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兵要

季夏的雒陽天氣炎熱,室內雖有冰盆降溫,但仍然酷熱難耐。李澈索性招呼下人換了衣服,用了些吃食,然後直接走了出來。想了想無事可做,便徑直向着後院而去。

這座府邸事實上是那位倒黴催的驃騎將軍董重的偏府,用以蓄養甲士,圖謀不軌的。只是他還沒來得及動手,何屠夫先下手爲強的幹掉了他,府邸自然也就充了公,然後被何太后以天子名義賜給了何進。

何進也是財大氣粗,念及李澈和關張的功勞,便順手給了李澈一夥人。這府邸佔地約有漢制二十六畝,合後世六畝地,而後院校場就佔去了一半還多。

順便一提,何進的大將軍府邸是漢制一百三十畝,約合後世兩公頃。據李澈所知,明王朝親王府規制似乎是三十三公頃,何進這府邸和明朝親王一比,就差的太遠。

但雒陽內城大小不足千頃,皇宮與皇家園林還佔去了一半左右。再加上武庫、太倉,各官署機構、三座市場,留給公卿們的住宅面積確實不多,何進一座府邸就能佔有兩公頃地,已經足稱顯赫了。

……

此時的校場,關羽正站在高臺上演練府上衛士,張飛與呂韻立在他左右。

追隨劉備來到雒陽的鄉勇共有八人,何進又撥了二十名衛士與關羽和張飛管轄。也就是說,兩名理論上應該各統二百人的曲軍侯,如今只有不到三十名手下。

即便只有二十八名士卒,關羽依然一絲不苟,未有懈怠。那八名鄉勇自然對關羽心服口服,二十名衛士也是之前隨關羽圍殺蹇碩的屬下,深知這紅臉大漢的勇武,故而沒有發生什麼衝突。

李澈旁觀了一會兒,不由得感慨何進確實是夠意思,這二十名士卒絕對是精銳。要知道東漢基本實行募兵制,募兵對象參差不齊,很多都是炮灰兵,訓練強度和人員素質極其之差,遠不如當年西漢時“一漢當五胡”的威風。

而這二十名士卒在關羽的嚴格操練下卻沒有絲毫怨言,動作一絲不苟,足可見其精銳。

反倒是久隨關張的八名鄉勇竟隱隱被這些士卒比過,讓張飛大皺眉頭,眼神頗爲不善。

呂韻已經有些不耐煩了,她想向關羽請教兵法,關羽卻徑直帶着她來到校場,只是讓下面的士卒們一遍又一遍的進行重複訓練,也不進行絲毫講解。

但長時間練武養成的性子還是讓她安安靜靜的站在臺上認真觀察士卒的每一個動作和關羽的每一個指令。

待到又是一輪演練完畢,關羽大喝一聲:“停!”

士卒們齊刷刷的收起動作,站的筆直,只是隊列卻有點問題,八名鄉勇與二十名衛士之間很明顯的出現了錯位。

張飛嘴巴一陣蠕動,似乎想破口大罵,但是看了看身邊的關羽,還是按捺下了性子,冷哼一聲,神色難看的盯着鄉勇。

關羽扭頭看向呂韻,淡淡的問道:“如何,可曾看出什麼問題?”

呂韻微微遲疑了一下,略有些不自信的說道:“他們之間的戰陣配合不嫺熟,有破綻。”

關羽微微點頭,繼續問道:“你可知如果在戰場上,這樣會有多大的害處?”

呂韻有些茫然的搖了搖頭。

“這八人,某可獨力擊破;這二十人,某不能敵;但若二十八人齊上,某可遊走而破之!”

呂韻有些目瞪口呆,人數增加了反而還削弱了戰鬥力?她所涉及的那點淺顯兵法並沒有告訴她這些東西,讓她一時有些難以接受。

“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而此二十八人陣亂形散,心不齊,意不和,何以爲戰?故而某讓他們反覆操練,以求心神相通。”關羽耐心解釋,臺下的士卒們聞聽此言臉色羞紅,不敢擡頭。

“可是孫子還說過: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事,既然會出現這種問題,那爲將者戰時注意調配便可。”呂韻有些不服氣的道。

“有制之軍,無能之將,不可以敗。無制之軍,有能之將,不可以勝。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便是此理。”李澈悠悠然的聲音傳來,右手拿着腰扇輕輕扇動,一副高人做派。

然而心裡卻在吐槽,將來一定要搞把鵝毛扇,那纔是高士風範。

關羽聞聽此言,丹鳳眼微微睜開,頗有些欣喜的道:“先生之前何必自謙,能有此高論,怎會不通兵事?”張飛也連連點頭,還一臉挑釁的望向呂韻。

呂韻卻沒空和他爭執,只是目瞪口呆的看着面前這個青年。李澈身高約有七尺八分,合後世一米八左右,比呂韻稍稍高出一些。面容算不上英俊,但也頗爲清秀,配上紅色儒袍與頭上的方巾,再加上手上輕搖的腰扇,簡直與之前判若兩人。

少女印象中的李澈,是那個在大將軍府前和荀攸拉拉扯扯一臉衰樣的朝官,是早上臥在病榻上一臉菜色的模樣,卻不曾想到他還能變成這樣。當然,如今耷拉着的左手還是頗爲破壞形象。

李澈苦笑着搖搖頭,道:“雲長擡舉了,澈不過紙上談兵罷了,在這校場上自然能誇誇其談,若真到了戰場上,怕是頗爲不堪了。”

之前那番話本就是諸葛亮集裡《兵要》篇所言,李澈不過是剽竊武侯成果罷了。

關羽見李澈仍然堅持自己不通兵事,卻也無可奈何,只能搖搖頭,繼而對呂韻道:“先生之言實爲兵家至理,爲將之道,首在練兵,兵強而有制,雖庸將亦不可敗。練兵之法方纔是兵家萬世之基,而非臨機決斷之奇謀。孫子以宮廷婦人成軍便是此理。你可明白?”

呂韻輕輕點頭,詢問道:“關軍侯之意便是讓在下先學練兵之法?”

關羽卻又搖了搖頭,淡淡的道:“爲將者,當通兵事,兵事非生而知之,唯有身臨其中方有所得。欲練軍,且先入軍中。”

呂韻一陣沉默,她明白了關羽的意思,想學會練兵,先學會怎麼當一個兵。這當然是有道理的,只是心高氣傲的她一時難以下定決心。

“雲長卻是有些爲難她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娘,焉能受得了軍中苦訓?”

“我去!”呂韻一咬牙,怒視李澈,從高臺上翻身而下。看見李澈一臉目瞪口呆,扇子都掉到了地上,頓時心中充滿了快意。

卻沒看見張飛偷偷給李澈比的大拇指,以及李澈左手在袖袍裡比的“v”字。

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殤(下)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人敵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四百二十四章 東海糜氏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五章 黨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一百章 長史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劉表(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戰(六)(四千字大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四)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八十章 宗室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父女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終變(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七章 袁府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三章 抉擇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計(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
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殤(下)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人敵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四百二十四章 東海糜氏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五章 黨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勝之書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一百章 長史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劉表(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戰(六)(四千字大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四)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八十章 宗室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父女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終變(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七章 袁府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三章 抉擇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計(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關中動亂(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