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遼東大捷

第217章 遼東大捷

“莽古爾泰呢?!叫他滾出來!”

撫順城內、當扈爾漢等人帶着躺在板車上的努爾哈赤和黃臺吉成功進入曾經明軍守備府的時候,所有人便發瘋似的開始了大罵。

在他們看來,金軍之所以遭受這樣嚴重的損失,都是因爲莽古爾泰的失約,或者不戰而退。

扈爾漢、揚古利等人大罵着,而留守撫順城的正藍旗甲喇額真則是帶人上前,隨後跪在地上回稟道:

“達爾漢,明軍聚兵六萬於鴉鶻關,第一道關被破,我家主子得知後領兵馳援興京去了!”

達爾漢是努爾哈赤對扈爾漢的敕封,而當扈爾漢聽到鴉鶻關的第一道關被攻破,瞬間就明白了莽古爾泰爲什麼帶領大軍撤軍。

扈爾漢自然知道興京對於金軍的重要性,但是他更知道這一戰金軍輸的這麼慘,必須要找一個擔責任的人。

這次入遼、他們不僅沒有成功吃掉分兵後的明軍任意一部兵馬,反而折損了數萬兵力,這一切只有讓莽古爾泰來背鍋了。

“咳咳——”

忽的、這時,最早昏迷的努爾哈赤醒了過來,醒過來的他氣色慘白,整個人躺在板車上,大腿稍微有了些知覺,但稍微一動,便鑽心的痛。

“到撫順了嗎……”

“截止六月二十,琉球府眼下有九萬四千餘戶,四十七萬餘人,耕牛九千餘頭,挽馬一萬餘匹,已開田畝六十餘萬畝……”

赫圖阿拉是金軍的老巢,不提工匠和糧食、僅僅那裡的八旗家屬如果被擒殺,就足以讓金國分崩離析。

步弓手在盡力的面突,而與此同時金軍的火炮也開打了。

金軍丟了六裡的屍體,最後才成功憑藉撫順關頭的火炮,以及明軍馬力不足的劣勢撤出了長城外。

“……”

這種時候,他已經沒有精力去怪罪莽古爾泰,因爲莽古爾泰做的是對的。

“大軍繼續進攻,七月底我要看到全遼光復,並且除了遼東,長城以外一百里內,正統年間的所有石堡都重新修葺收復。”

廣東耕地的巔峰,在朱由檢的記憶裡,始終沒有超過四千五百萬畝,用四千多萬畝地來養活七百萬人,聽上去輕輕鬆鬆,但如果真是這樣,天啓、崇禎年間廣東就不會多次大飢了。

шшш ●тTk án ●℃o

經歷過這一戰後,倖存的兵馬會不會從此患上“恐明症”?

沒有人敢保證,因此在做好了佈置後,扈爾漢等人便開始了分頭行動,只是他們在行動的同時、有人卻在遭遇重擊……

滿桂並不在意金軍撤退,他只是麻木的下令,反覆的讓騎兵面突,直到軍中開始出現口吐白沫的戰馬一匹匹累死,他才下令停止面突。

滿桂、曹文詔和努爾哈赤、黃臺吉的營盤之戰,明軍總計斬首四千餘級。

滿桂對嶽託和正藍旗等金軍的反覆面突,又斬首真虜千餘級,假虜三千餘級。

扈爾漢、濟爾哈朗,以及渾河南岸組織撤軍的嶽託,都是親近黃臺吉的人,因此對於努爾哈赤的選擇,他們二人內心高興不已,但臉上還是表現得十分悲慼。

死守就代表要消耗,而金軍本就消耗不起。

見到嶽託帶着兵馬撤退,滿桂也知道騎兵無法越過撫順關,當即下令道:

“傳令全軍,收割首級,將屍體壘砌起來!”

相較於遼東大地,琉球府的開墾確實太容易了。

八百里加急的文冊,在塘騎的縱馬疾馳下,一份份的送往了三百多裡外的西平堡。

與其把精力浪費在其他難以開墾的地方上,倒還不如直接遷移百姓。

儘管就眼下的斬首來說,金軍已經徹底被打斷了脊樑骨,並且明軍的第三、第四路大軍也在朝着赫圖阿拉殺去,但他依舊不放心。

“大汗,到撫順了,只是……”

這五個省人口,洪武年間就高達四千多萬,眼下即便只翻兩倍人口,也有八千餘萬人。

滿桂看了一眼遠處的戰場地面,金軍兩側篝火堆的火光下,陣前倒下的金軍假虜和明軍士卒數千餘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金軍的屍體,明軍只佔據了一小部分。

“傳令、莽古爾泰和德格類,帶領赫圖阿拉的一切,舉軍撤往輝發城。”

“砰砰砰——”

上萬、乃至數萬大軍的死傷,足以讓金國面臨一次內部動盪。

一口氣說了許多佈置,努爾哈赤差點喘不上來氣,連續大口幾次呼吸後,才繼續頂着傷痛,瞪大着眼睛道:

“之此戰重傷的人馬,盡數撤往輝發城……”

之後努爾哈赤突圍,在朝陽山被熊廷弼等人阻擊,而朝陽山這一戰,明軍對金軍總計斬首一萬二千餘級,具體數字還沒有統計出來。

到了晚明,按照朱由檢的記憶,廣東的耕地已經達到了兩千多萬畝,但人口最少翻兩倍,但人均耕地面積依舊沒有超過三畝。

“米價太貴,因此遷往琉球府的百姓就更多了。”

“入今歲以來,福建、廣東等地遭遇龍掛(颱風),又發大水,米價從二月的四百文每石,漲至七百文每石。”

“黃臺吉呢……”努爾哈赤沒有最先下令,而是詢問了黃臺吉的情況。

在黃臺吉旁邊的板車上,杜度已經呈現不正常的慘白,一些關節處甚至出現了一些暗紅色和暗紫色的斑痕。

這還只是政治上的失利,如果要說軍事上,那這次入遼,可以說損失慘重,並且這樣的損失會極大的激勵明軍士卒。

“……”朱由檢沉默了片刻,心裡百味雜陳。

在滿桂的下令下,明軍鐵騎開始紛紛下馬,隔着一里地,對地上躺着的金軍進行補刀、並收割首級。

唯一值得慶幸的,便是堆積如山的金軍首級,和俘獲的馬匹、甲冑。

儘管就眼下的軍報來看,兩白旗幾乎全部被殲,只有少量人逃走,黃臺吉沒有了任何籌碼和實力在金軍內部來謀取利益,但朱由檢還是要提防着。

“吹號角!”

倒是扈爾漢、掃視了衆人後,便開口道:

滿桂對身後的塘騎下令,數十名塘騎繼續吹響了衝鋒面突的號角。

揉了揉眉心,朱由檢才起身開口道:

當努爾哈赤聽到兵馬折損上萬,並且鴉鶻關被攻破第一道關的時候,比起肉體上的疼痛,胸中積攢的氣鬱讓他一時間無法呼吸。

但由於母親的身份卑微,到了眼下也不過只是個貝勒,平日裡的座位更是排在了諸和碩貝勒以下。

努爾哈赤稍微一動,腿部的疼痛讓他全身冷汗直冒,但他還是堅持着詢問了起來。

“前軍有回稟,已經確定的是、黃臺吉在營盤之戰時遭受了很重的傷勢,一度只能趴在馬背上。”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撫順關中金軍的眼皮子地下進行的,但是作爲統帥的嶽託在登上城頭後,卻不敢繼續再出關。

只是扈爾漢等人在這裡,他也不敢發作,只能悶聲不出氣。

五省爆發旱災雖然比北方晚幾年,但留給朱由檢的時間也不過十年左右了。

“另外、調三十萬兩銀子給火炮廠和天津船廠,再傳消息給黃龍,準備在琉球府擴充水軍三衛爲七衛,同時告訴北鎮撫司的李若璉,給我好好探查一下南洋的消息……”

“代善帶領鐵嶺、開原的人馬牲畜立馬搶收糧食,搶收不了的糧食就焚燬,大軍撤往兀也吾衛……”

“老奴入遼一戰,是爲我大明遼東第一大捷!事情當速速稟報皇兄!”

“殿下、卑職不明白,如廣東之地,實際上還有大量可開墾的地方,只是百姓錢糧不足而沒有開墾。”

“奴才去清點大軍死傷,阿巴泰貝勒您之後帶領兩紅旗的兵馬駐紮薩爾滸城,防備明軍走赫圖阿拉方向來襲。”

明軍數年以來的“恐金症”,將因爲這一戰而徹底治癒,而金軍內部呢?

滿桂一邊下令,一邊做出了要在這裡紮營的態勢,而賀世賢和曹文詔也是如此。

朱由檢下令,陸文昭也老實應下,而在他應下之後,朱由檢並沒有結束安排,而是詢問起了復遼之外的事情:

“琉球府眼下如何了?”

這還只是努爾哈赤入遼失敗後明軍的斬獲,接下來纔是重頭戲……

“至於朝陽山一戰和渾河一戰,天色太黑,金軍沒有舉火把,確實看不清楚……”

漸漸的、渾河南岸作爲援兵的正藍旗建虜和漢卒假虜也開始動搖了起來,而原本就心緒不寧的潰兵們更是忍不住的想要後退。

不能確定黃臺吉到底死沒死,這讓他心中有些不安。

“大汗和監國的身體受了傷,眼下應該先派兵馬將他們和重傷士卒送往輝發城纔是。”

大軍挺進、數萬鐵騎的衝鋒對於人數不超過兩萬的金軍來說,是一種讓人窒息的恐怖。

兩萬二千餘級真虜首級,這是一種什麼概念?

歷史上、自萬曆四十六年開始,到建虜入關前,整整二十七年,明軍對建虜的總計斬首也不過就是兩萬餘級,而明軍此刻一戰便打出了這樣的成績。

數千箭矢如驟雨般落下,明軍馬匹中箭而發狂者不再少數,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對於明軍士卒來說都並不重要。

扈爾漢的話說出來,揚古利沒有反對,而是點了點頭。

數十門劣等的鐵炮打出散彈,一排明軍鐵騎倒下,但火炮只有一輪,而明軍的攻勢如潮水,無窮無盡。

“是!”陸文昭應下,但很快又試探性開口道:

江西、湖廣,福建、浙江、南直隸……

“傳令給熊經略,調瀋陽運糧船運來足夠的豆料,再命人將王大人屯修養好馬力的戰馬帶過來。”

曹文詔的兵馬則是熟練的割下建虜屍體的首級,而滿桂的兵馬依舊做着堆砌屍體的任務。

眺望渾河北岸的撫順,此刻的他除了說一句“紮營”外,再也做不了什麼。

在即將爆發天災情況下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纔是朱由檢需要考慮的。

陸文昭老老實實的回稟,而朱由檢聽後、十分滿意的頷首。

大明需要一個極穩的局面來應對接下來的內部動盪,黃臺吉這廝如果活着,那始終是個禍患。

“都不要驚慌!舉盾仰射!”

此刻的明軍好像一朵綻放的的彼岸花般散開,回撤本陣,同時金軍陣中面部中彈的士卒絡繹不絕倒下。

這種地形對於步卒十分有利,但對於明軍騎兵的阻礙也不算特別大。

充當主攻手的四騎衛和大寧鐵騎舉起了騎銃,硬生生扛下了步弓四輪箭雨的打擊,頂着滿身的箭矢衝到了十五步的距離,下一秒、扳機被扣動。

明軍的面突也在持續了一盞茶的時間後結束,所有騎兵策馬跑出一里的距離,翻身下馬裝填騎銃。

“轟隆——”

努爾哈赤順着他的目光看去,旁邊兩輛板車上,黃臺吉的胸口起伏,看得出還活着,但從臉色來看,傷勢十分嚴重……

一旦赫圖阿拉被攻破,金國便要步入北元的後塵,變成連鐵鍋都無法自己製造的遊牧部落。

“大汗,您不用說了,奴才明白怎麼做。”扈爾漢強忍不安迴應,而努爾哈赤卻側頭看了一眼昏迷的黃臺吉道:

“朵甘、遼營原地休整,四騎衛、大寧三衛準備面突!”

全軍除了滿桂和曹文詔,其他人都在高興,而滿桂和曹文詔則是在等待熊廷弼的到來。

在他的四周,此時分別是揚古利、扈爾漢、阿巴泰、濟爾哈朗等四人。

對此、扈爾漢看向了旁邊的板車。

作爲努爾哈赤的第七子,阿巴泰因爲在年齡上的優勢,比諸弟較早參與征戰,較早建功立業,所以努爾哈赤對他還是比較器重的。

伴隨着塘騎一匹匹的被派出,營壘一點點的紮好,天色一點點的明亮……

賀世賢所部兵馬馬力充足,因此擔任了一路上屍體的收集任務,將沿途的金軍屍體用套馬索套住脖子,向着此地拖來。

這時、兩黃旗離岸,向着北面的撫順撤去,而金軍的嶽託見狀也不是辦法,只能下令道:

“大軍沿着渾河東進,向關外撤退!”

想到這裡、朱由檢便看向陸文昭,同時將話題拉回了遼東,並開口道:

此刻三十餘艘金軍船隻再度抵達渾河南岸,嶽託當即指揮着兩黃旗的潰兵率先撤離。

由於首級要交給御馬監驗功勞,因此不能拿來壘京觀,但屍體卻同樣可以。

“告訴黃龍,糧食的事情不用他擔心,先把琉球府給我好好開發再說。”

“明軍若來攻城,需讓他們將城牆打爛纔可撤軍。”

對於陸文昭的不解,朱由檢只能解釋道:

“廣東與琉球不同,廣東雖說面積也廣大,但是境內山地多,平原少。”

例如撫順這種由內向外打十分容易打下的城池,只需要按照剛纔自家大汗所說的,讓明軍自己用火炮打爛就可以撤退了。

十年時間、必須將八千萬人口稀釋出去大半,這地方,只有南洋和海外就藩一事……

見朱由檢詢問遼東之外的事情,陸文昭連忙迴應道:

“何不在廣東行琉球之舉,說不定能開墾數百萬畝耕地……”

扈爾漢這句話,贏得了三人的認同,因爲經歷這一次的慘敗後,他們都知道,明軍已經不再是曾經那軟弱遼鎮的明軍了。

密集的騎銃聲響起,彈子飛射而出,而前排騎兵在扣動扳機後,立即打馬迴轉,完成面突撤退。

所有的屍體都被割下了腦袋,血液順着碗大口子流出,向渾河流去,漸漸將一角染紅,而被明軍用隨身攜帶的石灰醃製好的首級數量,更是讓賀世賢等人笑的合不攏嘴。

各地的首級都在統計,並都在統計結束後,發往了廣寧。

“嗡隆隆——”

四個時辰後,當渾河南岸的明軍已經開始猛攻撫順城的時候,朱由檢也成功的拿到了前線的粗略斬首估計。

而當熊廷弼帶領大軍抵達渾河南岸的時候,已經是寅時三刻(03:45)了。

再之後,金軍斷尾求生的突圍東逃,總兵滿桂、賀世賢、曹文詔三人領鐵騎追擊,追至撫順南岸,斬首五千餘級。

見兩大臣都這樣了,阿巴泰自然也不好說什麼,只能跟着點頭。

收割首級的屍體被脫去甲冑、衣服,僅留一條褲子後,被當做沙袋一樣壘砌起來。

“輝發城距離此地四百餘里,坐馬車怕是少不了顛簸,以大汗和太子的情況不容輕動,先讓醫匠跟車侍奉。”

嶽託在指揮大軍,但是金軍畢竟是人,在連射十數箭矢後,手臂和背部的肌肉早已痠痛,弓箭手的劣勢在此刻顯現出來。

扈爾漢等人不知道該怎麼說,直到努爾哈赤質問,他們纔將事情如實說了出來。

合上文冊,朱由檢眼底平靜的像一潭池水,而站在他面前的陸文昭也作揖道:

對於沒有騎銃的賀世賢、曹文詔等上萬鐵騎,則是在面突射箭後休整。

正藍旗的金軍見狀,當即命令漢卒持長槍拱衛,隨後本部帶着金軍的潰兵一同拿出步弓,控弦仰射。

在說出黃臺吉成爲監國的指令後,重傷的努爾哈赤閉上了眼睛,不想再多說一句話,但就是他這最後一句話,卻讓他身邊的衆人臉色大變。

“嗯……”阿巴泰點了點頭,而扈爾漢也藉機道:

“散羊峪堡等地的兵馬,也可以提前撤退了,留他們在那裡起不了什麼作用。”

努爾哈赤沒有時間哀傷,頂着蒼白的臉色和滿臉的汗珠,他斷斷續續的說出這句話,隨後又下令道:

“說!”

朱由檢所說的話,很直白,卻很實際。

“嶽託以撫順、薩爾滸城,界凡城等城池節節駐守撤退,退往輝發城……”

“我親自陪同大汗他們前往輝發城。”

“論開墾的難度,比雲貴不遑多讓,更別提能開墾的地方,大多已經開墾出來了,與其耗費精力,不如遷移琉球。”

當天邊出現一抹魚白肚的同時,渾河南岸的草地上,明軍營壘前,一座以屍體堆砌而成的小山暴露在光明下。

轟隆隆的馬蹄聲在黑夜中響起,渾河南岸、休整了一刻鐘的明軍再度發動了面突衝陣。

除去這三人,內心波動變化最大的便是阿巴泰。

“有黃臺吉和努爾哈赤的消息嗎?”

“命代善撤回鐵嶺,嶽託駐守撫順。”

他們在意的是建虜肩膀上的腦袋!那個價值一百兩銀子的腦袋!

“殺——”

“黃臺吉若是醒過來,讓他暫時監國,若是醒不過來,便讓代善監國……”

努爾哈赤四萬大軍入遼,直接戰死沙場的便有兩萬餘人,受傷的或許還不在少數。

看着自家汗阿瑪寧願將監國之位給一個不知道還能不能活過來的黃臺吉,都不願意和自己多說一句話,阿巴泰的心底突升怨恨。

這四人中,揚古利因爲見識到了褚英和代善的下場,並沒有輕易站隊,因此屬於中立。

撫順是遼東長城的一個重要關隘,設在渾河河谷要衝之北的制高點上,因此往東上去是在上坡。

這一切、便是遼瀋平原先後數次大戰所斬獲的統計,合計真虜兩萬二千餘級,假虜三千級,合計兩萬五千級,並且這還是粗略統計,如果仔細統計後,或許更高……

藉機,揚古利也開口道:

這種時候必須要把不重要地方的兵馬,全部轉移到重要的地方,隨後及時撤退,讓出城池。

明朝國初廣東耕地數量只有七百多萬畝,人口卻三百多萬,人均耕地不過兩畝。

“是!”

加上百姓人多,御馬監出糧食和農具牲畜,這樣的速度倒也不算奇怪。

“殿下……”聽到朱由檢的話,陸文昭先是應下,隨後又道:

“復遼之戰還沒有結束,現在打探南洋消息是不是太早了?”

陸文昭的話說出,朱由檢輕嗤一聲,隨後迴應道:

“南洋之地,不過幾萬的西夷,何須在意?只出動水軍兵馬,即可蕩平,也算……”

說到這裡,朱由檢想起了歷史上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在四百年間對南洋漢人的屠殺之舉,不由加重語氣道:

“也算爲萬曆三十一年,死於呂宋的數萬大明百姓報仇了……”

(本章完)

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18章 國喪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115章 攤牌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75章 回京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550章 治戎爲長李定國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3章 難兄難弟第164章 事畢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179章 出兵第74章 百事艱難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523章 荊棘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206章 殺遼商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73章 秦氏兄弟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67章 戚金練兵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93章 大仇得報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
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18章 國喪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115章 攤牌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75章 回京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550章 治戎爲長李定國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3章 難兄難弟第164章 事畢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401章 天降正義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185章 中原動盪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179章 出兵第74章 百事艱難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523章 荊棘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206章 殺遼商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73章 秦氏兄弟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67章 戚金練兵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93章 大仇得報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