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昌黎動員

昌黎只是一個普通的縣城,不像撫寧一樣,邊上有個衛所,建虜來攻之前衛所軍隊已入撫寧協助防守。

昌黎縣令左應選,山西榆次舉人,於危難中出任知縣一職,到職才三日。永平城陷消息傳到昌黎時,人心惶惶。

左應選當機立斷,發佈告撫民。組織百姓和從盧龍撤到這裡的散兵遊勇,及本城爲數不多的軍士守城。

縣衙大堂,左應選身穿七品綠袍官服,坐在上首。

守備石國柱手握腰刀,直立於左上角。

堂上沒有衙役,只有一羣老壯鄉紳分列兩邊。

這些鄉紳有的是本城居民,有的則是城外入城避難的。他們的共同點是,有錢有勢有威望。左應選知道,昌黎能否守住,至少要看這些人能否出大力。

“衆位鄉佬。”左應選響亮的聲音在縣衙大堂響起,底下的鄉紳一聽縣尊發言,就不再交頭接耳,看着左應選,聽他說什麼。

“建虜肆虐京畿之地,燒殺劫掠,無惡不作。諸位應該是聽說過的吧?”左應選問底下鄉紳。

鄉紳們紛紛點頭附和,不說建虜實際上本來就兇殘,光是話語傳播的放大效應,都能嚇死一批人。因此,城外的百姓,不管有錢沒錢,都已逃進城裡來了。

“本官是臨危受命,怕死就不來你們昌黎了。你們儘管放心,本官絕不拋棄你們逃跑,也不會出賣你們去跟建虜換取自身平安。”左應選一邊說一邊注視着底下衆人臉上的表情。

鄉紳們一聽縣尊的表態,之前看佈告之後還是有點惶惶的心就放了下來。

左應選把他們的神態變化都看在眼裡,接着又說出他的要求:“本官已開始組織百姓、潰兵、本地兵卒衙役守城。然則動員力度還不夠,衆多百姓仍未響應,各項物資也不充足。因此,希望各位能和朝廷、和本官一起同心協力,共抗建虜,守住昌黎。”

堂上的鄉紳就怕官府不抵抗,現在縣尊做了表態,提出的要求又是合情合理,就紛紛表示支持。

其中一個孔武有力的壯漢,身穿秀才服飾,站出來向左應選一抱拳道:“學生乃安山生員萬人傑,自幼習武,薄有家財,願爲縣尊效犬馬之勞,抗擊建虜,保境安民!”

“好,好。”左應選一見,連聲讚道。

有了人做榜樣,其他鄉紳也紛紛捐款捐物,爲守城抗虜盡一份力。

左應選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拱手對底下鄉紳作揖,然後道:“各位鄉紳慷慨相助,本官替朝廷,替昌黎百姓謝過各位。”

“不敢當,不敢當。”

“縣尊不必如此,護衛家鄉,也是我等之責。”

“縣尊不可,折殺小民了。”

鄉紳們紛紛出言還禮,氣氛很和諧,很熱烈。

左應選也不坐了,站着道:“各位鄉佬,安靜。”

當縣衙大堂安靜下來後,左應選問道:“如果各位鄉佬不再有問題的話,本官就開始分配任務。”

大堂內靜了一會,沒人有問題。左應選滿意地點點頭,準備說話。

那知此時,位於大堂外側的左邊,人羣的後邊,一人低聲道:“縣,縣尊,以我們昌黎縣城能防住那麼多韃子麼?”

縣衙大堂內正是安靜的時候,因此,那人說話聲音雖然小,還是被堂內的衆人聽得清清楚楚。

馬上,堂下的人自動讓出一條路,把說話人暴露在知縣的視線範圍內。

萬人傑也轉身一看,認得此人,喝道:“何六,好歹你也走南闖北過,如今爭下一份家業,反而怕了不成,說話都如此小聲,像個娘們。”

萬人傑不知道,真是因爲何六在外面走動的多,耳中盡是聽到建虜如何如何的厲害,又見昌黎只是個縣城,不說強兵,就是弱兵都沒幾個。人數最多的兵丁還是收攏前線退下來的散兵遊勇,心裡實在沒譜。

聽萬人傑這麼一說,其他人紛紛指責何六,把何六也說惱了,挺着胸大聲回道:“我何六也不是孬種,今日站這裡,就是響應朝廷的號召,爲抗擊建虜,盡一份薄力。只是形勢嚴峻,纔有此一問,並不是怕了建虜。”

守備石國柱一直沒說話,就當一個木柱子立在知縣的下側。

現在見堂下吵了起來,側頭看看左應選,然後對堂上喊道:“肅靜,肅靜。”

現在守備喊話,何六也表了態,衆人就不再糾結於此事,一起轉回身子,看向左應選。

左應選笑着對衆人道:“咱們北地,人人好武,不是韃子想欺負就欺負地了的。各位不要忘了,昌黎是有過先例的。”

底下人一聽縣尊的話,幾個世居本地的鄉紳就想起了往事。

不過,還沒待他們說出來,左應選又說話了:“本官雖剛到昌黎,卻聽聞在隆慶元年,蒙古俺答汗入侵京畿之地,大軍圍攻昌黎四日,仍不得逞。現今之事,與當年何其相似。祖輩能做到的事,我們會做不到麼?”

“能,一定能。”

“不要說四日,就是,五六七八日,也照守不誤。”

“縣尊說得是,長江一浪推一浪,我們一定守得更好。”

聽說過當年抗韃盛事的人紛紛附和左應選的話,沒聽說過的就趕緊問那些知道的人。

過了一會之後,所有人的信心爆漲。祖宗當年能做到的事情,現在我們也能做到。

左應選一看底下人的士氣可用,就趁機說道:“如此,本官把昌黎縣城分區動員,諸位鄉紳回去各自負責一塊。兵不夠用,組民壯充之。民夫不夠用,壯婦爲之。滾木礌石不夠,各家能捐助的捐助,另外遣人出城收集之。具體事宜,由守備給各位具體分派。”

底下衆人紛紛表示沒問題,看向守備石國柱。

石國柱看向左應選,見他點點頭,就召集衆人到邊上的一張桌子邊,桌子上鋪的是昌黎縣城的地圖。上面已畫有紅線,標記了各塊區域。

從這些事前準備上可以看出,應該是左應選和石國柱已有過商議。

左應選並沒有跟過去,看着石國柱在那邊認真的分配着任務,一手捋着自己的長鬚,一邊想着自己的心事。

眼下的形勢,敵強我弱之勢很明顯。但不管如何,都必須守住昌黎。

近昌黎的各村各鎮的老百姓,都躲進昌黎避兵災。人員應該還是比較充足的,但糧食供給,相應的就困難起來了。這點自己一定要從開始就進行控制。

萬一建虜攻打昌黎的話,現在民心可用,前期守住應該沒問題,但時間久了,糧食問題就會更加突現出來。

希望朝廷聞訊,能儘快派出兵馬前來解救。

沒過多久,鄉紳從縣衙領了各自的任務,分頭回去行動了。

整個昌黎縣城,在這些鄉紳的帶領下,一下全城動員了起來。

滾木礌石紛紛收集起來,堆放到城牆上下。臨近城牆的居民,紛紛主動搬出來,讓守城的兵丁和民壯有就近休息的場所。城中的百姓家則把他們接過去,住在自己家中。

壯年男子都編成隊伍,由威望高的鄉紳領隊,分班駐守城牆上。

老弱男子和壯婦則搬運物資,提供後勤援助。

昌黎城外看不到裡面的具體情況,這時的昌黎城,實已經全民動員,每個人爲抗虜保家儘自己的一份力。

守備石國柱駐守城牆上,朝夕不離。縣令左應選帶着一隊衙役巡查城內各處,行安撫鼓勵之舉。

這一日,左應選正在城內巡查,忽報建虜大隊人馬往昌黎而來。

於是,左應選趕緊帶着衙役一起,前往城牆觀察敵情。

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683章 沒船真不方便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75章 汰兵完成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16章 面聖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62章 義捐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236章 水泥商機第333章 驚變第77章 胡正言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126章 闖侯府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324章 己巳之變終章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713章 燈下黑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746章 天津衛第55章 白話第268章 原來是你第59章 廠衛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324章 己巳之變終章第44章 日不落帝國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829章 嚴打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383章 登萊巡撫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365章 收四小第521章 完善研究所機制第268章 原來是你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4章 相信(2)第132章 開民智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308章 要自救第153章 府內見聞第259章 灤州建虜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574章 應對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70章 汰兵安置第50章 死人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770章 絕了最後的希望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791章 大明危機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706章 大明燧發槍的厲害第535章 神兵天降第324章 己巳之變終章第262章 血債血償第126章 闖侯府第266章 屠城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662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608章 精兵的區別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359章 榮華富貴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618章 憂心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6章 難眠之夜第17章 漢奸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
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683章 沒船真不方便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75章 汰兵完成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16章 面聖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62章 義捐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236章 水泥商機第333章 驚變第77章 胡正言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126章 闖侯府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324章 己巳之變終章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713章 燈下黑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746章 天津衛第55章 白話第268章 原來是你第59章 廠衛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324章 己巳之變終章第44章 日不落帝國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829章 嚴打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383章 登萊巡撫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365章 收四小第521章 完善研究所機制第268章 原來是你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4章 相信(2)第132章 開民智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308章 要自救第153章 府內見聞第259章 灤州建虜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574章 應對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70章 汰兵安置第50章 死人第757章 遼陽易手第770章 絕了最後的希望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791章 大明危機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706章 大明燧發槍的厲害第535章 神兵天降第324章 己巳之變終章第262章 血債血償第126章 闖侯府第266章 屠城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662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608章 精兵的區別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359章 榮華富貴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618章 憂心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6章 難眠之夜第17章 漢奸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