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宗藩局勢

“嗷嗷——”

“抓緊把腿抓緊!”

“這傢伙力氣還挺大,把刀給我!”

黃昏,隨着落日的餘暉漸漸西斜,安靜了一天的村子也熱鬧了起來。

村口的曬場,家豬的啼叫聲此起彼伏,整個村子的人都準備好了吃肉的鍋碗瓢盆。

幾個宰豬的男人把豬按在了豬凳上,其中力氣最大的一個男人按住豬頭,拿起尖刀從豬的脖子捅了進去,一下子插進了腦袋。

只是這一下,這頭豬便不在撲騰,而負責屠宰的幾個男人開始負責屠宰下一頭豬,被殺的豬則是被另外幾個男人丟到了豬盆裡,用滾燙的開水脫毛。

如此反覆一次後,兩頭近二百斤的豬被屠宰,而負責做飯的人也開始了燒火做飯。

這個時候,廚房鍋竈上是最忙的,因爲殺了豬,原材料充足,什麼豬肝、豬血、豬肺、紅燒肉、粉蒸肉、豬心內臟應有盡有,因此男人們也將自己平日裡隱藏起來的一手烹飪絕活全用了上來。

朱慈燃和劉順還沒從剛纔殺豬的場景裡回過神來,便已經被人安排坐到了曬場的椅子上。

一旦後續朝廷沒有能力運糧,民間商人沒有虧本的情況下,他們也會自發運糧前往災區販賣。

按照收支平衡來說,他們可以把每石米按照五百一十文的價格售出,但這麼一來,民間許多糧食商人就要面臨破產了。

“今歲軍隊和百官、兵馬司、衙役、教習的合計俸祿是六千八百三十萬餘兩。”

說到底朝廷的米價是“平抑”,而不是“賤賣”。

“不管事還算好?”

三盤肉一盤菜一盤湯……

“好消息還是多的。”

如果大明能把印度廝當的糧食運到西北,那西北的百姓說不定也能吃上肉,哪怕不能每天都吃,但最少不會過得如此貧苦。

接下來還有炒豬肝、炒白菜和水煮青菜豆腐,以及一碗滿滿的辣椒蘸水。

朱由檢給齊國的定位就是,不被鎖脖子、但屬於地緣政治邊緣的國家。

“按照諸藩眼下的賦稅和採進速度,大約天啓十八年左右,這十七萬軍隊可以全部列裝步銃,外加三千門左右的燕山五斤炮。”

就拿土地來說,齊藩理論上的就藩地是整個美洲,而美洲面積是四千二百多萬平方公里,幾乎能追平亞洲。

不過不管怎麼管所,按照銀行的銀兩規模,只要不發生大量的擠兌,大明完全可以調動其中十分之一的銀子來使用,來年再補上。

“無爲而治,百姓不是沒了朝廷就活不下去,朝廷也不是非要折騰百姓才能維持,不折騰,就是最好的休養生息。”

這個道理,朱由檢也是知道的,甚至他也知道,最能及時止損的辦法,實際上是把山西百姓遷移到四百萬以下,甚至可以低到山西耕地十分之一的人口。

截止天啓十五年九月三十,大明商稅歲入四千二百三十七萬六千餘兩,田賦糧九千八百七十九萬六千餘石,天下百姓一億六千七百五十七萬四千九百三十七人。

不是因爲飯菜太多,而是他想到了大巴山北部的“三西”三省。

對於在印度廝當時“小族凌大族”的藩王們來說,又有能力,還是同族的學子們可以說是他們極力要拉攏的對象。

明明印度廝當的糧食堆積如山,可就是因爲距離遙遠導致這些糧食只能製成飼料。

拿眼下的生產力來說,亞洲土地上的人口在現有生產力下,數量大概是兩億五千萬到三億人。

“若是再無南溪村出現,我都要懷疑大明朝已經民不聊生了。”

“目前印度廝當的諸藩們施行的政策都和國朝新政類似,而國朝也在當地開辦官學,派任官員。”

“加上田賦的九千八百多萬石,折去路上的火耗,差不多能在兩千三百萬石左右。”

面對此情此景,朱慈燃沒有開口說話,直到村宴結束,他和劉順告別了張老漢等人,揹着滿載的水囊離開了南溪村。

朱由檢對曹化淳詢問,曹化淳卻看向了王承恩,王承恩則是翻了翻文冊,過了片刻作揖道:

至於朱慈燃最新的遊記內容,也被他整理之後命人送往了京城。

最後的百姓,由於沒有出遠門的需求,加上大明銀行沒有存款利息,因此他們更不可能存款,或者說眼下的局勢,百姓手裡也沒有太多銀子。

如果把不適合人類生存的青藏高原、沙漠、戈壁灘除去,那亞洲的可用面積也不比齊國大多少。

“下面的皇店已經開始收糧了,在開春前會先運抵五千萬石給山西、陝西、河西、河南、江西、浙江六省。”

這看上去簡單的菜餚,放在這個時代的平民家中,已經算是十分奢侈了。

“此外,諸藩還對波斯、魯密(奧斯曼)等國售出糧食,數量在八百萬石左右,規模不大,諸藩沒有皇店的遠洋貿易能力。”

可問題在於,相比齊藩的疆域,疆域上的人口增長速度會很慢,齊藩根本沒有什麼對外征戰的需求。

“挺好的,他收稅不會像別的村官一樣剋扣,平日裡也基本不管事。”張老漢猶豫着說出,劉順聞言疑惑:

“國朝派過去的官員,佔據印度廝當諸藩國官員總數的三成,約九萬人。”

“行了,回去繼續做你的村官吧,好好的,別折騰村民。”

對於朱由檢的詢問,陸文昭腦中快速過了一遍這些天自己看過的情報,緊接着整理說道:

如果不能這麼做,那即便朱由檢把生田的數量提高到百畝一人也不會有多少百姓敢去,只有餓到急紅了眼主動遷移的人會去。

銀行的存銀不多,朱由檢並不覺得奇怪,哪怕銀行已經運行好幾年了,但說到底需要異地用銀子的,大部分都是商賈。

“國朝下發存摺七百七十六萬九千餘本,戶籍本三千二百一十九萬餘本,銀行內存銀七千九百三十七萬六千餘兩。”

從南溪村到青林口鎮還有三十里路,差不多在天徹底變黑的時候,他們能抵達青林口外紮營。

哪怕他們能在明軍撤離後,繼續募兵至二十四萬,對於大明來說也算不得什麼威脅,只需要選偏將一位,帶兵三萬就能橫掃印度廝當,包括北部的莫臥兒。

進入工業時代後,齊國最大能開墾五十幾億畝耕地。

“這麼一來,國朝能獲利兩千八百餘萬兩銀子,補足各衙門的積欠後,還剩二千三百餘萬兩。”

這羣接受了大明教育的人去了諸國,自然也會鞏固大明的宗藩體系。

朱由檢放下奏疏,詢問着曹化淳,而曹化淳聞言也作揖道:

這還只是軍事上,從政治上來說,出身大明的官員註定了會在諸國佔據一席之地,尤其是當官學學子開始參加恩科之後。

“加上運費,支出約一億一千七百萬兩左右,火耗過後,運抵地方的兩億三千萬石米麥,價格最少得按照每石五百一十文售出。”

“得嘞!”

“這十七萬兵馬中,裝備了國朝退役的六萬三千餘隻步銃、九百二十七門燕山五斤炮。”

如果火車通了各地,那這個標準還能增加,不過那已經是之後的事情了。

厚實的米飯被打滿放到了朱慈燃二人的面前,坐在他們一旁的張老漢和另一個劉老漢勸他們快點吃,同桌的三個小孩已經開始了動筷子。

劉老漢吃着肉開口,張老漢也是點頭附和。

朱慈燃沒和鄭三元說些什麼見聞和需要改善的,因爲南溪村村民在鄭三元的無爲而治下,確實過的不錯。

朱由檢準備用存摺來延緩時間,儘管他可以動用銀行之中的存銀,但非到萬不得已,他不會那麼做。

屆時,大明還在不在都成問題,況且隔着兩大洋,齊國頂多遠程干預一下歐洲和利未亞的戰事,想要跨越大洋和大明爭鋒,那可謂癡人說夢。

七個人,五道菜,南溪村的奢侈可見一斑……

諸藩之中,唯一有實力獨立於大明之外的,便是朱由檢的齊藩。

曹化淳給朱由檢算了一筆賬,尤其提醒了糧食不能賤賣。

“廟堂上,藩王們還需要依仗國朝官員來治國,目前印度廝當諸藩國分爲藩王、世子、文官、武官、國民、土民等階級。”

“唉……”張老漢嘆氣道:“你是不知道以前的村官有多折騰。”

“這些兵馬的軍餉和支出佔據諸藩五成以上賦稅,,其中二十四萬兵馬裡,有七萬是國朝的營兵,屬於他們自己的只有不到十七萬。”

朱慈燃和劉順聞言,立馬看向了張老漢:“鄭村官對村民很好嘛?”

“皇店的書吏們算過了,流動銀大約有六千萬兩,朝廷只需要出一千萬兩,湊足七千萬兩,就能購得兩億石米麥。”

在他走後,朱慈燃也踏上了繼續南下的道路。

“眼下諸藩的情況如何?”朱由檢轉頭詢問起了陸文昭,畢竟情報這塊他負責。

“眼下,有實力的諸藩目前存在印度廝當,而利未亞的諸藩雖然已經開始就藩,但大部分藩王只派出了先遣隊,規模不超過一營兵馬。”

“那給鄭村官留點飯菜肉湯。”

只是,這樣的奢侈不僅僅是南溪村,而是大部分四川村落都這樣。

幾天後,遠在京城的朱由檢拿到了朱慈燃的遊記,而當他看到南溪村民的生活時,他總算鬆了一口氣。

曹化淳面露難色的說着,但朱由檢卻沉吟了片刻,許久後開口道:

“近些年來,隨着國朝移民不斷,並且移民的大部分都是國朝內部的孤家男丁,因此十七萬軍隊除了有兩萬歸化倭兵外,其餘十五萬皆是國民兵。”

一個不折騰的官員,對於百姓來說到底有多難,上面的人不會知道的……

在他們遷移來以前,擁有四千多畝耕地的南溪村居住着一千多人,但曾經的南溪村村民都被遷移去了交趾,四川。

“鄭村官算好的了,不折騰,官府招募民工還會告訴村裡人。”

根據各省的情況,算上蠲免未繳納賦稅的各地,大明今年的總產糧約在十一億三千七百餘萬石。

來到路邊時,他們看到了坐在水泥地上的鄭三元,鄭三元也趕忙起身作揖:“殿下。”

“諸藩掌握的耕地面積約兩億七千餘萬畝,產糧約四億五千餘萬石,不過當地賦稅是土民十賦三,因此諸藩歲入田賦糧約一億三千五百餘萬石。”

軍事和政治都如此,經濟就更不用多說。

朱由檢放遊記放在了旁邊,帶着笑意,將一本奏疏拿了起來。

只是隔着一座大山,山北吃野菜樹根,山南每日吃肉,這樣的生活差距,讓朱慈燃明白了自家叔父爲什麼要大力推行火車。

張老漢沒說太多,但朱慈燃卻能聽得出其中的唏噓。

“自天啓十二年麓川平定後,麓川興起飼料廠,皇店從印度廝當購買的糧食在麓川製成飼料後賣往各地,飼料每石二百五十文。”

五十幾億畝耕地,對於齊國來說,哪怕給朱由檢二十一世紀的農業技術和科技,想要全部開發出來,需要的時間也是以十年來計算的。

七千萬兩糧食,一邊平價從中南、西南市場購買,一邊低價在北方、江南賣出,儲存。

“因此奴婢提議,按照災區現有米價的八成售出糧食。”

朱慈燃腦中想起了當年金鉉教導他時說過的話,以前他不明白,但經過這一路他算是明白了。

這個問題讓曹化淳敲了敲算盤,他先計算了成本說道:“南方兩千萬石米麥的成本是七千萬兩,田賦糧如果就地售出能獲利四千四百六十餘萬兩。”

試想一下,每年數百萬接受過小學、中學教育的學子去競爭那只有五六萬名額的官職,可以說每個人都是百裡挑一。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實際上,由於南糧北調,大明需要出銀七千萬兩來購買糧食北運。

平均算下來,每個百姓應該有口糧七石,約一千一百斤不到,摺合下來,每個百姓每天應該都能有三斤口糧。

蒜苗炒的豬肉香氣撲鼻,讓人口水直流,一碗排骨煮蘿蔔也讓人食指大動。

“兩億三千萬石米麥,運到北方後,需要按照多少售出,才能收支平衡?”

至於士紳和百官,他們纔不會將銀子全部存到銀行裡,不然哪天被抄家就真的完蛋了。

眼下的亞洲可生活三億人,那齊國只要齊國不斷開發,它的疆域上最少能以現在的生產力來生存三億人。

這還只是耕地,還有礦產、石油等重要資源沒算上。

田地的變多,賦稅的降低,這些政策加在一起而產生化學效應就是眼下的南溪村生活。

“至天啓十五年六月三十日癸卯,諸藩麾下的國民合計三十七萬九千四百三十七人,土民三千二百餘萬人。”

強制移民和主動移民是兩個概念,主動移民的人很少會跑,但強制移民的人大多數都會跑,除非朝廷能拿得出實質性的福利。

“只是殿下,這個價格肯定會讓民間糧商不願意再購糧售往災區,況且朝廷也需要用銀子。”

“殿下慢走……”

居住在南溪村裡,每天吃上一次殺豬飯,這是所有村民每天之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特別是對小孩來說,內心總是充滿了期望。

“這些糧食,每年賣給皇店的有大約五千萬石,價格按照每石二百文出售。”

熱鬧的曬場上,不知是誰喊了一聲鄭村官,其它人也跟着紛紛喊了起來。

“眼下,諸藩合計有八十營兵力,合計有二十四萬兵馬,其中有二十六營兵馬歸小西洋監察使司統轄,負責抵禦諸藩北方的南虜。”

更何況,現在朱由檢根本拿不出太多的糧食來強制移民。

例如眼下山西米價八百文每石,皇店就只能降到六百四十文每石。

試想一下,若是大明每個省都通了火車,每個省的貨物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運抵隔壁省,那三省的生活還會如此嗎?

“按照你的意思辦吧,另外百官武將的俸祿,全部發到存摺上去。”

強制移民的結果是什麼,看看明初洪武、建文、永樂移民就明白了。

“後續的一億八千萬石會在明年入秋前分批運抵六省,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眼下稅銀不夠支付官員將士們的俸祿和軍餉,以及拿不出不足者一千萬兩米麥銀。”

如果諸國反水,大明只需要中斷一年貿易,就能讓藩國對內欠餉一年。

就算朱由檢就藩之後,齊國人口能在他死前達到兩千萬人,這兩千萬人想要繁衍的佔據整個齊國疆域,也需要在生育率不變的情況下努力上百年,乃至數百年。

“眼下,金融司新到海外金銀銅錠約四百六十萬兩,金融司存銀一千六百餘萬兩,這些加上稅銀,只有不到六千三百萬兩,尚有一千五百三十萬兩的積欠。”

“眼下銀行的存摺發了多少份,存銀有多少?”

這是戶部的奏疏,而上面記載的則是各地秋收之後的歲入結果。

這一頓飯,朱慈燃起初忙着吃飯,但吃到後面他漸漸覺得自己的碗開始沉重。

說到這裡,陸文昭緩了一口氣,緊接着看了看臉色毫無變化的朱由檢後,他才繼續說道:

他們可沒有皇店那麼強大的收糧渠道,他們的成本價也比皇店的要高,因此按照災區市價八成販賣糧食,商人可以小賺一筆,百姓也能吃到糧食。

“鄭村官怎麼沒來啊?!”

“唯一的缺點,就是諸藩在統籌能力上不行,大小上百藩國,能統兵超過一萬的將領屈指可數。”

帶着這種想法,朱慈燃和劉順,以及兩名略胖的錦衣衛上了自行車,吭哧吭哧的埋頭苦踩了起來。

等張老漢他們這羣陝西移民遷移過來後,南溪村只有不到四百人,豐富的物產讓他們僅在兩年時間裡就蓋了新房,置辦了牲畜,實現了每日吃肉的願望。

再繼續降下去,那就會讓衆多糧商破產了。

“就藩利未亞的諸藩心裡應該是有顧慮的,按照時間來說,他們所派出的先遣隊已經抵達了各國在利未亞的藩地。”

靠在椅子上,朱由檢提起了一抹笑意,坐在殿內一起處理政務的陸文昭、曹化淳、王承恩三人則是早就看了遊記內容,因此都帶着笑意,作揖迴應朱由檢。

眼下的四川,大部分人都是之前的陝西移民,他們以生產隊爲單位團結在一起幹活,吃飯。

例如像麓川、舊港一樣,百姓過去就發熟田二十畝。

陸文昭將一個大概的印度廝當告訴了朱由檢他們,朱由檢聞言則是沒有放在心上。

“按照入秋以來的糧價,皇店眼下有多少流動銀,能買多少糧食轉運江南和北方?能完成兩億三千萬石的運糧任務嗎?”

陸文昭先是籠統的解釋了一些目前諸藩的格局,然後才細細說道:

因此,大明朝的糧食不管成本多少,只能按照當地糧價的八成販賣。

近半個世紀的移民,結果留下的人只有不到移民的二分之一,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鄭三元作揖後退兩步,隨後才轉身離去。

朱慈燃很少進入城鎮,因爲在他看來,城鎮最易管理,反而是鄉野十分困難。

只是他能這麼想,卻不能這麼做。

眼下諸國的財政收入,有超過三分之一是來自糧食出口,而糧食出口裡,大明又佔據了十分之九的貿易額。

二十四萬兵力雖然多,但其中只有十七萬屬於諸藩。

鄉野到底怎麼樣,朝廷只能通過地方村官才能知道,但集鎮和城池不同,過往的行商可以帶來許多消息。

只是半個時辰過去,一些農婦就擡着一盤盤菜放到了桌上。

到這這會兒,他們算是相信了,南溪村真的是每天都在殺豬,每天都能吃肉,區別就是吃一頓和頓頓吃罷了。

“好像和村外的大人們議事去了,讓我們先吃。”

想到美洲的地勢,朱由檢擡頭看向了陸文昭:“說說利未亞的事情吧,諸藩的先遣隊如何了?”

“這……”陸文昭面露難色,只能作揖道:“上次消息送來是半年前,按照時間來說,最少還需要一個月,才能知道利未亞諸藩先遣隊的情況。”

“不僅是先遣隊,連南崑崙監察使司的情況如何,也需要一個月後才能知道。”

陸文昭說出了大明疆域過大的不便,對此朱由檢略微皺眉,但也沒有抱怨什麼,只是交代道:

“有消息立馬通知我,另外西域那邊的事情也盯緊一點,這幾年國朝遭遇天災人禍,京嘉鐵路尚未修好,先讓虎墩兔在西域唱唱戲,過幾年再收拾他。”

下午更新五點半

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30章 兄弟和睦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121章 備戰第77章 野心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75章 回京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30章 兄弟和睦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609章 秋風起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95章 藩王質問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52章 兄友弟恭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
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30章 兄弟和睦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121章 備戰第77章 野心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448章 滅亡前的狂歡第156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75章 回京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30章 兄弟和睦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221章 戰後功賞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500章 古來白骨無人收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171章 戰爭泥潭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609章 秋風起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95章 藩王質問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52章 兄友弟恭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