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

“此人名叫李應芳,和昌黎縣令左應選一樣,都是山西榆次舉人。此次受朝廷徵召,一路前來京師。據李應芳所說,他和左應選關係極好,有把握勸降他。”白養粹連忙介紹道。

明國的舉人,應該是個有用之人,既然說出有把握勸降左應選,那就先讓他前去勸降了左應選之後,看看他有何才能。

皇太極想到這裡,就對白養粹道:“如此甚好,朕寫一道旨意,讓他拿給在昌黎的大貝勒。大貝勒看了後自會安排他去勸降,條件由他定,能讓昌黎投降即可。”

“得主子重用,是李應芳的福氣啊,奴才替他給主子磕頭了。”說完之後,還真磕了幾個頭。

皇太極心裡就暗暗鄙夷,漢狗要無恥還真夠無恥,啥話都說得出來,啥事都做的出來,朕都快要吐了。

他趕緊寫了一道旨意,讓白養粹帶去給那個李應芳,讓他即刻啓程前往昌黎。

其實他倆都不知道,李應芳誇口說和左應選關係極好,能勸降他,是爲了讓皇太極接見他,以便能待價而沽。誰知他料錯了皇太極的反應,弄巧成拙。

待白養粹走了之後,皇太極重新靜了下來,由這個事情又想起了昌黎的戰事。

自己雖然很想讓代善在昌黎城磕掉門牙,但畢竟現在還在明國境內,先自相殘殺不是很好。相對其他貝勒來說,皇太極更有大局觀。

但萬一勸降不成,按照之前所說,昌黎還是必須要打的。這麼一來,哪怕打襲來了,怕大金的傷亡也不會小,爲了一座明國的小縣城損失太大就不划算了。

皇太極一直到吃完飯後纔想出了一個辦法,下令召見蒙古諸部首領。

這次,皇太極沒叫其他兄弟,只接見小弟。

全部坐定之後,皇太極坐在汗位上,和藹地問他們道:“諸位隨我大金入關以來,覺得如何?”

一聽皇太極說這話,這些小弟們個個喜開眼笑,紛紛真心實意地稱讚起皇太極。這次他們隨大金進關,撈得盤滿鉢滿,太爽了。

有幾個部落的頭領覺得稱讚的差不多了,就在收尾的時候問起什麼時候可以回去。

其他頭領一聽這個話題,都很關切,全部靜下來不再說話,看大汗怎麼說。

皇太極前面還聽得比較舒服,這後面一聽問什麼時候回去,眉頭就皺起來了。

但他馬上舒展開眉頭,不動聲色地說道:“昌黎戰事未息,怎能說走就走。如果想早點出關,至少也要等關內戰事告一段落才行,只是可惜昌黎的兵力少了點。”

皇太極說到這裡的時候,停了下,掃視這些小弟,看他們是否有話說。

他的意思是,這些小弟爲了能早點回去,聽到自己說的這番話之後,就出來拍胸脯說兵少沒問題,他們馬上開拔前去助攻,儘快結束戰事。

可惜他料錯了,這些小弟沒一個傻子,打仗要死人的道理,他們心裡都清楚。因此,沒有一個人接話,晚點回去就晚點回去,這裡有吃有喝的也不錯。

皇太極等了一會,還是沒一個人說話,安靜的出奇。他還看見有個小弟想咳嗽卻又不敢咳,臉漲得通紅,努力憋着不想引起自己的注意。

皇太極城府很深,心裡雖怒,卻沒有表現出來,他也沒有強行指派,要人去幫忙攻打昌黎,這樣有損大金的威名。

只聽他說道:“那昌黎只是一座小小縣城,打吧,留那的兵力少了點,不打吧,又有點可惜了。”

蒙古諸部首領一聽,有點不明白,大汗這是說什麼可惜了,不是說昌黎只是一座小縣城麼。

有一個頭領沒沉住氣,被皇太極勾起了興趣,問道:“大汗,一座小縣城有什麼可惜的?”

皇太極假裝有點惋惜地道:“你們不知道,那昌黎是小,但那邊是明國京畿之地最富有的地方之一,朕聽聞昌黎周圍的富戶在戰事剛起的時候,紛紛攜帶財物躲進了昌黎城裡。因此,朕才覺得不打就可惜了。”

什麼,最富的地方,有錢人都跑進昌黎城了,而且還是一個小縣城,防禦肯定不咋的,這等好事還有什麼可以糾結的。

馬上,一批首領跳了出來,向皇太極請戰。

“大汗,我們敖漢部一直以大汗馬首是瞻,大金還在打仗,我們怎麼能袖手旁觀。”

“大汗,奈曼雖然沒有很多兵,但爲大金出一份力也是應該的。”

“大汗,不是缺兵力麼,我們巴林有的是兵,只要大汗一聲令下,二話不說,馬上挑選最厲害的勇士聽大汗的號令。”

“”

這些人反正就一個意思,有便宜不去佔是傻子。

皇太極也不急,擺擺手,讓他們安靜下來,然後慢悠悠地道:“打仗是要死人的,朕不忍心讓蒙古的兄弟有損傷。”

“沒事,沒事,我們自願的。”

“爲大金效命,我們心甘情願。”

“我們與漢狗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汗不要攔着我們。”

“”

皇太極看着這些人前後的表現,心裡暗自鄙視,想佔便宜,那就去吧。

於是,皇太極勉爲其難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讓他們也去攻打昌黎。

這些人一見大汗同意了,馬上告辭回去整頓兵馬。不用半個時辰,就拔營而走,將近三萬人,浩浩蕩蕩地殺奔昌黎而去。

再說昌黎城東關侯廟的建虜大營,代善送走皇太極之後,馬上下令軍隊分成兩部分,分別攻打昌黎縣城的東西兩邊。

此時,冬日已出,陽光灑在大地上,雖然還是那麼的寒冷,卻照亮了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

代善隨攻打城東的部隊一起出了營地,往昌黎而來。

他遠遠地看到昌黎城在陽光下亮閃閃地,有點詫異。等走到近處能看清之時,不由目瞪口呆。

你道爲何,原來此時的昌黎城頭全部結着一層厚厚的冰,那些木排包裹着一層晶瑩透明的冰層,有的木排上還懸着一根根的冰凌柱,既漂亮又刺眼,亮瞎了代善的狗眼。

攻城的部隊已經就位,各部指揮都來向代善請示是否開始攻城。

代善看着昌黎城牆,心裡恨得直咬牙,這用火攻顯然不行了。但自己又和皇太極那個陰人立下了軍令狀,不打不行。

現在攻城姿態已擺開,東西兩邊同時強行攻城,說不定還是能攻下來的,畢竟,城牆並不是很高,防守的也不是明國的精銳,甚至連正規軍都不是。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一點,代善怎麼都要試一下,於是,下令擊鼓攻城。

你道城頭爲什麼又和之前不一樣,原來昌黎縣令左應選明白代善可能會採用火攻之後,記起古時候的潑水成冰的戰法,就下令在夜間往城牆外側包括木排,全部潑幾遍水。在這滴水成冰的天氣,潑出去的水很快就被凍住了。

左應選想着,就算你不是用火攻,這加上了厚厚的一層冰,也能有利於防守,多做些事總是沒錯。這一下,剛好破了代善的如意算盤。

一大早的時候,建虜大部隊的離去,讓全場軍民都舒了口氣。

雖然留下的建虜比前幾次的時候還是多不少,但經過昨日數量上的對比,反而沒人因爲現有的建虜兵力,而有心理負擔。

左應選和守備石國柱分別負責東西兩邊,抵禦建虜的進攻。

這次攻城的建虜,比上兩次多,又分東西兩邊同時進攻。手段卻差不多,只是用雲梯攻城。

因此,在昌黎軍民同心協力之下,毫無意外的又守住了。

代善在昌黎城下碰了一鼻子灰,徒然損失了兵力,卻一無所獲。

他懊惱地坐在大帳中發呆,想着是否寫信給其他幾個兄弟,由他們向皇太極求情,放過他一馬。

忽然,親衛進來稟告說永平來人。

代善想着,不會皇太極遣人來羞辱自己的吧,他不情不願地召見來人。

沒想是個剛降的漢狗,看那亮晶晶的腦門就知道了。

不過,當他看了皇太極的旨意之後,大喜過望。現在的他,覺得能不打是最好了。現在皇太極派了昌黎縣令的熟人過來勸降,能成功就最好了。他也不召見李應芳,馬上就開始安排來人前去勸降。

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還是葡萄藤第321章 三千營的考驗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805章 義善社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597章 勝利者第410章 盧某人做事不一般第653章 覬覦南海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227章 兄弟情第80章 通州路上第837章 運籌帷幄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248章 鳥銃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29章 餉銀(1)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還是葡萄藤第92章 瀕臨絕境第186章 昌黎第二戰前夕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505章 如何賺錢第135章 與民爭利第12章 傳言第864章 蒸汽火車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249章 火器的質量問題第781章 京師沸騰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804章 月兒姑娘第382章 菸草第96章 滅口第124章 話劇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148章 教育部第594章 陷阱第528章 穩妥第一第168章 銀行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34章 閻應芳第482章 大規模前往北美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378章 一羣豬第22章 攻守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512章 鐵範鑄炮第145章 推薦甘薯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179章 兵書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540章 大明萬勝第259章 灤州建虜第661章 飛奪海州城第115章 李老四學數字第231章 百姓視角第128章 終有所獲第257章 大軍開拔第623章 擔得起第764章 此生無憾第608章 精兵的區別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333章 驚變第59章 廠衛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509章 綁架范文程麼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96章 滅口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54章 紅會雛形第351章 收穫不少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489章 命運的改變第596章 城破第486章 徐霞客第652章 接受水營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115章 李老四學數字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46章 東廠第519章 一路向西
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還是葡萄藤第321章 三千營的考驗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805章 義善社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597章 勝利者第410章 盧某人做事不一般第653章 覬覦南海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227章 兄弟情第80章 通州路上第837章 運籌帷幄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248章 鳥銃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29章 餉銀(1)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還是葡萄藤第92章 瀕臨絕境第186章 昌黎第二戰前夕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505章 如何賺錢第135章 與民爭利第12章 傳言第864章 蒸汽火車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249章 火器的質量問題第781章 京師沸騰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804章 月兒姑娘第382章 菸草第96章 滅口第124章 話劇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148章 教育部第594章 陷阱第528章 穩妥第一第168章 銀行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34章 閻應芳第482章 大規模前往北美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378章 一羣豬第22章 攻守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512章 鐵範鑄炮第145章 推薦甘薯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179章 兵書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540章 大明萬勝第259章 灤州建虜第661章 飛奪海州城第115章 李老四學數字第231章 百姓視角第128章 終有所獲第257章 大軍開拔第623章 擔得起第764章 此生無憾第608章 精兵的區別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333章 驚變第59章 廠衛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509章 綁架范文程麼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96章 滅口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54章 紅會雛形第351章 收穫不少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489章 命運的改變第596章 城破第486章 徐霞客第652章 接受水營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115章 李老四學數字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46章 東廠第519章 一路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