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

跟着張韶來打朔方的這些定西將校,背景各不相同。

如那高延曹,是王都禁軍太馬營的猛將,定西之宿將;李亮、安崇是莘邇帳下的部將,剛在秦州一戰中冒出頭來;邴播是麴球的故將;趙染干、趙興是降將,同時也可算是莘邇的部下。

諸將的族屬、信仰也不相同。

高延曹、李亮、邴播是唐人,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安崇是西域粟特人,信奉祆教;趙染干、趙興是鐵弗匈奴人,兄弟兩個信的是本族的認爲萬物有靈的薩滿巫教,兼偏向信仰佛教。

但這些將校於不同點之外,亦有相同處,便是俱皆驍勇,都乃是定西而今軍中的一流戰將。

來源雜,族屬雜,信仰雜,而偏偏又悉爲武勇之士,換言之,不僅高延曹驕橫,其餘的諸將,多多少少,也難免會有桀驁之態,這要換個別的人來做他們的主將,很有可能會連軍令都無法貫徹下去,但莘邇甚有識人之明,選了張韶來做此次攻打朔方的主將,憑着張韶說他是“寬容退讓”也好,說他是“八面玲瓏”也好的治軍風格,卻是把這些將校順利地捏揉在了一起。

當然,張韶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還有一個最爲重要的緣故,即是莘邇現下在定西國內的威望,如日中升,在定西軍中的威望因其之數次大勝,更是已超過麴爽,無人可比,張韶是莘邇親任的此戰之主將,那麼高延曹等即使與他原先不熟,對他自也會是先天的帶上幾分尊重。

因此,儘管部隊中不同營頭的兵卒,偶爾會出現彼此爭吵、互相打架等事,至少放到高延曹等這些各營將校的此一層面上,大傢伙見面時的氣氛,還是頗爲和睦的。

諸將應召,絡繹來到張韶的住帳。

張韶很客氣,每來一人,他都會親自迎接,就是李亮、安崇這兩個軍職稍低的,他也沒有拿大,一樣的笑臉相迎。

等到諸人到齊,按照官職的尊卑、年齒的老少,各自落座,張韶也坐入到了主位。

他笑容滿面地環顧了一圈衆將,目光特別在張龜、楊賀之這兩個很得莘邇信用的文士處停了一停,再次點頭示意,然後這纔開口,與諸人說道:“從谷陰出發,咱們行程六百餘里,總算是穿越了漠海,到了賀蘭山下,君等都辛苦了!接下來,咱們就要順賀蘭山北上,尋找合適的地方渡河東進,正式展開對朔方的攻伐了!今晚請君等來,不爲別的事,只爲一事,便是將入敵域,不可無先頭探路、逢山開道的部隊,……君等誰人願意擔此重任?”

高延曹的部下皆是重裝甲騎,是不合適擔此探路之任的,而且他對這等任務,實也是不屑爲之,聽了張韶這話,他像沒事兒人似的,大馬金刀地坐於胡坐上,把視線隨之張韶的目光,也投向了諸將,左顧右盼,見諸將一時無人應聲,就說道:“將軍,末將有個人選推薦。”

張韶問道:“誰人?”

“西海侯兄弟是朔方的土著,他兩人在朔方,地形熟,人頭也熟,探路此任,非他二人莫屬。”

張韶連連點頭,說道:“高將軍言之有理。”便看向趙染干、趙興兄弟,問道,“西海侯、臨戎侯,可願受此重任?”笑道,“亦不需君兄弟共去探路,一人就行了!”

臨戎,是前代秦朝時朔方郡轄下的諸縣之一,現在處於一個半荒廢的狀態。

一個是爲了表示此戰打下朔方的決心,再一個也是表示對趙興的重視,遂於張韶領兵出都之前,莘邇上表朝中,封了趙興臨戎縣侯此爵。

眼前帳中這麼多的定西勇將,要說起來,單論爵位的話,倒是趙染干、趙興這兩個鐵弗匈奴的降人最高,包括張韶在內,餘下之人,莫說縣侯,就是鄉侯、亭侯也尚無有一人受封的。

趙興遲疑未語。

趙染干挺身而起,大聲說道:“末將正欲請命,還沒來得及說,願爲將軍先鋒,渡河探路!”

張韶大喜,說道:“好,好!”顧與諸將,欣慰說道,“西海侯願先行探路,咱們就能大膽地渡河進軍了!”起身到趙染干身前,握住他的手,殷勤地囑咐說道,“我軍步騎七八千人,連帶戰馬、駱駝、輜重,聲勢不小,之前在漠中固能隱匿行跡,但到了朔方郡附近後,必就無法潛藏行蹤了,朔方的虜秦守將苟雄今雖不在郡中,然聞其留下守境的是啖高,此將也算是虜秦的一員悍將了,君侯爲我大軍先鋒,渡河以後,務要小心,遇虜邀戰,不可浪戰也。”

趙染干忿忿地說道:“只恨苟雄不在朔方,使我不能一報前仇!”從張韶那柔軟暖和的手中,把自己粗糙的手掙出來,拱拳行禮,說道,“將軍且請放心,末將一定不會大意輕忽的!”

兩年前孟朗、苟雄攻朔方,趙染干敗於苟雄之手,並在戰敗後被苟雄肆意侮辱,導致他在鐵弗匈奴中的“威名”頓爲之落,此事他銘刻在心,從不曾忘,對苟雄恨之入骨,久思雪恨。

“好呀,好呀。”張韶扭過臉,詢問張龜、楊賀之,說道:“就請西海侯率其本部爲先鋒渡河,兩位參軍以爲可否?”

諮議參軍,是莘邇臨時給張龜、楊賀之掛的文職軍銜。

張龜頷首說道:“高將軍說的不錯,西海侯熟悉朔方的風土、人情,擔此重任,正是合宜。”

楊賀之沒有說話,默認了張韶的這個任命。

於是,當晚定下,明天一早,趙染干就率他帶來參與此戰的本部胡騎七百餘人,先頭出發,到朔方西邊的黃河岸邊找尋合適的渡口,首先渡河,並於渡河後,一邊繼續深入探路,摸查具體的敵情,一邊分兵把守住對岸,接應主力過河。

此事議妥,不管是先發,還是後進,明天各部都要一早拔營,張韶雷厲風行,便沒有再做磨蹭,就親送諸將出帳。

趁諸將辭別的空兒,張龜拉住高延曹,把他拽到了一邊,低聲說道:“今天你部中的一個騎士,與將軍本部的一個軍吏因爲搶水,起了鬥毆,此事你知麼?”

高延曹說道:“知道了啊。”

“那你還不代你的那個騎士,向將軍道個歉麼?”

高延曹一臉的莫名其妙,說道:“爲何道歉?”

“你那騎士不僅搶水,還侮辱將軍部下的那個軍吏,說他人不如馬,實是欺人過甚!”

高延曹不以爲然,說道:“你說這個啊,參軍,我那軍吏說的是實話罷了,何來欺人過甚?我部中的戰馬,無不是精挑出來的好馬,日常撫養,所食所用,一馬所耗,能抵數戶小民之用,金貴得很,說那步吏不如我馬,沒有錯啊!再則說了,來日攻打朔方,陷陣掣旗,靠的不還得是我太馬甲騎麼?只靠那些步卒,……”高延曹斜眼看張龜,問道,“參軍,你覺得成麼?”

高延曹幾次從莘邇出征,與莘邇手下得用的部將、謀士都很熟,雖不曾與張龜共過事,但在谷陰去莘邇家拜訪時,與張龜卻也見過好些次面了,張龜與他的關係還算不錯,故此這時纔會拿良言說他。可聽了他的這番回答,張龜一時竟無話可對,呼他的小名,說道:“螭虎,你這……”

高延曹舉目望天,復東眺賀蘭山,又去看西邊的漠海,摸了摸鬍子,說道:“參軍,值此良宵,我軍連日跋涉,終出沙漠,駐營於此山角佳地,你瞧那座山峰,像不像個酒壺?這片大漠,似不似一片黃羊肉?吾忽詩興大發,欲作詩一首,待回到谷陰,呈給徵虜將軍鑑賞。你不要誤我的雅興了,若是使我不得好句,我可要找你麻煩的!”揚長而去。

張龜無可奈何,只好作休。

張韶駐足帳門口,只當未見張龜與高延曹的竊竊私語,直到目送諸人遠去,乃方回入帳中。

張龜、楊賀之兩人沒走,跟着還帳。

帳中燭火通明,三人繼續商議底下的行軍、戰鬥諸事。

卻那高延曹自稱忽發詩興,倒非是因不想再聽張龜絮叨的推脫之言,只見那明亮的月光灑下,舉首前觀,是巍峨黝黑的賀蘭山,草木清香撲鼻,回顧身後,是延伸無盡的黃沙翰海,乾燥之氣盈滿,處於這高山、平漠間的營區,就好似處於明暗、水火之間,的確給人以奇異之感。

高延曹回去本帳,能就此寫出一首什麼詩來,無須多講。

且說趙染干、趙興兄弟兩個,各有部曲,他兩人部隊的駐地相鄰,兩人因結伴而歸。

先到了趙染干的營區,趙染干正要入內,趙興說道:“阿兄且慢。”

趙染干止住腳步,問道:“什麼事?”

“剛纔帳中,阿兄怎麼就接受了渡河先鋒的任務呢?”

趙染干蹙眉說道:“張將軍是咱們此戰的主將,主將有令,豈能不遵?你這一問是什麼意思?”

趙興湊近趙染干,說道:“阿兄,自蒲茂發兵侵我朔方以今,咱們鐵弗匈奴先是大敗於孟朗、苟雄,部民折損不少,隨後阿父起事不成,咱們的部民又被呂明、季和屠戮甚衆,繼而,虜秦與定西爭奪秦州的連番大戰,我又被迫率部從戰,被那孟朗借刀殺人,損失亦重,時至於今,咱們鐵弗匈奴早不復昔日的盛況,咱倆手下的各部民口合到一起,尚不到萬人,堪戰者不過三兩千騎而已!……阿兄,我看此次攻打朔方,必會是一場惡戰,就算咱們跟從主力進鬥,傷亡也不會小,阿兄卻如何又應下了先鋒之任?萬一孤軍落單,被那啖高……”

“你不要說了!”

“阿兄?”

趙染干叫趙興的小字,說道:“勃勃,阿父死了,我是你兄長,咱們鐵弗匈奴的事,自是我說了算。我應下此任,當然有我的考慮。怎麼?蒲茂給你了個鐵弗大率的僞號,莫不成你就真把你自己當成是咱們鐵弗的大率了麼?別忘了,你現在的主人是定西的大王!不是蒲茂!更別忘了,我是你的兄長,有我在一日,就輪不到你對咱部中的事務指手畫腳!”

趙興說道:“阿兄,我斷無此意!”

趙染干往自己的營區內走了兩步,停下來,轉頭冷笑着,又與趙興說道:“這次做渡河先鋒的是我,不是你。你要想成爲咱們鐵弗真的大率,就盼着你能一語成讖,我果然被啖高擊敗,身死疆場罷!”頓了下,又說道,“只怕便是我死了,這大率你也做不成!咱們的幼弟孤塗可是在拓跋部的!那個奴生子阿利羅亦深得大王和徵虜將軍的厚愛!”

趙興看着趙染干回去,站在月下的原地,半晌沒動。

跟從他去參加軍議,但資格不夠進帳,因在帳外等候,這時則侍從他回營的金素弗、叱奴侯兩人,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都是忐忑不安。

金素弗說道:“君侯?”

趙興好像回過神來似的,嘆了口氣,按劍說道:“我說爲何我投附定西,與阿兄重聚以後,阿兄對我一直都是沒有好臉色,原來他是怕我奪鐵弗大率之位!

“這真是……,真是……。我鐵弗今所存之能戰者,只有兩三千騎,值此北地紛爭、烈士用武之際,我是不願咱們僅存的這點實力再被無謂地消耗掉,所以才勸諫阿兄的啊!又豈是爲了爭大率之位?唉,清者自清。他既這樣想,我解釋也無用,隨他猜疑去吧!”

金素弗、叱奴侯是趙興的心腹,素知趙興雖然年輕,今年也才二十來歲,然而心志卻高,念念不忘他們鐵弗匈奴過去稱霸朔方,與鮮卑拓跋部、氐秦及柔然諸部抗衡的榮光,一個如今只剩下兩三千能戰之卒的部落大率之虛名,還真是不會被他看在眼裡,倒相信他說的這話是實話。

趙興帶着兩人往本營行去。

金素弗見他如懷憂心,問道:“君侯,仍在擔心西海侯麼?”

趙興搖了搖頭。

“那君侯是在想什麼?”

“我覺得張將軍有事在瞞着咱們。”

“有事瞞着咱們?”

清朗的夜空下,趙興顧首張韶帳篷的方向,語帶疑慮,說道:“你們說,張、楊兩位參軍爲什麼沒有與咱們一起回帳?他兩人留在了張將軍帳中,會是在與張將軍商議什麼?”

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
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爲常制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三十章 張韶有些謀 莘公雄傑也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五十五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六)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