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

衆臣各自歸位,稍稍整理了下衣冠,都望向劉備,想知道魏王究竟作何想法。

劉備掃了一眼羣臣,沉聲道:“驅逐回漠北斷不可行。縱然南匈奴如今孱弱無比,但終究是匈奴,若回到漠北,無異於放虎歸山。在幷州還可拿捏,若在漠北,衆卿認爲誰可封狼居胥,誰能燕然勒石?”

激進派臉色頓時垮了下來,溫和派個個喜笑顏開,然而劉備馬上又道:“輕易放過亦不可行,如今幷州局勢並非一個南匈奴的問題,鮮卑烏桓都是大患,並且畏威而不懷德,對南匈奴處置太輕,易讓烏桓和鮮卑生出僥倖之心。”

溫和派也懵了,魏王又有第三套方案了?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看向李澈,衛將軍又和稀泥?

“匈奴多次作亂,聖朝雖欲寬仁以待,但法紀不可輕忽。春秋戰國之時,各國爲修睦好,多以質子相易。今聖朝與匈奴分爲君臣,匈奴當進質子以顯誠心。爲做懲戒,百年內匈奴單于當伴君側,常沐王化,以弱其反叛之意。

另,匈奴作亂荼毒漢民甚多,不可不罰。若匈奴誠心歸附,當效中土之民行徭役,爲君驅使。”

羣臣面面相覷,有人忍不住進言道:“大王,匈奴恐怕不會接受這條件啊,單于爲匈奴之主,若是被迫長伴天子之側,匈奴人必然會被激怒,豈不憑添動亂?”

“何爲被迫?”劉備反問道:“南匈奴單于自愧於往昔罪孽,深知夷狄之弊,慕王化而侍天子,正爲千古佳話,豈是聖朝逼迫?”

李澈也悠悠道:“諸君無非是憂心匈奴受創不大,不會接受這等苛刻的條件。但依本侯之見,匈奴不動尚有生機,此次妄圖南下河東,乃是自取滅亡,諸君大可信任張將軍,匈奴人會接受事實的。”

原歷史線上,呼廚泉降漢後又亂,結果被鍾繇平叛,沒多久便乖乖進京做了內侍,由右賢王監國,史載“匈奴折節,過於漢舊”。不管對於人還是國家而言,低頭當狗後,選擇就不多了,生殺予奪盡在他人之手,自可一步步將其骨氣磨滅。

沮授也頷首道:“今日之議也只是草案罷了,若是戰局有變,再做他議便是。”

溫和派沒話說了,激進派又不樂意了:“徭役乃是中土之民的權利,匈奴不過夷狄,也配爲天子行徭役?況且放夷狄入中土,此爲大不妥之事。”

李澈呵呵笑道:“中土連遭戰亂,百廢待興,土地荒蕪無人耕種,漢民此時正當休養生息,耕作土地,如何能行徭役?非常時行非常事,以夷狄行徭役,豈不正好?還是說王從事想爲天子、爲大王盡忠,族中想服徭役?”

王從事的臉頓時漲成了紫色,李澈心中冷笑,徭役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無償勞動,分爲兵役與力役,在漢朝,男子二十三歲以上便需服徭役,至五十六歲免去徭役。

本是無差別的人身稅,但漢制延續秦二十等爵,九等“五大夫”以上便可免去徭役,士族豪強等權勢之家常用財物購買官爵,以避徭役,本質上這已經變成了對下層民衆的壓迫。

官宦之家說的風輕雲淡,卻不見誰真的去服徭役。

這一制度本質是生產力不足的情況下,朝廷不得不“白嫖”民衆的勞力來進行建設,徭役不可能免除,也不可能改成後世的僱工制,因爲生產力不允許,朝廷給不起勞工的工錢。

那麼只能另闢蹊徑,一些麻煩的、勞動量巨大的活計,可以徵發四境夷狄來做工,譬如李澈計劃中的長安與雒陽之間的大道,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若用漢人來做,影響比較大,畢竟如今確實是百廢待興,中原也很缺人。

但若是用匈奴人,那自然沒有了這些問題。

除去這一點,還有隱性目的,匈奴人進中原做工,見過花花世界,接觸過中原人文,其野性也會磨平不少。尤其是徭役最是壓迫人的個性,要不了多久,這些匈奴人的爪牙便會被磨去。

見李澈親自下場把王從事懟了回去,其他人都有些犯怯。百官最前列的那位審配審別駕,還沒開始得罪他呢,全家被抄了個底朝天,官降三級,審家幾名兩千石也快要問斬,這般兇狠的人物,誰敢輕易得罪?

卻見劉備輕聲呵斥道:“李卿勿要欺辱王從事,爵位免徭役,此乃祖制,就算王從事想去服徭役,孤也斷然不會允許的。”

李澈呵呵笑道:“下官知錯,只是看王從事一腔忠心,一時有些感慨罷了。”

輕描淡寫的揭過,王從事也不敢追究,只好嚥下了這口氣,鍾繇有些遲疑的問道:“衛將軍,下官有疑問不知可否衛將軍解惑?”

“鍾縣令但講無妨。”

“以衛將軍之意,匈奴人只服力役,不服兵役?”

李澈哈哈大笑道:“戍邊及戍衛京城之事若是交給匈奴人……鍾縣令信任他們嗎?”

鍾繇也笑道:“看來衛將軍確實都考慮到了,是下官多慮。”

“集思廣益,總好過一人閉門造車。鍾縣令此問切中要害,並不多慮。”

鍾繇輕輕頷首,舉笏板對劉備奏道:“大王,臣以爲此法甚妥,只是力役之輕重、時日,還是要多做計量爲好。畢竟匈奴遠居邊陲,徵發服役不如中土百姓容易。

況且匈奴人天性桀驁,不服管束,徵發服役時所需的看守恐怕也要更多,都是需要從長計議之事,請大王上奏天子,由雒陽朝廷議一議,拿出個章程。”

一直沉默的沮授忽的道:“匈奴人長居邊陲,受風沙侵襲,不如中土百姓長壽安康,原有的徭役年歲限制也不太適合套用,臣以爲需要另議法紀,這都需要雒陽朝廷拿主意。”

劉備眼神微眯,一時沉默,羣臣看了看幾位巨擘,有人忽的反應了過來,連忙道:“沮將軍與鍾縣令所言甚是,這些都是涉及國本的大事,不可忽視朝廷。大王居鄴城,實在多有不便,當回雒陽侍天子之側,於朝堂論政。”

“請大王回雒陽,於朝堂論政!”

羣臣山呼,劉備與幾名心腹對視一眼,暗暗點頭。

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陽之戰(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十五章 英雄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鄉侯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謀劃(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官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趙子龍(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陽終局(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姻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鄉侯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四章 吹捧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四百三十二章 弒君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八十章 宗室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變(七)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東海糜氏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下)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東海糜氏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六十章 斥賊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七十章 迎駕第五百四十章 平定關中(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二十八章 徵召
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陽之戰(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十五章 英雄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鄉侯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二百二十章 帝與臣(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謀劃(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官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趙子龍(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陽終局(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姻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鄉侯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四章 吹捧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四百三十二章 弒君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八十章 宗室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變(七)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東海糜氏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下)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東海糜氏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六十章 斥賊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七十章 迎駕第五百四十章 平定關中(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二十八章 徵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