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趙率教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讓《借天改明》能在歷史新書榜的前三位!

崇禎二年十月三十一日,傳聞有韃子叩關而入,一些敏感的百姓,開始拖兒帶女的進京師來避難。

明末官員遇事的第一反應不是確認處理,而是隱瞞,如果沒法隱瞞才向上報,所以遵化離京師不算很遠,但朝廷並沒有提前知道消息,直到三十一日這天,消息才傳到朝廷上。

時任內閣首輔韓爌,字象雲,蒲州人,感到事態嚴重,不敢耽擱,馬上覲見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一聽之下,大吃一驚,第一反應是鍾進衛所說之言:建虜繞道侵襲。於是就跟韓爌說了自己的想法。

但內閣首輔韓爌卻有不同意見:“陛下,建虜遠在遼東,有薊遼督師袁崇煥御之,豈能遠離其巢穴?”

“那依你之間呢?”

“臣及內閣同僚皆以爲蒙古部族叩關冬掠,效仿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侵犯京畿,必有其所圖。”

崇禎皇帝不說話了,鍾進衛所言畢竟是一家之言,而俺答汗之事卻是明廷之痛,是“土木堡之變”後的第二次京師遭襲。如若此次蒙古部族是效仿俺答汗之舉,那必會進犯京師。可如若是建虜主力繞道的話,就有關寧鐵騎直搗瀋陽之良機了。以此換彼,怕是建虜輸不起。

韓爌見崇禎皇帝不說話,只好催了:“陛下,臣以爲當傳旨薊遼督師袁崇煥進關攔截蒙古韃子,以防重現當年之事。”

崇禎皇帝委實難以取捨,想問下鍾進衛,但鍾進衛又一直昏迷不醒,都幾個月了,不知道啥時候能醒來,真是愁人。

韓爌又開始在崇禎皇帝耳邊唧唧歪歪起來。

崇禎皇帝最後煩了,問道:“卿可有十分把握來犯之敵乃是蒙古韃子?”

這要打包票,韓爌就猶豫了,萬一要不是呢,御前說錯話,可能到時候所有的黑鍋都要自己背的。

最後只好責令兵部尚書王洽儘速查實實況。

十一月一日,逃難難民的涌入,讓京師也開始騷動起來,爲防意外,京師開始戒嚴。

下午時分,終得知是建虜並蒙古部落入侵,但人數仍不得知,說一萬,兩萬的有,說十萬,二十萬的也不少。

崇禎皇帝很生氣,這是搞什麼嘛,入寇數目相差這麼多,要採取的應對措施完全不一樣。

兵部,內閣擬出的條陳是調薊遼督師袁崇煥入關退敵,因爲入侵賊寇裡面戰力最強的是建虜。袁崇煥熟悉遼事,長久跟建虜打交道,比較熟悉情況。

不過也有別的聲音,說原遼東經略孫承宗也熟悉建虜,資格比袁崇煥更老。內閣首輔韓爌反駁說孫承宗已在家養老多時,眼前之際合適總領京畿防務的當屬現任薊遼督師袁崇煥無疑。韓爌之所以如此推舉袁崇煥,是有私心的,因爲他是袁崇煥的“座師”,來犯韃子裡面有袁崇煥負責的建虜,如果袁崇煥自己把來犯之敵擊退或者殲滅,則不但可能不會問罪,還有機會得到朝廷封賞。

崇禎皇帝覺得如果派袁崇煥直搗瀋陽,萬一來犯韃子乃是建虜偏師及蒙古韃子,而建虜主力在瀋陽坐等關寧軍,怕關寧軍就有去無回了。想到這裡,心裡不由得嘆氣,之前的想法,想想是個妙計,真要實行起來,卻有諸多限制,轉眼成爲了空談。

崇禎皇帝放棄了以前的想法,根據現在諸位臣工的意見,最後拍板袁崇煥總領京畿防務,同時詔孫承宗入朝。

十一月二日晨,趙率教率領四千關寧鐵騎,經過三日夜,急行三百四十里路,趕到距離三屯營十里處,未見建虜探馬,下令稍事休息,派出夜不收前探敵情。

衆兵丁趁此機會紛紛下馬休息,吃乾糧,餵馬食。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衆兵丁的精神基本都緩和過來了。在隊伍東北角的一處兵丁中,有一名伍長,姓朱,名元中,在其鄉彪勇好鬥,因打抱不平失手致一惡霸重傷,而惡霸勢力龐大,朱元中雖有理仍被判充軍遼東軍戶,後積功升爲伍長。

此時的朱元中,跟其彪勇個性一點關係都沒有,滿臉的汗。

實在忍不住了,走到把總面前說明原因,原來是拉肚子,要去方便下。這個,是人都有三急,也沒辦法,把總讓他快去快回。

就在隱沒邊上丘陵去方便的時候,有探馬回報趙率教說,至三屯營一線未發現韃子,三屯營中仍爲明軍旗幟。

趙率教放下了心,還好沒有被韃子攻佔。既然這樣,入城休息。於是,重新集結軍隊加速趕往三屯營。

朱元中在方便的時候聽到了集結聲,無奈肚子跟他過不去,拉的他站不起來,只好安慰自己待方便完了快馬加鞭,趕上大部隊。

卻說趙率教率軍趕到三屯營,果然城中明軍旗幟飄揚。放下心,上前要求入城休整。

三屯營中薊鎮總兵朱國彥早聽到如雷蹄聲,站在對應城牆上觀看敵情。

待發現“趙”字大旗飛揚,觀其軍勢,知是平遼將軍趙率教到了,也放下了一顆心。

自然的,兩位大人開始對話。

趙率教說:“我軍星夜奔馳,人馬俱疲,開門進城休整。”

朱國彥很無奈:“韃子勢大,城門已被堵死,無法入內。”

無語,趙率教沉默了會,又喊:“我來未見敵蹤,可知其何往?”

“將軍出現之前兩個時辰左右,韃子從三屯營撤往遵化方向。我以爲韃子見三屯營無法攻下,轉攻遵化去了。”

“可知退去之韃子數目多少?”

朱國彥也算不準,因爲韃子根本就沒有讓他看到全貌,自己估計了下,對着趙率教說道:“約莫四五千左右,料其一部攻遵化不下,故此處韃子前往增援。”

趙率教心裡思量,這麼說來,遵化危險,此處韃子離開未久,銜尾急追,說不定能攻其不備。於是,下令大軍轉向,馳援遵化。

再說皇太極接到範永斗的通知後,就開始進行戰備。接到探馬回報山海關援軍將近之時,哈哈大笑,立馬發號施令,盡起大軍前往預訂地點埋伏,並令三屯營處的所有人馬僞裝爲增援遵化,引明軍跟進。

到此時,各貝勒才知道皇太極早有安排,大貝勒代善和三貝勒莽古爾泰更是懊悔不已,皇太極這傢伙如此陰險,故意隱瞞關鍵計劃,引自己往他挖的坑裡跳。畫圈圈詛咒他以後不得好死。

出乎皇太極預料的是,來援的明軍只有四五千人,沒有見到袁崇煥的旗幟。原來探馬凌晨發現無數騎兵,騎兵一跑開來,是連綿不絕的長蛇陣,第一個早上看的不是很清楚,第二個領到的軍令是發現明國援軍蹤跡即可回報。所以一看來了無數騎兵就以爲是山海關援軍都來了,立馬回報。

而山海關範永鬥那邊是知道了來援明軍只有趙率教一部後,已經來不及通知皇太極了。

皇太極有點難以選擇,是繼續等等,看後面還有沒有援軍的,畢竟佈置這個大口袋也不容易;還是說現在吃了呢,那要萬一後面有山海關主力跟上來了,豈不就暴露這個埋伏了麼?

再說趙率教領軍一直追擊,忽然他覺得有點不對,長期的戰場嗅覺發揮了作用。止住奔跑的馬,然後開始打量四周。

此處地勢爲一長形谷地,雖比較寬,但也算是一個埋伏的好地方,自己領四千騎軍狂奔而來,動靜如此之大,卻未見驚慌奔走的野物,也未見山谷高處林子的鳥類。

雖說前面有韃子過去,但已有幾個時辰,不至於這麼寂靜啊。

很是異常!趙率教得出結論,於是,讓部隊就地進行防禦休整,同時派出夜不收前往山谷兩側探視情況。

趙率教的情況馬上就彙報到皇太極處。

顯然要被發現了,皇太極無奈之下,只好發動埋伏,攻擊明軍。

當建虜滿山遍野的現身,還成包圍態勢,前後左右都有伏兵,一下驚嚇到了明軍,馬兒都感覺到了滔天的殺氣,開始惶惶不安。

趙率教一看之下,就知道沒有生路了,敵情估計如此之荒謬,這那是萬把韃子,這是七八萬有餘的韃子啊!自己只有四千騎兵,哪怕以一當十,都打不過來,何況還不是呢。

沒有膽怯,也沒有慌亂,主帥牽轉馬頭,看向自己的部下,發現不但兵丁,連將佐都有恐懼,慌亂的神情,當然,也有麻木和無懼的;但都無一例外的,他們都看着自己。

趙率教很瞭解他們此時此刻的想法和心情,自己多年前也曾經有過,還選擇了錯誤的道路,這次,本帥來帶路吧,於是,挺直了胸膛,對着自己的手下,鼓足中氣的喊:“將士們!”

環伺在周圍的親衛見主帥要說話,於是,就有幾個嗓門大的,重複主帥的話,把聲音遠遠的傳了出去。

“衆將士,昔日本帥見敵勢大,心懼而逃,朝廷以律法問罪當斬,後幸能帶罪立功。每念之前,悔恨交加,男兒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上報君恩,下保父母妻兒;韃子於遼東殺我同胞,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現又妄想荼毒關內。本帥決不答應,爾等能答應麼?”

趙率教的部隊基本都是遼東人,基本每個人都有受韃子所害的血淚史,聽到大帥這麼說,一下想了起來,眼睛裡慢慢的充滿了血絲,一個,兩個,三個,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響應:“決不答應!”最後形成了一個統一而響亮的聲音:“決不!”

趙率教很滿意自己的手下都還有血性,立於馬上,手往前升出去後往下一壓,等聲音靜下來後,趙率教用堅定無畏的聲音喊道:“衆將士,是男兒的,隨本帥殺敵,以命抵命,血債血償!”

“以命抵命,血債血償!以命抵命,血債血償!...”聲音從雜亂慢慢的變爲整齊,兵丁們敞開了嗓子吼出了心頭長期壓抑的怒火。此時,已沒有驚慌,沒有恐懼,唯有一股復仇的怒火!

趙率教慢慢的環視了一圈,看着眼前一張張年輕的面孔,心裡默默的說:都是大漢好男兒!

“衆將士,來生再會!”說完之後,趙率教抱拳拱手一圈,然後牽轉馬頭,開始慢慢讓馬踱步起來。

這次親衛沒有原樣傳話,喊出了自己的聲音:“兄弟們,來生再會!”然後調轉馬頭跟了上去。所有的人看看自己的四周,沒有說話,用眼神跟戰友道了別,控制胯下的馬匹都跟了上去。

趙率教,竊以爲算得上明末英雄之一!

第652章 接受水營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272章 勝負至關重要第247章 思海戰第404章 大明工業化第174章 影響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70章 汰兵安置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615章 老天玩人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77章 胡正言第101章 論鹽政第234章 鼠疫第169章 內閣風波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496章 藩王會議(6)第420章 利用菸草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836章 第三重保險第841章 暴乳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61章 佈告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254章 白杆軍第15章 偷雞不着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819章 陳子壯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10章 遇刺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621章 玄虛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145章 推薦甘薯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35章 盧象升第624章 勳章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701章 獻寶第724章 四小請戰第333章 驚變第191章 都是以權謀財第123章 解析裹腳第436章 白杆軍歸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18章 算計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348章 要翻盤第105章 匆忙善後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333章 驚變第631章 授勳第41章 不成熟第662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214章 萬人敵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286章 挖坑等明軍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433章 孫傳庭出山第37章 標點符號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846章 攻取大員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582章 男兒本色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187章 昌黎第二戰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67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86章 理想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9章 指點江山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601章 虛張聲勢
第652章 接受水營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272章 勝負至關重要第247章 思海戰第404章 大明工業化第174章 影響第575章 作繭自縛第70章 汰兵安置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615章 老天玩人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77章 胡正言第101章 論鹽政第234章 鼠疫第169章 內閣風波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496章 藩王會議(6)第420章 利用菸草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836章 第三重保險第841章 暴乳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61章 佈告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254章 白杆軍第15章 偷雞不着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819章 陳子壯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10章 遇刺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621章 玄虛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145章 推薦甘薯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35章 盧象升第624章 勳章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701章 獻寶第724章 四小請戰第333章 驚變第191章 都是以權謀財第123章 解析裹腳第436章 白杆軍歸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18章 算計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348章 要翻盤第105章 匆忙善後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333章 驚變第631章 授勳第41章 不成熟第662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214章 萬人敵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286章 挖坑等明軍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433章 孫傳庭出山第37章 標點符號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846章 攻取大員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582章 男兒本色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187章 昌黎第二戰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67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86章 理想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9章 指點江山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601章 虛張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