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

葉蟄喜從天降,連跳三級,劉護卻是如喪考妣的癱坐在了地上,喃喃道:“我纔是功曹史,我纔是……”

李澈卻看向秦淳,敲着案几道:“秦淳也不適合做廷掾了,本侯任命王越爲邯鄲縣廷掾,韓浩爲督盜賊史,張縣丞,你覺得如何?”

張允還能說什麼?雖然他根本不知道誰是王越,誰是韓浩,但縣丞與縣尉在強勢的縣令面前就是個吉祥物,還沒有門下五吏的權力大。

畢竟門下五吏大多是縣令親信,又是本地的地頭蛇,比起他們這種異地而來的芝麻小官要厲害太多了。

縣丞與縣尉唯一的優勢在於他們是朝廷命官,縣令無權任免他們。但這個縣令不一樣,他和國相關係密切,國相是有權力裁撤縣丞與縣尉的。

是以張允根本沒想過和李澈作對,縣丞想從縣令手上搶權,簡直是笑話。

“全憑縣君做主。”張允恭敬的回話,心裡更加豔羨縣令之位了。一縣功曹,權勢赫赫,縣令卻能反手便將其拿下,這纔是權力啊。

秦淳不敢有絲毫怨言,他還有家族,若是普通的縣令,他自然敢奮起反駁,畢竟縣令治縣還要靠他們。

可這位縣令手上有兵、上面有人,這時候家族就從助力變成了軟肋。再加上今天諸事不順,大家一起栽在了趙王的詭計裡,同僚們心虛之下根本不敢跟縣令作對。

只是裁掉自己的吏職還算可以接受,秦家在邯鄲這麼多年了,家裡也是出過一些官員的。他們不是葉家這種暴發戶,秦淳丟了吏職,秦家也一樣是邯鄲的大家族。

李澈見秦淳認命,輕輕頷首笑道:“王廷掾,韓史,出來認識一下同僚們。”

王越自李澈身後大步走出,淡淡的道:“王越,字揚,曾爲虎賁中郎。”

韓浩則站在門口漠然道:“韓浩,字元嗣,河內人士。”

看到新同僚是這樣兩個冷麪兇人,縣吏們臉都要綠了,督盜賊史掌兵衛、巡邏查禁,防奸盜事,是縣裡事實上的武裝領導,讓一個兇人擔任督盜賊史,來者不善啊。

然而大局已定,鎧甲與兵器的寒光讓這些人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再說縣令本就是一縣之君,上任之時換上幾個親信縣吏再正常不過了。

要怪只能怪秦淳和劉護太過跋扈,作奸犯科也不做絲毫遮掩,也難怪縣君會拿他們來開刀。

反正縣令不可能把所有縣吏都裁撤了,今日之後,要儘快摸清楚真實情況,決定好怎麼和這個縣令合作,不能再被趙王蒙在鼓裡了。

所有的縣吏都這樣暗暗想着,李澈又開口道:“還有一些事,本侯就不點出來了。只是希望諸君記住,本侯不是什麼軟弱可欺之人,莫要太過跋扈,讓本侯爲難。”

其他人眼睛一亮,忙不迭的回道:“縣君安心,我等斷不敢讓縣君爲難。”

李澈滿意的點點頭,笑道:“葉史留下,其餘人先散了吧,本侯要好好了解一下縣裡的事務,兩日後,縣衙正式開始受理百姓之事。”

自張縣丞往下,所有人躬身告退,就連癱在地上的劉護也被拖了出去。

韓浩轉身關上大門,李澈端起面前的蜜水抿了一口,笑問道:“葉史可有想對本侯言說之事?”

葉蟄默然半晌,幽幽道:“那劉護的妹妹很是貌美,他準備獻與縣君,縣君後悔了嗎?”

李澈愣住了,王越、呂韻、韓浩等人也愣住了,韓浩。孫衎和士卒們礙於身份不敢笑出聲,王越和呂韻卻是忍不住笑起來。

李澈臉色頓時漲得通紅,一拍案几怒道:“本侯又非色中餓鬼,安能爲女色而誤大事!”

葉蟄忍不住道:“京中傳來的消息,縣君飛揚跋扈,在宮中怒罵十常侍,還仗着大將軍的勢力強搶別人女兒,這不是事實嗎?”

王越笑的更歡了,呂韻卻是羞紅了臉色,怒道:“誰是他搶來的?讓他一隻手也打不過本姑娘。”

李澈揉了揉眉頭,感覺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難怪這些人會進獻美女,原來還有這一出。

所謂三人成虎,衆口鑠金。在古代,謠言傳播起來比現代更可怕,一是民智未開,二是交通不便,信息流通不及時。連這些地方上有些勢力的家族都信了這一出,可想而知民間的言論又是何等可怕。

李澈可不想得一個“色中餓鬼李邯鄲”的諢名,這種諢名只適合袁公路。

“禁宮直斥張讓是事實,然而強搶別人女兒卻是笑話了,本侯與阿韻情投意合,其父親在孟津渡旁親口交代讓本侯照料阿韻。潁川荀文若、平原華子魚等人皆在側,難道他們還能幫本侯一起強搶民女?”

不得已之下,李澈搬出了荀彧等人站臺,爲自己的名聲擋箭。

華歆之名在冀州多有流傳,前冀州刺史王芬謀反,欲拉上華歆同郡陶丘洪共謀,陶丘洪被華歆制止,華歆由是揚名。

而荀彧自不用說,幼時便得何顒盛讚,又被陳羣與孔融列爲天下無對的“荀氏五子”之首,是天下知名的人物。

在大漢,士林中可能不知道三公九卿是誰,但必然會知曉名士有哪些人。

華歆與荀彧的名聲自然是比李澈管用的多,是以葉蟄也將信將疑的點了點頭,畢竟這位縣君的確不太像好色之人。

李澈鬆了一口氣,玩輿論應該是現代人強項,再操作一下,用這些人名聲一綁,想來問題就不大了。

不提董卓就是因爲他名聲太臭,反倒容易弄巧成拙。

李澈卻沒有注意到,身後的呂韻在他說出“情投意合”四個字後臉色變得通紅,雙手負在身後交叉不定,身子開始搖搖晃晃。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韓浩,字元嗣,河內人士。中平六年,應大將軍何進召於御前演武。後隨昭烈,邯鄲令李澈拜浩爲督盜賊史。

——《季漢書·列傳第八》

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計(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殤(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內務(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姻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二百四十五章 機關算盡與未雨綢繆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弒君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四章 吹捧第三百一十二章 謀劃(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玄(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誘之以利(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機關算盡與未雨綢繆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戰(五)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
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計(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殤(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內務(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與撫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姻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二百四十五章 機關算盡與未雨綢繆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弒君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四章 吹捧第三百一十二章 謀劃(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玄(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誘之以利(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機關算盡與未雨綢繆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戰(五)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