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兵法

待出了荀府,張飛一時有些撓頭,在府裡礙於劉備先前的提醒,他一直沉默不言,出府後好奇心卻是按捺不住了,疑問道:“兄長,你們最後是什麼意思?那位荀侍郎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劉備笑道:“益德,既敬士人,那便當多讀詩書,明禮修身啊。爲兄區區一六百石議郎,按照禮制可沒有資格徵辟屬吏,無法定下君臣名分。慈明公最後便是此意,而公達亦已表態,只要爲兄能徵辟屬吏,他願意扔下六百石的黃門侍郎來做爲兄的主簿。”

張飛嘿嘿笑道:“我尊敬讀書人,就是因爲我讀不進去那些書啊。不過兄長,我還以爲明遠先生以後會是你的主簿呢。”

“明遠不一樣,爲兄與明遠是相互扶持的知己友人,不需要這些主從關係,便如我等三人手足兄弟一般。”劉備微微搖頭,伸手握住關羽和張飛的手,言辭懇切的說道。

關羽輕撫長髯,微微一笑,張飛卻是感動的眼睛都紅了。

“好了好了,勿要做小兒女態,且先歸去,想來明遠已經醒來了。”

……

李澈確實醒過來了,但是現在心情很糟糕,他很想把關羽拖出來打一頓,但是似乎又打不過。

“那紅臉大漢說了,你精通兵法韜略,能教我。我……卑職願拜你爲師,修習兵法韜略。”呂韻說着就一咬牙,要往地上跪。

李澈一陣頭疼,使勁拉住她的雙手不放,呂韻害怕用力太大傷到了李澈,也就沒有強行跪下。李澈咬牙道:“關雲長純屬胡說八道,我一個文弱書生,懂勞什子的兵法韜略啊。你拜我爲師,我也教不了你什麼啊。”

“何大將軍都說您是大賢,怎麼可能不通兵法?”

“那是大將軍擡愛。”

“你真不懂兵法?”

“真不懂啊。”李澈一陣無奈,心裡腹誹道:“我懂三大真理,懂航母飛機,問題是你們造的出來嗎?”

少女站起身來,輕哼一聲,一言不發的走了出去,李澈卻是舒了口氣,這古代軍迷可真硬核,還得會懂兵法,後世軍迷只會整天盯着下水的船和上天的飛機“老婆”“老婆”的叫,還喜新厭舊,真丟人。

隨即仰躺在榻上,思緒紛飛。這一個多月經歷了太多事情,放在他前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經歷這麼多事情。

從師父口中得知這是中平六年,於是懷着對三國羣英的憧憬踏出了大山,卻被一隻龍套綁了,險些丟了性命。本來已經有了滾回山林隱居的想法,劉備的出現卻又點燃了他的野心,南邊來的黑戶在這個時代不可能成爲帝王,但輔助劉備做個從龍功臣卻是有可能的。

感慨於劉備的志向,想衣食無憂並且安居樂業的願望,對漢末民衆的悲慘遭遇感到慼慼然,想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種種因素交雜在一起,推動着他走到了如今這一步。

歷史已經改變,最大的變動就是董卓很可能無法入京了,漢廷或許還能再苟延殘喘些日子,而這些日子對劉備來說卻是彌足珍貴的。

如今都中英才雲集,荀彧、荀攸、華歆、張遼,都是名臣勇將,劉備若能得其中一二,未來之事便大有可爲。

自己終究沒有什麼治國的才能,只有預知的眼光知道哪些人可堪大任、知道什麼制度是相對進步和發展,若能得二荀之助,劉備便相當於得到了潁川荀氏的一部分支持,起家也會容易的多。

也不知劉備和荀攸談的怎麼樣了。雖然如今的劉備已經不是寂寂無名之輩,不會再像歷史上一樣感慨“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

但對於潁川荀氏來說還是過於弱小了,只是不知道劉備的氣魄和魅力能否彌補這部分差距。二荀也非庸人,若真是隻在乎主公的家族底蘊,荀攸和荀彧最後就不會投靠曹操了。

曹操和袁紹如今應該還沒有對二荀拋出橄欖枝,劉備掐準時機還是大有可爲的。

李澈手上還捏了一枚撒手鐗,一張在這個時代稱得上離經叛道的王炸,劉備應該會同意這個議案,而二荀應該是無法拒絕這個條件的。

……

忽然,李澈隱隱聽見門外傳來爭吵聲,於是重重咳嗽一聲,問道:“外面出了什麼事。”

門外的吵鬧聲戛然而止,房門推開後只見劉備一臉尷尬的站在前面,身後的張飛和呂韻怒目對視,而關羽只是微微蹙眉,撫須不言。

“玄德公,這是?”李澈茫然的開口問道。

劉備苦笑一聲,還沒來得及開口,張飛咋咋呼呼的說道:“這小娘胡言亂語,先生何等大才,怎麼會是欺世盜名之輩?飛今日必然要給她點教訓!讓她知道尊卑之道。”

“妄稱大才,卻不通兵法韜略,何以不是欺世盜名之輩?”呂韻頗爲不服氣的反駁道。

張飛豹眼怒睜,捋起袖袍就要動手,呂韻也毫不示弱,針鋒相對。

李澈直感覺頭暈目眩,有些服了這兩個一根筋,劉備忍不住怒喝道:“都住手!明遠需要靜養。雲長,如果誰敢動手,立刻丟出去。”

見劉備發怒,張飛頓時噤若寒蟬,肅然而立不敢多語,呂韻看了看關羽,癟癟嘴,一臉不服氣,但還是安靜了下來。

李澈也終於舒了口氣,苦笑道:“雲長啊,你可真是給澈添了個大麻煩。”

關羽疑惑的問道:“先生真的不通曉兵事?”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怎麼會有人全知全能啊。兵法韜略實非澈之所長。不過這丫頭求教心切,雲長久歷疆場,若有閒暇,不妨指導一二。”李澈嘴角抽抽,這關二爺還真把自己當張良了,要教兵法還是你自個兒教去吧。

關羽微微挑眉,斜睨向呂韻,見其微微低頭,面色糾結,雙手在身前交叉個不停,心下了然,一臉爲難的道:“依關某之見,這位呂小娘似是不太想請教關某,還是算……”

“不行!”呂韻心急的打斷道。卻看見關羽面帶微笑,頓時明白了,思前想後,還是一咬牙,抱拳道:“卑職願向尊駕請教兵法,懇請尊駕不吝賜教。”

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二百二十六章 兄弟(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鳳(上)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端(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宮變(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爲鏡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五章 黨人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事將止
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二百二十六章 兄弟(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鳳(上)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端(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宮變(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爲鏡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五章 黨人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三百三十章 算計(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事將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