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太廟獻俘

第267章 太廟獻俘

一夜之間,整個京城開始了戒嚴,身處五軍都督府的孫應元開始調集燕山的神策、金吾,通州的武驤、騰驤集合京城。

由於是輕裝前行,他們只在一夜間便疾馳百里抵達京城。

當文武百官第二天一早還在等待消息的時候,便知道了四衛兵馬集結永定門的消息。

“七衛六營近六萬兵馬,看來確實是齊王那邊發生了不得了的事情……”

前往文華殿的路上,得知消息的葉向高、趙南星、左光斗、韓爌等人紛紛緊皺起了眉頭。

不過他們可不像姚宗文等人那麼傻,也不相信龍精虎猛的朱由檢會因爲一場病而忽的薨逝。

他們在等待皇帝給一個說法,而這個說法在他們抵達文華殿後,立即有太監送了過來。

“萬歲有旨意,明日巳時正常獻俘,齊王領兵自永定門入京城,內閣當好好制定獻俘的流程。”

щщщ▲Tтkд n▲¢ O

“老臣,領旨意……”

接過司禮監太監讓人送來的聖旨,葉向高和趙南星等人心中紛紛鬆了一口氣。

因此從擴城到現在,京城的人口數量,還維持在百萬左右,大明的第一城依舊是南直隸應天府的南京城。

“殿下還是好好休息,別說話費了精神。”

上百名大漢將軍異口同聲的傳達,而同時負責押送俘虜的驍騎衛將士們也輕喝:“跪下!”

“快看!素囊和北虜的各部臺吉都被押來了!”

這樣長久的觀摩下來,心中對朱由檢有好感是正常的,畢竟誰不喜歡一個減輕百姓負擔的人?

於是,在葉向高吩咐後,林堯俞很快就重新規劃了一下明日獻俘大典的流程,並派人前往了勖勤宮,從城牆告示到皇店告示的合作。

“殿下……我們……”

“呵呵……小病而已,修養幾日變好了,倒是你們消瘦了許多,看來是過於操勞了,要多注意休息纔是。”

“誰知道是不是房山那邊的愚民瞎傳出來的。”

只不過此刻的他沒有了什麼聽到河套大捷時的興奮和激動,有的只是忐忑和不安。

集鎮也在經過工部的整頓後,留出了四十九丈的官道,向南長六裡,足以容納二十餘萬人。

到了這裡、對於朱由檢來說,不過是挑戰的開始,因爲……

“在哪?!”

“殿下應該是生病了,不過看樣子不是什麼大病,不然也沒有辦法騎馬了。”

“不可因爲我一人之事,耽誤朝廷和百姓……”

所以二十個皇店,足以將消息傳給大部分百姓。

鼓樂大作,禮炮轟鳴,文武百官紛紛起立,懷着不安的心情開始慶祝勝利,再接着是負責典禮的鴻臚寺帶着上百大漢將軍大喊一聲:“行禮!”

“獻禮太廟!”

儘管他和朱由檢算半個政敵,可問題在朱由檢經營下的大明,基本成爲了半個軍治理的王朝。

“是……”禮部尚書林堯俞作揖應下,並沒有感覺這樣的告示有什麼難度。

“如果承恩和化淳前來,記得讓他們不要擔心我,好好忙秋收的事情,密切關注陝西和山東的賑災事宜。”

跨過護城河的石橋,他們被押送進入了京城,踏上了正陽門大街。

這一時刻,諸藩郡王、武官勳臣、各黨文臣都不約而同的看向了遠處那個模糊不清的身影,所有人心裡都“咯噔”了一下。

姚宗文的心聲代表了七成以上文官武勳的心聲,而城門樓上的周王朱肅溱,已經在考慮怎麼和朱由檢解釋自己那晚的行爲了。

上前驍騎衛步行看押俘虜,滿桂、孫守法四人緊緊的跟着他。

“來了!”

因此、在走過了漫長而寬闊的城外官道後,他們見到了高大的城牆和永定門的城樓。

“殿下!”

這一刻、所有人懸着的心都放下了,而大明門城樓上,站在朱由校身後上百藩王們也鬆了一口氣。

在廣場兩側的文臣隱晦的看了一眼朱由檢,瞧着他“龍行虎步”的模樣,所有人都在心裡暗罵。

也因此、四十九丈寬,五里長的正陽門大道,足以在留出二十丈行軍道的同時,沿街圍觀二十餘萬人。

四騎衛的騎兵將他們互在中間,而他們像猴子一樣,被百姓圍觀。

謾罵聲和誇獎聲同時出現,前者是送給素囊他們的,而後者則是留給朱由檢的。

畢竟皇店的存在,等於是無時無刻都在宣揚朱由檢的武功和文治。

京城雖然擴城了,不過北直隸的百姓畢竟只有千餘萬,加上均分軍屯田後,大多百姓手裡有田地,自然不會選擇常住京城,哪怕外城房子便宜。

見狀的孫守法四人紛紛下馬,隨後緊緊跟在了朱由檢的身後。

“大明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擡頭看了一眼自己面前那富麗堂皇的城樓上,只看到了身穿黃色衣服的朱由校正在俯瞰着他們。

而正陽門外,便是由上直的拱衛營按照每步一人的規制來站立拱衛。

“另外讓化淳、承恩找人假扮我,每日進出皇宮,別讓人知道我在養病。”

說到底、百姓對於朱由檢的體諒、忍耐程度是比較高的。

不僅如此、爲了照顧到日後京城或許會涌進更多人口,正陽門大街兩側的正東、正西兩坊分別向裡縮邊十餘丈,十餘萬人口遷移東西新城。

也因此、在縱馬進入百王府城後,朱由檢根本不關心齊王府的一切,而是在進入府苑翻身下馬的同時,整個人鬆懈了下來。

在京京官們,除了需要留下班值的官員不能前往以外,其餘三千多名京官紛紛前往了大明門。

伴隨着朱由檢帶着驍騎衛押送俘虜踏上大明門前的廣場,也伴隨着他們慢慢靠近大明門,所有人的身影都清晰了起來。

“嘭嘭嘭——”

“殿下放心,末將會安排好一切的。”滿桂作揖應下,而賽罕則是擔心道:

因此、經過簡單的冊封,素囊被人解開了束縛,最後搖身一晃成爲了大明負責宴會的舞蹈領班。

“齊王千歲!”

相比較遮遮掩掩的邸報,百姓們更喜歡大白話的皇店告示。

對此、跟在他身後的孫守法和王肯堂,以及今早才和他們會師的滿桂、賽罕四人紛紛向他投來了擔心的眼神。

這樣的安排,對於曾經擁兵數萬的素囊來說,無疑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羞辱。

當司禮監的太監離開後,葉向高也轉身對禮部的官員吩咐道:

“前些日子是齊王有事耽擱了獻俘,禮部發個消息把事情蓋過去,想來百姓應該會體諒齊王的。”

同樣的、在素囊看向朱由校的時候,朱由校也在看他。

京城中軸線上的正陽門大街,也就是後世的前門大街,在建造之初寬二十五六丈,之後被百姓私自侵佔,擁塞街道,最後逐漸形成了後世前門大街寬度七八丈的模樣。

時刻準備的孫守法和滿桂上前攙扶,而王肯堂也拿出了自己的底氣:

“先扶殿下去臥房休息!”

沒有多言,驍騎衛接管了齊王府,而朱由檢也被人扶進了臥房。

正當朱由檢在說話時,臥房外傳來了沉重的腳步聲,曹化淳和王承恩闖了進來,隨後跑到朱由檢的牀榻邊,就心疼的看向了他。

隨着滿桂、賽罕、孫守法毛手毛腳的把他放躺在牀上後,王肯堂也開始爲朱由檢診脈。

孤懸海外的壞處,在此刻展現的淋漓盡致,而司禮監的消息算是安定了衆多人心。

“還好沒什麼大問題,再修養一段時間就好了。”

朱由檢自己生病,卻還在關心身邊人,這讓曹化淳和王承恩感動之餘,卻也尷尬了起來。

與之相比,全是自己人的齊王府要更容易養病。

“來了!”

倒是朱由檢、此刻高視闊步的走入正陽門內,行過長長的城門甬道,走出陰影,陽光從腳尖向上,將他整個人籠罩,一股暖洋洋的感覺在體表升起。

不過、伴隨着新城的擴建,侵佔官街的所有商鋪民宅都被趕往了東西新城。

賽罕的開口,讓朱由檢看向了他,帶着一絲歉意道:

從大明門向外,到正陽門的四百餘步,則是由錦衣衛的緹騎站立。

不過、對於北虜,朱由校還是需要釋放出作爲皇帝的善意,因此很平淡的說道:

這還僅僅只是城內,而獻俘大典是要從城外開始的。

“傳旨、爲他們鬆開束縛,封素囊爲安樂伯,其餘各部臺吉、貝勒也賦予虛銜。”

不過、從太廟到大明門這六百餘步自然是佔不了一萬多人的,因此剩下的人將會在大明門左右,以及外廷大明門延伸出來的城牆上拱衛。

對於這樣的好事,曹化淳也沒有理由拒絕,當場便同意,隨後安排隸屬皇店的印刷廠開始印刷告示,散播在京城二十座皇店各處。

“獻俘開始——”

“齊王千歲!”

驍騎衛分出了一千人,他們用白色綬帶,系在俘虜頸部,並交出兵器,而朱由檢也將腰間的長刀解下,交給了皇城三衛後,只着甲冑,步行走入正陽門。

期間他臉色凝重,看的滿桂三人忐忑不安。

這其中,尤其是趙南星。

唯一不甘的,恐怕只有姚宗文等諸黨大員,以及朱純臣、徐希皋等大批勳貴了。

這種時候、如果是小國,如上次荷蘭雷耶斯,恩佐斯之流,基本就是梟首於西市。

也因此,整場戲演下來,並沒有人覺得朱由檢真的如房山流傳出來的流言一樣,身染疾病。

從卯時起,出現在街道兩側的百姓就不斷變多,最後到辰時時,已經是烏壓壓的一片,如兩條五色長龍,從正陽門一直蔓延到永定門,中間斷開,向外繼續。

“我病倒於牀榻,卻是耽擱了你父子的冊封,希望你不會見怪。”

所有人轉身看去,只見連常服都沒有換的朱由校,此刻正滿臉擔心的站在臥房門口,眼裡只有躺在牀上的朱由檢。

他一動,一羣人便烏壓壓的隨着他動了起來。

因此、獻俘大典的開始,首先是從四十餘萬百姓踊躍而來的場面開始的。

“齊王千歲!”

永定門外不是一片荒蕪,而是錯落有致的集鎮。

忽的、這時城門樓上再次響起了大漢將軍的聲音,而這一次的響起,也就代表朱由校要帶着素囊等人前往太廟,讓他們當着大明曆代先帝的畫像面前跳舞了……

這時、被擠出內閣,但依舊擔任兵部尚書的朱燮元忽的喊道:“獻俘!”

朱由檢沒有說些什麼,只是強裝無事,一氣呵成的翻身下馬。

“不知道什麼時候選妃,瞧這模樣可比朝中許多探花郎還要俊朗許多”

那說不出來的感受終究化成了君與臣的話術,而朱由檢聞聲後緩緩起身,禮部尚書林堯俞也朗聲道:“獻俘開始!”

“我讓他們來的!”

也如葉向高和林堯俞所預料的一樣,百姓對朱由檢的包容程度確實很高。

同樣的,朱由檢也鬆了一口氣,並對着滿桂吩咐道:

“滿桂、今日起閉門不見客,告訴諸王,九月初一再舉行宗議。”

朱由檢作揖躬身,而這一舉動讓他身後的王肯堂看的心驚膽戰。

不過、相比較感嘆,朱由檢此刻只覺得全身痠痛,恨不得躺下後,讓王肯堂再給他扎幾針。

“萬勝!萬勝!”

在這裡、居住在南城區,也就是曾經外城的二十餘萬百姓正在等待唾棄他們,而身着扎甲和布面甲的四衛將士嚴密的拱衛在街道兩側。

朱由檢的一場病,讓整個大明脆弱的政治格局暴露無遺,所有人的心思都不在獻俘大典上了,而是在後續怎麼結束這場風波上。

“平身……”

“呼……”聽到王肯堂的話,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唉……”

“安樂伯與衆人入太常寺雅樂部辦差,歸太常寺節制。”

這一刻他不知道是什麼心情,但只覺得這站在城樓上的人,比起自己身邊生擒自己的朱由檢,少了幾分英雄氣概。

只是,當所有人都來到了應該來到的位置後,他們卻都不約而同的忐忑了起來。

他們匆匆跟隨皇帝前往了太廟,準備享受一把貞觀之治時纔有的待遇。

“殿下!”

至此、正陽門大道達到了四十九丈的寬度,足以媲美盛唐時期的朱雀大街。

皇城三衛例行公辦,作揖之後要求朱由檢下馬步行,並親自走完近二里半長的大道。

“南夷北虜皆是朕的臣子,他們不過是遭受到蠱惑才背叛大明。”

曾經被侵佔而窄長的正陽門大街,此地經過了清理後,寬廣明亮,一眼就能看到天際邊冒出頭的正陽城門和內城城牆。

漫長的行軍對於其他人來說是榮譽,對於此刻的他來說卻是煎熬。

所有戰俘全部趴在地上,等候發落,而刑部尚書喬允升開始將河套三大部和大明的恩怨情仇,事情的原委上奏朱由校,請他下旨對戰俘論罪。

隨後、他被人帶到了朱由檢身旁,無需多言,緩緩跪在了地磚上。

今日的獻俘能不能完成?朱由檢會不會出現?

這些問題壓在了幾十萬官民心中,而這樣的問題也在辰時三刻的時候,被天際邊出現的大隊騎兵打破。

對於京城的一草一木,朱由檢已經可以說耳熟能詳了。

簡單來說,在組織什麼宴會的時候,素囊就帶着這百餘名臺吉貝勒上臺跳舞就行。

減除三響、分派軍屯田,組織安置難民……

只是闊別近一年後回京,京城的變化還是讓他有些感嘆。

不過、這也不是主要原因,他想前往齊王府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爲皇宮之中眼線衆多,稍有不慎事情就會露餡。

“臣……朱由檢,凱旋而歸,請皇帝檢閱!”

也不知道在心裡默唸了多少聲,在朱由檢快堅持不住的時候,正陽大門漸漸變的高聳,而城門處身着金色山文甲和銀色魚鱗甲的錦衣衛、以及皇城三衛接替了上直拱衛營。

“請齊王下馬,只攜親衛,帶俘虜前往大明門,供皇帝,供諸王觀俘後,前往太廟獻俘!”

他的年紀已經不小了,齊王府也已經營造結束,再繼續住在外廷,難免有人說閒話。

高聳的大纛出現,上面的“齊”字讓人看得清楚,而大纛之下,騎在馬背上,臉上帶着一絲笑意的少年驍將,無不在證實他的身份。

相比較城內,城外的佈置需要往南蔓延十五里,才足以彰顯大明的國威。

“砰——”

這樣的隊列持續到永定門,而永定門外,便是由神策、金吾、武驤、騰驤四衛接力,繼續向南邊的官道蔓延出去了。

“況且你們不陪哥哥在太廟獻禮,跑來了我這裡,哥哥怎麼辦?”

雅樂部,這是掌管朝賀、郊祭、內宴時樂舞的機構,歸六部四寺的太常寺節制。

如果這種時候朱由檢薨逝,兵權壓過文權的大明朝,在兵權沒人能站出節制的時候,恐怕會發生比建虜、北虜入侵更壞的事情。

此時的他,全憑一口氣吊着,因此沒有隨意開口。

至於朱由檢,他則是在走出正陽門後,帶着人上馬前往了百王城,準備入住齊王府。

上直四騎衛的將士們在官道上慢慢行駛,逐漸進入了外城集鎮的官道,而引起百姓們高呼“千歲”和“萬勝”的,自然便是朱由檢的亮相。

富麗堂皇的紅牆黃瓦下,朱由校俯瞰着廣場上的朱由檢,心裡說不出來的滋味。

只是此刻他已經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爲了家中妻兒的性命,不管大明安排他做什麼,他都得做。

“殿下真年輕。”

當辰時準時抵達,由皇城三衛的龍虎、飛熊、儀鸞三衛開始,從太廟羅列陣型,每隔一丈停留一人,由太廟至大明門外站立,着金色山文甲。

告示發出後的第二天,當晨鐘開始作響,街上就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人。

到了這裡,朱由檢已經可以退場了,因此他沒有猶豫的轉身離去。

王肯堂一嘆氣,所有人都心裡一緊,朱由檢同樣如此。

不止是他、諸多百官文臣和藩王也是這麼覺得。

“不是說殿下生病了嗎?這模樣不像生病的啊。”

朱由檢的亮相固然吸引了很多狂歡,不過引起百姓更多狂歡的,是跟着他大纛背後,被關在馬車內的素囊,以及馬車背後上百名被束縛手腳,關在囚車裡的三大部臺吉和貝勒。

當所有兵馬布置完畢,朱由校以皇帝的身份,前往山川壇祭告天地,隨後折返回大明門前,準備受俘。

“齊王千歲”的聲音從一開始的雜亂而彙集,最後形成統一的喊聲。

“殿下這是什麼話?若不是殿下收留,恐怕我也不過是今日跪在大明門前的一員罷了。”賽罕跪下表示感激,而朱由檢讓孫守法扶起了他,最後交代道:

百官們見狀,也沒有什麼別的想法,畢竟禮制流程就是這樣,朱由檢確實可以退場了。

“來了來了!”

這些政策的推動都是朱由檢,而每當政策推動,皇店裡隨處可見的告示牌都能看到詳細過程和結果。

清脆密集的馬蹄聲在官道上響起,出征歸來的上直四騎衛出現在了官道上,引得大批圍觀獻俘的百姓踊躍歡呼起來。

別的不說、遠在萬里之外的黃龍,會不會據舊港而自立?

畢竟沒了朱由檢,在海上可沒有誰能壓制黃龍,黃龍如果真的自立,那憑藉沈廷揚手中的市舶司,可以說完全能組建一個數百萬人口,帶甲數萬的王朝。

聲音從城外一直蔓延到外城,最後蔓延到內城、皇城……

所有俘虜都識趣的跪下了,而作爲套虜三大部名義大汗的素囊也被人“請”下了馬車,在大明君臣的面前,被人繫上了恥辱的白色綢緞。

不過好在皇店並非小門小戶,而是集園林風景與一體,類似景區一樣的存在。

“這廝果然是在下套,還好老夫沒有跳出來!”

“獻俘典禮”在大明朝是非常隆重的,和上次抓到荷蘭俘虜的獻俘不同,這次被朱由檢抓到的,畢竟是套虜三大部的首領素囊,幾十萬人的大汗。

王承恩還在支支吾吾,卻不想下一秒熟悉的聲音出現在了臥房內。

期間百姓們的討論和謾罵都被他們全部聽到,而對於他們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恥辱和煎熬。

因此哪怕是爲了他一個人,這場“獻俘大典”也不可能草率。

“這……”看到朱由校,朱由檢也是無奈了。

兒孫獻俘太廟,祭告祖宗,結果祖宗過來一看,皇帝不見了……

這種事情,也就只有自己這皇兄能幹出來了。

估計此刻的葉向高和百官,正在一臉懵逼的尋找皇帝呢……

(本章完)

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53章 領兵要點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179章 出兵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81章 天賦異稟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76章 浙黨勢大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章 難兄難弟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56章 盡是空餉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52章 兄友弟恭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143章 大反攻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56章 盡是空餉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11章 噩夢開局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89章 銀子不夠花
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53章 領兵要點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179章 出兵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81章 天賦異稟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76章 浙黨勢大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章 難兄難弟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56章 盡是空餉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52章 兄友弟恭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143章 大反攻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56章 盡是空餉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11章 噩夢開局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89章 銀子不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