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

令狐奉給莘邇的任務十分明確。

此戰的目的不在略地,而只要能調動蒲茂的部隊,使其放棄攻打冉興,北援朔方,就行了。

羊髦的兩條軍事獻策,都是圍繞這個目標而定的。

朔方郡設立於秦朝中葉。秦朝設立此郡,是爲了阻止匈奴由此南下。朔方郡當高闕之南,憑藉長城、北邊的陰山和黃河之險,自設立之始,便是控扼“通川”、“要害”的咽喉重地。

最早的時候,朔方郡下轄十縣,河東、河西各五縣,後到秦朝後期,國力衰微,河西的五縣被全部撤銷,僅保留三封、臨戎、沃野三縣的名字,皆遷入河東。

但是,三封縣的故城遺址還在。

唐鼎西遷,北地諸族,戰亂不止,兵強馬壯者爲王,蒲秦也罷,鐵弗匈奴也好,其主皆非甘於守成之君,不肯被拘限於河東的河套地區之中,因此,朔方目前的佔據者趙宴荔,便將三封故城略作修繕,遣了一部人馬在此駐紮,充作是朔方向西邊延伸出去的釘子、耳目。

無事之時,此處可權做朔方郡的外圍據點。有事之時,即爲朔方或蒲秦進攻定西的前哨。

羊髦的建議是:“將軍引精騎,越千里流沙而襲朔方,隨行糧秣,僅敷月半之使。今之戰策,宜以速決爲上。我部俱騎,利弊各半,利在朔方多漠野,我部能夠隱蔽行蹤,轉戰神速;弊在我部缺乏大型的攻城器械,且無步卒,攻城小難。

“既宜速決,攻城又難,何以完成王命?髦以爲,唯當求奇計以見效。”

莘邇當時問道:“奇計故自佳,然計將安出?”

“將軍帳下多胡騎。大王收胡組軍,事已外傳,朔方必有聞焉,而同時,他們一定想不到我部的到來。將軍因是,可擇鮮卑義從若干,令扮作逃亡的北山鮮卑部民,混入三封城中。

“內外夾攻,三封取之易也!”

莘邇前世讀過《三國演義》,他記得在此書中,似乎有過多次與羊髦此計類似的用計。

這種“賺開城門,打下城池”的計策,說來簡單,然欲用到實處,並不容易。

在絕大部分的戰鬥中,事實上,都是根本無法使用的。

但眼下,卻剛好可以用上此計。

因爲,正如羊髦所言的,鐵弗匈奴“一定想不到我部的到來”。我在暗,敵在明。三封城的守軍根本不知莘邇部的接近,也就是說,此時此刻,他們一點警惕都沒有。鮮卑義從趕着駝、馬,以逃亡爲藉口,請求進城,三封守軍貪其財貨,度料之,鐵定是不會將他們拒絕在外的。

一切如羊髦所料。

禿髮勃野親自帶了百餘義從,喬裝打扮,爲了逼真起見,還選了二十餘個沒有留鬍子的,裝成婦女,趕了三四百頭的駱駝、健馬,成功哄開了三封縣的城門。

伏在遠處的莘邇等人看到他們進入城中。

莘邇笑對羊髦說道:“卿計成矣!”

禿髮勃野帶的都是勇士,個個體格強健,氣息剽悍,城下城上的看,他們低頭俯首的,能暫時哄住守軍,一進到城中,很快就會露餡。事不宜遲,莘邇立刻下令,蘭寶掌等各引部曲,從沙丘後頭衝出,數千條馬腿,踐踏出滾滾的沙雲。數千胡騎吹着口哨,殺奔三封。

三封城內的守軍還沒有反應過來,禿髮勃野從駱駝上抽出利刃,一個唿哨,百餘勇士齊齊取刀進鬥。禿髮勃野接連砍倒三四個鐵弗甲士,引衆組成駱駝陣,牢牢把住城門。

三封縣內的鐵弗駐軍不多,四五百人而已。

莘邇與禿髮勃野的夾攻之下,不到一個時辰,城池已告易主。

嚴襲所部的五百唐人甲騎,人馬甲重,不便參加巷戰,沒有進城,帶着甲騎們的從侍輕騎們,繞行於外,凡是有從城中逃出的,盡數截下。

初戰告捷。

莘邇沒空慶祝。

羊髦的兩條計策是連環計,前計關係後計,時間非常急促。

爲防消息走漏,影響下步的計劃,按照羊髦的建議,沒有留俘虜,把投降的全都殺了。

隨之,在城中稍作休整,他率軍繼續進發。

三封向南、向北、向東都是沙漠。向東百餘里,在沙漠的邊緣便是黃河。黃河對岸,是朔方郡的河東諸縣裡頭,離三封最近的臨戎。

穿過百里荒漠,次日午時,到達了黃河西岸。

乞大力率引前鋒,奪佔了一個渡口。全軍渡河。臨戎在望了。

羊髦的兩策,第二策即是怎麼打下臨戎。

他對莘邇的建議是:“攻克三封以後,將軍引部疾行,渡河東至臨戎。三封之敗,臨戎守軍必不可知。將軍可擇胡騎,換上鐵弗匈奴的戎服,佯作潰逃,故技重施,再克此城!”

胡人們受唐人文化的影響,如今也很相信五德終始之說。

唐爲火德,戎服尚赤。建立蒲秦的戎人此前是匈奴秦國的附屬,匈奴秦國自稱秦朝外甥,隔過唐、成,直接繼承秦朝,依舊以木爲德。戎人的秦國雖仍以“秦”爲名,但那是爲了能更好地與鮮卑魏國爭奪“正統”,其實他們早就以匈奴秦國的繼承者而自居了,一來,“金勝木”,二來,有句話說“金行氣剛,播生西戎”,亦與金合,故此,蒲秦是以金爲德,尚白色。

定西與蒲秦的戎服顏色不同,欲待舊技重施,再哄開臨戎城門,此一換服之舉自是不可或缺。

且渠元光求戰,莘邇沒有用他,仍是將此任交給了禿髮勃野。

禿髮勃野一回生,二回熟。

頭次的行動已然成功,這二回的行動雖說提升了點難度,但也難不倒他。

又是順利騙開了臨戎的城門。

一如上回,伏兵四起。禿髮勃野亂於內,莘邇督蘭寶掌等戰於外,內外並攻,臨戎城克。

與上次不同的是,這一回,嚴襲奉令,放出了不少的逃兵、逃民。

站在臨戎的城頭,莘邇遠望逃走的鐵弗兵、民,回頭看向城外的野地,不遠處塵土漫天。

禿連樊等人引本部騎兵,以及駱駝、駝馬等牲口,各於尾、腿上束枝葉,正在那裡賣力地來回奔騰。

莘邇笑道:“士道,這般塵飛土揚的架勢,莫說精騎萬餘,便是兩萬、三萬,怕都會有人信!”

這也是羊髦的計策。

僅憑莘邇部的四五千胡騎,嚇不住鐵弗匈奴,也嚇不住蒲秦的蒲長生和蒲茂。要想把蒲茂騙來,必須得虛張聲勢。不僅號稱精騎萬餘,莘邇臉自己的軍旗都沒有用,打出的是“麴”字旗。至於這個“麴”,究竟是不是定西的頭等大帥麴碩,鐵弗匈奴和蒲茂可以自己考慮。

羊髦代筆,以“麴督”的名義,寫了一封信,於打下臨戎的當日,遣人送去給趙宴荔。

信中只有兩句話,寫道:“君部北、東爲河,南爲大漠;我今已克臨戎,精騎兩萬,屯於君西,較君此下形勢,已然甕中鱉矣!願請與君會獵於野,一戰而決勝負!”

兩天後,趙宴荔接到了信。

定西國的部隊越過流沙,突然奔襲,三封、臨戎已陷;據說定西此次來了精騎萬餘。這兩個消息,已經傳到了趙宴荔的駐帳,他的左右俱皆知道。

趙宴荔與左右親信,相繼讀完信。

趙宴荔的神色陰晴不定。

左右一人說道:“大人,定西與我間隔千里大漠,不易行軍,所謂‘精騎兩萬’,必是定西的假話!”

又一人說道:“令狐奉才強徵盧水雜胡、北山鮮卑諸部入軍,合此數部胡夷,足可得兵兩萬。唐兵穿越沙漠固然不易,胡騎耐飢渴,卻非不能。”

衆人說的多時,有人見趙宴荔不開口,問他道:“定西來信約戰,敢問大人可有對策?”

趙宴荔五十來歲,矮短粗壯,長年累月的野外生活,皮膚粗糙。

他已琢磨清楚,坐在胡坐上,大咧咧地分開腿,摸了把鬍子,另一手放在膝上,哈哈笑道:“誰會在打仗的時候,把自己的真實意圖告訴敵人?”

“大人的意思是?”

“定西軍邀我野戰,我料這一定是他們在虛張聲勢。什麼‘兩萬精騎’?便是兩萬俱皆胡騎,衣糧輜重也需極多,近月不聞定西有大舉戰備的舉措,這兩萬精騎,不用說,必然也是定西軍的恫嚇之辭!”

左右聞言,覺得他說得對。

一人鬆了口氣,說道:“這樣的話,就不用向朝廷求援了。”抱怨似地,說道,“每次朝廷派人來,都跟惡狼也似,強取硬要,見什麼拿什麼,着實可恨!”

趙宴荔搖了搖頭,說道:“不然。”

“大人何意?”

“這個援還是要求的。”

左右諸人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齊聲問道:“爲何?”

趙宴荔眯起眼睛,儼然老謀深算的樣子,說道:“你們糊塗!我且問你等,朔方爲蒲秦的北地要塞,蒲秦爲何放任我等盤踞?”

“那是因爲蒲秦需要咱們給他們抵禦柔然、拓跋鮮卑。”

“你們說的只是其一,還有其二。”

“敢問大人,其二爲何?”

“冉興之地,是蒲秦戎人的祖地;且冉興富庶,地勢又極其要緊,如能佔取此處,南可逼蜀中,西可攻定西之膏腴,是以,蒲秦對冉興朝夕不忘。相比荒寒的朔方,他們更重視冉興。

“冉興,就是蒲秦放任我等佔據朔方的‘其二’。而今蒲茂引兵馬數萬,進攻冉興。冉興一旦被他攻取,下一個,他們要佔的,恐怕就是咱們朔方了!”

左右想了想,都道:“大人高瞻遠矚,非小人等可及。”

“我當然不是你們能及的!”趙宴荔說道,“所以,雖然定西軍必是虛張聲勢,但既然他們假模假樣地做出了強兵壓境的態勢,咱們就不妨給些配合。”下達命令,“即刻遣人南下,求援朝廷!”哼了聲,說道,“你蒲茂想打冉興,再打我朔方,做的好算計,卻得問問我同不同意!”

看出了莘邇的故作聲勢,但爲了自身的利益,趙宴荔給予了積極的配合。

一邊收縮兵力,固守本帳,一邊十萬火急地求援咸陽。

並在求援書中,趙宴荔把莘邇的“兩萬精騎”,誇張到了“步騎三萬”。要非定西國的常備兵力總共才四五萬人,怕他會連“雄師十萬”都說出來了。

羊髦推測趙宴荔“反覆之徒,權服蒲秦而已,勢無死戰之心”,猜得一點沒錯。

趙宴荔的求援軍報到達咸陽。

次日,一道急令發往蒲茂軍中。

蒲茂現已兵至冉興,各營部隊或擔任攻擊之任,或擔任防備定西偷襲之任,也都已經安排停當,按照計劃,至多後日,他就要發起對冉興的總攻了。

蒲長生的令旨適時送到。

令旨寫道:定西步騎三萬,奔襲朔方。三封、臨戎失陷,趙宴荔兵敗求援。速引步騎回都。

蒲茂把令旨示與王猛觀看。

王猛看罷,怫然說道:“大王,出兵前,丞相蒲光就橫加阻撓!這道令旨,只能是他攛掇君上下的!”堅定地對蒲茂說道,“大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三軍調度已畢,攻勢轉眼即發,箭在弦上之際,此道令旨,大王萬不可受!”

給蒲茂分析朔方的情況,說道,“且不論定西有沒有遣出步騎三萬,只說那朔方與定西隔絕大漠,定西補給難繼,縱僥一時之幸,佔我數城,待打下冉興以後,我軍也可以再部署收復。”

蒲茂完全同意。

可他與王猛沒有想到的是,蒲長生的令旨不僅一道,一日之內,三旨疊至。

事情傳出,蒲茂帳下的各營戰將、各部兵士,許多都議論紛紛,竟致軍心浮動。

王猛長嘆,說道:“大王,軍疑而戰,兵家所忌。而今看來,只有撤軍。”

表情轉變,他眼中露出狠辣,說道,“太尉步岐雖死,丞相蒲光,一向猜忌大王,而君上信重蒲光。蒲光一日在朝,大王的大業一日難成。大王,猛有緩、急兩策,敢獻大王!”

“孟師請說。”

“除掉蒲光,徐圖大事,此是緩策。趁數萬步騎在手,機不可失,回師咸陽,……”孟朗舉起右手,攏指成刀,往下用力一砍,說道,“此爲急策!兩策,敢請大王擇之。”

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
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