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

“恭喜幼著,賀喜幼著!大婚將至,小小先孕。幼著啊,雙喜臨門,雙喜臨門!”

莘邇也很開心。

前生今世,這是他的頭個孩子。

剛聞到小小懷孕的那一刻,他還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

但很快,便有一股巨大的喜悅填滿胸間。

這也許就是人的本能吧,知道自己有了後代,血脈得以延續,歡喜就如潮涌也似地自發出現。

莘邇不由自主地盯着劉樂的肚子,看了好一會兒,把劉樂看得羞紅了臉,鑽進他的懷裡不依。莘邇輕輕撫摸她的髮髻,抱住她溫軟的身體,現在,在這個身體裡,正孕育着一個小生命。

這個小生命會是男孩,又或者會是女孩?

莘邇並不在意。

他心中想道:“這是我的孩子啊!”

另外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浮上心頭。

直至見到傅喬,莘邇才把這種感覺到底是什麼給搞清楚。

是責任。

將要爲人父了,值此亂世之際,兵戈不休,他有能力給這個孩子營造一個無憂無慮的成長環境麼?他有能力把他順順利利的養大麼?等這個孩子稍微長成,他又有能力把他教好麼?

“老傅!今我乃知‘爲子孫謀’何意!”

傅喬有過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子一女早夭,他跟着令狐奉逃亡時,事起倉促,沒來得及通知家裡,餘下的那個兒子與他的妻妾盡被令狐邕給殺了,而今是孑然一身。

平時他耽於女色,實也是存有再生個子女的意思。平時到還好,而今被莘邇“爲子孫謀”的四個字觸動傷心事,情緒頓時低落了一下,但旋即振復。

他心道:“幼著得子,這是喜事,我不能壞了他的心情。且則,我雖已四旬,精力尚好,不能如先王夜御十女,服藥過後,鼓鼓勁,也能二三,還愁日後不會再有子息麼?”

莘邇來到案前,提筆寫下了兩行字。

傅喬冀望未來,勉力將精神振作起來,湊頭去看。

見莘邇寫的像是一句詩,但不是時下常見的五言,而是寥寥少見的七言。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傅喬品味再三,讚道:“好詩,好詩!”

莘邇笑道:“一時有感,藉此兩句抒懷。”

與令狐妍的婚事,固然會在日後的政治層面上對莘邇大有裨益,但論及對心靈的衝擊和對心境的一些改變,卻是劉樂懷孕此事,對目前之莘邇造成的影響更大。

傅喬說道:“幼著,我冒昧敢請,這兩句詩可以送給我麼?”

莘邇不善書法,看了看自己的大作,名家寫出來的,叫“翩若驚鴻”,他寫的這些,可稱“婉若遊蛇”,深覺拿不出手,笑道:“詩你隨便拿去,字可不能給你。”

傅喬亦不強索,將此兩句記下,坐回榻上,轉入正題,問道:“幼著,你命我來,必是有事。不知何事?”

“我想託你上書,舉薦宋翩入朝。”

“老宋?”黃榮的嘴挺嚴,沒把此事告訴傅喬,因是傅喬聞了,頗是驚訝。

“正是。”

“老宋……,幼著,你想舉他何職?”

“我記得上次盧水胡劫殺禿連樊時,老宋義憤填膺,力主討伐。老宋知兵有謀,我的武衛將軍府中,現缺諮議參軍一員,我欲舉他出任。何如?”

傅喬無言以對,心道:“老宋與我半斤八兩,他要知兵有謀,我豈不神機妙算了?”猜料莘邇此舉定有深意,反正自己是依附莘邇的,他想怎麼辦就怎麼辦罷!也不反對,當即表示支持,說道:“我也老宋也算相熟了,誠如幼著所言,此人知兵敢戰,足堪諮議參軍之任。”

“那你等到常朝之日,就上書舉薦吧!”

“是。”

莘邇從案上堆放的文牘中,取出一份,示意傅喬來拿。

傅喬下榻,過去接住,就站在案前,展開觀看。

是一份上奏的文疏。

文字簡約,內容也不復雜。

傅喬細細看完,擡臉對莘邇說道:“幼著,你要募兵麼?”

“我打算過兩三個月即引兵離朝,征討西域,此事你是已知的。我而今帳下胡騎佔多,西域諸國雖小,我聞之,亦有堅城;騎兵之長在於野戰,攻城克壘,是其所短。爲了能夠保證用兵西域的順利,因此,我想着,向朝廷請求,招募步卒。”

傅喬問道:“爲何不調發士籍、營戶?”

“你不管兵事,不知詳情。

“一來,我定西舉目皆敵,建國以今,大小戰鬥不斷,我國中的營戶,或死於陣上,或舉家逃亡,或被郡縣送給離任的長吏,歸入私門,現存的數量,單隻隴東、隴北諸營年月補充之所需,已然捉襟見肘,常不敷撥用。

“麴侯上書,說他的軍中,至有年過七十,仍未得放歸,尚且垂髫,已從軍數年的。

“老傅,我國中的營戶,實已是漸將枯竭!”

這些年來,定西的兵籍營戶除了損失,很少得到補充。畢竟,再膽大的君主,也不能大筆一揮,就把奉公守法的良民改成士籍,誰要敢這樣做的話,鐵定是會激起大亂子的。

至於令狐奉雖將豬野澤的諸胡部補入到了兵籍,但他在反攻王都成功後,踐行此前許下的諾言,果是一次性地放籍了萬餘兵士,一收一放,實際上並無增多,頂多仍是持平而已。

戰損、逃亡的士籍營戶數目已經不小,方今“送故”的陋俗,長吏卸任之時,地方還又按照慣例送錢之外,且送營戶。如莘邇卸任,就得了數百家的營戶,傅喬也是一樣。

此等營戶,本是國家的兵源,在被當做禮物送給貴族官僚以後,其身份就轉變成了近似私人的徒附、私家的奴客,以是儘管名字還在士籍,但面對龐大的士族,國家卻就很難再從他們手中奪回了。定西也好,江左也罷,都下過令旨,有時命令不許再轉送營戶,有時妥協,命令被轉送的營戶最多隻能爲得主服勞役數年,但不管哪道令旨,都是幾無收效。

這對營戶日少、兵源日枯的國朝窘狀,更是雪上加霜。

種種原因綜合起來,士籍、營戶的制度,現下雖說仍是主流,但存在的矛盾早已露頭了。

傅喬吃驚地說道:“問題這麼嚴重了麼?”

“是啊。”

傅喬沒有理政的才能,然他身爲官僚士大夫的一員,對時事卻也是知道的,嘆道:“國家兵戶日窘,民力漸稀,右姓豪族門下的僮僕、奴客卻成千上萬。幼著,令人嗟嘆啊!”

連那傅喬都看不下去這種情況了,況乎莘邇?

唯是他掌權未穩,對此只能睜一眼、閉一眼,權且只當未見。

傅喬慷慨地說道:“建康郡送我的營戶,我也沒有用處。幼著,既然兵源不足,這百十營戶,我就交給你吧!”

莘邇笑道:“區區百戶,能堪何用?老傅,你還是留着吧,待將來假使有需,我再問你要。”

傅喬應道:“是。”問道,“幼著,你適才說‘一來’,有一定有二,不知‘二’是何也?”

莘邇答道:“二者,營戶世代從軍,父終子繼,兄死弟接;男子已戰死疆場,寡妻而不得保全,還要被主事的吏員強迫改嫁,如果子女幼小,可能都得不到撫養。名列士籍,乃爲國奴,朝朝日日,無有脫出此苦海之期。說實話,民苦營戶久矣。

“民間視營戶爲賤,不與通婚,在士籍的營戶子弟,也無不以自以爲卑賤。老傅,這樣的人心,你說,即使營戶尚且充足,組成的部隊,又能有幾分戰力?

“不錯,西域諸國都無強兵,我帳下便是弱旅,亦可勝之;但蒲秦與魏、北之柔然,他們可都是有精兵強將的。我思之再三,以營戶之兵,敵對秦、魏、柔然,自御差可足矣,而如攻之,則不易也!而如再進一步,欲一掃羶腥,光復神州,靠營戶更不行,非虎狼之師不可!”

傅喬離榻下拜。

莘邇訝然,問道:“你這是作甚?”

“喬今方知將軍雄圖!自我朝鼎遷以今,中原被胡夷竊據日久,衣冠淪喪,百姓如在水火!今聞將軍有此大志,壯哉!中原百姓若得聞之,定歡欣雀躍!喬之此拜,是爲中原百姓!”

莘邇笑道:“我也就是一說。蒲秦與魏,國力皆強於我,哪裡又是那麼好光復舊土的?”

“將軍英明果敢,風華正茂,既有此念,壯志必成!”

“你起來說話。”

傅喬不肯起來,伏拜在地,說道:“喬家離開故土已經幾十年了。將軍,盼能得有一天,將軍的壯志可以最終實現,喬能隨着將軍的王師,踏還家鄉,掃祭祖宗!告喬攜家之歸!”

傅喬是個正統的儒生,衣冠觀念、祖宗觀念根深蒂固,剛纔他又被莘邇觸動心事,傷心現在膝下無子,不孝先祖,因是,莘邇的一句“光復神州”,立刻就把他的情緒給激盪起來了,也不去細想打回中原會有多麼困難,語聲激動,說到家鄉的祖宗墳墓,竟是帶出了一絲哽咽。

莘邇下榻,親手把他扶起,拍着他的臂膀,笑道:“如真能有那麼一天,老傅,我一定叫你‘衣錦還鄉’!也省得你這位‘黑頭公’,不能被鄉人看到,縱貴,如夜行之也!”

“黑頭公”者,頭髮沒白就榮膺了三公之位。莘邇此話明顯是在戲謔。

這句玩笑話稍稍沖淡了傅喬的激動,他也是不覺一笑。

前朝有詩云:“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思念故鄉,鬱郁累累。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備述思鄉之情。

夏人重故土,如傅喬者,雖是其家已經遷至定西數十年了,於他的腦海中,他的家鄉,只是他辛辛苦苦地從書本上扒揀出來的些許記載罷了,並無親身的任何記憶,也沒有任何直觀的印象,但對故鄉的思念,當被打開之後,卻仍是不可遏絕。

莘邇與傅喬分別坐回榻上。

莘邇掂起羽扇,以扇柄輕輕敲打案几,低聲吟道:“思念故鄉,鬱郁累累。”

他看向傅喬尚且沒有完全平復下去的表情,想道,“思念故鄉,人之常情;光復神州,名分大義。現今羊髦、唐艾諸人,固然願意爲我所用,然以後呢?當他們各自貴重,或我的事業遇到挫折,他們還會仍如今日,與我親愛無間麼?

“小人以利合,君子以義齊。要想仍能如似今日,我與他們必得有一個共同的、偉大的目標方成!於今觀老傅心聲,收復中原、打回家鄉,應是可以成爲這個號召的。”

沒有遠大的政治目標,只爲一時的利益而結成的政治集團,總有分崩離析的時候。只有當集團內的所有人都有了一個相同的目標,這個政治集團纔會是牢不可破的,才能把所有的人擰成一股繩。

只是,如果將此確定爲政治藍圖的話,就有一個問題。

那便是:“寓士”,將要由此而在綱領上成爲莘邇的最大倚重,換言之,他與本地閥族之間,將會愈發地漸行漸遠。

不過就目下形勢來看,這個問題,不是問題。

閥族本來就斷然與他不是一路人,他能依仗的力量,原就是寓士。

莘邇想好,做出決定,心道:“也不急在一時。這種事情,不能刻意去說。以後再遇到如今日這樣的機會,我再從容述志,先觀羊、唐等人心意,然後再以我此志與他們相約可也!”

莘邇笑對傅喬說道:“老傅,你這一打岔,我差點把讓你看這道上書的緣故給忘了。我想請你給我作些潤色。”

傅喬沒有政治頭腦,沒有察覺到莘邇這道募兵上書的重要性。

莘邇有後世的見聞,對自己這道上書的重要意義,卻是心中有數。募兵制現下儘管已有,然遠未到成熟、普及的階段,他的這道上書,將來極有可能會在這個時空的歷史上留下一筆。他文采尋常,自是不願讓後人看到他的“樸實無華”,出於藏拙,遂欲請傅喬幫他着墨添彩。

舉薦宋翩和請求募兵的兩道上書相繼由傅喬、莘邇呈遞朝中。

……

感謝大家的月票、推薦票和打賞!求月票、推薦票!

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
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憂 元光謀已動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二十三章 喜與喬友壻 宋翩顧家耳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