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紅會雛形

“陛下,臣的法子是羣策羣力,君臣一起,共同度過此段困難時期。”

“如何做法?”

“第一,以朝廷名義出面向京師所有人等,包括士、農、工、商等等階層,說明朝廷目前所遇到的困難,難民營百姓處境之艱險,號召京師所有人等,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共同幫朝廷,幫難民渡過這一關。”

“陛下,此舉有損朝廷臉面。”成基命又出班奏道。

崇禎皇帝沒理他,臉面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崇禎皇帝分得很清楚。他對着鍾進衛道:“鍾師傅,請接着講。”

“第二,可以由朝廷出面,一方面統計難民中能做工之人的名單以及所幹之活,另外一方面登記京師中開春所需用工的人家以及所需何種用工,然後進行匹配,讓開春後用工的人家提前和對應的難民簽訂用工合同,哦,契約。先行幫難民渡過這個嚴冬,後面以工代還用工人家前期之付出。當然,朝廷要是有能力,也可以給用工人家以部分補貼,或者給予其他政策優惠。”

“還有麼?”

“第三,如果沒有用工需求的人家,也可以憑自己的能力捐款,可以是錢,也可以是實物,比如吃的,穿的,等等。”

“義捐之物是由誰來收,怎麼樣確保能到所需之難民手裡?”溫體仁出言問鍾進衛道。

崇禎皇帝很欣喜的看到溫體仁是出言提問鍾進衛方法中的漏洞,以便此法能完善,而不是像一些人一樣只會反對,攻擊。

鍾進衛看看臉上帶着讚許提問的溫體仁,微微點了點頭,表示瞭解:“可有朝廷組織專人接受,帳目要透明,定期公佈,比如一天一公佈,要使捐助之人能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的捐款去到哪裡。最好是有另外部門的人再對此接受捐款的組織進行監督。”

鍾進衛此法只是讓朝廷出面做個牽頭,讓百姓成爲賑災主力,對於在場的這些人,好像都沒有什麼利益衝突,比起上一個法子,有天壤之別,自然就沒有人反對了。

因此,鍾進衛的話一落,沒有一個人出聲,文華殿一下又安靜了下來。

崇禎皇帝一看終於有個羣臣都能接受的辦法了,心裡也喜歡,看看下面,問道:“諸位臣工,可還有補充?”

靜了一會,還是管兵事的孫承宗出班了:“中興伯所言用工之事,非是所有難民都有此能力來出工,對於那些老弱病殘之人該如何安置?”

“這個,我想,該大家出力了,京師那麼多官員,勳貴,每個府認領幾個養着,做做力所能及之事,應該沒有壓力吧?陛下,您以爲呢?”

“鍾師傅說得正是,朝廷的難處,諸位臣工該心知肚明,先是百姓已經出力,如若諸位臣工只在一邊看戲,百姓沒意見,但朕絕不會答應!”說到後面,崇禎皇帝提高了聲音,頓時,絕不會答應的話語在大殿內迴盪,好像重複了幾次。

崇禎皇帝又想起一事,補充道:“朝廷如此困難,以致讓百姓出力救災,誰要還是在此期間奢侈無度,朕絕不會輕饒!”

崇禎皇帝說得堅定有力,決心表露無遺,底下的臣子一時不敢出聲,更不敢反對。

過了一會,還是溫體仁出來奏道:“陛下,寺廟道觀,在平日裡並不用繳納賦稅,可令其也必須認領老弱之人。”

崇禎皇帝點頭。然後問道:“諸位臣工,可還有何言?”

“陛下,認領之事,可有期限?”底下輔臣李標問道,他的意思是總不能養一輩子吧。

這個不用鍾進衛來回答,崇禎皇帝略一思索,然後說道:“待到明年天氣轉暖,建虜退去爲止。”

崇禎皇帝說完後等了一會,沒再見還有人說話,就做了結論:“諸位臣工既然不再有意見,那一起議一議細則吧,鍾師傅,你來牽頭。”

鍾進衛見崇禎皇帝點了自己的名,也沒什麼不滿,主意是自己出的,當然由自己來牽頭了。

於是,他奏道:“此法有幾個關鍵,第一,給京師百姓的佈告由誰來寫,怎麼寫。第二,接受捐款的組織由誰來牽頭,如何運作,又由誰來監督。第三,被僱工人和被認領之人是否會被非人待遇問題,由誰來跟進監督。”

崇禎皇帝點點頭,問鍾進衛道:“鍾師傅以爲呢?”

鍾進衛有點不好意思道:“陛下,臣不善於寫佈告,這個,真寫不來。”

崇禎皇帝心裡暗地好笑,卻也沒有露出來,而是轉頭問道:“哪位臣工來寫此佈告?”

溫體仁看看左右,復出班奏道:“臣願寫。”

崇禎皇帝點點頭:“甚好。”然後看向鍾進衛,意思是這個寫佈告的問題解決了,你接着講吧。

“這個接受捐款的組織,臣建議讓錦衣衛來做,東廠進行監督。”

什麼,這兩頭猛虎才關進去沒多久,怎麼能放出來,底下的大臣這下沉不住氣了,紛紛出班進行反對。

“陛下,萬萬不可!”

“陛下,廠衛兇悍,此細膩工作恐不合適。”

“陛下,我們工部來組織此事就可以了。”

“陛下,戶部來組織此事真好合適。”

“陛下,可由都察院進行監督。”

“陛下,......”

一時之間,羣臣紛紛出言獻計獻策,其中心思想就一個,廠衛還是繼續歇着吧,這事我們自己能幹,不敢勞駕。

這個時候,孫承宗,溫體仁也都沒有跟他們打對臺戲,一旁默認以觀。

東廠廠公王承恩站在邊上看着這羣文臣洶涌的反對潮,恨得暗地裡咬牙切齒。

鍾進衛一看,東廠和錦衣衛重新出山的阻力不會小啊!

崇禎皇帝也皺着眉頭考慮這個問題,任憑底下鬧哄哄的也不惱,就自己在御座上想着。

過了一會,崇禎皇帝敲了下御桌,然後道:“朕意,讓戶部派專人處理此事,都察院派御史監督。”

聽崇禎皇帝這麼一說,羣臣都鬆了口氣,紛紛讚揚皇上聖明。

這下,鍾進衛想不明白了,怎麼崇禎皇帝也不同意把廠衛重新放出來,一會得再跟他仔細聊聊。

有了定論,殿上漸漸的安靜下來,第三個問題其實不是問題,鍾進衛根據第二個問題的結論,就直接說讓御史跟進得了。其他人等自然就沒意見了。

這個問題討論完畢,天色也不早了,崇禎皇帝準備休會,羣臣也準備回家。

鍾進衛一看這形勢,一下急了,大聲喊道:“大家等等。”

崇禎皇帝和羣臣一聽,都看向鍾進衛,不知道他還有什麼事情。

“陛下,此事要去落實,至少要等明天,要有成效,至少還有幾天時間。我們能等的,難民營的難民等不得啊,你們是沒見到,一車一車的屍體拉出去火化。多一天時間,就要多死一些難民的!”鍾進衛說着說着,眼前就出現了平板車上疊着的屍體,不由得說話聲帶着一點悲涼。

崇禎皇帝一聽,心裡不由一愣,虧了自己自喻爲愛民如子,卻沒有想到這一層。微微有點臉紅,不過他坐在上首,底下的人也看不大清楚。

“朕險些忘了,鍾師傅,可有良策。”

“陛下,可以讓戶部把賑災之糧食,火炭等物,兩天並作一天用,把計劃後面用的都先用了,讓難民能吃飽,火炭多燒點,晚上少挨點凍,儘量多活一些人。”

“戶部尚書。”

“臣在。”畢自嚴出班。

“鍾師傅之話可聽到了麼?”崇禎皇帝看着這個老臣子道。

“臣想馬上就去辦。”畢自嚴躬身。

“甚好。”

畢自嚴得到准許後,後退幾步,然後轉身大步而去,今天之事讓他感嘆良多,這麼多進士出身的朝廷棟樑的憂國愛民之心,比起一個剛從海外歸來的年輕人,真是自愧不如啊!

“鍾師傅還有何事?”崇禎皇帝等畢自嚴走了之後,又問道。

“沒了。”鍾進衛道,其實他還有事,只是想單獨和崇禎皇帝談。

其他人見鍾進衛終於沒事了,都鬆了口氣,這才散會離去。就鍾進衛和溫體仁還留在大殿上。

第682章 突變第59章 廠衛第595章 滅個乾淨第31章 京師之戰第16章 面聖第132章 開民智第95章 脫險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638章 產鉗第407章 肉鬆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359章 榮華富貴第378章 一羣豬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799章 過揚州嘆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367章 洪承疇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221章 加薪養廉第227章 兄弟情第3章 相信(1)第95章 脫險第842章 徐霞客的詫異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231章 百姓視角第711章 北海道問題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85章 密謀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254章 白杆軍第260章 首勝第301章 去宣府鎮的路上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12章 傳言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214章 萬人敵第686章 大明水師學堂第115章 李老四學數字第81章 廢墟新棚第392章 代善給明軍創造機會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156章 劉興祚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543章 下馬威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64章 輿論之論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750章 祖大壽的願望第72章 比對第460章 冰棍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608章 精兵的區別第17章 漢奸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747章 鄭成功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44章 日不落帝國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861章 壞事變好事第92章 瀕臨絕境第576章 大灰狼第354章 競拍第96章 滅口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254章 白杆軍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406章 御廚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629章 閱兵儀式第370章 代善棄權第69章 汰兵得行第429章 到家不得入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852章 對日之策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
第682章 突變第59章 廠衛第595章 滅個乾淨第31章 京師之戰第16章 面聖第132章 開民智第95章 脫險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638章 產鉗第407章 肉鬆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359章 榮華富貴第378章 一羣豬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799章 過揚州嘆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367章 洪承疇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221章 加薪養廉第227章 兄弟情第3章 相信(1)第95章 脫險第842章 徐霞客的詫異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231章 百姓視角第711章 北海道問題第142章 惡有惡報第85章 密謀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254章 白杆軍第260章 首勝第301章 去宣府鎮的路上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12章 傳言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214章 萬人敵第686章 大明水師學堂第115章 李老四學數字第81章 廢墟新棚第392章 代善給明軍創造機會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156章 劉興祚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543章 下馬威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64章 輿論之論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750章 祖大壽的願望第72章 比對第460章 冰棍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608章 精兵的區別第17章 漢奸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747章 鄭成功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44章 日不落帝國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861章 壞事變好事第92章 瀕臨絕境第576章 大灰狼第354章 競拍第96章 滅口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254章 白杆軍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406章 御廚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629章 閱兵儀式第370章 代善棄權第69章 汰兵得行第429章 到家不得入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852章 對日之策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