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

在靈前封賞了蓋勳後,李澈又挨個問候了馬騰麾下的將校與三輔的高層,並或多或少的有所賞賜,以顯漢家恩典。

馬騰的麾下暫時還難以收心,但士孫瑞等人卻很滿意,他們能在危難之時應蓋勳之邀出山扛鼎,本就是爲了三輔之安定並建功立業,如今朝廷肯定了他們的功績,還加以擢拔,例如士孫瑞五人都從都尉升爲中郎將,算是小小的晉升。

大部分人心裡都踏實了不少,本來對於朝廷的強勢介入還有些許不滿,如今都煙消雲散,安心做起了大漢忠臣。

然而呂布的心卻是越發忐忑,李澈並沒有刻意避開他,但也沒有特意待他不同,就如同對龐德等普通將校一般勉勵了一番,稍稍提及了一下雒陽往事,便不再多言,這般境況讓本就不怎麼有耐心的呂布越發焦躁。

然而如今朝廷大軍在外,李澈剛接管了士孫瑞等人的部屬,馬騰也表了忠心,縱然心中躁動,呂布也不敢有絲毫異動。至少他知道馬騰不太喜歡他最近的小動作,如果有機會,這位新息侯不會介意對他落井下石。

想到這裡,呂布情緒愈發躁動,他忽然發覺,自己引以爲傲的成就實際上什麼都不是。三年前在黃河邊,他是董卓的跟班,借董卓之勢來要人,李澈還需要劉備等人撐腰才能擋住董卓的威勢。

而如今,他所依附的馬騰也要在李澈面前唯唯諾諾,他與李澈的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在這三年中擴大到近乎無法追及的地步。

原本構思的“互助互利”,如今看來彷彿是笑話,李澈似乎並不需要他來穩固三輔和涼州。僅僅一個新息侯的爵位,就讓馬騰由不情不願變成心甘情願的交出權力,那是一個暫時連食邑都沒有的爵位!

而相比起馬騰對三輔乃至整個函谷關以西的影響力,他這個外來的幷州人無疑是個笑話。

……

京兆尹府暫時用來存放蓋勳的遺體,以及舉行後事,自然不宜讓李澈居住。但長安畢竟是舊都,達官貴戚富商大賈不計其數,早早便有人尋到馬騰與士孫瑞等人,希望能騰出自家府邸,請衛將軍暫住。

居住於此的達官貴戚大多遠離政治中心,關中又封閉了數年,如今一朝與外界聯通,他們心中也是彷徨無比,不知該何去何從。李澈這樣一條金大腿擺在那,自然是趨之若鶩的想要攀附上去。

在與張遼商議後,李澈的住處最終被安排在士孫瑞的府中,一是爲了安全起見,畢竟難保那些人裡面沒有心懷鬼胎之人,防賊太難;其二也是因爲士孫瑞非是長安人士,在此沒有太多親眷,搬家也容易。

“看來衛將軍是當真不怎麼待見您這位岳丈,這般自然的冷待,應該是發自內心。呂府君此時內心應該是煎熬無比,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去做。”

在應付完一衆官僚後,李澈回到府中等待着魚兒上鉤,扮作衛士隨同的賈詡有些感慨,他當初在董卓身邊時便提醒過,呂布非是善類。

然而董卓一心想要借用呂布在幷州軍中的影響力來拉攏人馬,自認足以駕馭此輩,最終卻捱了反噬。

若非呂布與何太后兩人都不是能長久謀劃的主,呂布說不準真的能給董卓狠狠插上一刀。

賈詡是很不喜歡呂布的,他此前在李澈面前的豪言,事實上也並非盡是真心。和呂布這種近乎沒有下限的人共事,再是智者,也會感到分外棘手。

畢竟智者也難以理解人渣的腦回路。與呂布一起去西域,無疑是與虎謀皮。

但他也不得不這樣做,一是西域在域外,確實有很多未知風險,大漢境內都山賊流寇遍地,西域那諸國並立之地,匪寇只會更多。賈詡只會幾手粗淺的劍法,域外匪寇也不知道段熲的威名,比起這一危險,帶上呂布的副作用反倒是可以忽略不計。

二是爲了與李澈交好,賈詡很明白,呂布對於李澈是個棘手的麻煩。如果是敵人,砍了便是。但偏偏對他既不能下毒手,也不能重用,還得防着這志大才疏德淺之人搞事。但若是賈詡能把呂布帶去西域幾年,等到天下一統時再歸來,屆時內無戰事,呂布想要搞事就難了。

這個人情李澈得認下,日常照拂賈氏一二,便可讓族人受用不盡。賈詡並非冷血無情之人,他也不想自己幾年後回來看到家族衰敗不堪,只能以身犯險做此交易。

李澈呵呵道:“若是沒有賈先生,本侯是準備把他打發去遼東的,幽州精騎南下後,三郡烏桓頗有些異動。再加上前段時間丘力居死了,其子樓班年幼,攝權的蹋頓那廝爲了樹立威望,頻頻挑釁。劉幽州與薊侯都有意給烏桓一個教訓,戰事將起,自有功業,也不算薄待了他。”

“薊侯莽而無謀,劉幽州卻是老謀深算之輩,東部鮮卑紛亂不堪,若二人能精誠合作,烏桓不足爲慮。可以賈某所聞,此二人本就勢同水火,縱然因爲魏王而勉強合作,但要想勠力同心,卻是難了。”

“魏王要親征。”

“……好氣魄,放下南邊大敵不管,去征伐異族?”

李澈嗤笑道:“大敵?冢中枯骨,不足爲慮,倒是賈先生看不起的這些異族,若不能早早打散入華夏,將來恐釀大禍。再說了,南征戰事,倒也不用魏王親征。”

賈詡緊緊蹙眉,心思轉了幾轉,驀然道:“衛將軍準備入蜀?”

李澈腳步一頓,喟然道:“賈先生果真不凡。”

“以情?以理?以威?以利?”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示之以威,誘之以利。”李澈淡淡的道:“天府之國,高祖龍興之地,但也不是高枕無憂之地。光武中興已經證明了,在天下煌煌大勢面前,天險不足爲恃。

如今是魏王秉政,劉君郎若是早降,不失王爵。若負隅頑抗,公孫述便是榜樣!本侯倒看看他是想做大漢的大王,還是給袁本初當狗。”

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二百二十三章 宮變(下)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諜中諜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遙祭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五十三章 刎頸之交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賢與巨寇(下)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六十一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殤(下)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一百章 長史第二百三十八章 廢立(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一百三十章 誅殺不當辜第二百零三章 城門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十章 憤怒關於劇情推進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
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二百二十三章 宮變(下)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動盪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諜中諜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遙祭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五十三章 刎頸之交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賢與巨寇(下)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六十一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殤(下)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一百章 長史第二百三十八章 廢立(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一百三十章 誅殺不當辜第二百零三章 城門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十章 憤怒關於劇情推進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六十九章 虎癡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