呼就先來了。”

蘇夫人與她說着笑進府,總管招呼小廝把東西擡進府。

李夫人見婆子擡着一筐筐的饅頭走過去,心底頗感觸,“這一場水澇,若不是有郡王妃有蘇家,只怕如今的永州……。”

蘇夫人鼻子也泛酸,她也去城‘門’口看了,即便救災及時,也有不少人餓死病死,“蘇家沒幫什麼大忙,都是郡王妃功勞。”

怎麼沒有幫忙,這半個月,蘇家救濟了多少人,又是施粥又是布‘藥’,把蘇州一些富商都帶動了起來,雖然其餘四州也是自救,可死傷是永州的數倍。

家擡了四十八擡請期禮來,很迅速的把迎親的日子定下了,十六天後,正是吉時。

日子聽着有些緊繃繃的,還是李夫人念着蘇家下人要忙着賑災,騰不出手來的緣故,不然八天後日子也不錯。

其實以蘇家的丫鬟婆子小廝的數量,就是三天也夠佈置了,納彩禮早早的就送來了。蘇雪的嫁衣陪嫁肯定也準備妥當了,就等定了日子出嫁。

老夫人不捨得蘇雪出嫁,但想着李家與蘇家就隔了幾條街,來回方便。這才稍稍寬心,當然了,最主要的還是李夫人懂事兒,“老夫人,您就放寬心吧,雪兒是我瞧着長大的,我可是把她當親‘女’兒瞧的,雖說出嫁的‘女’兒不能常回孃家,但李家和蘇家隔得這般近,雪兒想你們了。我還會攔着她不成?最少半個月也會讓雪兒回‘門’一次。”

聽了李夫人這番話,蘇夫人嫁‘女’微酸的心情總算緩解了不少,說心裡話,半個月她都嫌久了,可是做了人家媳‘婦’。哪能那麼輕易就回‘門’的,讓外人瞧了還不笑話,她也沒有裝賢惠,說不用,等雪兒出嫁了,她多提醒着點便是了,話可不能堵死了。

李夫人來的時候。地上還溼漉漉的,走的時候,地上已經半乾了。

蘇雪躲在繡樓裡,死活不下樓,蘇和蘇柔幾個就圍着她打趣,躁的她臉紅的跟西紅柿一般。

接下來兩天。知晚都沒見到蘇雪的人影,也知道她臉皮薄,見不到丫鬟婆子捉狹的眼神。

反倒是知府大人又登‘門’了,雖說與閨閣‘婦’人商議大事不應當,可是架不住郡王妃主意多啊。人家手裡頭有令牌,可殺二品大員,他就不能把她當‘女’人看,得像敬着鎮南王那樣敬着她。

之前賣煤礦,餘下不少的銀錢,知府滿打滿算,還給朝廷送了五萬兩去,本來能送七萬的,稟告了知晚一聲,知晚說餘下兩萬有用,至於有什麼用,他還真不知道。

不過,郡王妃要了永州的地圖。

這回他來,就是擔心知晚在永州住久了,急着想回京,到時候兩萬兩銀子在他手裡,那是寢食難安啊,總不能再送給朝廷吧?

知府見了禮,請過安後,開口了,“這些日子,陸陸續續又有了四千六百兩的煤礦進項,加上之前留下的兩萬,不知道郡王妃留作何用?”

知府可沒想過那兩萬兩是知晚要了給自己的,那些化妝品,知晚早說了是她代小王爺小郡主捐贈的,孫知府想到知晚的手筆,夜裡想着都倒‘抽’氣,一捐就是就是幾十萬兩銀子啊……

知晚端茶啜着,請孫知府坐,然後才道,“永州水災這麼大,一來是水利設施沒有做好,那些錢,我打算用來興修水利,與其等朝廷撥款下來,被層層剝削,不如就‘交’給知府大人全權處理了,二來購買種子,分發給受災百姓,讓他們重建家園。”

知府聽到知晚說的,興修水利,眸底就閃亮了,只是兩萬兩似乎不夠,早知道,他就不該把銀子拿去討皇上開心,支持戰爭了,孫知府後悔的把事情委婉的說了一遍,知晚笑道,“我算過了,兩萬兩足矣,如今受災嚴重,不少人都食不果腹,我想只要有口飽飯,那些人不會不替朝廷出力,另外,參與興修水利的,一人蔘加,全家可免兩年賦稅,可以累加。”

孫知府眼睛一下子又亮了起來,他沒懷疑過知晚說的話,當日公公來宣旨時,說過,不論郡王妃說什麼,一切照吩咐辦事,她說免兩年,那便是兩年。

每回天災人禍過後,不少人就等着朝廷的救濟,白白‘浪’費了勞動力,朝廷給他一個活路,但是他們要付出相應的勞動,這也是造福永州百姓的好事。

孫知府聽了吩咐,就趕不及回去辦理,走了兩步,纔想起來一件事,忙道,“郡王妃,前些日子您讓微臣張貼的告示有了消息,有個年紀三十五六,自稱是姚三的男子尋上‘門’來,說那是他姐姐。”

第123章 禮制第123章 禮制第160章 羨慕第2章 紅繩銅錢第204章 進宮第210章 信封第175章 治病第153章 回門第161章 房樑第70章 撿畫第218章 皇后第44章 伍承第67章 添妝第142章 三百兩第227章 世子第117章 青出於藍第71章 混蛋第211章 添妝第90章 請帖第21章 美顏養容第41章 補償第70章 撿畫第65章 灑脫第131章 龍顏大怒第64章 被狗追第143章 出嫁第151章 春暉院第190章 失蹤第30章 白玉鐲第211章 添妝第92章 起賣第57章 寒毒第164章 審案第223章 捐贈第167章 蘇家第10章 私房錢第123章 禮制第55章 長壽麪第226章 德才兼備第217章 敬茶第128章 煎藥第21章 美顏養容第12章 有餘錢第167章 蘇家第35章 左鄰右舍第205章 得令第75章 相似第125章 茶水第106章 齋菜第106章 齋菜第107章 接詩第42章 治病第162章 密道第221章 歸來第93章 暖玉第70章 撿畫第128章 煎藥第155章 牛糞第73章 牡丹第172章 遊湖第133章 恬不知恥第20章 上街第17章 掙錢第106章 齋菜第83章 遲早第61章 進京第69章 鐵甲衛第105章 內傷第162章 密道第216章 羨慕第111章 土匪第32章 子承父業第124章 賠不起第78章 拍馬屁第129章 進宮第195章 善良第173章 仙鶴亭第156章 偏心第39章 大東珠第91章 名額第160章 羨慕第76章 桓府第130章 綴霞宮第51章 讓你摸第219章 太后第41章 補償第159章 被貶第122章 御夫第133章 恬不知恥第81章 匪夷第109章 猜字第215章 鐵籠第30章 白玉鐲第177章 姐姐第27章 鎮南王第126章 鳳冠第143章 出嫁第130章 綴霞宮第135章 相王妃
第123章 禮制第123章 禮制第160章 羨慕第2章 紅繩銅錢第204章 進宮第210章 信封第175章 治病第153章 回門第161章 房樑第70章 撿畫第218章 皇后第44章 伍承第67章 添妝第142章 三百兩第227章 世子第117章 青出於藍第71章 混蛋第211章 添妝第90章 請帖第21章 美顏養容第41章 補償第70章 撿畫第65章 灑脫第131章 龍顏大怒第64章 被狗追第143章 出嫁第151章 春暉院第190章 失蹤第30章 白玉鐲第211章 添妝第92章 起賣第57章 寒毒第164章 審案第223章 捐贈第167章 蘇家第10章 私房錢第123章 禮制第55章 長壽麪第226章 德才兼備第217章 敬茶第128章 煎藥第21章 美顏養容第12章 有餘錢第167章 蘇家第35章 左鄰右舍第205章 得令第75章 相似第125章 茶水第106章 齋菜第106章 齋菜第107章 接詩第42章 治病第162章 密道第221章 歸來第93章 暖玉第70章 撿畫第128章 煎藥第155章 牛糞第73章 牡丹第172章 遊湖第133章 恬不知恥第20章 上街第17章 掙錢第106章 齋菜第83章 遲早第61章 進京第69章 鐵甲衛第105章 內傷第162章 密道第216章 羨慕第111章 土匪第32章 子承父業第124章 賠不起第78章 拍馬屁第129章 進宮第195章 善良第173章 仙鶴亭第156章 偏心第39章 大東珠第91章 名額第160章 羨慕第76章 桓府第130章 綴霞宮第51章 讓你摸第219章 太后第41章 補償第159章 被貶第122章 御夫第133章 恬不知恥第81章 匪夷第109章 猜字第215章 鐵籠第30章 白玉鐲第177章 姐姐第27章 鎮南王第126章 鳳冠第143章 出嫁第130章 綴霞宮第135章 相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