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爭權攘利

第273章 爭權攘利

“憑什麼恩科只開給順天!”

“難道我等就不是大明的士子了嗎?!”

“齊王禍國、其罪當誅!”

“若是要開恩科,當一視同仁纔對!”

十月初一,伴隨着新政的實施,率先被攻劾的新政,不出所有人的預料,果然是侷限於順天府的恩科。

由於西城還沒有入住多少人,而工部所建院落足足可以容納十數萬人,因此這裡毋庸置疑的被選做了恩科考場。

只是這恩科考場之外,無數前來順天府參加恩科的士子被官吏婉拒,而當這種被婉拒的人開始越來越多後,暴動也就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上萬士子開始鳴不平,驟然間讓京城西城恩科考場變得嘈雜無比。

在局勢漸漸無法控制的時候,甲冑聲和正步聲同時響起,恩科官員和士子們的隊伍被強行分開。

“嗶嗶——”

銃聲讓一些士子臉色蒼白,不等他們反應過來,街頭巷尾出現了大隊拱衛營的兵馬,強行將他們分開,在街道擠出了一丈寬的道路。

“遷移利未亞……”

不僅如此、在和陸文昭錯身的同時,他的動作頓了一下,轉頭看向陸文昭:

“想想你家裡的妻兒老小,想想我這樣做的原因,再想想誰的好處最大……”

“殿下說他要就藩利未亞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請問水泥道路建設時,正確的步驟和比例是什麼?】

“胥吏之事,這……下官不知道該不該說。”

“請進。”滿桂沒有藏匿桌上的手書,而是平靜的等待着陸文昭進屋。

別的不說、西寧衛一帶,朱由檢的記憶裡可是沒有遭遇大旱的好地方。

說是考場,實際上就是沒有百姓入住的民宅。

“鐺!”

朱由檢的話說完了,而滿桂也作揖迴應:

“我大明士子雖多,但沒有吏家背景的卻少之又少,更何況即便沒有吏家的背景,也有地方宗族、士紳豪強的背景。”

參將心領神會,當即拔出騎銃,上藥過後,便對着天穹便扣動了扳機。

他可沒有那麼多時間等着胥吏正常的更迭,按照燕山的儲備來說,天啓六年加天啓七年,頂多畢業十七萬學子。

顧秉謙說的小心翼翼,而朱由檢卻聽得直皺眉頭。

他們不約而同的擡頭看向了會考官,而會考官卻目不斜視的平淡道:

“此次恩科一共會考土木、數術、民生、經濟、策論、政治,每科考時爲兩個時辰,眼下是第一考、土木……”

他不怕燕山的學子拉幫結派,也不怕他們貪污,就怕他們不辦事。

“此次恩科與過往恩科不同,但若是有想要參與者,皆可入西城北河巷考場!”

齊王府書房內,當朱由檢看着厚厚的一冊中榜文冊,眼裡滿是高興。

過了許久、他才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表情假裝平淡道:“我只想把殿下吩咐的事情做好,對得起天下和朝廷。”

倒是有一些看過些雜書的士子,對於泉州用生蠔搭建的洛陽橋有些熟悉,因此開始解答“種蠣固基法”,並從這些回答中看出了會考題目都是關於建造方面的問題。

在他退下後,朱由檢繼續處理起了軍情,而滿桂卻在走出書房後,臉色變得陰沉了起來。

滿桂若有所指的說着,而陸文昭聞言,準備端起茶杯的動作不由一滯,隨後又恢復了平靜。

“胥吏勢大,但天下屬於百姓,屬於朝廷。”

“他們經營官學,而官學之中,自弘治年間開始,便大多都是吏家子弟。”

胥吏集團是支持文官集團最大的助力之一,就和顧秉謙說的一樣,從洪武年間就擔任吏家的他們,在地方上的勢力極大。

“殿下就算想換,又能換多少胥吏呢?”

“礙我者可殺,阻我者當誅。”

恩科開了?!

“兩司主要控制鹽場和茶場,每處按照規模人數不等,大明茶場二百七十二處,鹽場五十四處,共需要官員一千二百四十人,書吏七千餘人……”

只要他們能辦事,朱由檢可以慢慢的熬過這十七年大災,之後再用的燕山學子來替換他們。

想清楚利弊,朱由檢撕開了洪承疇的書信,隨後掃視了一眼,臉上掛起了笑意。

分析到這裡的不少士子都開始回憶到底是誰慫恿他們前來考場的,但由於士子們之間的交情繁雜,一時間也沒有幾個人能回想起來。

偌大的朵甘,只有這麼點人,聽上去確實不可思議,好在朱由檢早有準備。

在他退出之後,朱由檢想要處理軍報,但手剛剛拿到軍報,卻又抽了回來。

哪怕大旱結束後,大量的百姓回遷,但最少他們能讓當地變得繁華些。

“進來。”

“殿下就算清理了這批胥吏,再招募胥吏,也還得用他們。”

儘管他們不少人都對於自己的算術十分自信,但當下午他們前往考場,看着滿頁阿拉伯數字和各種關於幾何、方程、函數的題目,他們再度產生了自我懷疑。

“洪承疇倒是能讀懂我的想法,看來選他鎮守西南沒有錯。”

有道是官員流水升調,營盤胥吏常駐。

孫傳庭的性格執拗,手書上也是直來直去,所以對朱由檢來說,看他的手書輕鬆舒坦。

大明一千六百餘縣,按照顧秉謙的話,每個縣最少新添十名官員,合計一萬六千人。

“這羣人都是廢物嗎?!上萬人連一個上榜的人都沒有?!”

只是能看出來,和能不能答出來是兩碼事。

說着、朱由檢放下了手裡的手書,對滿桂吩咐道:

“告訴沈廷揚,舊港各地的金銀礦要加緊開採,另外水泥廠先滿足當地,有了熟練管理水泥廠的官吏就把他們派回大明。”

不過、當三天六門考完之後,他們其中不少人也算明白了。

“正如今年,恩科之後,三萬多書吏下放,這麼多人如果丟到一個地方,足以經營一省之地。”

可那又如何?他要保住的是他的位置,至於國庫的問題,自然會有戶部尚書去解決。

“但你呢……”

反正等大旱降臨,不用朱由檢組織,也會有大批難民向着青海擠去。

手書裡,孫傳庭主要講了一下接管麗江木氏在朵甘南部的城池和勢力,另外就是和曹文詔一起訓練朵甘十營。

“州府縣衙二百餘萬胥吏,自洪武朝開始變一直延續,要動他們不是那麼容易的……”顧秉謙看着朱由檢的臉色解釋道:

顧秉謙猶猶豫豫,看的朱由檢眉頭一皺:“說”

“是,末將知道了。”

倒是第二天的民生、經濟,他們總算能勉強答上來一些了,而第四天的策論和政治也讓他們重拾了一些信心。

無奈、上萬學子休息了一夜,其中不少人對自己能否上榜已經不抱希望,直接選擇了打包回家。

“再將燕山三百萬斤火藥調撥山西、四川,傳令洪承疇、孫傳庭,拓寬川陝、川雲之間的驛道。”

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陸文昭走進了屋內,看着不對勁的滿桂,微微皺眉,但還是自己找了個地方坐下。

“不過,殿下還需要防備吏家和地方好像拉攏這些燕山出身的學子們……”

要去的可以去,不去的也不強求。

到了考試結束的第五天,在恩科公佈上榜名單時,上萬學子只剩下了百來十個人圍觀。

一份份手書被他寫好,關於孫傳庭和洪承疇的、沈廷揚的,他一個字都沒有出錯,將朱由檢的軍令傳達。

聞言、姚宗文咬緊牙關繼續詢問道:

“其他諸黨呢?還有勳貴們呢?他們不是都慫恿了人去參加會考嗎?也都沒上?”

末了孫傳庭將朵甘的一切情況都做出了回稟,包括了人口和牛馬的數量。

“天下士子千千萬,我就不信壞了他百家、千家、萬家,就沒有其他家來接手!”

正當朱由檢做好了決斷的時候,滿桂的聲音卻在門口響起,而朱由檢也在傳喚之後返回了座椅上。

“你什麼意思?”陸文昭眼神銳利的看向滿桂,手不自覺的摸向了腰間。

“二百餘年的時間,他們大多早就成了地方上的豪強,與各黨串通一氣,聯合商賈。”

基層必須全部更換,才能減少貪污的比例,提高辦事的效率,不至於讓百姓因爲賑災不力而餓到肚子,最後被逼造反。

只是這種硬着頭皮的解答,無異於是把一個小學生丟到微積分大賽上,一看三不知。

“殿下、洪經略和孫經略來信了。”滿桂雙手呈上手書,而朱由檢也伸手接過,並下意識先打開了孫傳庭的手書。

【請問土木建設中,最爲穩妥的建設結構是什麼?】

大明兩百多萬胥吏,必須有一個好的方法把他們裁撤後利用才行。

“……”想到自己手中的八十多萬大軍,以及即將成立的兵馬司和刑部衙役,朱由檢有了些底氣。

“裁撤書吏的事情,你認爲難度在於哪裡?”

當他剛剛坐下,滿桂也走進了書房內,手中還拿着一份手書。

面對被上萬士子擁堵的街道,他微微皺眉,隨後看了一眼旁邊的拱衛營參將。

“這就是我的意思。”滿桂將手書對朝了陸文昭那邊,而陸文昭也皺眉起身,來到了書桌前。

“等打下安南,就在安南準備建立作坊,鋪設前往雲南和廣西的驛道。”

到了一些土木方面的繪圖題目,他們更是掏出木尺,和考場準備的鉛筆就開始了繪畫。

半個時辰過後,鬧事的大部分士子都衝向了北河巷,數百院落成爲了他們會考的地方。

實際上這場恩科就是爲燕山學子專門準備的升遷途徑,至於他們不過是被人忽悠來起鬨的。

到了眼下,大明的文官數量不過三萬八,武官則是由於朱由檢廢除衛所制而數量減少,只有不到二萬五千人。

好不容易坐上了考場,當會考的紙張發下來後,他們卻清一色的懵逼了。

種種情緒被時間壓過,爲了當官,這羣被人鼓動的學子只能硬着頭皮開始解答了起來。

“不是朝廷要跟着胥吏妥協,是胥吏要和朝廷妥協。”

“殿下……”

這樣的行爲,就好像流感一樣,不斷地傳染四周的人。

“我和應元、黃龍還好說,手中握有兵權,不管是萬歲還是未來的新皇都會忌憚我們,不敢太過分。”

經過考試篩選,他們最少有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政治見解,經濟見解。

【關於“種蠣固基法”,請從以下三點選出正確答案……】

“都督,陸指揮使來了。”

聽到孫守法話的一些士子愣神,而與此同時、許多拱衛營的士卒也開始了傳聲。

“不過爲了讓安南不再脫離我大明,還是得先做一手的準備。”

“你的意思是不能動?”朱由檢眯了眯眼睛,有些不太高興。

到了末了,會做題的已經全部做完,而不會做的已經認命。

“都沒上……”官員搖頭嘆氣,而姚宗文聽到後則是在書房內左右渡步,最後才停住腳步說道:

滿桂眯了眯眼,隨後才道:“殿下若是去了利未亞,我們應該如何自處?”

朱由檢輕飄飄一句話,就定下了十多萬藏人的去向,不過這並不是強制的遷移。

“這次的事情幹得不錯,兩司和各級兩部一寺所需的官員都算出來了嗎?”

“告訴孫傳庭,把漢人、蒙古人留在當地,其他的人,若是願意,可以遷往鎮番和張掖放牧,朝廷出糧食,每戶一次性給十二石糧票。”

每年更換一省、乃至兩省的胥吏,讓大明的基層班子永遠處於年輕、朝氣蓬勃的狀態,纔是朱由檢最需要的。

他接着往下看去,之後的犛牛和羊羣數量他沒有仔細看。

“最後告訴黃龍,讓他準備糧秣和兵馬艦隊,下西洋的船隊會在冬月初一出發,大概二月抵達舊港,隨後會出發向小西洋。”

對於這批燕山學子,他不在意他們誰高中,他只在意這五千多人的數量。

然而他們的圍觀並沒有引發什麼奇蹟,百來十人沒有一人上榜,而這樣的答案則是讓幕後的人氣急敗壞……

大多士子們都在做題的過程中自閉,而相比較他們,身處原定考場的燕山士子們卻奮筆疾書,將一個個學過的題目作答。

對於朱由檢,就他前世主動去扶貧的性格和想法來說,他可以對徐鴻儒這些邪教大開殺戒,也能對北虜南蠻大開殺戒,可讓他對因爲自己賑災不力,而被逼造反的人下殺手,這就有些考驗他自己了。

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逼。

朱由檢將文冊放在了桌上,漫不經心的詢問,而顧秉謙則是帶着一絲諂媚的笑意,對他的話迴應道:

想到這裡,朱由檢深吸了一口氣,隨後堅定目光道:

“之後安南和三宣六慰的事情交給他,估計也不會出錯。”

“這是什麼東西……”

對於前者,他是爲了維護大明和百姓的安危而痛下殺手,沒有必要自責,但是對於後者呢?

“行了,你退下吧”朱由檢坐了下來,示意顧秉謙可以退下了,而顧秉謙也作揖回禮,隨後慢慢退出了書房。

他是不願意做首尾兩端的人,但政治政策這種東西,發下去,想要平淡收回來就難了。

“傳萬歲口諭!”

這十七萬學子中,擔任胥吏的就算有十五萬,那也頂多佈置在陝西、山西、北直隸。

只是當他看到了手書上的內容,尤其是最後一段後,他表情一變,瞬間變擡手握住了刀柄,直勾勾的看着滿桂:

孫守法忽的開口,所有靠近他的士子都看向了他,而他也淡然道:

下午會考數術,也就是算術。

“可我若是不做,你就得死!”滿桂猛地起身,表情猙獰。

“芸芸衆生,誰不想隨心所以,可要把朝廷的事情做好,還想要保全自身,這可不容易……”

看着一整張關於土木建設的試卷,身處各地的士子們都懵了。

想着朱由檢剛纔的話,滿桂一路陰沉着臉回到了自己的院落,隨後讓人去找陸文昭,自己則是坐在書房內,開始執筆寫下了朱由檢的吩咐。

延綿不絕的傳聲,讓數千士子瞭解了事情的經過,而反應過來的人開始向着西城北部的北河巷擠去。

但問題是,天啓七年大旱爆發的時候,四川的川東地區也是被波及的。

什麼東西?除了策論外其他的是什麼?

聽着用同樣語言,卻說出不同含義的會考官,所有學子紛紛愣住,而會考官卻冷漠道:

這麼一來、下放去兵部、刑部、大理寺、還有鹽課司和茶課司做基層官員,最少讓朱由檢有了底氣。

只因爲這與他們參與過的絕大多數會客考場比,着實太簡陋了。

“你們還有一個時辰七刻鐘……”

“退下吧,叫陸文昭來找我。”朱由檢擺手示意可以退下,而滿桂也小心翼翼的退下。

如果一口氣增加這一萬六千名官員,外加需要發放俸祿的三萬多書吏,以及近四十萬的衙役、兵馬司,那麼大明的財政能否支撐,這點顧秉謙也抱着懷疑的態度。

他們被監考書吏以十人一組的分組,分別被安置在了民宅內,這一來一去,就耽擱了一個時辰。

“算好了,刑部於縣有官職者三人,兵部四人,大理寺三人。”

由於朵甘藏人少,明軍人多,所以統計起來並不難。

朱由檢看着顧秉謙,想從他口中知道一些這個時代士大夫對於胥吏的看法。

憤怒、無奈、不解……

他先是將攻打錫蘭和保護下西洋使團的事情寫下,隨後在關於利未亞的時候,他卻停下了。

之後雖然逐漸增加,但到正德年間,文官數量也不過二萬,而武官八萬左右。

朱由檢的話讓顧秉謙不知道怎麼回答,只是躊蹴了片刻,隨後才道:

“如果殿下真的要這樣,那最好還是留一批書吏在身邊,以免地方上陽奉陰違。”

要知道這數量已經不少了,大明在洪武時期,全國文武官員也不過二萬七八千人。

犛牛雖然也可以種地,但效率太低,遠不如水牛和黃牛。

他們帶着一絲驚恐看向了面前的上直拱衛營兵馬,而在拱衛營兵馬背後的,是騎在馬背上、身着甲冑的孫守法。

現在他朱由檢要動這個盤子了,一個不小心,或許事情就會超出他的控制。

“知道,這是殿下的決定,怎麼了?”他強裝鎮定的喝起了茶水,而這一舉動卻被滿桂注意到。

陸文昭一時語塞,而滿桂則在數秒內變換表情,隨後旁若無人的將信裝進信封內,印上火漆就要走出書房找人送信。

明明是他朱家統治不力,讓老百姓沒飯吃,最後不得已造反,自己還要帶兵去鎮壓?這算什麼?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

作爲一個現代靈魂,古代最大地主階級的複雜體,朱由檢要面對的局勢本來就十分複雜,如果再做出爲了統治而屠殺饑民的事情,那他和滿清沒有區別。

或許是顧秉謙的一席話讓朱由檢內心產生了掙扎,一時間他也開始反思到底要不要這麼做。

不過當他們被安排進入考場後,走進考場的他們卻愣住了。

他慢吞吞的動作,就好像給足了陸文昭殺他的機會。

“按照殿下在燕山的佈置,最多七年,天下胥吏皆可更換。”

“被殿下知道,一萬個你也不夠死!”

“返回大明的水泥廠官吏,就現在雲南呆着。”

“是……”官員聞聲應下,而也就在諸黨碰了一鼻子灰的時候,朱由檢卻在開懷大笑……

“自然是可以動,但最好是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中讓他們逐年消失……”顧秉謙連忙解釋。

胥吏在地方的穩定性決定了各方勢力都需要他們,用他們來巴結官員,然後維持地方豪強利益。

京城東江米巷的一個院落書房內,氣急敗壞的姚宗文破口大罵,而在他面前的官員則是解釋道:

“大人,這也不怪他們,這一次的恩科題目除了沿用八股的格式外,題目與士子們所學的並不相同,自然也就上不了榜。”

可當手書寫到了黃龍的時候,他的表情卻開始略微猙獰了起來。

“……”一席話,讓陸文昭沉默了片刻。

空出來的一丈長道成爲了可以快速前往北河巷的捷徑,而對此,拱衛營的士卒則是讓出了一個個豁口,士子們也爭先恐後的向着豁口衝去。

伴隨着考鐘的敲響,那些昂首挺胸走進考場的起鬨士子都垂頭喪氣的走了出來,並且帶出來了一個消息。

到了那種時候,他也只有開始提前進行軍管了。

至於沒有上榜的那三萬多人,也可以以書吏的身份跟隨下放。

“呵呵……”聽着陸文昭的話,滿桂輕笑搖了搖頭,又看向陸文昭道:

想到這裡、朱由檢擡頭看向了自己面前的人。

“殿下要動他們,他們明面上自然是不敢和殿下作對,但私底下就難說了。”

“我的意思很簡單……”滿桂平淡的迴應,並伸出手執筆在面前的手書添上許多。

“我要他拿下錫蘭,順帶派出船隊前往利未亞,看看遷移利未亞是否可行。”

木哨聲刺耳無比,讓許多士子捂住了雙耳。

“砰——”

也在他停下的時候,院外傳來了腳步聲。

“是……”

“既然恩科考不過,後年的科舉,我浙東子弟一定要奪得魁首!”

經過統計,朵甘一共有藏人十五萬四千六百餘人,蒙古人三萬五千多人,另外還有兩千多漢人,合計十九萬兩千人不到。

“好!倒是沒有想到,居然有五千三百多人合格。”

只見在他的面前,顧秉謙正恭恭敬敬的站在原地,渾然看不出他就是朝堂之上齊王黨的魁首。

“最後、殿下找你。”滿桂瞥了一眼陸文昭的表情,又輕描淡寫道:

“你要是想說出去,大可以說,不過最好先想清楚再說。”

“這步子一旦邁出,可就收不回來了,日後你若是被人針對,別後悔便是。”

說罷、滿桂走出書房,而陸文昭則是攥緊了腰間的雁翎刀柄……

(本章完)

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564章 西征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52章 兄友弟恭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37章 浙兵戚金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8章 初嘗權力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40章 海運之爭第33章 客氏惱怒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96章 扶弟魔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143章 大反攻第98章 黨爭再起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18章 國喪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18章 國喪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
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564章 西征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337章 多方雲動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52章 兄友弟恭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37章 浙兵戚金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8章 初嘗權力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40章 海運之爭第33章 客氏惱怒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96章 扶弟魔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143章 大反攻第98章 黨爭再起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18章 國喪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18章 國喪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