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

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

“把化淳調走了?”

四月初九,當朱由檢身着粗布麻衣,帶人加固泰寧城的時候,京城傳來的消息讓他皺眉了。

曹化淳走了雖然還有王承恩,但承恩有些木訥,有些時候始終不如曹化淳變通。

況且重啓王安收拾魏忠賢這點,朱由檢也覺得有些早了。

或許是因爲有他存在的緣故,魏忠賢手下閹黨還沒有做到如歷史上一樣的人人喊打。

閹黨和東林的爭鬥還停留在朝堂和士紳上,沒有波及百姓。

這個時候打擊了閹黨,一不能扼制地方,二不能解決黨爭,三不能穩定局勢。

在朱由檢看來、魏忠賢最少還可以蹦躂兩年,因爲他還有不少鍋要讓魏忠賢來背。

不過這不能說朱由校做錯了,而是朱由檢和朱由校兩者的角度不同。

朱由檢需要的是讓百姓安康,所以需要讓魏忠賢背鍋的地方還有很多。

說完這些,熊廷弼在信的末尾說了一下這一戰的軍功問題。

“如果明軍能借着北直隸的人口發動二千里的遠征,那遼東的北征或許不低於千里……”

“眼下科爾沁被剿滅,估計再休整兩年,明軍就要對我大金下手了。”

“北山那邊,近來興起了一個部落,它們團結諸部聚集在了奴兒干城,我準備籌備兵馬先把他們掃平,抓些野人補充八旗。”

“您可真是……”滿桂苦笑搖了搖頭,繼續低頭苦幹了起來,而朱由檢也帶頭幹活,沒有一點親王的架子。

“那邊太冷了,過去開墾後糧食收穫也不會很多。”黃臺吉搖頭拒絕了這個想法,並繼續道:

加上糧食畝產二石有餘,水利工程完善,整個小冰河四川最大的受災人數也不過就是二三十萬人。

工地上的滿桂把鐵鍬插在土地,雙手撐在上面,而朱由檢則是將文書還給了塘騎,拿起鏟子繼續開始幹活。

千里……

“這京城暫時不回去了,我們若是回去,王安便得了勢,他得了勢,魏忠賢怕就要倒下了。”

哪怕明歲爆發災情,那隻要朱由檢留好足夠多的糧食,利用常平倉來平抑糧價,同時進行大舉遷移百姓南下的政策,那二省的民變問題就很輕鬆的能解決。

不過如果郭桑岱能讓北山大量女真聚集在奴兒干之地,這倒是對於明軍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朱由檢把之前生病的藉口又找了出來,很清楚自家哥哥如果聽到這個藉口,估計會連忙派太醫北上。

唯一的問題是,陝北的大旱要持續十一年之久,而朱由檢不可能連續無償對他們進行十年賑災。

“要不要先開發福思木城?”

他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眼下確實可以進行北伐之戰,並且就在明年。

從天時地利人和來看、大金的贏面不會超過三成,而這三成能有的情況下,還得看努爾哈赤……

因此、在三百餘名遼東女真拿着大明文書,帶着兩千工匠登陸奴兒干城後,當地的部落當即就表示了臣服。

這一戰打的不夠激烈,奔襲距離也少的可憐,朱由檢原本想着攢一身肉來應對戰事。

努爾哈赤的身體越來越差,這已經是無法掩蓋的一個事情,如果努爾哈赤在明軍北伐前病逝,那對於金國來說,將是一個沉重無比的打擊。

“把這份圖紙交給工部,今歲秋收之後開始進行河套至關中,關中至河西的驛道擴建,修葺。”

朱由檢轉身走到書架面前,拿出一份自己規劃好的圖紙,並且遞給了孫守法。

顯然、朱由校想到的,他自己也想到了,因此他想讓朱由檢上疏,暫時擱置他個人的功賞。

“不行……”尤世功搖了搖頭,意味深長道:

朱由檢還是準備讓五人正常授爵,隨後繼續在軍中做事。

濟爾哈朗擦了擦自己的刀,而跟隨奧巴前來的幾名護衛則是驚恐的拔刀指向他。

他一邊挖掘城根,一邊對滿桂解釋,而滿桂見狀也一邊幹活,一邊對朱由檢道:

“話雖這麼說,可若是萬歲催促,殿下恐怕還是要回去。”

“況且如果連上京城都丟失了,距離上京城不過七八百里的那裡又能苟且幾日?”

閒來無事,來工地修築修築城牆也是不錯的,就當鍛鍊身體了。

“向殿下請調五萬石糧食,三萬斤鐵和三百頭耕牛給郭桑岱。”

不過、郭桑岱雖然建立起了這樣的一個城池,但以奴兒干的情況來說,這地方卻沒有辦法自給自足,只能依靠後方源源不斷的輸血。

這一來一去,耽擱四五個月很正常。

這麼想着、朱由檢繼續研墨,隨後寫了手書一份,讓孫守法送往了燕山學府。

黃臺吉沉着眼眸開口,讓阿敏和濟爾哈朗瞬間心中一沉。

朱由檢看着他離去的背影,算了算賑災的錢糧,隨後想了想今年燕山畢業的學子們,最後只能皺了皺眉。

大明最終沒在天啓六年以前解決後金,而天啓六年和天啓七年的災情具體有哪些,朱由檢個人也記得不是很清楚。

他自覺臉上無光,當即生氣道:“既然貝勒您不願意出兵幫我,那我就自己出……” wWW◆ TтkΛ n◆ c o

也就是幾番遷移下,兩省近五分之一人口被遷走,內部的土地兼併和糧食問題大大降低。

尤世功拿着手書,轉頭遞給了旁邊的副總兵,而副總兵聽聞後卻說道:

郭桑岱一開口,當即便讓這名女真老者低頭,表示對大明朝的尊重。

在他看來、明金之間也就是一戰的問題了。

“行了,日後伱們就是我大金的牛錄額真,退下吧……”

朱由校則是需要維持王朝的穩定,因此眼下魏忠賢做的已經足夠了。

“事情辦好了!”

阿敏忽的開口說道:“福思木城那邊我看地形還不錯,雖然比較難開墾,但如果開墾出來,不會輸於上京城。”

直到半個月後,船隻帶着手書在一個海港城池登陸,而手書也被送往了城池內部的總兵府內,交到了一個人的手中。

對於郭桑岱的事情,他並不是特別關心,也不指望他們能牽制金軍多少兵力。

爲奴兒干城負責輸血的,正是在朝鮮東北部鏡城之地擔任鏡城總兵的尤世功。

“我還需要他做些事情,他才能倒下,今歲燕山學子九月畢業,到時候我們再回去。”

也在他離去的同時,他們口中的奴兒干城中,卻聚集起了人數不少的北山女真。

算了算錢糧,朱由檢還是決定在七八月間開打,因爲這麼一來,如果打成持久戰,那十月份賦稅也收上來了,明軍可以步步爲營的推進。

另外從這一戰的情況來看,明軍在遼東的補給問題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只要朱由檢想,明軍完全可以在明年發動北伐。

至於陝西,旱情爆發之初在陝北,而眼下的陝北已經被朱由檢遷移走了一半的人口,甚至更多。

當身影開口,赫然是後金之中負責圍剿抓捕北山女真的阿敏。

他在意的只有勳爵的事情和北伐的事情。

做完這一切、他大概心裡有了一個數,那就是明歲的錢糧能不能進行掃虜之戰。

“殿下、這麼看來京城會熱鬧許多。”

一是糧食、二是安全。

今歲的燕山學子,除了少部分可以進軍備院的人才,以及進第三、第四學府的人才外,其餘人他準備投入到工部,成立一個臨時的衙門。

“明軍這次從北直隸發動遠征,近二千里,這倒是我沒有想到的。”

“沒了草原,你們能去哪?留在上京城做個牛錄額真吧!”

“不如申請十萬石如何?看着速度,奴兒干城說不定很快就能聚攏兩萬人。”

以奧巴的腦子,在丟失科爾沁之後,居然還敢帶着部衆來上京城找黃臺吉,和自投羅網沒有兩樣。

“噗——”

儘管朱由檢不知道福建和廣東人口多少,但再誇張也不會超過一千五百萬人。

總的來說、在小冰河大旱下,四川由於長江和盆地的地形,實際上除了川東經常遭遇災情外,其他時候都比較滋潤。

作爲大明曾經的奴兒干都司治所所在,大明曾在此建有永寧寺,並立有永寧寺碑。

黃臺吉擺手示意幾人退下,隨後在幾人離開後又坐會位置上說道:

“這一戰沒能截獲明軍輜重,雖然有些遺憾,但現在奧巴帶來的五六萬蒙古人和三十多萬牛羊,倒是能幫助我們多開墾一些耕地。”

大明朝的敵人還很多,他熊廷弼也才五十八歲,還可以再打個幾年。

然而從三月開始,伴隨着十艘船隻在黑水河口登陸,情況就直接發生了扭轉。

黃臺吉的一句話,讓他們三人沉默許久,過了片刻後阿敏纔打破僵局開口道:

延安府賬面上只有不到三十萬百姓了,加上朔方府頂多五十萬。

相比較郭桑岱和尤世功的軍情,熊廷弼的軍情不單純是在軍事上,而更多偏向政治。

上京城、當黃臺吉對人迎頭痛罵的時候,奧巴站在簡陋的宮殿中又是羞愧,又是惱怒。

這個北伐之戰必須建立在一個事情安置妥當的前提下,那就是災情。

不是他沒仔細看書,而是這個階段的災情開始絡繹不絕的爆發,多到他個人都記不住的程度。

這代表什麼,三人都知道,說白了就是金軍近八成城池都在明軍攻擊範圍內。

目前看來、朱由檢還是準備先用洪承疇去對付安南,尤其是在四川爆發旱情的時候。

但是!

“那種地方能聚集起多少人,糧食都沒有多少。”濟爾哈朗皺眉,而黃臺吉也覺得不對勁道:

“你小心防備一些。”

話音未落,重刀劈來,奧巴的首級瞬間從脖頸滾落,屍體往前撲倒。

“郭桑岱倒是幹得不錯,照這樣下去,恐怕能重新恢復當年奴兒干的繁榮。”

對此、朱由檢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隨後才放下軍情想了想遼東的情況。

“末將明白了。”聽到尤世功的話,副總兵當即退下,將奴兒干的事情通過錦衣衛送往了鎮江。

當手書送到朱由檢手中的時候,已經是五月初一了,而泰寧城也在上直四騎衛的修築下,屹立在了科爾沁草原上。

“最近北山那邊又來了兩個小部落,城外增加了二百多人,糧食的壓力又大了不少。”

阿敏靠在椅子上,表情也有些許凝重,濟爾哈朗也接話道:

“眼下聽聞遼東又遷移二百萬山東災民,恐怕遼東人口已經破五百餘萬。”

以大明朝的財力,想要賑濟這五十萬百姓還是比較簡單的。

只是面對滿桂的話,朱由檢卻道:

軍情一開篇,熊廷弼就說了說這一戰的斬首數量,以及山東災民的安置地點。

福建和廣東的問題很清晰,實際上就是人口太多,耕地不足而導致的糧食價格暴漲,之後引發民變。

今日他前來,本是希望黃臺吉能派兵助他奪回格勒珠爾根城的,結果卻遭到了黃臺吉的痛罵和嘲諷。

他唯一可以確信的是,災情不會像歷史上一樣嚴重。

“不管來多少人,一概接納,糧食的問題我會想辦法的。”

“守法!”

“糧食必須把控好,只需要保證他們半年的量就足夠。”

不得不說、朱由檢耽擱了太多時間,或者說事情太多,以他的能力只能在七年中將事情推進到這種程度。

黃臺吉瞥了一眼那幾個護衛,他們也只好紛紛放下了彎刀,俯首拜下。

城內夯土民居四處都是,而朱由檢則是在城中日後的衙門內拿到了手書。

鎮江的塘騎則是暢通無阻的走長城外,繞過遼澤北部,直接穿過科爾沁草原,將消息帶到了泰寧城。

黃臺吉幾乎皺着眉頭說出這句話,顯然他很清楚金國陷入了困境。

孫守法打開看了一眼,發覺自己看不懂後,連忙作揖退出了書房。

把錢糧交給大明的官員胥吏拿去賑災,他可不放心。

奴兒干城的補給從鎮江出發,走鴨綠江出海,然後在鏡城補給後,便沿岸開始北上,將物資送往奴兒干。

他丟出的幾個首級,則是死忠於奧巴的幾個小部落領主。

“是!”

這其中,遷移百姓、安置災民的事情,朱由檢相信熊廷弼和袁應泰可以配合的很好,所以不用他操心。

但就這點兵力和實力,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和黃臺吉平起平坐的交談。

兩者沒有對錯,而朱由檢也沒有反駁他哥哥的意思。

等到他六十五的時候,如果不想打仗了,那回湖廣老家養老倒也不是不行。

這其中,尤其是福建、廣東、陝西三地。

從亦東河城往南的數千萬畝平原足夠他們開墾居住,明軍只需要在沿途的各個隘口修建石堡,防止建虜走山道襲擊災民就足夠。

“騎兵三百,步卒三千,人口上萬……”

“郭桑岱雖然是歸化女真,改了漢姓,但畢竟是女真人。”

這點人數,剛夠明軍收復安南的民夫數量。

現在好了、自己沒怎麼奔襲,倒是一身肉成了拖累。

朱由檢要的,只是他們在歸順老奴的局面下,從中套出不少金軍的情報,以方便日後的掃虜之戰。

倒是在他們在想着怎麼糊弄朱由校的時候,有的人卻遭了劈頭蓋臉的一頓痛罵……

“堅守六日不成,現在還要我幫你出兵去收復格勒珠爾根城?!”

他唯一在意的就是孫傳庭和洪承疇兩人什麼時候可以用,誰先用。

“汗阿瑪的身體……”

倒是這五萬多燕山學子,如果成立一個賑災司,並且每隔兩年不斷的調換新人的話,想來可以避免更多貪污的事情。

“七月到八月之間開打,應該沒有問題……”

“老奴眼下還活着,你可別忘了他是怎麼起家的。”

“無礙,真有人催促我回去,你就讓人回稟,說齊王舊病復發,需要靜養,暫時無法南下了。”

“聽聞南邊的明軍沒有繼續北伐,莽古爾泰從大寧府掠來了十二萬石糧食。”阿敏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開口說了一嘴。

他被朱由檢從科爾沁草原趕到了上京城,雖說之後聚攏部落後還有四萬多部衆,加上其他部落,也有一萬三千多人。

鏡城之地雖然也不大,轄區內百姓不過三萬餘人,耕地十餘萬畝,但它實際上是一箇中轉站。

別看奴兒干只有一營兵力,但和明軍遠征金軍困難一樣,金軍想要遠征奴兒干也很困難。

當議事的聲音出現,奴兒干城新修繕的一個守備府內,身着粗布麻衣的女真老者對着主位的一名女真人開口,而這女真人則是迴應道:

前二者的災情,實際上已經被朱由檢在移民實邊的手段中解決了大半。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不是問題,因爲朱由檢已經準備在日後不扶持文官參與軍事了,因此他需要解決的只有熊廷弼等五人的問題罷了。

顯然這老匹夫還沒有打仗打過癮,還不想早早的領了勳爵後,在家裡混吃等死。

“行了、既然大戰結束,那我就帶人撤回蒲兒河城了。”阿敏不想聽別人的話,起身就準備離去。

至於孫傳庭、洪承疇、楊文嶽、吳阿衡四人,他們的官職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這點不用朱由檢擔心。

時至四月初十,此地已經聚集起了上萬人,而之所以能聚集上萬人的原因也很簡單。

至於陝西則是因爲連續的大雪、大旱,導致百姓顆粒無收。

朱由檢對門口喊了一聲,下一秒孫守法黑熊樣的身軀就擠進了書房內:“殿下?”

北伐的事情他心裡有了一個準數,接下來就需要解決熊廷弼口中的勳爵問題了。

鐵質的斧子落下,木柴被劈成兩半,奴兒干城這個位於黑水河(黑龍江)出海口的港口之城,本來只有一部八百餘人的小部落在這裡生存。

“廢物……”

“按照尤世功說的,撥銀子從鎮江調糧給他。”

“噗嗤!”

當熟悉的聲音出現,身着常服的尤世功出現在了總兵府內,而在他手中,被錦衣衛派往奴兒干的郭桑岱爲大明建立起了一個存在於後金大後方的城池。

眼下雖然只過去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但在奴兒干和鏡城、鎮江三地的船隻卻絡繹不絕的在海上行走。

眼下的福建和廣東兩省,向舊港遷移百姓之人數已經達到了一百八十多萬,向琉球則是多達二百萬。

哪怕有黑水河作爲運載,兩千餘里的距離還是讓人望而止步。

帶着兩千工匠,他們開始修葺奴兒干城、永寧寺,並且開始聚攏黑水河沿岸,以及北上一帶的女真人。

況且明代的災情、多發於上半年和雨季,因此只要熬過這段時間,也就大概知道能不能北伐了。

“將士們的口糧絕對不會降低,我郭桑岱背後有大明朝,養得起他們。”

反正太醫院都是燕山醫學院的人,到時候朱由檢讓人幫忙撒撒謊就行。

福思木城在三江平原之上,以這個時代的糧食畝產,加上當地的地形,黃臺吉不認爲那裡能守住多久。

朱由檢將手書遞給塘騎,轉而打開了熊廷弼的軍情。

黃臺吉起身對着幾名護衛開口,而這個時候一道熟悉的身影也抓着幾個首級的辮子走進了宮殿內,將首級丟到了地上。

濟爾哈朗見狀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而黃臺吉則是道:

“明軍的戰力比三年前還要強,眼下他們諸部的配合能與我大金一較長短,還有火炮火銃加持。”

行禮之後,他退出了簡陋如一個小院子的守備府,而郭桑岱也轉身走進偏房,在偏房的書桌上寫了一份手書,並在之後讓人乘船南下,送往了南邊。

等打完了安南,還可以將他們就地安置,一舉兩得。

想到這裡、朱由檢也手書一份,讓人送往了雲南。

算起來、雲南的水泥工廠應該都建立起來了,在水泥的加持下,修建一條通往安南的驛道倒不是什麼難事。

這麼想着、朱由檢哼着小調走出了書房,而幾份書信也分別送向了他們應該去的地方……

(本章完)

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26章 截胡工部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80章 少年縱馬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523章 荊棘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3章 領兵要點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382章 土地兼併
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26章 截胡工部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439章 野人與蒙狗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80章 少年縱馬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523章 荊棘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3章 領兵要點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382章 土地兼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