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

劉備連忙翻身下馬迎了上去,只見當先一人戴三樑進賢冠,佩青綬,頷下蓄有長鬚,顯然是一名公卿大員。

還未待劉備開口,那人翻身下馬,笑道:“本官光祿勳劉和,見過劉使君。”

劉備一愣,恍然道:“不敢當上卿這般稱呼,大司馬於備有恩,你我又同屬宗室,還是隨意些好。”

劉和含笑點頭道:“既如此,那爲兄便託大稱一聲玄德。京城大亂已平,袁術已然伏誅,多賴玄德勤王之功。天子有旨,玄德可帶五百人入京覲見,其餘兵馬屯於雒陽五里外,未得詔命不可輕動。”

劉備肅然道:“臣,冀州刺史劉備,接旨!”

“玄德就沒有半分疑慮?”劉和有些訝異,劉備答應的太過迅速了。

劉備含笑道:“兄長身爲上卿,卻親身出城相迎,足見赤誠。更何況備素來仰慕大司馬之品行,兄長身爲大司馬之子,必然也是德行高隆,又豈會與袁術爲伍?”

劉和微微一怔,喟然道:“父親所言不假,劉玄德真乃宗室麒麟兒,非常人也。”

“大司馬過譽了,兄長在京中與袁術周旋,保得天子安寧,其中艱難豈不遠勝於備?”

劉和擺擺手,大笑道:“玄德莫要高擡爲兄,京中多有賢良大臣暗中與袁賊作對,爲兄也只是爲其前驅,稍作幫襯罷了。”

劉備還未說話,荀攸終於按捺不住問道:“在下荀攸,字公達,敢問光祿勳,我家叔祖……”

劉和頓時面色一黯,輕輕搖頭,喟然長嘆。

荀攸踉蹌着往後退了兩步,劉備和陳羣連忙伸手托住,劉和見狀連忙道:“慈明公是病重而薨,並非被袁賊所害,只是慈明公謀劃誅賊日久,卻未能見到功成之日,着實可嘆。”

“叔祖……薨逝已久?”

劉和搖頭道:“慈明公昨日夜裡薨逝,今日方纔搭建靈堂送行,公達入城還可送慈明公一程。只是……我等在靈堂前設伏誅賊,終究對慈明公有所驚擾,此事還是要告知公達,不敢奢求諒解。”

“……叔祖既然謀劃誅賊日久,想必也樂見袁賊伏誅於靈前,只是不知是哪位公卿想出這般計策?”

劉和一陣爲難,但見荀攸眼眶紅腫,還是輕聲道:“太常王允,王子師,只是王太常身先士卒刺殺袁賊,遭受重創,已然不治身亡。”

荀攸一愣,喃喃道:“竟是這般嗎?”

劉備拍了拍荀攸的肩膀,嘆道:“公達,節哀順變。”

陳羣也喟然道:“人總有一死,慈明公壽終而薨,當是無憾,荀氏今後的路還要靠你們走下去啊。”

“使君,入城之後我想……”

“一起去吧,慈明公對備也是有不少教誨,理當拜祭。”

劉和頷首道:“不妨事的,宮中之亂尚未平息,諸位進城後可先休養,明日朝會再覲見天子。”

“如此甚好。”劉備輕輕點頭,又見劉和的神情有些爲難,不免好奇道:“兄長還有什麼話想說嗎?”

“這……”劉和看了看四周,湊近輕聲道:“弘農王極有可能被袁術送往荊州刺史袁紹處,朝廷正在大力追索,此事勿要聲張。”

劉備等人頓時勃然色變。

……

與此同時,盧植軍前也迎來了朝廷的使者,衛尉張溫。

看着面前頭髮已然花白的盧植,張溫嘆道:“子幹啊,近年未見了,你倒是顯得蒼老了不少。”

“國事維艱,天子蒙難,公卿無爲,本官日夜難寐,自然會蒼老不少。”

張溫頓時被噎的險些一口氣上不來,苦笑道:“子幹,老夫知你心中有怨,怨老夫等朝堂公卿未能阻止袁術篡權,以至於天下大亂。可如今天日重現,你又要回歸朝堂,終究是同殿爲臣,還是留些顏面爲好。”

見張溫一臉懇切的神情,盧植張了張嘴,喟然道:“罷了,事已至此,也沒什麼可說的了。將來青史一筆,你我都逃不過春秋之議。”

“我等庸臣無能,致使主上蒙塵,黎庶遭難。千秋之後自然會被口誅筆伐。可你不同啊,討滅白波,平定黑山,勤王有功,這是千古名臣之姿,大漢中興之後,你想必便是中興第一名臣,又何懼春秋之筆?”

盧植輕哼道:“天子未曾失德,卻遭權臣廢立,自三代以降,未聞如此中興。”

話音方落,卻見面前的張溫神情變的極其不自在,盧植疑道:“伯慎兄爲何這般?發生了何事?”

“子幹啊,是我等無能……袁術伏誅前,命人將弘農王送出了雒陽城,不知去向……”

“混賬!”盧植勃然大怒,渾然不顧面前這位是德高望重的九卿大員,也絲毫沒了大儒風範,雙手扣住張溫的肩膀,怒道:“爾等當真是酒囊飯袋!滿朝文武,竟讓袁術玩弄於股掌之間,要爾等又有何用?”

張溫實在無力反駁,吶吶道:“這……實在是出乎意料啊,誰也沒想到袁術行動的這般快,顯然是早就預想過若是失敗該如何做,是以我等正在加急拷問其麾下親近,以求大王去向。據太尉猜測,大王極有可能被送往荊州刺史袁紹處。”

盧植切齒道:“若好生等到大軍圍城,袁術又豈會有機會送走大王?爾等自作聰明,自以爲是,終究釀成了大禍!有何面目立於朝堂之上?”

張溫一陣無奈,王允擔憂勤王軍不忠,這才自作主張的擅自發動刺殺,可如今王允身死,張溫實在不好意思把鍋往死人頭上甩。

但盧植是何等樣人,略一思索便明白過來,怒道:“好!好!好!國賊尚未剿除,爾等便開始爲權勢而傾軋,當真不愧爲朝堂公卿!既然爾等信不過本官,那本官也不必入城,即刻便發動麾下,追回大王!”

“不可!”張溫頓時大急,連忙道:“子幹,冷靜啊!勤王軍中,唯有你的忠誠無可置疑,你若是提兵離開,誰能治得住冀州刺史劉備?還有那很快便會趕到的濟陰太守曹操!大王固然重要,可天子也萬萬不能有失啊!”

盧植身子一僵,想到此前劉備在他面前所說的“當仁,不讓於師。”一時有些怔住,待回過神來,他喟然道:“玄德的忠心不必質疑,若爾等信不過他,老夫留下便是。只是切記,無謂的猜疑,只會把忠心耿耿的臣子推向他處。”

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遙祭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八十八章 招攬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三章 抉擇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東海糜氏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三百四十六章 讖緯與神鬼(上)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四百六十章 兗州初戰(上)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鐵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應(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四章 吹捧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陽之戰(下)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三百零九章 風水輪流轉(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亂象(元旦快樂)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
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遙祭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八十八章 招攬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三章 抉擇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東海糜氏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三百四十六章 讖緯與神鬼(上)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四百六十章 兗州初戰(上)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鐵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應(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四章 吹捧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陽之戰(下)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三百零九章 風水輪流轉(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亂象(元旦快樂)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