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何草(六)

大隋皇帝陛下是騎着戰馬走入軍營的,身後邊跟着兵部敞書段文振,工部尚書宇文愷,刑部尚書文升,待郎獨孤學,尚書馬宇文土及,觀德王楊雄等肱骨親信大臣,所有文武俱是一嶴戒裝,看上去英姿態勃發。

文武百官和御林護衛隊從士兵們排成的方陣前走過,在山崩海嘯般的觀呼聲裡,籟擁着皇帝陛下走上點將臺。有內宦搬來胡牀,皇帝陛下拒絕落座。嶴身披戒裝的他推開侍衛,“騰、騰、騰”上前幾步,目光如閃電一般掃過全場。

“參見陛下·”三萬多將士齊聲吶喊,抱拳,肅立,端端正正向前方罩以軍禮。“註腳”

“將士們辛苦!”皇帝陛下抱拳,肅立,竟然以同樣的軍禮相回。

“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衆人同聲山呼,曠野間傳回一波波共鳴,驚濤駭浪的呼喊聲裡,無數人熱淚盈眶。

這一刻,幾乎每一個人都心潮彭湃。眼前身披戎裝的壯士纔是大隋皇帝,那個十六歲破突厥,二十歲領五十萬大軍掃平江南三十州一百餘郡的大英雄楊廣。身穿戎裝的他看起來比躲在黃金御葷內那個人調悅得多,英武得多,雖然缺了幾分神秘感,卻在瞬間贏得了三萬府兵和一千二百名護糧將士的尊敬。

點將臺上,楊廣揮了揮手,歡呼聲嘎然而止。目光再度環顧四周,他大聲說道:“膚今天至此,是來看一看一年多來,爲我大隋駐守此地的壯士是什麼模樣。聯今天到這裡來,也是來看一看遼河兩岸的萬里江山。膚來了,膚看到了,膚沒有失望!”說罷,他手指東方,大聲喝問:“弟兄們,你們誰能告訴我,那邊是什麼地方?”

“遼東l”衆人異口同聲地回答。

“一河之隔,你們可否爲聯將那片土取過來?”楊廣輕輕笑了笑,又問。

“戰,戰,戰!”將士們振臂高呼,聲音響徹原野。

“諸卿,你們聽見了麼?”皇帝陛下的目光從將士們的臉上收回,轉向了身邊的一干文武.

“願爲陛下馬前卒,九死而無悔!-駙馬宇文士及,尚書右垂劉士龍帶頭說道。幾個事先對征伐高麗持謹慎態度的老臣沒想到皇帝陛下如此輕易地就鼓起了將士們的鬥志,躬身抱拳,低聲回答:“臣等今日,才知陛下謀略之遠!”

“遼東之地,沃野千里。誰人取之,都必爲我朝大患。膚不願留禍端於子孫,因而親身到此!”楊廣大度地擺了擺手,低聲向衆文武解釋。須臾,他又擡起頭,衝着左側一個方陣之前的將領們喊道:“麥老將軍,若個聯所記不差,你今年六十有五了吧?不知手中鐵杖,可曾老否?”

麥鐵杖聽見皇帝陛下第一個就點到自己,心中感動莫名。微微一帶馬tf繩,縱馬急行數步至點將臺前,抱拳昂首,慨然以應:“萬歲聖明,末將今年的確六十有五,但比趙之廉、漢之黃忠,卻是正當壯年。手中鐵杖未老,末將之雄心亦不曾老!”

“膚知,你威風必不減當年。”楊廣拱手肅立,以軍禮相還:“他日聯當親爲將軍擊鼓搖旗,以壯行色!”

“謝陛下洪恩,末將必先履敵土,以揚我大隋軍威!”麥鐵杖的誓言聲若洪鐘。晨風中,他白鬚飛揚,威風凜凜。

皇帝陛下目送着老將軍回到本隊,然後將頭轉向了中央方陣,笑了笑,高聲問道:“不

知道當年平吳、破突谷渾、逞我大隋國威於嶺南,揚我大隋兵勢於西域的宇文述將軍,還能飯否?”

帶着數萬將士掃平定三吳戰亂,穩住江南半壁;一戰大破吐谷渾,爲大隋開拓出B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數萬裡疆域,是左翔衛將士以及其主將宇文述老將軍一生最得意之作。此刻聽皇帝陛下親口提起來,萬餘精銳登時熱血沸騰。

“老臣宇文述,尚堪供陛下驅使!”字文述亦策馬而出,來到點將臺前應道。

此刻,將臺下受閱的三萬餘士卒的心情早己激盪如熱火上的沸油。手打“戰!戰!戰!”無數人以鋼刀擊打着堅盾,聲嘶力竭地吼叫着,恨不得百萬大軍立刻就揮師過河。縱使遼河東岸是刀山火海,只要皇帝一聲令下,大夥也會毫不猶豫地跳下去。

一重重吶喊聲裡,大隋皇帝楊廣依次校閱完左武衛、左姍衛和左屯衛將士。待左屯衛大將軍辛世雄的戰馬迴歸本隊,楊廣的目光從忠勇的將士們臉上收回,再度看向羣臣,大聲問道:“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諸卿可知道,誰人爲膚在遼東總籌糧草?”

他的聲音並不十分高,恰恰在歡聲起落之間傳入了護糧兵們的耳朵。衆護糧將士立刻站直了腰桿,挺胸擡頭,只覺得被皇上如此一問,於這邊荒之地所受的種咱磨難,全都值。

“是唐公李淵與其麾下一千二百弟兄”兵部尚書段文振出列,拱手回答。

“唐公李淵,朕之糧草可供大軍東征之需?”揚廣揮手命令段令振歸班,走到點將臺邊緣向下高聲詢問。

李淵縱馬急趨上前,先於馬背上施禮,然後高聲回答:“回陛下,懷遠鎮共屯軍糧一萬萬斤,可供大軍三月之需。柳城,燕郡,亦屯糧數量如許,一年之內,三軍衣食無憂!”

聞此言,大隋皇帝陛下滿意地點了點頭,拱手,肅立還禮。然後,略微擡高了些聲音命令:“你切與聯說說,護衛萬萬斤糧草在前線,你總計用了多少兵馬!”

“回萬歲,末將身爲司庫督尉,摩下有兵一千二百人。全賴辛將軍、宇文將軍和麥老將軍照應,才確保軍糧絲毫未失!”李淵想了想,高聲回答。

“一千二百人!”楊廣手指遼水,哈哈大笑。“我遣一良將,以千餘新兵守大軍之糧,高元小丑屯兵二十萬卻不敢過河來爭。弟兄們,你們說,咱們百萬大軍臨境,高元小丑敢逆我軍鋒櫻麼?”

“不敢!他不敢!”

“戰,戰,戰!”吶喊聲一浪高過一浪。李淵帶着千餘新兵在懷遠鎮巡視了半年多,高句麗的確沒敢光明正大地和大隋交過一次手。唯一一次派兵來夜襲糧倉,還被李淵摩下的一名旅率給殺得大敗虧輸。想想敵軍戰鬥力如此之差,將士們自然又多了幾分克敵致勝的信心

楊廣的雙手向下壓了壓,暫時制止了衆人的歡呼。對着所有將士,他大聲宣佈:“李將軍護糧有功,膚不會忘。三衛將士爲膚守土,膚亦不敢不酬。今日之後,膚會將爾等名字、籍貫一一記錄在案,着有司傳信地方。令郡縣存問從爾等之家,使弟兄們無後顧之憂,榮耀鄉里!”

“家鄉父老,將以爾等爲榮!”楊廣張開雙臂,對着三萬餘將士高喊。

“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將士們用誓言來回答皇帝的情誼,一些新兵激動得滿臉是淚,卻誰也顧不上用手去擦。

伴着將士們的高呼,麥鐵杖、宇文述和辛世雄三名大將軍又結伴上前,爭着要做過河先

鋒。李淵在軍中只是個五品的司庫督尉,手中兵微將寡,自然不能與幾位大將軍爭風頭。待楊廣慰勉完了諸位將軍,他再次向前方行了個軍禮,低聲奏道:“啓票陛下,末將無勇無謀,不敢爭破遼首功。願獻三十匹突厥駿馬,供陛下踐踏遼東之土!”

“突厥駿馬?在哪裡,牽來膚看!”聽完李淵的話,楊廣高興地命令。臨戰有人獻駿馬,這是大大的吉兆。所以,他迫不及待地想把駿馬展示給衆人,以激勵將士攻城拔地之雄心

李淵早有準備,先告了個罪,躬身退下。不一會兒,又和建成父子兩個趕着三十匹駿馬緩緩走向點將臺。那三十匹駿馬是從劉弘基和李旭所獻良駒中精選出來的,通過一冬天養精蓄銳,個個毛色水滑,筋骨強壯。看到一匹匹無鞍無絡的千里良駒打着響鼻在點將臺下刨沙踏土,臺上衆人不由喜得笑逐顏開。

“此馬乃末將摩下兩個壯士千里迢迢從突厥販來,委託末將獻於皇上!”李淵跳下戰馬,摸着最前方一匹良駒的棕毛,驕傲地說道。

陣有“野人”獻騎,這更是吉兆中的吉兆了。大隋皇帝聽了,心中愈發歡喜。點點頭,低聲問道:“不知道是哪兩位壯士,李卿可否告知聯壯士姓名!”

“票陛下,是故刺史劉升之子,右勳侍劉洪和上谷良家子李旭,他二人如今俱在軍中護糧!”李淵拱手,正色回答。

“把馬交於內宮總管收了,聯留着獎勵有功將士。把壯士喊上前來,聯要親自嘉獎他們!”楊廣點點頭,笑着命令。

早有內衛上前,幫李淵照看戰馬。聞此令,大夥慢慢驅趕,在衆人羨慕目光中將駿馬趕到了校場一角。黃門官一聲令下,幾個侍衛交替着將大隋皇帝的最新旨意傳下去。

“聖上能,宣右勳侍劉洪,良家子李旭上前晉見!”侍衛們悠長的聲音,剎那間傳遍校場每個角落。

注1:自周代開始,身披戒裝的將士對帝王就以拱手,肅立爲正式禮節。在電視上看到身披重愷的武將給皇帝下跪下,真不知道披着三十多斤的愷甲跪下去後,他怎麼向起站。

注目:西域四部,即現在的青海、甘肅和新疆各一部分。西海爲青海、都善在羅布泊附近。大業斬,宇文述將四地納入大隋版圖。

注3:隋場帝這個人有很強的精神分裂特徵,有時禮賢下士,有時忌賢妒能。能運籌帷握派遣將士擊敗突厥和吐谷渾,也稀裡糊塗導致高句麗大敗。正史上,他的妃子和子女都比李世民少得多,私人宮殿也比李世民少,只是治理國家的後果截然相反。

第3章 何草(七)第1章 羽化(四)第3章 扶搖(四)第4章 醉鄉(五)第3章 浮沉(八)第3章 何草(六)第3章 烽火(六)第2章 虎雛(一)第3章 烽火(六)第5章 諾言(一)第1章 出柙(三)第4章 干城(五)第4章 醉鄉(五)第2章 出仕(六)第4章 干城(三)第5章 無家(五)第3章 爭雄(五)第1章 肱股(三)第1章 擊鼓(三)第6章 持槊(三)第6章 錦瑟(六)第1章 羽化(一)第7章 盛世(十一)第2章 背棄(三)第7章 盛世(三)第3章 烽火(三)第4章 故人(五)第3章 曠野(五)第5章 無名(二)第1章 羽化(一)第6章 持槊(三)第4章 補天(四)第2章 吳鉤(一)第1章 大賊(三)第6章 持槊(二)第5章 無家(三)第2章 吳鉤(五)第2章 出仕(六)第3章 爭雄(八)第4章 變徵(二)第1章 雷霆(八)第7章 盛世(四)第3章 爭雄(四)第4章 變徵(三)第6章 錦瑟(一)第4章 變徵(四)第2章 展翼(一)第3章 曠野(六)第3章 爭雄(三)第3章 扶搖(八)第3章 爭鋒(二)第6章 錦瑟(一)第3章 出仕(四)第7章 盛世(三)第4章 干城(二)第7章 盛世(一)第2章 吳鉤(八)第3章 爭雄(七)第1章 雷霆(八)第5章 無名(六)第1章 擊鼓(一)第7章 盛世(四)第1章 羽化(一)第3章 爭雄(一)第2章 虎雛(七)第3章 烽火(六)第1章 擊鼓(五)第4章 國殤(六)第3章 曠野(四)第5章 無名(五)第2章 壯士(二)第7章 盛世(六)第4章 醉鄉(五)第5章 無名(二)第2章 展翼(二)第2章 出塞(四)第5章 君恩(四)第2章 出仕(四)第2章 吳鉤(七)尾聲一正劇版第4章 故人(五)第4章 變徵(六)第3章 無衣(二)第2章 展翼(三)第5章 無名(六)第2章 壯士(三)第1章 盛世(六)第3章 曠野(三)第6章 持槊(二)第4章 補天(二)第3章 曠野(一)第1章 出柙(六)第5章 獵鹿(七)第5章 無名(三)第2章 背棄(二)第5章 諾言(五)第5章 諾言(一)第2章 展翼(三)第1章 盛世(五)第3章 曠野(六)
第3章 何草(七)第1章 羽化(四)第3章 扶搖(四)第4章 醉鄉(五)第3章 浮沉(八)第3章 何草(六)第3章 烽火(六)第2章 虎雛(一)第3章 烽火(六)第5章 諾言(一)第1章 出柙(三)第4章 干城(五)第4章 醉鄉(五)第2章 出仕(六)第4章 干城(三)第5章 無家(五)第3章 爭雄(五)第1章 肱股(三)第1章 擊鼓(三)第6章 持槊(三)第6章 錦瑟(六)第1章 羽化(一)第7章 盛世(十一)第2章 背棄(三)第7章 盛世(三)第3章 烽火(三)第4章 故人(五)第3章 曠野(五)第5章 無名(二)第1章 羽化(一)第6章 持槊(三)第4章 補天(四)第2章 吳鉤(一)第1章 大賊(三)第6章 持槊(二)第5章 無家(三)第2章 吳鉤(五)第2章 出仕(六)第3章 爭雄(八)第4章 變徵(二)第1章 雷霆(八)第7章 盛世(四)第3章 爭雄(四)第4章 變徵(三)第6章 錦瑟(一)第4章 變徵(四)第2章 展翼(一)第3章 曠野(六)第3章 爭雄(三)第3章 扶搖(八)第3章 爭鋒(二)第6章 錦瑟(一)第3章 出仕(四)第7章 盛世(三)第4章 干城(二)第7章 盛世(一)第2章 吳鉤(八)第3章 爭雄(七)第1章 雷霆(八)第5章 無名(六)第1章 擊鼓(一)第7章 盛世(四)第1章 羽化(一)第3章 爭雄(一)第2章 虎雛(七)第3章 烽火(六)第1章 擊鼓(五)第4章 國殤(六)第3章 曠野(四)第5章 無名(五)第2章 壯士(二)第7章 盛世(六)第4章 醉鄉(五)第5章 無名(二)第2章 展翼(二)第2章 出塞(四)第5章 君恩(四)第2章 出仕(四)第2章 吳鉤(七)尾聲一正劇版第4章 故人(五)第4章 變徵(六)第3章 無衣(二)第2章 展翼(三)第5章 無名(六)第2章 壯士(三)第1章 盛世(六)第3章 曠野(三)第6章 持槊(二)第4章 補天(二)第3章 曠野(一)第1章 出柙(六)第5章 獵鹿(七)第5章 無名(三)第2章 背棄(二)第5章 諾言(五)第5章 諾言(一)第2章 展翼(三)第1章 盛世(五)第3章 曠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