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抄家兩淮

第287章 抄家兩淮

“駕!駕!”

在朱由檢擊退林丹汗的幾乎同一時間,帶着努爾哈赤旨意的金國塘騎策馬進入了上京城,並經過層層傳遞,交到了黃臺吉的手上。

只是這旨意的內容讓黃臺吉有些顧慮和遲疑。

“阿哥,上次才送過去三千人,現在又要送過去兩萬。”

“上次送人已經將許多工匠開始偷奸耍滑了,如果再送過去兩萬……”

上京城的簡樸宮殿之中,當黃臺吉拿着旨意的時候,旁邊的濟爾哈朗率先忍不住開始反駁了起來。

伴隨着努爾哈赤的狀態下降,他的權威也在不斷地下降。

濟爾哈朗雖然尊敬努爾哈赤,但對於對方的政令也有些不滿了。

“送吧”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黃臺吉居然認可了努爾哈赤的政令,這讓濟爾哈朗一臉錯愕。

“這個事情還是先壓一壓,各州縣的官員,能幫就幫一把,別鬧出什麼餓死人的事情。”

“收拾兩淮惡商這事讓兩淮十數萬百姓歡欣鼓舞,他們想要爲廠公您在家鄉修建一座生祠……”

在這羣府邸之中,遭難的首當其衝是身爲兩淮最大鹽商的汪、程、江、洪、潘、鄭、黃、許八姓。

“不用着急,方少保已經進入山東,用不了多久就能返回京城了。”

這會兒的魏忠賢還在爲自己的權力而沾沾自喜,而實際上閹黨的掌權人是崔呈秀。

會廳上,三十餘位東林互相交談,顯然對於魏忠賢向兩淮鹽商下手一事,產生了不同的見解。

這其中,左光斗雖然屢次對閹黨彈劾,但面對兩淮鹽商這次舉動的時候,他還是很清醒的說道:

“魏忠賢雖然人品不行,但對待朝臣都有禮節,這次兩淮鹽商一事,他不太可能把人都關起來餓死。”

作爲八姓鹽商之首的汪氏,其家主汪勝還算見過的市面比較多,當他見到錦衣衛涌入的時候立馬就站了起來,呵斥道:

“阿哥,這……”濟爾哈朗想說點什麼,但黃臺吉卻皺眉道:

不過、眼下還不是動勳臣的時候,畢竟才奪走他們的兵權和軍屯田不久,再動勳貴,難免會讓其他勳貴產生一種皇帝要收拾勳臣的錯誤猜想。

吏科衙門內,當嘰嘰喳喳互相擔憂的聲音傳出,讓人不安的氣氛就在屋內擴散,而坐在主位的姚宗文、顧天峻、湯賓尹三人也是面露難色。

“只是派人監控,其他一切如舊。”魏忠賢連忙迴應,而朱由校聞言也微微頷首,十分滿意。

汪勝的話剛剛說完,附和之聲便從門外傳來。

“事情幹得不錯,不過兩淮諸多鹽商,就這麼點家產嗎?”

所出現之人,正是南鎮撫司的楊寰,而他的身後還跟一衆南鎮撫司的錦衣衛。

只是崔呈秀忽悠着魏忠賢,導致魏忠賢以爲兩淮鹽商是對他有所不滿,這才痛下殺手。

首先他們旗下有不少製鹽的百姓和佃戶,這些人數量龐大,如兩淮八大姓手下就有這樣十數萬人。

“顧閣臣建議六科和都察院一起查案,然後拖欠的銀兩交給兩司。”

在他點頭認下的同時,黃臺吉也憂心忡忡的看向了殿門口。

三十萬人省吃儉用兩年的糧食,實際上算起來也只需要一百五十萬石左右。

“就算要搜查,也要有理由吧!”

因此、姚宗文的話雖然說得不好聽,但也是他們眼下唯一能走的一條路。

二人被蒙在了鼓裡,不過在銀子上的事情,二人倒是撿了一個便宜。

儘管眼下齊王黨勢大,閹黨也勢大,但這並不代表皇權就徹底掌握了戶部。

都察院衙門內,當韓爌坐在主位說出這麼一句話,會廳內部當即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倒是魏忠賢一直看着朱由校,想要知道怎麼處理這羣勳臣。

這麼一來、到時候他要取用銀子,還得看兩司的態度?

這一看,他才發現了不少熟悉的勳貴名字。

他了解朱由校,只要朱由校看到查抄上來的銀子和涉案名字,他自己會去猜想,不用自己添油加醋。

至於其他賓客見狀,想要攙扶卻畏懼南鎮撫司的威名。

好不容易等衆人退去,他才起身準備返回自己的衙門。

不過對於怎麼處置他們,朱由校也有些爲難。

“這舉動把南邊的人弄得人心惶惶,這麼下去,恐怕若是我們不作爲,難免會導致他們另投他人。”

“嗯……”朱由校沉吟片刻,隨後接着說道:

他憂愁着臉進入養心殿,隨後跪下唱禮道:

一進入宮殿,他就見到了正在養心殿處理司禮監送上奏疏的朱由校。

兩淮鹽商總的來說也並不是威脅魏忠賢,而是在威脅崔呈秀。

“我想這中間或許有了什麼誤會。”

“這四百多萬兩銀子先放好,等給這羣商賈定罪發配之後,再充入內帑。”

“這……領命。”聽到黃臺吉又變了計劃,濟爾哈朗雖然想詢問是什麼,但本能讓他先應下了軍令。

不過相較於他們的意見和口徑統一,東林那邊卻針對這件事情分成了兩派。

“這件事情,還是交給錦衣衛的監察司和地方上的大理寺去調查吧。”

眼下東林黨還在苟延殘喘,如果他們和崔呈秀翻臉,說不定會給東林黨喘息的機會……

“是……”魏忠賢最後作揖行禮,然後慢慢退出了養心殿。

他猜得沒有錯,皇帝不願意把銀子交給戶部,到後來還是要歸入內帑。

如果姚宗文他們去解釋,那兩淮鹽商是獲救了,但他們就要和崔呈秀翻臉了。

他對於幫助科爾沁部落解圍並沒有絕對的把握,儘管明軍可能是遠征而來,但不管是從火器還是裝備來說,已經被打殘的金軍都不是明軍的對手。

“下官告退……”見魏忠賢開口,崔呈秀也作揖之後慢慢退下。

因此,兩淮鹽商雖然只是士紳,但在朝廷裡屬於他們的人,也不在一個小數目。

“這些勳臣,南鎮撫司是怎麼對待的?”

至於他們是怎麼培養這些人,實際上也很簡單。

這樣一手遮天的行爲讓許許多多官員都攥緊了拳頭,但卻又無可奈何。

這樣的舉動,當即就讓閩浙一帶的鹽商和茶商坐不住了。

這麼一來、其他人也就知道,搞這次行動的是魏忠賢,而不是朱由檢了。

“挑出和漢營無關的一些工匠家眷送到興京城,另外準備集結各地的兵馬,五日後我要出兵前往科爾沁,以防滿桂或者朱由檢出兵進犯科爾沁。”

“眼下明軍要包剿我們的態勢很明顯,如果幾年後他們北上進犯我大金,這些漢人留着也沒有用。”

有鄉黨意識和有手段的人都在他們內鬥中被鬥下去了,剩下有手段的人裡,比如朱燮元和袁可立,大多都沒有黨派意識,自然不可能扶持他們上位。

朱由校一開口,魏忠賢連忙解釋道:

或者說大金擁有足夠三十萬人吃兩年的糧食。

崔呈秀從懷裡掏出了另一份名錄,而魏忠賢聞言則是強忍着心情看了一眼。

當黃臺吉在謀劃的時候,距離北疆戰場兩千餘里之外的揚州城內,一羣身着布衣的錦衣衛暴力闖入了一座座豪華的府邸。

“拿下!”

“接廠公之令,緝拿汪氏全族,追繳鹽稅!”

“如果有了證據,那就按照《大明律》發配他們前往舊港或者河套、河西,然後抄家將銀子歸入內帑吧。”

魏忠賢沒有添油加醋說些什麼,而是直接遞上名錄。

韓爌看着還在爭吵的衆人,只能耐着性子安撫了他們,隨後讓衆人先回去辦事。

“伱們是什麼人!知道這裡是哪嗎?!”

“如果遼東的明軍北上威逼興京城,汗阿瑪讓你帶兵去支援,你就帶着漢營兵和蒙營兵去支援,留下鑲白旗看守上京城。”

崔呈秀一臉獻媚道:“對了廠公,這還有一份地方百姓爲您修建生祠的禮單。”

“阿敏應該已經帶兵趕往上京了,等他一到我就出兵。”

只要歸入了內帑,那他就能操作,把自己這些年的虧空給抹平了。

“嗯?”果然、聽到事情辦好了,朱由校也接過了名錄,微微皺眉打開了名錄。

在他漸行漸遠的時候,倒是事情的幾位主角正笑的不可開交。

“行了、百姓的謝禮就收下吧,懲治惡商是咱家的分內事,告訴其他地方的人,以後不要這麼大張旗鼓了。”

這樣的一幕不僅發生在汪府,而是在揚州和南直隸各地都在上演。

“奴婢領旨……”魏忠賢作揖應下,而朱由校也看了一眼手中的名錄,最後說道:

“行了、你下去辦事去吧。”

“廠公放心,這件事情我已經提醒過楊寰了,他知道該怎麼辦。”崔呈秀自信的迴應,卻不知道楊寰根本沒有按照他說的去辦。

這次魏忠賢粗暴的對付這八大姓,儘管有着地方官府瞞着錦衣衛偷偷送食物和水,但長久下來也不是辦法。

楊寰掃視了一眼諸多賓客,而他們聞言也當即慌忙起身,頂着一頭冷汗向會廳外小跑出去。

當這些廠衛的所作所爲傳到京城的時候,已經是三月初九了,而在朱由檢的會意下,作爲聽話代表的顧秉謙並沒有對這些奏疏展開討論,而是命都察院和六科前往調查。

“這件事情與我等暫時沒有關係,與其關心這個,倒不如關心關心怎麼遏制齊王和閹黨。”

“朝廷的鹽引都是正常下發,更何況前些年一直都沒有事情,怎麼齊王一設立兩司,鹽稅就出問題了?”

這名錄一打開,朱由校微微皺起的眉頭就舒緩了,看到最後那四百多萬兩銀子和諸多宅邸、田契的時候,他更是難得露出了一點笑意。

拿不出來這筆糧食,他們就只有……

戶部之下許多官員還是以前的老班子,這筆銀子如果交給兩司,那麼兩司必然會交給戶部。

這樣的投入雖然很大,但只要一千人裡能走出一個進士,那這筆買賣就不虧。

魏忠賢完全可以用這四百萬兩銀子填補他這些年對內帑的虧空,甚至還能多出不少。

只是、漠北的條件他清楚,哪怕他能帶着工匠去,甚至在當地開出鐵礦,漠北也不可能供養得起二十幾萬女真人和必須帶走的五六萬工匠及漢營家眷。

“這是南鎮撫司查抄出來的,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汪舉人說的好!”

“萬歲聖躬安……”

汪勝還想要反抗,卻被一名錦衣衛用刀鞘重擊肋部,一口氣沒上來,暈倒在了原地。

“能有什麼誤會?絕食絕水四日,這麼長時間難道他還能不知道兩淮發生的事情嗎?”

如果不是方從哲、孫如遊、朱國祚、沈潅被朱由檢搞下去了,並且還有一堆浙黨高官被東林彈劾排擠而走,他頂多也就是個三號人物罷了。

卻不想、魏忠賢直接讓楊寰把諸多鹽商鎖在了宅院裡,並且讓人封井挪食,一副活生生要被諸多鹽商餓死的節奏。

他們要做的很簡單,當着十數萬人中有人因爲上官學和私學展露頭角,而因爲後續學費和錢糧不足,不能繼續上學的時候,他們就會提供一筆免費的錢糧給這些佃戶和百姓。

“這羣兩淮鹽商的事情,顧閣臣是怎麼看的?”

眼下五黨的局面很尷尬,或者說他們和東林都很尷尬。

只是半個時辰的時間,當魏忠賢來到幹清宮門的時候,他還特意整理了自己的儀表,隨後帶着名錄假裝一臉憂愁的走進了幹清宮內。

“拖欠鹽稅一事根本就不存在,兩淮的鹽商都按照鹽引足額繳納了鹽稅,定是崔呈秀那閹狗從中貪墨,現在想着栽贓他人。”

魏忠賢這麼想着,但他很快又想起了一件事,因此連忙說道:

“萬歲、這次兩淮鹽商一案,還牽扯到了南京的諸多勳臣,您看……”

在他退下之後,魏忠賢則是帶人走玄武門前往了幹清宮。

——————

“諸位若是與汪氏無關,請先撤出汪府,本官也要貼條子了。”

“等等!”想到糧食的問題,黃臺吉忽的想起了什麼,隨後眼神陰晴不定數秒,緊接着轉過頭對濟爾哈朗說道:

不僅僅是他們,便是連南京城的一些勳貴都遭到了監控。

黃臺吉腦中不止一次想過,以明軍眼下的遠征能力,金軍是否需要放棄廣袤的努爾乾地區,向着漠北撤去。

原本在他們看來,魏忠賢頂多就是追剿髒銀,把試圖威脅他的兩淮鹽商警告警告就完事了。

“封家四日,無水無食,這不是要把人給餓死嗎?”

朱由校有些在意顧秉謙那邊的態度,因爲顧秉謙的態度,基本上代表了自家弟弟的態度。

八姓的掌事人甚至還有不少人在待客,便見錦衣衛蜂擁而至的涌入會廳。

想到這裡,魏忠賢也起身道:“咱家先帶着這份東西進宮告訴萬歲,你回去辦事吧。”

“勳臣?”朱由校微微皺眉,隨後重新打開名錄,對涉案的人員重新掃視了一眼。

王體幹微微頷首,表示朱由校心情不錯,讓他可以好好說。

陽光灑在院內,照着那身影透過窗戶露出影子,直到他來到門口,顯露面容。

只是這一百五十萬石他們拿的出來嗎?拿不出來……

姚宗文並不算聰明,政治手段也不算高超。

魏忠賢一邊處理着桌案上的奏疏,一邊對着崔呈秀下令。

只是面對魏忠賢搞出來的這檔子事情,六科之中僞裝成爲閹黨的齊楚浙宣昆五黨官員和都察院的東林官員都有不同的看法……

他的這一舉動,也就直接讓六科的閹黨和都察院的東林黨對上了。

說着、黃臺吉一臉凝重的看着濟爾哈朗道:

“這次我帶走正白旗二十個牛錄的兵馬,還有兩萬蒙古騎兵,你在上京城帶着其他兵馬守好上京。”

楊寰留了一個心眼,說出了“廠公”二字,爲的就是讓會廳內的一些賓客將消息傳出去。

最終的辦法還是讓魏忠賢放過兩淮鹽商,而這個辦法施行起來的難度實際上很高。

一名東林御史忍不住開口,而他的開口也讓衆人紛紛附和。

所以現在搞得,顧秉謙的齊王黨都能穩穩的壓他們一頭,讓人不爽……

因此想了想後,朱由校纔開口說道:

“讓楊寰去提醒他們,把之前隱瞞的鹽稅和茶稅重新繳納,五月前繳納者不再追究。”

這並不是說朱由校需要看朱由檢的臉色辦事,而是他害怕被人矇騙,因此想要從顧秉謙哪裡獲得一些朱由檢對這件事的看法。

他們雖然投靠了魏忠賢,但主要目的是打壓東林黨。

也在他退出養心殿的同時,負責隨堂的王體幹以送客的方式將他送了出來。

在他們跑出去後,楊寰也帶人走出汪府,隨後命人將汪府內的所有人關在後院,並讓人將廚房所有吃的全部帶走,最後將大門全部鎖上,並貼上了條子。

“下官領命……”崔呈秀笑着應下,而魏忠賢也繼續提醒道:

他們不滿魏忠賢和崔呈秀的做法,但是又不敢叛出,只能對二人的差遣陽奉陰違了。

“閹宦最是貪心,我看執掌內帑的這些年貪墨了不少,金花銀拖欠一事,必然是他自導自演的好戲。”

“交給兩司?”聽到這話,朱由校微微皺了皺眉。

顯然在他們看來,魏忠賢這種貪財狡詐的人,做出這種事情並不奇怪。

司禮監內、當崔呈秀拿出一份名錄遞上去的時候,掃了一眼的魏忠賢就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那些人別弄死了,之後定了罪,發配到舊港就行。”

袁化中忍不住開口制止了這場鬧劇,不過他的話並沒有起到制止的作用,一羣東林文官還是在爲兩淮的事情吵了起來。

用遊牧來養活這接近三十萬人?

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黃臺吉先把漠南漠北諸部蒙古人全部殺了個乾淨,並且把他們的牛羊都帶到漠北。

“好了!先回去辦事吧,這件事情我明日會進宮詢問萬歲的。”

“嘭!”

如果懲戒太輕,難免會讓人覺得他在包庇勳臣,如果處置太重,又會讓北方的勳臣多想。

“廠公,這是這次抄家所獲的名錄,至於人都被下官好好安排在地方了。”

“南鎮撫司辦案,所有人都給我閉嘴!”

想到這裡、朱由校沉吟片刻後才說道:

只要是參與了兩淮鹽運的商賈,紛紛都都遭到了錦衣衛和東廠的報復。

“我看追根究底,還是要追溯到魏忠賢那閹人身上。”

“朕安、起來吧。”朱由校一邊處理奏疏,一邊迴應魏忠賢,而魏忠賢則是在起身之時看了一眼進入隨堂的王體幹。

見狀、魏忠賢也就放心了不少,當即雙手呈上名單道:

“萬歲、這就是兩淮逃稅的商賈名錄。”

“奴婢領命……”魏忠賢微微作揖,作揖的同時在朱由校看不到的時候露出了一絲笑意。

遭罪的衆人哪裡懂得楊寰的小心思,不等他們思考,楊寰身後的錦衣衛便出手將會廳內的汪氏衆人拿下。

至於黃臺吉則是在下令之後眯了眯眼睛:

“大金沒有糧食,但明廷和朱由檢有……”

“是……”濟爾哈朗雖然有些不願意,但還是點頭認下了。

諸多名錄和銀兩數額讓魏忠賢眼角露出喜意,當他看到末了合計四十多萬兩銀子的數額時,更是語氣和善的笑着開口道:

對於他的詢問,魏忠賢也老老實實的說道:

因此、朱由校先擡頭對魏忠賢詢問道:

“濟爾哈朗、傳告諸軍,三天後集結,我要先行一步!”

明代的鹽商和清代的鹽商茶商不同,明代的鹽商,大多都是士紳階級,並且在官場上也有自己的人。

“追繳兩淮鹽商拖欠金花銀和鹽稅這件事情沒有錯,只是手段不對罷了。”

不過在送出幹清宮的時候,王體幹才看了看四周開口道:

“這件事情還是最好和顧秉謙那小老兒通一通氣,別讓齊王以爲是我們不同意的。”

“放心、咱家知道怎麼處理……”魏忠賢露出一絲笑意,隨後告別了王體幹,從幹清宮門走出。

伴隨着他的身影遠離,之後不久南鎮撫司也派出了不少快馬出城,有的向南、有的向北……

四點正常更

(本章完)

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99章 爭鋒相對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150章 大小曹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5章 帝者不怒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34章 奸宦毒婦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564章 西征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86章 上架感言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
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99章 爭鋒相對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150章 大小曹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5章 帝者不怒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34章 奸宦毒婦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564章 西征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393章 審判孫傳庭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178章 荷蘭入侵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120章 天啓元年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86章 上架感言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