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

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

“人爲你虧行損,人爲你斷義辜恩,人爲你失孝廉,人爲伱忘忠信。細思量多少不仁,銅臭分明是禍根……嘿喲……”

“嘿喲……”

八月初十四的遼東大地稻田金黃,在遼河兩岸的百姓相互高歌,也相互彎腰,各自左手—把握住稻穀的杆部,刃口對準禾杆,用力一拉,將成熟的稻子割下。

孩童在旁邊用來綁帶將稻子綁好,將它們擺放整齊。

等數量差不多的時候,不用長輩開口,這羣十一二歲的孩童們便用扁擔從綁好的稻子中心穿過去。

在兩頭都穿過去後,他們便在大人的幫扶下,將稻子挑了起來。

經過幾次的調整,感覺兩頭的重量差不多後,他們便把稻子挑到道路的牛馬騾車上去放好。

如此反覆,直到車上的稻子累積了五六百斤,孩童們才自己坐在牛馬騾的背上,驅着他們前往村子的穀場。

遼河之上,一艘艘大船逆流而下,岸邊縴夫拉着繩子走,船上船伕搖櫓划槳。

不管是縴夫還是船伕,亦或者是田地裡的百姓,他們都不斷地高歌。

這麼弄,那羣村官倒是沒貪污朝廷的田賦,但卻多壓榨了百姓的糧食。

算好賬,那村官喊了一嗓子,旁邊的村官也提筆記下了這家人交的糧食。

二人畢竟是通過了恩科的人,基礎學科還是懂一些的,另外村中的也也僅僅只要求學算術和識字,因此他們每年會收取村民一兩銀子來充作學費。

張嫣這次倒是沒有說錯,沈香君歷史上雖然是崇禎繼位後選秀的第一名,但歷史上確實因爲年紀太小而導致難產去世。

雖說朱由校也在這麼做,但大抵是朱由檢監督的情況下,如果只有朱由校自己,那他恐怕還會大手大腳的營造宮殿。

親眼看着一羣貪官被斬首,李定國心裡雖然暢快,但也知道貪官是殺不完的。

帶着尷尬把帳算出來後,韓村官從桌子的抽屜裡拿出了一塊指甲蓋大小的銀子稱了稱,然後又拿出一吊銅錢,從中數出三十二文,便把銀子和那吊銅錢發給了李老漢。

因此他們二人的穀場也沒有什麼百姓叫囂鬧事,因爲誰都知道,把這兩個村官弄走了,換來的只會是和其他村一樣的貪心村官。

“張柱,戶七口,田二十二畝,收糧十五石七鬥,應該交糧……”

在李老漢看來,全家八口人,每個人每天少吃四兩飯,這四石米就省出來了。

不過她的話雖好,但張嫣卻有些擔心道:

“雖然這麼說,但如果選了這宣城伯衛時春之女,那會不會有些不好……”

“內帑眼下還有二百三十餘萬兩,可以拿出一百三十萬爲齊王殿下辦一場婚禮。”

說白了,官官相護之下,沒有人會主動彈劾他們,除非遇到了楊漣、金鉉、成德那種官員。

那此起彼伏的歌聲不斷響起,在這遼河、稻田、藍天作爲背景下,每個人都在用行動展現着勞動人民最樸素的一面。

當年爲準備潞王婚禮,宮廷用了各色金近四千兩,青紅寶石近九千顆,白銀十萬兩,珊瑚珍珠近兩萬五千顆。

實際上這七百多石的田賦糧運往鎮上,頂多也就火耗在那一兩輛馬車馬匹的草料上。

望着他們,馬村官這才搖頭道:

“近來朝廷恢復了……”

相比較他們,二人不過是從朝廷手裡小偷小拿,倒是一點沒壓榨百姓。

因此只要勳貴不多嘴,事情就好辦很多了。

大寧府遼中縣麾下的大河村穀場上,當“噼裡啪啦”的算盤聲響起,一些已經收割完糧食,打完穀子的農民正帶着麻木看着敲打算盤的村官。

一兩三四百文,對於這羣面朝黃土面背朝天的農民來說,在填飽肚子的同時,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在朱由檢看來,如果只維持王府開支,那這筆銀子的十分之一都綽綽有餘,因此他自己從不挪用御馬監和國庫的錢糧。

“那就把六人按照一正兩貴三平妃排個位置?”張嫣反問,劉太妃微微頷首。

“好了!”

不過百姓也不記仇,哪怕村官貪了他們的糧食,他們也只敢閒暇時罵一罵,忙的時候便忘了。

只是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便已經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朱由檢的行爲,不管放在古代還是近現代,都算得上是“聖人”,除了在飲食、和出行上有些誇張,其他都當得起“聖人”二字。

“殿下似乎心情不是很好,聽聞千戶以下的人都不能進長春宮。”

大官有大官的貪法,小官有小官的貪法。

也許正是因爲他們這樣軟弱,村官們纔敢於得寸進尺。

“倒也是……”聽完張嫣的話,便是劉太妃都不由點了點頭。

只不過他的話沒有說動一個人,因爲只要建虜還在,便沒有人願意北上去種地。

以朱元璋所定禮法的《大明會典》記載:“親王定親禮物,金止五十兩,珍珠十兩”

看着他們的背影,一些人也想到了自己家中漸漸長大的孩子,不免感到了壓力。

“這銀子走內帑,戶部也說不了什麼。”

這兩位村官已經算是有良心的村官了,既沒有把想要貪污的銀子轉嫁到百姓身上,也沒有選擇朝廷、百姓兩頭吃。

坤寧宮內,隨着張嫣對一名秀色奪人的秀女示意,這名秀女也就按照宮廷禮節起身,隨後退下。

“那沈香君呢?”劉太妃不禁詢問,畢竟沈香君長得和前二女不分伯仲。

人羣的最遠處,一行身騎高大河曲馬的男人也開口道:“你小子滿意了吧?現在趕緊回京吧。”

張嫣雖然很多時候總是擔心朱由校和朱由檢這兩兄弟的關係,也擔心朱由檢對自己兒子朱慈燃的威脅,但大體上他對朱由檢個人是十分欣賞,甚至有些崇拜的。

“可以了……”

“這次沒看到殿下,有些遺憾……”

只是接下來,又有幾家人賣了稻米,做出了和李老漢一樣的舉動。

甚至劉太妃聽了她的話也不覺得過分,而是微微頷首:

等她走後,坐在張嫣旁邊的劉太妃纔開口說道:

“這也算是勳貴們選上來比較好的女眷了,可以留下她,將兩貴妃的位置讓一個給他,再讓一個給那朝鮮的李韶禧。”

眼下他們已經很滿足目前的生活了,這並不是因爲吃穿不愁,而是相比曾經被壓榨得喘不過氣,眼下他們最少能吃飽飯。

總旗官說完有些唏噓,李定國瞧着他,略微皺眉,張嘴欲言又止,但最後沒說什麼。

儘管如此會讓上邊的人覺得百來里路,火耗如此有些多,但御馬監在鎮上收糧的官員也會在之後報火耗。

李老漢看東西賣了,也轉身帶着自家媳婦挑着一袋袋稻米倒入官鬥之中,來來回回四次。

那十幾個村官,都是他從他父母口中聽到的貪官,而他做的事情很簡單。

“我家賣四石!”

比起他們這種,選擇壓榨百姓和兩頭吃的村官纔是最多的,而他們的下場往往也是最慘的……

李老漢這邊剛到手,便尷尬着將銀錢推回:

“請韓大人你幫老漢把這些銀子換二斤油、三斤鹽,一斤醬、一斤醋,剩下的是學費和書本、紙筆硯墨錢。”

只是雖然點了頭,但她依舊頭疼道:

“雖說衛平陽柔弱,但只有五妃的名額,而另外那五人……”

村官或許是見慣了這種人,因此沒有計較,而是繼續吆喝道:

“如果沒人,那我和韓村官就收攤回店了!”

“斬!”

賣糧、交學費、買油鹽醬醋、紙筆硯墨,最後和李老漢一樣,挑着糧食、趕着驢車離開了穀場。

“大河村,今歲計一百零二戶,七百三十五口,三千一百零七畝三分田,共交糧七百五十石。”

“既然這樣,我看便可以暫定袁禧嬪爲王妃,衛平陽和李韶禧爲貴妃,田秀英和沈香君、周素潔便定爲平妃吧。”

不過他們不會向上邊彙報,而是藉口租借馬車、購買草料的損耗。

當然,萬曆皇帝的此舉並不可取,但也足以說明對潞王的恩寵了。

要是張嫣和劉太妃真的按照這個禮法來進行朱由檢的婚禮,恐怕朝野上下的口水都能把她們淹死。

張嫣害怕衛時春之女用自己父親來壓齊王妃,但劉太妃卻安撫她道:

“這樣的人作爲殿下的岳丈也是不合格的,況且周素潔和田秀英兩個人性子不合,誰做了齊王妃,恐怕都容不得另一人。”

“民女告退……”

“去年不是還有四百二十文嗎?今年怎麼只有四百一了?”一些農民躲在人羣裡質問,問完連忙蹲下。

不過就算如此,萬曆皇帝也沒有停下,而是足足挪用了九十萬兩邊軍軍餉,才把潞王的婚禮辦下來。

李老漢也無奈,而他這話也讓韓村官和馬村官有些尷尬。

斗大的人頭落地,四周無數百姓紛紛拍手叫好。

經過四個半月的選拔,齊王五妃三十侍妾也基本選了個清楚。

“有有有!”畢竟是農民,人太多,哪怕大部分人都能觀望,但小部分人還是經不住嚇,立馬便舉着手喊着要賣糧。

所以,張嫣許多時候還是比較感激自己這個五叔叔的,拿出一百三十萬兩銀子來爲這個五叔叔辦婚禮並不過分。

像李滿貴這種,家裡八口人,不過二十五畝地的家庭,正常最多賣兩石米就已經很誇張了,而賣四石米,這就意味家裡人今年要有幾天餓肚子了。

“選她爲正妃,要比選周素潔和田秀英要好一些……”

燕山縣合山鎮廣場上,當監斬的聲音響起,十餘名壓榨百姓和兩頭吃的村官被下令監斬。

李定國騎在馬背上,帶着一絲遺憾開口,旁邊的總旗官聞言則是唏噓道:“別說你小子了,便是我們也沒能見到。”

當一個瘦弱的老農擡着手喊出賣糧的數量後,一些人立馬拉住了他。

有了奔頭,他們終究還是得衡量衡量的,但如果上升通道也沒了,那許多人恐怕就懷着能貪多少貪多少的心思隨意貪污了。

儘管朱由檢分田讓大部分遷入遼東的百姓過上了能吃飽的日子,但實際上他們在滿足溫飽的情況下,每個人也就能賣兩三鬥米罷了。

因此,如果皇宮不選這五女,那就顯得朝廷有些惡人了。

“可以把五妃擴爲六妃,反正也不是沒有先例。”

“去年那是沒有引進外糧,今年瀛洲向遼東輸糧六百萬石,遼東糧價自然就便宜了!”

這銀子往往是九出十三歸,需要一戶人家還十幾年才能還清。

這還是朱由檢給他們分地後的結果,若是換做以前,他們想讓家裡的孩子讀書寫字,那得找村裡的富農士紳借銀子。

如果她們不選那五女,估計也沒有人敢去娶被落選的那女子。

在兩人的話語間,齊王五妃成了齊王六妃,並且兩貴妃的位置已經定下了,現在就只有正妃的位置落空。

“駕……”

劉太妃考慮的很周全,比較這次全國勳貴選上來了近百名秀女,如果齊王五妃裡,勳貴們連一席之位都沒有,那未免有些太傷他們了。

火耗這玩意,一般是在路上才產生的,而眼下糧食收上來便有了火耗,誰都知道他們肯定貪污了。

李老漢見狀,又只能把稻米裝回,然後把四石米搬進了村官所的糧倉內,最後才帶着那幾斤油鹽醬醋和兩本課本,一袋子紙筆硯墨離開了人羣。

在要求朱由校不挪用御馬監銀和國庫銀的同時,朱由檢早就身先士卒的斷絕了一切和御馬監、國庫的錢糧往來。

當然這只是學費,其他的紙筆硯墨和書本費還得村民自己花錢,這便又是三四百文。

“你下去吧……”

劉太妃的審美和歷史上一樣沒有變化,依舊選擇了周素潔,而張嫣也是和歷史上一樣,皺着眉說出了不好的地方:

“周素潔的父親,我差人打聽了一下,似乎是一個賣田養貴女,擺攤算命,坑蒙拐騙之人。”

至於那馬車,實際上也是免費從百姓家中徵集的,一斤米麥都沒花。

或許下一批來合山鎮的村官還會貪污,只是不知道到時候他還會不會選擇殺人。

娶得好女豐富家門,娶得惡女那可是家宅不寧啊。

一路無言,李定國隨着衆人策馬南下,倒是京城皇宮之中,難得迎來了一天清閒。

隨着一嗓子喊完,大河村最後一戶百姓也交了田賦,而那村官敲了敲算盤,故意大聲喊道:

這可是差點成爲齊王女人的女子,誰知道日後齊王會不會小心眼……

儘管只是次九品的村官,但這兩個村官每年依舊能以此貪墨七八石米麥,算成銀子也有三四兩銀子了。

這種行爲在晚明這種在京親王、皇帝隨意挪用國庫的時代,簡直讓人不敢置信。

張嫣一說,劉太妃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不如按照潞王婚禮規制來定?”劉太妃畢竟是經歷過萬曆皇帝和潞王這兩兄弟時代的人。

走出的幾個老農也很無奈,家中沒有油鹽醬醋了,不賣糧實在是不行。

從二人寧願在田賦上坑朝廷也不坑百姓就能看出,二人雖然貪財,但還是有底線的,良心過意不去很正常。

“沈香君家室太過優渥……”張嫣搖了搖頭:

“此女年紀太小,腰跨太窄,恐有難產之嫌……”

朱由檢早早交代過內廷,正妃不能太過富貴,而田秀英顯然不符這條,因此張嫣從沒有想過把她納入正妃人選。

走到穀場邊緣,他將屬於自家的稻米放上驢車,趕着驢車離開了穀場。

“不要——”

不過總的來說,通過恩科而成爲官員的人,只要不犯錯,每三年就能升遷一級,因此即便偷拿偷取,他們也不會太過分。

瞧着他們的模樣,兩位村官也有些無奈,最終在黃昏前將村裡的田賦都收集了上來,並在第二天一早趕往了遼河鎮。

劉太妃語出驚人,但張嫣聽後卻覺得這樣最好。

“這樣的人若是成爲齊王殿下的岳丈,那恐怕他會利用殿下的威名去做一些不法的勾當。”

雖說萬曆當年是因爲李太后才導致他對潞王過分寵溺,但實際上就算沒有李太后,他本人對潞王也相當寵溺。

“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大事發生,感覺殿下和那位的心情都不好。”

辦完了御馬監田賦的事情,兩位村官點了點頭。

“田秀英之父田弘遇在此前殿下裁撤衛所前爲揚州把總,還欲爲揚州士紳推薦田秀英,以田秀英爲奇貨。”

到了這裡,張嫣和劉太妃便開始逐一召見這五十名秀女。

“四石?李滿貴你瘋了啊?你家裡八口人不吃飯了啊?”

韓村官確定有了四石米,點了點頭後便示意李老漢裝米。

二人簡單敲定了這六女爲六妃後,便開始頭疼朱由檢的婚事了。

“嗯……”李定國的聲音響起,他看着那些盤剝百姓的貪官倒下,心裡有一絲暢快的同時,居然還感受到了使用權力的快感。

“三平妃裡,我比較中意周素潔。”

“另外……”張嫣頓了頓,隨後纔有些擔心道:

“田秀英的姑父是援遼經略吳阿衡,如果選她,那齊王恐怕會不高興……”

以他驍騎上將軍、五軍大都督、齊王、右國柱、特進光祿大夫、上都督等各種職位、爵位加持,他每年的俸祿都是十數萬兩。

劉太妃聽了張嫣的話,心裡也有了主意,不再想着讓周素潔升位。

勳貴們如果知道是她們二人選了衛平陽而再多選一妃,那他們不會多嘴,而文臣又不敢管齊王的事情,也不會多嘴。

一人合上文冊後,拿出一本新的文冊,另一人則是吆喝道:

這在明初絕對算是不錯了,但眼下距離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兩百六十多年。

“……”劉太妃聽到張嫣的話略微沉默,而張嫣也繼續:

說白了,內廷的許多事也藏不住,如張嫣和她想選周素潔那五人的消息,恐怕早就傳遍京城了。

且不說袁禧嬪的父親在河西當過營兵守備,知道民間疾苦和兵災之下百姓苦難,單說其門風,便已經勝過了張嫣口中的周素潔和田秀英。

“今歲御馬監遼東收糧爲四百一十文一石,哪家有賣糧的,趁這個時候趕緊賣糧。”

總旗官一邊說,還一邊道:“我們回大定宮的時候,駐紮了半個月都沒能看到殿下和萬歲出宮遊獵。”

村官喊到這裡便故意停下了,至於賬本後面的火耗“七石五斗七斤”則是沒有念出來。

僥倖過關的一百人,在張嫣和劉太妃的留意下,結合朱由檢的喜好,又再選出“秀色奪人,聰慧壓衆”的五十人爲候選妃嬪。

“那倒是……”張嫣想了想剛纔露臉衛平陽的模樣,不免點了點頭。

“不賣沒辦法不是嘛,這娃得吃油鹽醬醋,俄也得供娃識字不是嘛……”

由於費用奢侈,戶部看不下去,以禮法《大明會典》來提示萬曆皇帝:潞王婚禮的費用超標了。

馬村官將朝廷恢復遷移糧的事情說了出來,並且承諾朝廷明年就會掃平建虜,讓百姓們不要擔心,如果有誰願意北遷,可以跟隨軍隊一起前往。

“這衛平陽的性子你剛纔看到了,有些柔弱,加上宣城伯府目前沒有任何人領有軍職和官職,她怎麼也不會幹出霍亂王府的事情。”

不過在寫的時候,他們刻意在數額後補充“損耗三斤,實交四石六鬥”。

“交糧四石六鬥三斤!”

“四石米,一兩六錢八分……”

銀子兜兜轉轉,最後還是放在桌上沒動,而韓村官也只能尷尬的從中取出屬於自己和馬村官的那一兩學費,把剩下的六百八十文給李老漢買了東西。

兩名村官,一名記賬,一名算賬,配合的相得益彰。

就這樣,二人也算是遠近聞名的“善官”了,因爲大部分村官都會選擇用大一些的鬥來故意貪墨百姓的糧食。

他給曹化淳寫了一封信,而這份信在短短三天之後,便要了這十幾個村官的命。

“倒是袁禧嬪,這一個月以來,居於其餘五妃中間,與五妃都能交談甚歡,加上從未有妒忌人的行爲,而其父親袁祐也曾爲河西營兵守備,品行良好,門風清廉。”

他的背影有些佝僂,讓人唏噓,便是韓村官和馬村官也有些良心過意不去。

一個月的時間裡,儲秀宮的女官根據當初進宮那數百秀女的性情、作風、智愚與賢惠,一共選出了三百人。

“你們都沒能見到?”李定國有些詫異,畢竟四騎衛是齊王府嫡系。

況且剛纔那位秀女天生麗質,當個貴妃很是合適。

村官無事,一人看皇店,一人閒暇無事去山上割草料,每日多割一些,基本馬匹的草料也就滿足了。

從八月初一至如今,容貌靠後的秀女都已經詢問完畢,剩下的便只有那一開始就被敲定的周素潔、田秀英、沈香君、李韶禧、袁禧嬪五人尚未考察。

之後,客氏再帶慈寧宮和坤寧宮的女官一起對着五百秀女通過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等方式,再次從中篩選出一百人。

劉太妃的贊同堅定了張嫣的想法,因此她也起身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給萬歲遞奏疏,等萬歲同意,便可命王安採購了。”

“周素潔和田秀英等五女的會談,便勞煩太妃娘娘了。”

“去吧去吧……”劉太妃笑着示意她離去,而張嫣也畢恭畢敬的行禮,隨後走出了坤寧宮……

(本章完)

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57章 解決兵員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69章 滿桂到來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18章 國喪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206章 殺遼商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353章 分憂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87章 一團亂局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26章 截胡工部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595章 天災人禍
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57章 解決兵員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69章 滿桂到來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18章 國喪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206章 殺遼商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353章 分憂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87章 一團亂局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442章 心慈手軟洪督師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26章 截胡工部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595章 天災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