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

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

“明軍這次不太對勁,再這麼拖下去,我們耗不起。”

天啓元年四月初二,在瀋陽城東城十里外,努爾哈赤策馬來到一處矮坡上,眺望着瀋陽城,心中的思緒萬千。

由於朱由檢下令、遼瀋之間的固守作戰, 努爾哈赤幾乎沒有達到他想達到的任何便宜。

雖然攻下的章義站等四處石堡,獲得了七萬石糧食,但這和後金的消耗根本無法相比。

“駕!”

這時、策馬的馬蹄和策馬聲響起,是代善帶着數十名正紅旗的騎兵前來。

他來了之後,便對努爾哈赤開口道:

“汗阿瑪、明軍還是不出城,不止是瀋陽, 其他地方也是一樣。”

“這已經快過去半個月了,我們消耗了三萬石糧食和一千石豆,九百多隻羊。”

想到這一切、孫應元當即對朱由檢道:“殿下的話,末將記到心裡了!”

到時候能打的遼東軍都在遼西,不能打的都在遼東半島。

孫應元一邊作揖,一邊向炮臺小跑。

熟悉的聲音響起,孫應元擡頭一看,果然看見了一臉笑意看着自己的朱由檢。

“代善、別太高看明軍,薊鎮的精銳已經被我們殺了大半,這麼短的時間,九邊將領練不出什麼名堂,剩下的人也不敢出關的。”努爾哈赤對代善處處謹慎的想法表示不太喜歡。

“此去當爲萬歲、爲殿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大概兩刻鐘後,丈量的人回來了,對朱由檢作揖道:

“殿下、從您指的地方向南,跑馬大概一千五百步左右,都十分平整,民田距離海灘三裡。”

朱由檢見狀、倒是不催促他,而是笑着看着他道:“站起來想。”

“汗阿瑪、要不要用章義站那些戰死明軍的甲冑和鐵鍋去和土蠻的恩格德爾交換牛羊?”

“這地方比圖紙上的要大,差不多的。”朱由檢說罷、轉身就要下炮臺,而這時十餘騎策馬進了大沽口。

“那就帶他們在長灘上跑步,不能把人熱壞了。”朱由檢皺着眉下令而陳勇聞言只能點頭應下。

兩萬輔兵好好訓練就是正兵,缺少的只有甲冑。

那麼自家殿下想要動遼東就簡單了,隔着瀋陽和遼陽,遼西的兵馬哪怕察覺過來,想要投靠努爾哈赤也晚了。

朱由檢交代了所有的事情,而孫應元這才明白,自家殿下是要逐漸開始更替以遼東人和榆林人爲主體的遼東鎮了。

所以、眼下的後金, 實際上都是在吃努爾哈赤當初蟄伏時留下的老本。

在他看來、薩爾滸之戰的戰敗影響還在明朝內部發酵,甘陝和宣大、薊鎮遼東都受到了重創,不然也不會調川兵和浙兵北上。

“可以、你讓鐵嶺的碩託帶一甲喇的人去恩格德爾那邊換些牛羊。”努爾哈赤點了點頭,而代善卻猶豫道:

“一甲喇會不會太少了,我聽說明國現在的小皇帝把北直隸和薊鎮兵馬都裁撤更換了,用御馬監的兵馬鎮守。”

當他們抵達大沽口時,立馬就有人攔住了他們。

朱由檢要提升皇兄的威信,首當其衝的軍隊已經弄好,那麼就要開始對外宣揚大明的國威了。

說罷、朱由檢又看向陳勇道:

“殿下!末將死罪,居然……”孫應元下意識的半跪在地上,抱拳作揖,而朱由檢卻上前一步將他扶了起來。

“末將看了數日遼東的地圖,纔想出了殿下派末將前往鎮江的意圖。”

“我會讓火炮廠的人送火藥三萬斤,石彈三萬前來,你們自己也平時閒着沒事打磨一下石彈。”

鎮江堡、這是大明在遼東半島東部稍微平坦的一塊地方,自鴨綠江到金州都是丘陵和平原。

李琿的外交政策,對於受過明朝幫忙復國恩惠的朝鮮諸多世子、文臣都是一種羞辱。

更何況恩格德爾有兩萬部衆,七八千男丁,一旦碩託遇襲,恩格德爾不可能不管。

況且就算不提巴約部,就遼東將領之間,到底有沒有膽子跑幾百裡投建虜還是問題。

而相比較後金的後勤窘迫,瀋陽城內可以說是糧草充裕。

“下次我來,如果你們沒有把火藥和石彈打完,你就回燕山大營重新從大頭兵做起!”

當然、他們也可以直接北上、打出長城,走遼澤,借道內喀爾喀直奔鐵嶺,投靠努爾哈赤。

“是”陸文昭回應,隨後便叫人前去丈量。

朱由檢料定了他不敢賭,因爲他賭輸了沒有什麼損失,但努爾哈赤賭輸了,他經營了數十年的大本營就要被端了!

哪怕七衛軍到了赫圖阿拉後不攻城,但只要將城外的鐵匠鋪摧毀,都是努爾哈赤無法承受之痛。

“末將可以做什麼?”孫應元一臉迷糊的擡起頭,仰視朱由檢,一時間想不清楚。

但是一個新的問題也來,收割這些糧食,僅憑他們是難以做到的。

赫圖阿拉的具體兵力還沒有弄清楚,但不會超過一萬。

“這也正是末將疑惑的一點,在末將看來,殿下不可能不知道這些事情,但爲何……”孫應元吞吞吐吐。

“站住、這裡是……”一個新卒剛想說些什麼,就被老卒一巴掌打在了後腦勺,隨後老卒上前陪笑道:

“各位大人,不知道這是……”

但這只是戰兵、還有數量衆多的牛羊和軍馬需要養活。

而這之中客軍佔據了四萬,遼東軍雖然號稱有十萬,卻只有三四萬能打。

見陳勇應下,朱由檢便登上了大沽口炮臺。

朱由檢策馬沿着海岸線,向着北邊的大沽口行去,身後跟着陸文昭和三十餘名錦衣衛的緹騎。

北邊、是嘉靖年間,爲了抵禦倭寇,開始構築的堡壘,不過兵馬已經被孫應元裁撤併入七衛軍中,眼下那裡的防務和火炮被大沽營接管。

“這……”陳勇爲難道:“殿下、您是不知道、上直營軍和衛軍的伙食都是一樣的,之前讓他們穿着鴛鴦戰襖訓練,結果一個月下來都膘肥體胖的。”

朱由檢見他們訓練還穿着甲冑,便對旁邊的參將陳勇道:“你也是從老營出來的人,這樣的天氣讓他們着甲訓練,你說會不會中暑?”

“如果他們要出兵的話,碩託會……”

這麼一來,只要七衛軍和兩萬輔兵擺出要從寬甸、鳳凰城北上的態勢,哪怕努爾哈赤知道長白山支脈不具備數萬大軍一起行軍的道路,但還是得調兵回防赫圖阿拉。

倒是朱由檢卻笑道:“我並沒有說一定要你襲擊赫圖阿拉。”

由於明軍將炮臺加固爲四處,因此每處有三千斤的大將軍炮六門。

陸文昭這次與他隨行,因此也翻身上馬,隨後詢問道:

“殿下這次下的軍令,莫說孫總兵,恐怕天下人都想不通。”

“末將領命!”陳勇下意識的並腿站直,而朱由檢見他這樣,便詢問道:

“瞧你這模樣,正步還在練?”

孫應元舉一反三,說出了朱由檢的一部分想法。

歷史上、李琿在天啓三年被他的侄子綾陽君李倧趕下王位,但李倧也不是什麼好人,表面上說着要幫助明朝抗衡建虜,結果還是不敢刺激後金。

“這意圖便是讓末將領兵前往寬甸堡,隨後順寬甸堡小道,北上襲擊赫圖阿拉,截斷努爾哈赤後路。”

“末將看了遼東的地圖,也找來了鎮江的商賈詢問,只是他們回答說,寬甸的小道,寬處不足十丈,窄處不足三丈,並且兩側都是高山密林,極易被埋伏。”

“不用送了。”朱由檢走出軍帳,留下了孫應元一個人看着遼東的地圖,卻怎麼也想不通。

這就是後金的現狀、每一戰都是在賭,但凡賭輸一次,就會動搖國本。

“不錯、看來這段時間是一直在研究遼東的情況,那既然研究了,應該知道我派你去鎮江的原因了吧?”

他看向了朱由檢,而陸文昭也說道:

“這是當朝五殿下,前來檢查大沽口。”

“領命!”見自己的汗阿瑪這麼強硬,代善只能叫人通知了自己的三兒子碩託帶一甲喇的兵馬前往恩格德爾部落,換取夠大軍食用的牛羊。

“誒、不用拘泥禮數。”朱由檢扶起他,隨後看向了桌上的地圖,又笑着轉頭看向他道:

說着、朱由檢也帶人緩步的騎馬,來到了軍營的校場。

自薩爾滸之戰以來,朝鮮國王李琿奉行“不背明、不怒金”的外交,這對明朝的權威來說是一種挑戰。

忽的、努爾哈赤望着瀋陽城開口道:“看看你的腳下。”

“至於襲擊赫圖阿拉,實際上就是練兵,在鞏固寬甸、鳳凰城、鎮江的時候,剛好可以屯田練兵,做出一副大軍要北上的態勢。”

有了這些了良田、後金最少可以延續最少兩年的國祚。

固山額真也微微頷首,隨後帶着十數騎離開了矮坡。

所以、朱由檢要做的就是讓朝鮮聽話,甚至派兵入駐朝鮮,讓朝鮮斷絕對後金的貿易。

“若是有海寇從此處入侵,恐怕這些炮頂多三下就炸膛。”

這一切、便是守城方對攻城方的天然壓制,以逸待勞四個字來形容最貼切不過。

薊鎮拿不出什麼像樣的兵馬,更不可能敢於去襲擊碩託。

朱由檢倒是一直左顧右望,觀察着大沽口炮臺的四周,還有沒有擴建的可能。

儘管文官極力阻止海運,但天津依舊十分熱鬧,原本衛所的衛城已經擠了數萬百姓,所以孫應元應朱由檢的話,直接帶兵前來大沽口擴建了曾經的天津水師軍營。

“既然喜歡、那就練吧,燕山大營也是……”朱由檢看向了陸文昭,而陸文昭也叫人記下這事情。

“還是沒想通?”朱由檢笑了笑,並不催促,而是起身道:

“我這次來天津,可能會佈置一下未來水軍三衛的水鄔和軍營再離開,你想通了再來找我。”

七衛軍和兩萬輔兵陸續抵達了天津,與大沽營一同在天津練兵。

賭贏了、後金進入瀋陽城,就可以獲得瀋陽城常平倉的糧食和官糧,以及蒲河以南,瀋水以北的上百萬畝良田。

從萬曆四十六年到現在,三年半的時間過去了, 每年積攢的存糧早就吃完。

要收下這塊寶地,就必須守住寬甸和鳳凰城,而鳳凰城和寬甸又有不少女真人生活,因此才需要鞏固。

不止是他、包括黃臺吉也是這麼想的。

“那些漢人耕種的糧食,只要到了秋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將這些糧食收走。”

“再想想、從大局一點想,你領兵過去還可以做什麼。”

“要不然下令攻城吧!”

到時候滿桂再交給秦邦屏九千永平府新卒,那麼遼東的戰兵就達到了十四萬。

“大沽營參將陳勇參見殿下,殿下千歲!”

“水鄔和軍營的事情也弄好了,準備回程吧……”

“那你是怎麼想的?”朱由檢一點不客氣的坐在了軍帳中唯一的椅子上,而孫應元則是低着頭回話道:

“說說你的理解吧。”朱由檢倒是很好奇,孫應元到底懂了幾成。

倒是這個時候、朱由檢翻身上馬,準備先去看看七衛軍。

“明白了一點,但還不是全明白。”孫應元有些靦腆的笑着。

因此、儘管代善知道自己汗阿瑪的心思,但他實在不忍看着後金這麼賭下去。

他本以爲這個時代的將領會很抗拒這種面子上的東西,沒想到他們都挺喜歡。

“是!大汗!”聽到努爾哈赤的話, 代善連忙轉頭,示意自己的固山額真前去傳令。

除了赫圖阿拉還留有十萬石糧食外,最後的三十多萬石糧食, 也被努爾哈赤帶出。

“是!”孫應元作揖回禮,隨後嚴肅道:

說到這裡、朱由檢對孫應元繼續道:

“我要你做的、還有一個,就是在各個山道設堡,隨後在鎮江訓練那兩萬輔兵,最後把兩萬輔兵交給戚元輔和秦民屏,戚元功!”

“夠大,那就定在那裡吧。”聽到錦衣衛的話,朱由檢便確定了水軍三衛的駐地。

“代善、不要太猶豫!”

“再徵六萬漢卒的輔兵,讓他們隨軍南下。”

“那塊地方不錯,讓人去量一下,夠不夠用來當船塢和水軍三衛的軍營。”

如果好好在鎮江耕耘,那麼就可以留下一個很好的環境,爲日後戚金分兵駐守做足準備。

由於天津的名字是取自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因此作爲軍事要地,明朝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開始築城設衛。

“起來吧,我進去看看大沽營,日後可能水軍三衛要在大沽營附近建水鄔。”朱由檢示意他們起身,便騎馬進入了大沽營。

對此、朱由檢騎馬從校場門口路過,只是稍微看了一眼,確定練兵的方法沒有改變後,便點頭離開了。

“今年草原的牧草長勢不錯,如果我們願意換,應該能換到上萬頭牛羊。”

秦邦屏他們每日就是巡城、隨後檢查城中有沒有後金的探子,隨後就是加固城防,提防探子對糧倉、水井下手。

“倒不至於那麼誇張,估計已經有不少人想到我的想法了。”朱由檢騎着馬,嘴角勾勒一抹笑意。

進入後,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個校場,以及正在校場上訓練的大沽營將士們。

經過孫應元的擴建,大沽口軍營足以容納八萬人,堪比燕山大營。

沒有人比代善更清楚眼下後金的脆弱了,建州、海西等地的山野耕地不過一百二十多萬畝,加上鐵嶺、開原和老鴉關、撫順、蒲河所一帶,才能勉強達到三百萬畝耕地。

想到這裡、朱由檢對孫應元道:

“你猜了大半,但我要做的還不止這個。”

哪怕涌入了兩萬多饑民,但是在常平倉和官倉堆積如山的六十多萬石糧食下,瀋陽的後勤壓力並沒有大出多少。

“你跟着我就行,其他人散去。”

朱由檢看去,原來是孫應元來了。

不過、他們的想法、倒是變相成爲了朱由檢的助力。

“爲何還下了這樣的軍令,無疑讓數萬大軍前去送死對吧?”

只是作爲即將援遼的統帥,孫應元雖然每日練兵時尤爲嚴肅認真,但實際上每天回到了軍營大帳內時,都反覆的觀摩遼東的地圖,仔細研究。

“唉……”

六十多萬人口中,十萬是戰兵, 等於只有五十多萬人耕種三百多萬畝耕地。

因此眼下的他十分心虛,到了夜裡更是難以入眠。

“代善、傳我的汗令,調鐵嶺、開原、撫順的所有八旗前來瀋陽集合!”

瀋陽四周和各地石堡的上百萬畝耕地都早早耕種了糧食,只要再等三個月,糧食就可以收穫,到時候很輕鬆就能彌補後金的虧空。

“沒有必要,這次前來,主要是來確定水軍的水鄔。”朱由檢說着,便帶人出了軍營,向着海邊走去。

遼瀋這一戰、到目前爲止都沒有吸引天下的目光,因爲雙方的兵力遠沒有薩爾滸一戰的多。

“撥一萬兩銀子,先把船塢建造好,水兵暫時不用着急。”

“我不是說不要……”

眼下後金的建虜人口只有三十一萬,開原、鐵嶺等地的漢人有三十多萬。

眼下黃臺吉領着正白旗的十個牛錄在太子河巡視,防備遼陽城援兵北上,因此帳中只有代善一個人處理這些後勤的事情。

確定可以擴建後,他滿意的點了點頭,而這時大沽口營內也小跑出了一羣身着布面甲,頭戴兜鍪的明軍將士。

朱由檢看了炮臺上那有些鏽跡的火炮,不難看出是前段時間纔打磨過的,因此心中不由生氣。

“殿下應該是想趁着這個機會,鞏固我大明在鎮江、鳳凰城、寬甸堡的地位,順帶震懾朝鮮。”

甚至可以說、他連朱由檢都不如,哪怕朱由檢只學了半年多的兵法,但朱由檢對遼東的地形是有一個大概認知的。

遼東和建州等地不比北直隸和關內,一年耕種下來, 頂多能有一石左右的糧產。

“末將也是沒有辦法,才能出此下策。”

“殿下千歲!標下這就通知參將前來。”聽到這話,老卒立馬作揖回禮,隨後撒開腳丫子向營內跑去。

四百年的時間,改變了許多的地形,眼下的大沽沒有後世蔓延出去的浮島,走到海邊只能看到海中有冒頭的淺灘。

但孫應元知道、自家殿下的下一步就是要將內喀爾喀中恩格德爾的巴約部覆滅。

“殿下千歲!”

等他上了炮臺後,朱由檢才笑着道:“想明白了?”

這樣的舉動讓陸文昭十分不解道:“殿下不進去看看嗎?”

也就是說、後金的糧產不過三百多萬石, 這其中一半需要上交, 才能勉強養得起十萬戰兵。

“是!”陸文昭不是很理解朱由檢話中的含義,但還是叫人散去了,連陳勇他們都離開,只剩下了陸文昭和朱由檢兩人站在炮臺上。

陸文昭聽到後,也叫人將那塊地方記下,隨後準備按照朱由檢設計的水軍三衛圖紙來進行建造。

“怎麼?連我都不能進來了?”

軍帳內、孫應元長嘆了一口氣,不過這時他的軍帳門簾卻被人掀開了。

孫應元的這話、就差對朱由檢開誠佈公的說“領兵數萬從寬甸襲擊赫圖阿拉這個計劃沒用了”。

以眼下的物料價錢,建造一個石質的水鄔和軍營也花不了一萬兩啊……

並且、李琿有可能在偷偷的和後金做生意,因此將李琿趕下王位是朱由檢要做的。

但孫應元呢?御馬監多少年都沒有打過仗了,他雖然治軍很嚴,但並沒有帶兵馬出關野戰的經驗,更別提統領數萬兵馬了。

努爾哈赤的一席話,讓代善眼前一亮。

恩格德爾的巴約部一旦被滅,在遼西的遼鎮兵馬可就真的上天無路了。

說罷、朱由檢便走出了軍帳,而孫應元也作揖躬身道:“恭送殿下……”

他對自己的能力有着清醒的認知,他並沒有領兵打過仗,遠不如滿桂對戰場的把控。

“末將不敢!”聽到朱由檢的話,孫應元跪伏在了地上,以頭叩地,不敢擡頭直視朱由檢。

“殿下!末將前來叨擾了!”

因此、這一戰實際上是一場豪賭, 是在賭國運的一戰。

代善和黃臺吉, 雖然是將領、但也是目前後金的兩個大管家。

至於第二點的威懾朝鮮,便是讓朝鮮看看,大明還有調兵數萬,佈置在鴨綠江的能力。

工部和盔甲廠的甲冑陸續送往天津,一時間這裡成爲了衆多言官矚目的地方。

不過、聽了他的話,朱由檢卻笑道:

“你都知道領兵數萬難以襲擊赫圖阿拉,那麼你說孤知不知道?老奴知不知道?”

“行了、你知道就可以了……”看着孫應元的模樣,朱由檢擡手扶他起來,隨後對陸文昭道:

營中分有七個校場,眼下七衛軍的兵馬就在這些校場中整訓。

孫應元聞言,只能磨蹭着站了起來,隨後站在原地,想了想後,又看了看地圖,還是沒有想通。

因此、這兩者實際上纔是朱由檢想要做的事情,而威脅努爾哈赤只是附帶的事情。

等所有人離去後,代善才繼續開口道:

“回殿下、不止是末將,所有衛軍和營軍,每日都抽一刻鐘訓練正步,尤其是向左右轉。”陳勇的話倒是讓朱由檢驚詫。

“看來、他是想通了。”朱由檢轉頭看向了陸文昭,隨後道:

只是在平靜下、唯一不美的就是東林黨和言官們叫囂着要集結重兵,給努爾哈赤一個教訓。

五十多萬人口養十萬半脫產的士兵,這着實太難了,若是放在春秋戰國那種平均氣溫比後世還高的時候還好,但眼下的遼東根本就無法做到五養一的耕戰。

在他們記下事情的時候,朱由檢走到了炮臺的南側,眺望着更南邊的淺灘,隨後對陸文昭道:

朱由檢的問題問出,孫應元臉上也露出一絲無奈道:

“一萬兩是不是太多了,殿下?”聽到朱由檢說一個水鄔和軍營需要一萬兩銀子,陸文昭欲言又止。

想到這裡、朱由檢對陸文昭道:

“叫火炮廠的鑄炮工匠動手,用之前的大將軍炮泥模,鑄三千斤炮三十二位,送到大沽營。”

“是!”陸文昭聞言,便下去準備出發了,而朱由檢勉勵了一番孫應元后,便帶讓孫應元好好練兵,等待出發。

孫應元作揖退下,最後炮臺上只剩下了朱由檢。

他眺望着大海,似乎穿過大海看到了遼東。

解決了遼東的問題、大明的問題就解決了四分之一……

(本章完)

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60章 謀劃草原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353章 分憂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609章 秋風起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11章 噩夢開局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81章 天賦異稟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77章 野心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73章 秦氏兄弟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433章 殘暴嗜殺
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60章 謀劃草原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353章 分憂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609章 秋風起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11章 噩夢開局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81章 天賦異稟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77章 野心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389章 戶籍制度和存摺制度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73章 秦氏兄弟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542章 局勢紛亂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433章 殘暴嗜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