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端(上)

人上一千,徹地連天;人上一萬,無邊無沿。

翌日清晨,站在城牆上看着東門外那數千匪軍,袁紹有些怔怔出神。

這與上次面對郭太等人不同,白波軍的精銳,那還是匪寇。南匈奴也非當年叱吒大漠的匈奴一般兇悍。

郭太與於夫羅在用兵上也不及董卓這沙場老將。是以軍容帶來的震撼遠不及此次。

董卓所部數千人,俱是兇悍無比,裝備也比兩翼的白波匪寇軍強得多。

而何苗所部卻是已被徹底裹挾,在攻殺了朱儁後,他們再無回頭的可能。更別說何苗本人都進了監牢。

雖然袁本初作爲士人之望,被百官推舉爲守城部的主將,但他還是很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

側頭看向身邊的丁建陽,袁紹很誠懇的問道:“建陽兄,可有妙策?”

以他袁氏子,天下士人之望的身份,自謙稱丁原爲兄,確實可以稱得上是折節相交了。

臨危受命,被擡爲執金吾的丁原皺眉道:“袁司隸且看,董賊的陣勢是標準的攻城之法,卻是強攻之法,不圍不困,顯然是沒有阻止我等突圍求援的意願。

可見董賊是準備一戰而下,在這種陣勢下,吾等也只能固守了。”

袁紹頷首道:“孫武有云,十則圍之,董賊兵力便是加上白波寇,也不過稍勝城中兵士,若是分兵圍之,難免被破其一點。

想來董賊也知道這一問題所在,是以只攻一方,以求勝機。”

“他可以如此,吾等卻不能啊。其餘城門也需要守衛,否則萬一中了奸計被突破,卻是我等大罪了。”

丁原揉了揉眉頭,卻是有些頭疼,所謂萬事萬物皆有兩面性,在戰爭中,防守方有着地利,可用較少的兵力阻攔住至少倍數的敵軍。

可進攻方也有着優勢,戰爭的主動權在一開始是掌握在進攻方手中的,其可以決定攻擊方向、攻擊強度等等,防守方卻只能靈機應變。

故而戰爭理論中,很忌諱一味的防守,以攻代守是常用的法門,便是爲了奪回一定的主動權。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敵莫能窺其形,攻守交互,也是爲了迷惑敵方的決斷。

但放到此處,丁原卻是無力發動進攻。北軍動亂方平,朝中諸公卻是信之不過,只是令其駐於城外紮營,以爲翼護。

董卓軍裡,呂奉先帶了本部千人來投倒是讓軍心一振,可是在丁原的強烈反對下,何太后又想起了先前李澈的勸告,最終還是沒讓呂布進城,而是與北軍成犄角之勢。

其餘兵力各種加起來也有萬餘,但是卻太過雜亂,這種多方混合的軍隊,着實難以在野戰中得勝。

朝中諸公和兩位至尊一心求穩,嚴令不得出戰,丁原也不能抗命,只能在防守上盡力下功夫。

袁紹目光深邃的說道:“最多不過三日,三營兵馬和皇甫公的人馬便會趕到,董賊也必然知道這一點,這三天可不好過啊。”

“徐公明叛逃,竟讓太后驚怒的在城中審查,着實是雪上加霜。”丁原面色難看,若非身份所限,他真想罵一句“婦人誤國”。

守城之時,最忌人心不穩,何太后卻鐵了心要嚴查勇士大會的那些勝者,這無疑會讓人心浮動。劉虞等人自是盡力勸阻,但何太后意志極其堅定,他們也只能順從,否則君臣離心,更是可怖。

袁紹抽了抽嘴角,無奈的道:“太后也有苦衷,若是有內應在城中,裡應外合之下,雒陽城就真的危險了。”

丁原撇了撇嘴,這種臨時審查,能查出內應那真是見鬼了。還不如穩定人心來的有用。

袁紹自是看出了丁原的不以爲然,他嘆道:“國事維艱,建陽兄還是多體諒下太后吧。你看,太后還是會選賢任能的,這執金吾是建陽兄應得的,此次若聖躬安好,便是建陽兄封侯之時啊。”

說完,袁紹卻又覺得氣氛有些尷尬,丁原丟了騎都尉的官,成了小小的執金吾丞,其中少不了他袁本初的“功勞”,如今提及此事,才猛覺兩人是敵非友。

丁原卻是豁達的一笑,淡然道:“封侯是小事,能與這董仲穎堂堂正正的戰上一場纔是正事。上回誤信了白眼狼,以致未戰而遭擒,吾心下實在不忿,此次公平一戰,看看他董卓有何本事。”

袁紹也是收拾收拾心情,真心實意的說道:“願此戰旗開得勝,京城危機可解。”

丁原摸了摸鬍子,神情怪異的問道:“袁司隸還不從城牆下去?戰端一起,刀劍無眼,您這千金之子還是別呆在這了。”

袁紹肅然道:“將爲兵之膽,袁某身爲主將,既不能運籌帷幄,那自然要爲軍士們做出榜樣。況大丈夫當前鬥死,安能避於城內待戮?”

丁原掃了他兩眼,微微頷首道:“本官倒是對袁司隸改觀了不少。”

“紹戰場經驗甚少,建陽兄是沙場宿將,戰事指揮便盡數交給建陽兄了,但有差使,儘管吩咐。”

丁原也不客氣,頷首道:“請司隸儘量保全自己,雖然主將在場可以激勵士卒,但若是主將倒下,那對士卒也是巨大的影響。”

“紹明白,必不會給建陽兄增添煩惱。”

兩人對視一眼,均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時,戰鼓聲響起,黑壓壓的董卓軍慢慢向城牆前壓來,最後停在了三箭之地外。

全身甲冑的董卓騎在馬上晃悠悠的從陣中行出,挑釁的看了城牆上一眼,隨後招來一人,令其行至城牆前喊話。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孝靈皇帝,早棄臣民,以致皇統衰落,宦官釀禍。後讓等伏誅,本當玉宇澄清。

茲有輔政大臣太傅袁隗,勾結太后何氏,謀害大將軍,陰謀陷害車騎,此人神共憤之事。卓出身邊鄙,受桓靈二帝殊遇,位列牧守,爵封列侯,敢不效死命?

今親率義師,除奸佞,清君側,下護漢統,上慰先帝之靈。爾等受先帝恩重,當早棄毒婦佞臣,共立勤王之勳。若助桀爲虐,大兵入城之日,便是爾等齏粉之時!”

——《後漢書·董卓列傳》

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二百七十五章 選擇(上)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三百一十二章 謀劃(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一百章 長史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六章 入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四章 吹捧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五章 黨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
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二百七十五章 選擇(上)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三百一十二章 謀劃(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一百章 長史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六章 入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四章 吹捧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五章 黨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